云南发展吧 关注:12,520贴子:940,553
  • 12回复贴,共1

十七头大象从版纳走到玉溪元江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原因?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4-20 22:58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5-28 13:18
    回复
      哦嚯,要被堵回克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5-29 07:44
      回复
        跑去玉林泉酒厂偷酒喝克咯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5-29 08:52
        回复
          到红塔区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5-29 22:23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1-05-30 22:05
            收起回复
              5月31日下午,云南省副省长王显刚在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云南省林草局关于亚洲象北迁安全防范情况汇报,与国家林草局就下一步处置工作交换意见。
              截至2021年5月31日17时30分,15头亚洲象群继续向北迁移至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与大营街街道交界处,距昆明市晋宁区边缘近20公里。根据专家分析研判和象群活动轨迹,象群有继续北迁的趋势,极可能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安宁市辖区。云南省林草局向昆明市政府发出提醒函,建议提前预警、提前布防,全面做好安全防范准备。昆明市组织人员到玉溪市现场学习监测与安全防范。
              当天,现场指挥部共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360余人次,出动警车、渣土车76辆、挖机5台、无人机9架,储备亚洲象食物18吨,投喂16吨。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增派监测队伍和通信车,保障现场监测和通信。现场继续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研判迁徙路线,及时发布预警,通过实施道路管制、人员疏散、投食诱导、隔离围挡等应急措施,使象群未进入两侧人口密集的玉溪市红塔区主城区以及洛河乡政府驻地,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1-05-31 22:53
              回复
                一路象北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1-06-01 18:53
                回复
                  正式进入昆明晋宁区。春城晚报小编今晚被这群大象玩坏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1-06-03 00:38
                  回复

                    作为越来越多野象走出保护区的缩影,此次北迁并不能得出保护区受到破坏的结论,恰恰映证着保护措施的严格执行。据调查,由于保护力度加大,保护区森林郁闭度提高,导致亚洲象主要食物野芭蕉、粽叶芦等演替为不可食用的木本植物,使得象群开始到保护区外取食。而保护区外,曾经的轮歇地大量被开垦成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驱使”象群频繁进入更远的农田村寨取食,食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有工作人员调侃:“吃惯了米,谁还愿意吃糠?”
                    某种意义上,此次大象北迁也折射出人象关系的变化。在历史上,亚洲象曾分布在我国更北的地方。几千年前,野象分布北至黄河流域。河南简称“豫”,或许隐含着古代大象与人的密切联系。然而,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大象不断南迁。新中国成立时,野象仅偏居云南一隅。由于非法捕杀等原因,国内种群最低时仅剩不足200头。经过近几十年的严格保护,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有明显增长。无论是此次监测预警人员的通宵达旦,还是居民对野象“肇事”的宽大包容,都折射出中国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强。随之而来,也出现了野象不再对人类敬而远之、更多进入人类聚集区觅食等现象,亟需关注。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时下,亚洲象和居民普遍处于混居状态,而人象混居也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从长远来看,减少人象冲突的关键还是减少人象混居、给大象足够的栖息地,特别是避免野生象无序扩散。但这不仅是动物保护的问题,更是一道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课题。例如,在保护区内,能否推进自然保护区条例修订,允许林木疏伐、计划烧除,从而增加食物供给,引导野象回归;在保护区外,撂荒后长出的野草是大象的食物源,如果希望村民不种茶叶、橡胶,而改成抛荒抑或种植野象喜食植物,需要政府补偿等措施的及时跟进。有专家呼吁,应该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适度开展生态体验等项目,在保护野象的同时,通过生态补偿和生态旅游帮助居民增收致富。
                    某种意义上,此次大象北迁也折射出人象关系的变化。在历史上,亚洲象曾分布在我国更北的地方。几千年前,野象分布北至黄河流域。河南简称“豫”,或许隐含着古代大象与人的密切联系。然而,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大象不断南迁。新中国成立时,野象仅偏居云南一隅。由于非法捕杀等原因,国内种群最低时仅剩不足200头。经过近几十年的严格保护,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有明显增长。无论是此次监测预警人员的通宵达旦,还是居民对野象“肇事”的宽大包容,都折射出中国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强。随之而来,也出现了野象不再对人类敬而远之、更多进入人类聚集区觅食等现象,亟需关注。
                    图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时下,亚洲象和居民普遍处于混居状态,而人象混居也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从长远来看,减少人象冲突的关键还是减少人象混居、给大象足够的栖息地,特别是避免野生象无序扩散。但这不仅是动物保护的问题,更是一道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课题。例如,在保护区内,能否推进自然保护区条例修订,允许林木疏伐、计划烧除,从而增加食物供给,引导野象回归;在保护区外,撂荒后长出的野草是大象的食物源,如果希望村民不种茶叶、橡胶,而改成抛荒抑或种植野象喜食植物,需要政府补偿等措施的及时跟进。有专家呼吁,应该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适度开展生态体验等项目,在保护野象的同时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1-06-03 07:38
                    收起回复
                      关键词:亚洲象北迁是一个复杂的跨学科科学问题。
                      问:对于当前公众普遍关心的亚洲象北迁的原因,您怎么看?
