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吧 关注:8,480贴子:108,313

新开一个帖记录2021年后新的历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久没有更新了,原来那个帖怎么都发不出新内容来,想想已经好几年了,那个帖的使命也算完成了,前不久梳理了一下新的小目标,所以决定再开一帖作为新的起点吧!
这几个月一直在写千字文,主要还是为了背默篆书和行书这两套,顺带写写瘦金体什么的。今后还是会延续一贯的轨迹,以欧体和圣教序为本,然后不断完善篆书、行草书和瘦金体,所以基本就会不断写下面这几本帖吧:

几年前就跟大家说要解决行书创作的问题,但始终未能成功。今天尝试着抄了首诗,算是检验一下之前的成果吧,远看上去的整体效果似乎有点那意思了:

用的基本就是宋高宗行书千字文的风格,以前只能写一些很短的句子,现在可以尝试着写写篇幅比较长的内容了,当然,正面没法看,写得极差:

目前来看主要有这么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还是单字质量不行,从单字到通临、再到自运,难度肯定会成倍增长;
第二,今天用的纸我不熟,特意选用了半生熟的书画纸,这样作品比较正规,但平时都用毛边纸,所以手感明显不一样,这种纸下笔感觉非常软,使不上劲,而一旦加大力度,就会出现洇的问题,所以我把墨调得非常干,写的速度也比较快,造成的结果就是,我原来就很骨的字,在这种纸上更像硬笔字了。
综上所述,今天这幅作品,感觉最多发挥出了三成功力,当然归根到底还是水平不到家。张旭光讲座里介绍过一开始要进行大量集字创作,我今天算是开了个头吧。之后会逐步增加这方面的尝试,并着重提高单字点画质量,争取能再解决一下提按方面的缺陷。总之,相信只要继续多写多练,就能逐步提高创作能力吧!


IP属地:上海1楼2021-05-24 04:31回复
    快月底了,目前这轮千字文大概再过5天又要过完一遍了,现在熟练度是够了,但精细度还差很多,所以下个月开始会着力精临单字,尤其是瘦金体的,每天准备只盯着几个字写上几十遍,这样写作品的时候才能更轻松吧。瘦金体有些字比较容易出美感,比如带捺的字,只要捺写得比较挺,整个字看起来就会很有神韵,比如“密”:

    再比如这个“寔”:

    这些都是这几天通临时就能写出来的效果,而有些字就算写上几遍也未必能满意,而这些字如果写不好,通临或者写作品时就没法写出满意的整体效果,所以我接下去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必须啃掉这些硬骨头吧


    IP属地:上海5楼2021-05-26 00:19
    回复
      今天画画兰草,试验了两种纸的效果,感觉生宣晕染效果的确好,但太难控制了,尤其是画兰花需要比较淡的墨,经常要沾水,生宣就很容易洇得失控,所以还是用半生熟的比较适中吧,生宣以后画画山水会更合适些。发现很久不碰又退化得跟没入门一样了,兰叶线条一点质感都没有,花也画不好看了,画了一大堆,挑出几个稍微过得去的,第一个是比较简洁的向上形态,三大两小的叶片:

      第二种是稍微复杂一点,也是比较正的形态:

      第三种有点像被风了的感觉:

      第四种向下的,这种春兰里比较多:

      这些形态必须要做到随手画出来就能很有美感才行


      IP属地:上海7楼2021-05-27 02:10
      回复
        这两天在尝试画兰草,其实两年前就系统学过,但当时怎么画都感觉非常难看,其实在国画中竹子和兰草是属于比较难的,看似结构简单,但对行笔质量的要求都非常高,我则是仗着有点书法基础,所以在初学时就选择了这两个项目,到目前为止感觉也就能粗略上手,画出来的东西只能粗一看有点那形态,细节根本没法看。今天在连续尝试了N次之后总算画出一张勉强能看的兰草:

        我选择了一幅构图看上去比较简单的,就一丛叶和一朵花,但其实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基本形态都有了,有长有短、有翻折的、有逆向的、有穿插的、有断笔的,所以只要会画这幅了,别的理论上都不会有太大障碍了。兰草的质量就跟我上面的行书差不多,有些还不错,有些则明显很次,这个只能以后慢慢提高了。选用了生宣来画,因为兰花需要一定的晕染效果才能比较饱满,但确实非常难控制,没想到最后给我惊喜的就是这朵兰花,墨色变化以及花瓣的形态,效果都非常令人满意,我把她截下来看看:

        到目前为止,兰花和竹子基本都算入门了,接下去需要多画画各种形态的,并逐步提高线条质感,争取早日能画出比较赏心悦目的作品吧


        IP属地:上海9楼2021-05-29 03:00
        回复
          今天周末写了会儿字后,没有继续画画,而是花了一定时间调整了一下桌面书写时的布局。因为以前基本在毛边纸上写字,偶尔画画竹子什么的,用的纸都不算大,所以我把一块书画毡横过来放就差不多了,但之后可能会画尺幅比较大的兰草什么的,所以就感觉纸张铺不开有点难受。手上有不少送的毛毡,所以我把两块毛毡竖过来放,这样调整后,用毛边纸写字时可以完全摊开一整张纸了,这样之后写大草会比较舒服:

