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吧里出现了多个有关海军可能会引进卡52K直升机的贴子,其来源都出自一处,就是记者实地采访了卡52的制造工厂以及俄罗斯直升机集团的声明,愿意向中国提供直升机产品。这两则信息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直接就被吧里的很多人认定中国必将引进卡52K直升机供075两栖攻击舰使用,也许是最近两个月严重缺乏重量级的军事新闻,所以一些人抓住一点消息就大肆炒作,也许是其它一些原因,暂且不论。这里讲诉一点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的有关卡52直升机的一些信息,看了之后也许会对中国引进卡52的可能性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1. 出身名门却是“废物利用”
卡52“短吻鳄”直升机的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卡50“黑鲨”,包括吧里的很多人在内,至今仍然有大量军事爱好者对其念念不忘,尤其是冷战末期的苏联武装直升机选型一举击败米28赢得军方订单更是为人津津乐道,不过,这里有些情况还是需要澄清一下,这里的军方并非苏联所有军种,而是空军,那这次竞标为何是卡50获胜而非卡28呢?并非卡28技不如人,而是卡50的设计思路更符合苏联空军的需要。苏联空军对武装直升机的要求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他要的并非是一款“反坦克直升机”,而是用于摧毁敌方武装直升机的空战直升机,彼时的苏联军方对自身的钢铁洪流十分自信,因此其并不担心对面的坦克、装甲车会对己方坦克造成多大威胁,倒是80年代日益兴起的空中反坦克兵器——武装直升机对苏联的坦克形成了巨大威胁,而苏联空军认为,在瞬息万变的东欧战场,制空权的争夺将十分胶着,由于陆战才是核心,因此,可以直接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低空、超低空制空权尤为重要,为了保护己方装甲部队,对方的武装直升机必须想办法清除,因此对于己方武装直升机的要求是“对地可以弱,空战必须强”,因此卡50采用了非常激进的单人驾驶舱,以减轻重量提高机动性,效果也是很明显,比起模仿AH64”阿帕奇“的米28,前者机动性提高了一大截,毕竟苏联10~13吨级直升机动力都是相同的TV3-117(卡27/28/29/31还有米8/17等都是如此),直升机气动也不像喷气式飞机那么讲究,基本上是谁重量轻机动性就好,而对苏联军方要求判断失误的米里遗憾丢标,当然,失标后的米里也不甘示弱,声明卡50做完翻滚动作后只能往左转,往右转旋翼便会相撞,不过这种控诉随着苏联解体订单作废而不了了之,只能说卡莫夫的柔性共轴翼的确有这种风险。
先说到这,时间不早了,有空再补充
1. 出身名门却是“废物利用”
卡52“短吻鳄”直升机的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卡50“黑鲨”,包括吧里的很多人在内,至今仍然有大量军事爱好者对其念念不忘,尤其是冷战末期的苏联武装直升机选型一举击败米28赢得军方订单更是为人津津乐道,不过,这里有些情况还是需要澄清一下,这里的军方并非苏联所有军种,而是空军,那这次竞标为何是卡50获胜而非卡28呢?并非卡28技不如人,而是卡50的设计思路更符合苏联空军的需要。苏联空军对武装直升机的要求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他要的并非是一款“反坦克直升机”,而是用于摧毁敌方武装直升机的空战直升机,彼时的苏联军方对自身的钢铁洪流十分自信,因此其并不担心对面的坦克、装甲车会对己方坦克造成多大威胁,倒是80年代日益兴起的空中反坦克兵器——武装直升机对苏联的坦克形成了巨大威胁,而苏联空军认为,在瞬息万变的东欧战场,制空权的争夺将十分胶着,由于陆战才是核心,因此,可以直接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低空、超低空制空权尤为重要,为了保护己方装甲部队,对方的武装直升机必须想办法清除,因此对于己方武装直升机的要求是“对地可以弱,空战必须强”,因此卡50采用了非常激进的单人驾驶舱,以减轻重量提高机动性,效果也是很明显,比起模仿AH64”阿帕奇“的米28,前者机动性提高了一大截,毕竟苏联10~13吨级直升机动力都是相同的TV3-117(卡27/28/29/31还有米8/17等都是如此),直升机气动也不像喷气式飞机那么讲究,基本上是谁重量轻机动性就好,而对苏联军方要求判断失误的米里遗憾丢标,当然,失标后的米里也不甘示弱,声明卡50做完翻滚动作后只能往左转,往右转旋翼便会相撞,不过这种控诉随着苏联解体订单作废而不了了之,只能说卡莫夫的柔性共轴翼的确有这种风险。
先说到这,时间不早了,有空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