                      谢屹:亚洲象的北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是一个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乃至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跨学科和多学科问题。
                      关于亚洲象北迁动因的现有观点需要更加深入科学研究来进行验证,但目前的情况看,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北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通常来说,亚洲象在迁徙过程中,它们会根据食物、水、硝塘的分布来进行一个路线的设置。但这群北迁大象,目前看,它最终的目的地还很难确定。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它们离原来的大种群越远,要回去的路就会越难,回去的时间也就更不确定。由此将可能导致该小家族种群与原来大家族种群实现基因交流的可能性也会越小。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将可能出现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小家族种群的灭亡。在国际上有一个概念叫做doomed population,即注定灭亡的小种群,因为他们无法回到原来的大种群中,小种群间将面临近亲繁殖、结构不稳定等问题。
                      问:北迁亚洲象在北迁过程中,是否有可能找到新的栖息地?
                      谢屹:让亚洲象停下来并能够生息繁衍的自然区域应当具备稳定水源、足够食物、适合温度以及硝塘等条件。这群亚洲象自4月16日以来向北迁徙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些可能适合它们的栖息地,但它们并没有停留下来,截至目前其区域已远超出近年来记录到的适宜栖息地范围。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该象群向北迁移以来,在每个县区停留的时间,会发现越往北走停留时间越短,能够侧面反映出越往北走其适宜的栖息地越难找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1-06-04 07:40
                      回复
                        关键词:我国多年的持续努力和探索,亚洲象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问:亚洲象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多年来,从中央到云南省围绕亚洲象保护开展了很多保护和探索工作,对此,您如何评价?
                        谢屹:包括亚洲象在内,我国多年来持续开展对野生动物的重点保护工作,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也取得了很多成效成果。就亚洲象保护来说,我认为主要是7个方面工作措施取得的成效。
                        一是加强栖息地的保护管理。目前就亚洲象保护来说,我们建立了11个各种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四千多平方公里。这些保护区的存在,保护了核心的亚洲象种群,提供了关键的栖息地。
                        二是栖息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得益于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亚洲象种群的生存环境不断改善,栖息的范围也得到相应的扩大。
                        三是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来管控亚洲象肇事问题,有效缓解人象冲突。有效的保护使亚洲象从1985年的180头左右增长到了现在的300头左右,种群的快速增长,部分种群就走到了保护区以外,进入群众生产生活区,在这个过程中人象冲突难以避免。对此,云南的西双版纳和普洱等地区通过建设亚洲象食源基地的做法,给从未离开保护区的亚洲象提供食物,减少它们到群众生产生活区中去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云南省开展了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对亚洲象肇事导致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进行补偿,中央财政也予以补助,有助于缓解人象冲突,降低亚洲象肇事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是异地保护成果。我国高度重视对亚洲象的异地保护,包括亚洲象的一些人工繁育和救护措施。目前,我们已建立了亚洲象的人工繁育基地和亚洲象的救护中心,人工繁育基地目前已经成功救护、繁育了30头大象,这是一个很显著的成就。
                        五是亚洲象的国际保护合作。亚洲象在全世界13个国家分布,对于亚洲象的种群保护,特别是基因多样性的保护,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亚洲象种群的交流,各国保护管理经验的分享,可以规避自身保护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我国非常重视亚洲象的国际保护合作,积极组织和参与跨国境的保护合作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六是对公众的生态科普意识和科学保护意识的培养取得成效。长期以来,宣传和科普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公众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以西双版纳和普洱地区的人象关系为例,虽然亚洲象肇事对老百姓造成了一定的农作物财产的损失,可仍有不少群众对大象仍然充满了爱意,十分的喜欢亚洲象,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好的诠释。
                        七是对于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的严厉打击。多年来,我国对象制品非法交易、亚洲象盗猎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长期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有效的威慑力,为亚洲象等野生动物有效的保护管理,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1-06-04 07:40
                        回复
                          关键词:做好亚洲象北迁的监测和应急防控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问:您怎样评价此次对于亚洲象北迁的监测和应急防控工作?
                          谢屹:此次云南省对于北迁亚洲象的应急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快速启动应急机制,完备应急方案,组织林草、公安、消防、应急等多个部门高效协同去做好这项工作,切切实实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在应急防控和处置中,优先采取一些柔性措施尽可能去减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和负面影响,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问:您认为下一步做好亚洲象北迁监测和应急防控的难点主要是哪些?
                          谢屹:亚洲象北迁过程中经过的普洱以东、以北的这些区域在近些年没有大象分布,所以当地也缺乏对于亚洲象肇事管控的成熟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障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又要保障亚洲象的安全,多部门联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是巨大的政府和公共资源的投入。如果象群继续前行下去,而且时间上我们难以控制的话,这种投入可能会进一步的加大。而且,象群如果继续北迁,将走向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的区域,无论是人的安全保障还是大象的安全保障问题都将更加严峻。因此,如果大象继续北迁,我们防控工作形式和难度都将更加严峻。进一步做好对象群北迁的监测防控工作需要更多科研方面的支撑,同时,对于亚洲象的科普和宣传,也需要更加科学、理性、规范。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1-06-04 07: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