          画画时我只要看看手机,所以不需要字帖架,这样又可以把空间再扩大一段,就正好能放下一整张三尺的宣纸了: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之前看吴蓬老师的芥子园教程中,会画尺幅很大的兰草,这下我可以尽情挥洒了,争取早日能画出几张漂亮的作品来给大家看吧


          IP属地:上海10楼2021-05-31 00:33
          回复
            今天把千字文又过完一遍了,顺利完成5月的任务,明天开始减量精临。然后画了张兰叶,现在能把纸铺开了画,真是感觉太爽了!还是找了幅比较简单的,但总是画得很难看,连画了大概20多张,选了一张不太难看的:

            退远了看看有点兰草的动态感觉,主要问题还是兰叶质量太差,这就跟写字点画质量不过关一个道理,但比前几天略有进步。另外就是根部画得太乱了,没有画出鲫鱼头的那种优美形态。这些问题短期内是不可能立马解决的,只有连续画上一阵才能慢慢改进吧


            IP属地:上海11楼2021-06-01 01:48
            收起回复
              今天写字就写了“千字文”三个字的篆书行书和瘦金体,把单字写写熟,然后还是画了张兰叶,昨天是左往右的基本形态,今天则提高点难度变成右往左的,画了好几张才选了一张勉强能看的:

              这张最难的就是上面这根大折笔,这笔如果不加上去整体看也已经挺完整了,但太平淡了。线条质量还是不怎么过关,很多地方出现了飞白,说明行笔速度和角度没有控制好。我现在学画就跟当初学素描一样,先争取能把各种形态的东西勉强画出来,坚持上一阵,估计水平自然就会慢慢上去了吧,我的计划还是先把竹子兰草画漂亮,然后再加上石头就能画一些竹兰石图了,以后再慢慢扩展到山水动物什么的吧,至于色彩方面现在吧里的喵喵已经先行一步了,以后可以参考一下他的进度


              IP属地:上海12楼2021-06-02 01:15
              回复
                今天继续画兰草,前两天是横过来的,今天是竖过来的:

                这张难度还是在下面这根大折笔上,感觉勉强能驾驭,只是状态不稳定。另外今天这张根部没有昨天那张收得好,有点散乱,还得继续多画


                IP属地:上海14楼2021-06-03 01:14
                回复
                  上面南腔北调兄一眼就看出那枚小牛腰章不太正,因为我是在2.5cm的石头中间自己画了个1.5cm的框,所以难免有点小误差,本来不想改了,不过想想还是可以补救一下的,所以还是稍微修了一下,当然最终还是不可能很完美,不过应该比上面看上去正点了


                  IP属地:上海16楼2021-06-05 20:06
                  收起回复
                    周末趁热打铁,继续搞篆刻,我把去年刻的“云天”给磨掉了,因为笔画太少了,作为引首章显得非常单薄,压不住纸,然后还是在这块3cm的石头上挖了个随形的“如意”,原来以为就两个字应该比较好刻的,谁知道全是弯弯曲曲的小空间,用最小的刀,刻得我快怀疑人生了,所以相比之下去年刻的“云天”就是小儿科了:

                    正面看细节不是很精到,但总体感观还过得去吧,我认为如果引首章用长方形这种比较正规的形状,则配细朱文比较合适,而随形的章最好配类似邓石如这种书写风格的:

                    终于完成了一枚可以用的引首章了,昨天说了今年要完成印章2.0版本的升级,所以去年刻的那些不满意的东西,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磨掉,尽量换成质量更好一点的吧,接下去要刻的几枚东西难度会比上面更加陡增,估计不会这么顺利


                    IP属地:上海17楼2021-06-06 03:48
                    收起回复
                      继续篆刻,去年刻了一套2cm的自用章,但基本只有那枚姓名章(就是本帖一楼里使用的)比较满意,这枚章现在只能单独使用,所以后面准备再刻一个号章跟其搭配,而当时刻的另一套“周氏”与“英杰”则非常不满意,但如果再重刻则感觉比较无聊,所以决定把这两枚重新刻到2.5cm的石头上去,这样以后有大小两套印了,遇到不同尺寸的作品就可以灵活选择了。今天先在一块全新的2.5cm墨绿冻上完成了“周氏”:

                      这枚里的“氏”字,去年刻的时候左边这笔斜度太大,当然如果我不说别人可能也没感觉,但这就跟写字一样,有些毛病自己是很清楚的,所以我一直如鲠在喉,这次特意修正了一下,使得两个字看上去视觉效果更一致了,线条质量跟去年比各有优劣,远看上去效果还过得去吧:

