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县,南北朝北周末年始置,至隋开皇十年(590)废置,存在约十余年,隶属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市),治所在邺都(故址今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大慈寺。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曾经见证邺城衰落的灵芝县及其治所大慈寺,鲜有文献详述,深为后世学者关注。特别是县治大慈寺位置所在,向来深藏不露,难见真容。直到最近,几经探寻,一段尘封在历史中的惊天秘密方才徐徐显现,披在其身上的神秘面纱始被缓缓揭开。
关于灵芝置县始末,唐初魏徵等编著《隋书·地理志》就已有记载。北周大象二年(580),隋国公杨坚派大将韦孝宽平定相州总管尉迟迥,火焚邺城,并将相州、魏郡和邺县三级治所及大部分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同时安阳县更名为邺县。邺县南迁后,于邺城旧址设置灵芝县。隋开皇十年,邺县复改为安阳,灵芝县再改置邺县。此后,灵芝县于古籍中很少提及,以致于千余年后,清末著名史地学家杨守敬在其所著《隋书地理志考证》中亦慨言:“邺县改为灵芝县,此于他书无考。”且北周末邺城被焚后,治所、居民均南迁安阳,邺城故地已无再置县的条件和必要。但由于受时代所限,杨守敬无从查考。直至2011年9月,安阳地名专家许作民撰《隋代初期的灵芝县及其治所》时亦颇感迷茫:“在研究安阳县的地名时,对于灵芝县的存在既未肯定,也未否定。”这样看来,至许作民撰此文之前,尚未见到历代史家有过关于灵芝县及其治所大慈寺的详细考证。
关于灵芝置县始末,唐初魏徵等编著《隋书·地理志》就已有记载。北周大象二年(580),隋国公杨坚派大将韦孝宽平定相州总管尉迟迥,火焚邺城,并将相州、魏郡和邺县三级治所及大部分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同时安阳县更名为邺县。邺县南迁后,于邺城旧址设置灵芝县。隋开皇十年,邺县复改为安阳,灵芝县再改置邺县。此后,灵芝县于古籍中很少提及,以致于千余年后,清末著名史地学家杨守敬在其所著《隋书地理志考证》中亦慨言:“邺县改为灵芝县,此于他书无考。”且北周末邺城被焚后,治所、居民均南迁安阳,邺城故地已无再置县的条件和必要。但由于受时代所限,杨守敬无从查考。直至2011年9月,安阳地名专家许作民撰《隋代初期的灵芝县及其治所》时亦颇感迷茫:“在研究安阳县的地名时,对于灵芝县的存在既未肯定,也未否定。”这样看来,至许作民撰此文之前,尚未见到历代史家有过关于灵芝县及其治所大慈寺的详细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