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晟堂吧 关注:2,569贴子:40,134
  • 11回复贴,共1

【《伤寒论》六病辨证提纲 辨证运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六病辨证提纲 辨证运用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这14个字就是“太阳病”提纲,即“表阳证”。
记住“太阳病”是以9个 字“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特征。临床上无论什么病,哪怕是西医诊断的癌症或什么炎症等等病,只要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可以按照中医理论诊断为“太阳病”、 即“表阳证”而不会有错,治疗也肯定有效。
千万记住中医是“对病证下药”,绝不是“对病名下药”。中医特色是“辨证论治”,不是“看病名论治”。
二、“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5
这10个字是“阳明病”提纲,其实就3个字“胃家实”。
临床见到病邪在胃肠,按压硬满有抵抗或疼痛,就可诊断为“阳明病”、即“里阳证”。
记住还有一条:“阳明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7
“胃家实”是“阳明腹实证”, “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病外证”。凡病见此外证者,也应诊断为“阳明病”。
三、“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4
这12个字是“少阳病”提纲,其实就6个字“口苦,咽干,目眩。”
这是“半表半里阳证”。只要有此证,就可诊断为“少阳病”。
四、“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这一大段话是“太阴病”提纲,有5个要点:
1、腹满而吐;
2、食不下;
3、自利益甚;
4、时腹自痛;
5、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这是“太阴病”即“里阴证”,见此一系列证候即可诊断为“太阴病”。
千万记住这里的“腹满”是“虚满”,与“阳明病”的“胃家实”的“实满”不同,“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五、“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这12个字是“少阴病”提纲,其实就6个字“脉微细,但欲寐”。
这是“少阴病”,即表阴证。
这是对照“太阳病”而言,只要有“脉微细,但欲寐”表阴证,就可诊断为“少阴病”。
六、“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这一大段话是“厥阴病”提纲。
“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
有6个要点如上所述。只要有这一系列病症,就应诊断为“厥阴病”,即“半表半里阴证”。
千万记住,治疗“半表半里阴证”时绝对不可用“下法”。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1-06-10 08:16回复
    六病提纲

    一曰太阳病,以脉浮、头痛、项强、恶寒8字为提纲。以恶寒2字为病情。
    二曰阳明病,以胃家实3字为提纲,以恶热2字为病情。
    三曰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6字为提纲,以喜呕2字为病情。
    四曰太阴病,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3字为提纲;以食不下3字为病情。
    五曰少阴病,以脉细微,但欲寐6字为提纲,以但欲寐3字为病情。
    六曰厥阴病,以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24字为提纲,以不欲食3字为病情。
    一、太阳病证
    太阳一经,经证有:伤风证、伤寒证、伤风寒证,腑证有:蓄尿证、蓄血证、蓄热证、癃闭症。
    1、经证,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发热是也。
    2、伤风桂枝汤。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兼自汗恶风者。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3、伤寒麻黄汤。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兼无汗者。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4、伤风寒大青龙汤。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兼壮热烦躁脉浮紧者。
    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5、腑证者五苓散。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五苓散: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
    6、蓄尿五苓倍桂。小腹作满。
    7、蓄热五苓去桂加滑石。小腹不满,口渴溺赤。
    8、蓄血五苓加桃仁、红花、当归、万年霜。小腹硬满。
    9、癃闭补中益气汤。尿不得出。
    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10、三阳经同病桂枝汤加葛根(入阳明经)、柴胡(入少阳经)。
    11、太阳阳明经同病桂枝加葛根汤。
    12、三阳经与太阴经同病桂枝汤加葛根、柴胡合理中汤。
    13、太阳经与少阴经同病麻黄附子细辛汤。
    14、太阳当汗而不汗,表里不通壮热烦躁者桂枝加葛根汤。
    15、过汗而致汗不止者桂枝加附子汤。
    16、下后而致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
    二、阳明病证
    阳明一经,有经证、有里证(腑证较轻者)、有腑证(腑证较重者)。
    1、经证葛根汤。前额连眼眶胀痛,鼻筑气而流清发热而不恶寒。
    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2、里证(腑证较轻者)白虎汤。口燥心烦,汗出恶热、渴欲饮凉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3、腑证(腑证较重者)大小承气汤。张目不眠、声音洪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
    大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
    三、少阳病证
    少阳一经,有经证、有腑证、有半表半里证。
    1、经证小柴胡汤。头痛在侧、耳聋喜呕、不欲食、胸胁满、往来寒热。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草、生姜、大枣
    2、腑证黄芩汤。口苦咽干目眩。
    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
    3、半表半里证(疟疾)。如寒热相等,即用柴胡、半夏、益智仁、牡蛎、茯苓、常山(治疟)、草果(治疟)、甘草。发热时间长,热重则加知母、石膏。发冷时间长,则加生姜。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1-06-10 08:20
    回复
      四、太阴病症
      太阴一经,有经证,有五饮证,有着痹、行痹,有阳黄、阴黄证。
      1、经证理中汤。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益甚、手足自温。四肢禀气于胃,邪犯脾未犯胃,故虽吐利而手足尚温。
      理中汤:人参、干姜、白术、炙草
      2、太阳经误下桂枝倍芍药汤。寒邪陷入太阴之内(三阴证原不在发汗之列,不该用桂枝,此方用桂枝仍是复还太阳之表也)。
      3、五饮证从水湿论治,用健脾、温中、除湿、行水、燥脾之法。
      4、行痹、着痹。赤热肿痛,手不可近法宜清热润燥。若忽肿起,不赤不痛,则为溢饮所致,又当温中除湿。
      5、阳黄、阴黄 。黄者土之色,为湿热蒸动土象外呈,故周身皮肤尽黄。阳黄茵陈五苓散,阴黄附子理中汤加茵陈。
      茵陈五苓散:茵陈、白术、赤茯苓、猪苓、泽泻、桂枝
      附子理中汤加茵陈:附子、人参、干姜、白术、炙草、茵陈
      五、少阴病证
      少阴一经,有经证、有协火证、有协水证。
      1、经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脉细微但欲寐。
      2、协火证黄连阿胶汤。心烦不眠,肌肤干燥,小便短而咽中干。
      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阿胶
      3、协水证四逆汤。目瞑卷卧、声低息微、少气懒言、身重恶寒、四肢逆冷。
      六、厥阴病证
      厥阴一经,有经证,有纯阳证,有纯阴证,有寒热错杂证。
      1、经证当归四逆汤、乌梅丸。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热痛,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则利不止。
      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2、纯阳证上攻则为喉痹,用黄连二冬阿胶鸡子清;下攻则便脓血(有似阳明腑证),用黄连二冬阿胶鸡子黄。此润燥救阴之意。
      黄连二冬阿胶:黄连、黄芩、阿胶、白芍
      3、纯阴证四逆汤。目瞑卷卧,身重懒言,四肢逆冷,爪甲青黑,腹痛拘急。
      4、寒热错杂证大剂回阳少加黄连汁。
      回阳饮:附子、干姜、甘草、肉桂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1-06-10 08:22
      回复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1-06-11 06:45