                      接着要刻的几枚都是难度比较高的朱文印了,争取能把这种风格的印刻得稍微漂亮一点吧,这也是今年篆刻方面要完成的战略任务


                      IP属地:上海18楼2021-06-08 22:08
                      收起回复
                        连着一星期没来了,前两天先是把上面这枚“周氏”修了一下,使得整体框架更正一点:

                        然后继续在2.5cm的墨绿冻上刻“英杰”,结果不是结构就是点画有明显问题,因为名章以后要经常用的,所以不能太将就,于是一个星期里我连续刻了6遍,郁闷至极,今天总算是完成一枚勉强可用的:

                        线条试过刻得非常细的,太难控制,所以最后还是用略粗一点的(我是反写字上石的,不是很精到,但这样挺有书写感的,另外我现在刻章还是实用为主,就跟落款一样,比较美观大方就可以了),线条还不如去年小的那枚,这就跟写字一样,放大更容易看出毛病,结构上稍微调整了一下,跟边框结合得更紧密了,另外两个字中间也连起来了,显得更有整体感吧。
                        好了,这下2.5cm这套算是移植完成了,原来那两枚小的准备磨掉,毕竟手里小章料不多,那两枚青田材质很不错,留着以后用吧。之后要继续刻几枚朱文的,难度会更大一些,争取早日能刻出比较漂亮的细朱文印吧


                        IP属地:上海19楼2021-06-16 22:00
                        回复
                          很久没更新了,说说最近在干嘛,其实之前更新过两次,全被我删了,后面详谈,先把之前修过的“大吉”发一下:

                          去年边框没有做旧,使用的时候会有点涨线,所以把边框凿了几下使得整体更自然一点:

                          接着就说说一件超烦心的事,本来想刻一个1cm的单字小印,第一次把一块旧的2cm广西冻磨成1cm的,刻了好几遍不满意,石头都快磨平了,之后又拿了一块新的2m广西冻,再磨成1cm的,接着又刻了20多遍,石头又快磨平了,还是不满意。我怒火上来了,非要刻好,不然总感觉今年任务没完成,所以这几天又拿了一块新的2.5cm广西冻,磨了几天,磨成了两块1cm的,顺便把上次刻的那个“云天居士”也磨掉了,因为笔画总感觉斜得太明显,跟喷儿车打声招呼,上面那层楼也给我删掉了,我实在不能容忍有明显瑕疵的印章:

                          所以接下去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这两枚印重刻到自己满意为止:

                          现在1cm的石材有两块,我就不信再刻上几十遍还刻不好?!


                          IP属地:上海24楼2021-08-05 23:29
                          回复
                            奥运接近尾声了,今天在前两天磨好的石头上继续刻小印章,之所以要刻这种类型,是因为以前看清淡兄有一枚小的“施”单字印,而我的自用章里还没有这种规格的,上文说了,本来是要刻一个“周”单字朱文印的,但试了N遍还是刻不好,可能是因为单字比较容易显出结构上的毛病吧。我又查了一些别人用的小印章,觉得还是刻一枚白文的比较好,这样以后如果要再配一枚名章的话样式上更正规一点,所以最后刻了一枚1cm的“周氏”白文小印章:

                            仍旧刻得不太完美,但因为是两个字放在1cm的框里,显得非常小,实际使用的时候,视觉效果还马马虎虎,只是图片放大后一些毛病会显得比较明显:

                            好了,这枚小章就算完成了吧,填补了自用章体系里的一个小空白,以后如果写硬笔或者小楷之类字比较小的作品时,这枚章是可以独立使用的,也可以再配一枚名章一起用。接下去就是要重刻“云天居士”那枚朱文印了


                            IP属地:上海26楼2021-08-08 03:21
                            收起回复
                              之前刻过“云天居士”的别号章,但结构上有明显问题,所以磨掉了,又刻了好多次,勉强得到一个可用的:

                              线条比原先粗些,因为一旦细了很容易碰伤,考虑到书画章使用频率较高,所以线条粗点更抗磨损:

                              自六月启动自用章升级已经三个月了,今年篆刻的战略任务终于完成了,这里把自用章2.0版的印花拍个合影:

                              简单小结一下,这几个月刻了大概50枚次,除了一枚姓名章没动外,自用章几乎重构了一遍:修了一下“大吉”押角章,放大翻刻了“周氏”和“英杰"这两枚2.5cm的,新刻了一枚1cm的“周氏”、一枚2cm的“云天居士"、一枚“如意”引首章以及一枚1.5cm的小牛肖形章。目前可以说自用章2.0版全部完成,初步形成了大小兼备、种类齐全的格局,从实用角度来看基本够用了,但质量方面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一方面线条质感可以慢慢练,另一方面主要还是上石结构不准,如果用水印上石应该可以刻出更漂亮的效果,但我还是想把直接写字上石的技术练好。这些问题准备以后通过临摹汉印来慢慢解决了。从明天起就先暂停篆刻了,今年剩下的时间,可以安心转攻书画了


                              IP属地:上海27楼2021-09-03 20: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