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隆绪吧 关注:109贴子:1,527
  • 0回复贴,共1

大辽九帝(六十二)辽盛世之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62、辽盛世之主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盛世,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等,这些所谓的盛世,并不是用什么国民生产总值、财税收入之类的数字指标统计出来的,而是相对比较出来的,是后人们通过纵向或横向比较,觉得这些皇帝执政时期,相对于同一朝代的其他皇帝执政时期要好一些。所谓的好,也只是说这个时期较同一朝代的其他时期,政治要清明一些、经济要繁荣一些、百姓的赋税轻一些、社会要安定一些、百姓生活要安居乐业一些等等。其实,细细想来,都是皇帝,管理同一个国家,社会却呈现出不同的繁荣程度,与执政的皇帝确实有关系,称社会发展好的时期为盛世,其执政皇帝为盛世之主,也不为过。辽圣宗耶律隆绪执政时期,就是辽立世二百余年的辽朝社会发展最好时期,因此,被后人称之为辽盛世之主。
     耶律隆绪被称为辽盛世之主,虽然有其母后萧绰的一半功劳,但也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实至名归。耶律隆绪是辽朝的第六位皇帝,其执政时期的辽朝社会,无论是与太祖、太宗、世宗、穆宗、景宗等前五任皇帝相比,还是与兴宗、道宗、天祚等后三任皇帝相比,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文化等诸方面都是最好的,称耶律隆绪执政时期为辽朝盛世,并不为过。当然,只有盛世之主,才能开创昌盛之世。那么,耶律隆绪是如何向世人展示他的辽朝盛世之主风采的呢?
     注重人才的选拔。人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耶律隆绪亲政后,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特别是注重科举取士。辽朝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太宗朝,停滞于世宗、穆宗朝,恢复和规范于景宗和萧绰摄政时期。耶律隆绪亲政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科举制度,始行殿试,制定贡举法,开科取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由原来每年只取录进士一至二人,增加到四五十人,从而为辽廷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公元1025年,耶律隆绪有一次到果园宴会,京城的百姓知道后,前住果园观看。耶律隆绪见来了很多百姓,一时兴起,就问这些百姓都谁是进士,没有想到,竟然有七十二人是进士。耶律隆绪大喜,命这些进士当场赋诗,按优劣进行排序,七十二人全部得到录用,其中,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郎,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进士是当时社会上学历最高的人,这些人进入各级政府机关,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有些人还成为辽朝的栋梁之材。如进士张俭就是其中之一,张俭是辽南京(今北京)人,公元996年参加科举考试,考取状元,充任云州幕官,深得上司赏识。根据辽朝制度,皇帝行游之处,地方长官要贡献本地土特产。有一次耶律隆绪至云州游猎,云州节度使进言道:“臣所治境内无他土特产,惟有幕僚张俭是一代之宝,愿将他奉献。”也是事有凑巧,耶律隆绪在此之前,曾梦见四人侍奉身边,赐每人食品二口,至此闻张俭之名,方悟此梦正应在张俭身上(张俭之“俭”字,繁体字写作“俭”,正是“四人二口”之象),因此,召见张俭,问答三十余事,大合“圣意”。耶律隆绪非常高兴,立即将张俭调任中央政府工作。张俭仕圣宗、兴宗两朝,历任知枢密院事、节度使、南院枢密使、左丞相等职,拜太师、中书令、加尚父,封韩王、陈王等,在相位二十余年,政绩颇佳,成为辽廷名臣;进士出身的高正,在圣宗朝历任枢密直学士、右仆射、工部侍郎、北院枢密副使等职。还有些人在圣宗朝科举出仕,而在兴宗朝成为重臣,如杜防在圣宗朝录为进士,任枢密副使,兴宗朝拜南府宰相,道宗朝为右丞相,加尚父;杨晳在圣宗朝录为进士,任著作佐郎,兴宗朝历任枢密都承旨、枢密副使、节度使、知南院枢密使,赐同德功臣、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拜枢密使,封赵国公、齐王、晋王、赵王等;杨佶在圣宗朝举进士第一,历任校书郎、谏议大夫、大理少卿、翰林学士等职,兴宗朝历任工部尚书、节度使、观察使、参知政事、知南院枢密使、吏部尚书等职,其在相位多年,被兴宗喻为姜子牙。



1楼2010-03-31 10: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