        回复
          1、《金匮要略》398条文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81467774.aspx
          2、《金匮要略》398条 译文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81471132.aspx
          3、《金匮要略》 204方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610/17/15512571_981467469.shtml
          4、《金匮方歌括》: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81466871.aspx
          5、《金匮要略》要点: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81467923.aspx
          6、《金匮要略》精解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81471364.aspx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1-06-11 06:53
          回复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即是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
            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除去重复的38方,共计280方
            《伤寒论》载药90味,《金匮要略》载药192味,除去重复的76味,共计206味
            经方是“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
            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
            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
            所以后世所公认的“经方”是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方剂。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21-06-11 08:34
            回复
              1、《四圣悬枢》清 黄元御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611/11/15512571_981568878.shtml
              2、《四圣心源》清 黄元御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611/11/15512571_981569218.shtml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1-06-11 16:25
              回复
                最易读懂的:《伤寒论》总结提炼
                一、太阳病
                (一)提纲
                1、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3、太阳伤寒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4、太阳温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
                (二)太阳病本证
                1、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调
                治则: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组成: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服法: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适应证:1)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2)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3)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
                    4)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5)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6)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
                2、麻黄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病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治则: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组成: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煎服:先煮麻黄。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3、大青龙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38)
                病机:太阳伤寒兼里热证
                治法:辛温解表,内清郁热
                组成: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 
                煎服:先煮麻黄。取微似汗。
                4、小青龙汤证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病机: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
                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表里双解
                组成: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 桂枝 五味子 半夏
                (三)太阳病变证
                1、坏病的处理原则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6)
                2、辨寒热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1)
                3、辨虚实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70)
                4、辨表里先后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90)
                5、辨标本缓急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裹;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裹,宜四逆汤。(92)
                6、太阳蓄水证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叶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
                治法:外散风寒,内化水饮
                方药:五苓散(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桂枝)
                7、太阳蓄血证
                (1)桃核承气汤证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病机:太阳蓄血证热重瘀轻
                治法:泻热化瘀
                方药:桃核承气汤(桃仁 大黄 桂枝 甘草 芒硝)
                (2)抵当汤证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病机:太阳蓄血证瘀重热敛
                治法:破血逐瘀
                方药:抵当汤(水蛭 虻虫 桃仁 大黄)
                (3)抵当丸证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
                病机:太阳蓄血瘀缓热微
                治法:化瘀缓消
                方药:抵当丸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21-06-12 06:08
                回复
                  二、阳明病
                  (一)提纲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
                  脉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二)本证
                  1、白虎汤证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170)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19)
                  病机:阳明表里俱热
                  治法:辛寒折热
                  方药: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2、白虎加人参汤证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8)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9)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70)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22)
                  病机:胃热弥漫,津气两伤
                  治法:清热、益气、生津
                  组成:知母 石膏 甘草 人参 粳米
                  3、三承气汤证
                  (1)调胃承气汤证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207)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8)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249)
                  病机:阳明燥热
                  治法: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组成:炙甘草 芒硝 大黄
                  煎服:芒硝后下。温顿服之
                  (2)小承气汤证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方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213)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214)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250)
                  病机:阳明燥结
                  治法:通便导滞
                  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3)大承气汤证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238)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239)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下之。(215)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241)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242)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212)
                  病机:燥热实邪内结
                  治法: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组成: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煎服:先煮厚朴、枳实,再下大黄,后下芒硝。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1-06-12 06:09
                  回复
                    三、少阳病
                    (一)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治禁: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264)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265)
                    (二)本证
                    小柴胡汤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病机: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
                    治法:
                    组成: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生姜 大枣
                    加减: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量、栝楼根
                    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
                    若渴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三)兼变证
                     大柴胡汤证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病机:小阳胆腑热实证
                    治法:和解少阳枢机,清泻胆腑实热
                    组成: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生姜 枳实 大枣 大黄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21-06-12 06:10
                    回复
                      四、太阴病
                      (一)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二)本证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77)
                      病机:太阴脾脏虚寒
                      治法:温中补虚止利
                      方剂:轻:理中汤、理中丸;重:理中汤加附子;极重:四逆汤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21-06-12 06:11
                      回复
                        五、少阴病
                        (一)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二)本证
                        1、四逆汤证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病机:脾肾阳虚、阴寒内盛
                        主症:畏寒蜷卧,手足厥冷,冷汗自出,下利清谷,口渴喜热饮而不多饮,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长,但欲寐,脉微或脉细或脉微欲绝。
                        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散寒
                        组成:甘草 干姜 附子
                        2、真武汤证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病机:肾阳虚衰,水邪泛滥
                        治法:温阳利水
                        组成:茯苓 芍药 白术 生姜 附子 
                        3、黄连阿胶汤证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3)
                        病机:少阴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治法:滋阴清火,交通心肾
                        组成:黄连 黄芩 芍药 鸡子黄 阿胶
                        煎法:先煮三物,内胶烊尽,内鸡子黄
                        (三)兼变证
                        1、兼表证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1)
                         病机:太少两感第一天
                         治法:温经发汗,表里双解
                         方药: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 细辛 附子) 先煮麻黄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302)
                         病机:太少两感第二三天
                         治法:温经微发汗
                         方药: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 甘草 附子)
                        2、四逆散证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病机:少阴阳郁
                         治法:疏畅气机,透达郁阳
                         组成: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21-06-12 06: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