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细吧 关注:31贴子:560

回复:〖晒戏〗金风细: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接上】
行到怀绿苑门口时,宓婕妤觉得自己好像认不得昔日旧居的模样了——原来她早在不知不觉间泪流满面。看着人去楼空的怀绿苑,她情不自禁地蹲在怀绿苑门前哭了起来,很小声地、很崩溃地:我其实不讨厌你,真的……那我的扇面呢……我的呢?……
但是她已经弄丢了冯以菱,早在“情投意合”之前。
妃-徐清 八月初九
皇帝含着满腔哀怒愤懑,在外侍齐声跪劝的阻拦中疾步撞开兰林殿大门时,徐妃直挺着一杆硬脊傲骨还尚未消化尽冯氏从不远处传来的丧信。在铅英宫阖宫上下悲戚哀恸的哭声里,徐妃却侧耳听到了极清晰的兽面衔环摔杂在黄杨木门上的一声沉闷但砸进心口的响,倏然间莫名的念想涌入脑海中:原来只掌推动尚有些吃力的门竟如此脆弱,像极了徐氏与身后瞋目大叱的天子之间如蒲柳般易折易曲。一个时辰前徐妃正卷了满身初秋的薄寒与宝华殿内香火与山檀香纠缠的气味,由慈姑一步一扶地搀入。而面对耳畔慈姑低沉的闻询,徐妃只很轻地摆手示意她不必多问:原本是不信的,只是皇后、杨才人,教本宫不得不信冥冥之中的缘与命。冯氏病了许久,一碗一碗苦药灌下去,本宫除了干看着,也只能去求佛祖庇佑她,庇佑本宫,庇佑铅英上下。
此际徐妃从并不久远的回忆里抽身,不知何时自己从倔强无声的背对变为垂首静默的跪伏。徐妃眼观春松声泪俱下的告发,耳听慈姑满腔冤屈的护主,再移目眼前那双缝绣了双龙的金靴,忽然间觉得父亲口中需要一心侍奉而自己亦谨以为令的陛下陌生又看不透。实则自徐妃礼聘入宫后,皇帝甚少踏足兰林殿,仅有的几夜留宿徐氏只能望着他随呼吸伏动的背影,面容几何却如擦窗后遗留的水痕,总是模糊的。而自己大半的心神都耗在学习宫务,约束上下里去,回首过往,竟不曾为皇帝亲自缝制过什么物件。两相对峙,终究是徐妃先败下阵来,两掌于胸前虚力抓握,却又再次泄力垂坠在身侧,细看徐氏尚显年轻的面庞竟有一丝牵强的笑意:妾还能为您做什么呢?是替您诛尽满中伤冯氏的宫人?还是替您自惩妾这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妾好像能为您做很多,可妾只想替您奉最后一杯热茶,润润喉吧。在满室的寂静中,不待皇帝开口,徐氏仍自顾自地:大抵您也不愿再见妾了吧,降谪、清居?妾愿远居清夏堂,不吵不扰,不见不烦。如若您仍不消气,妾只有唯一的请求,恳求您罪不及父母。从始至终徐妃的口吻算不上委曲求全,却极平淡,如诉事讲文,而最终皇帝的审判徐妃记不大清了,只依稀记得慈姑与福娘的叩谢,与他拂袖而去时玄袍掀起的一阵风的末尾。
惠昭仪-柏含珍
又是一年金秋枫红,庭下丹桂馥郁依旧,只是故人不复。而自仁淑皇后薨逝后,惠昭仪也鲜有再外出,这日铺宣在案,毫尖舔足墨水却迟迟未落,目光持平注向牖外一簇簇浓密金灿的桂,思绪便不知了归处。因胥自外匆匆赶至携来的消息,直叫柏氏惊的手中一颤,墨汁滴落在明纸上,逐渐晕染开来。不由记起同是二年秋的那一个雨日,修齐馆内描花谈画的恬才人,俏生生的模样,如今竟也成了一具冰冷躯壳,柏氏神情不禁一黯,此刻柏氏更多想到的却是皇帝。先是曾携手与共的元妻,再是昔日的“情投意合”,纵是权高如帝王,于生死之前亦然无奈。再听致冯氏死的是因徐妃有意言语诱导为之,笑意微冷:书香门第,也不过如此,所谓圣贤书,竟也成了致人命的一剂毒药。过了半晌之久,才有淡淡吩咐:过些日子去宝华殿,给她添炷香、烧些经书罢,这也是本宫眼下唯一能做的了。在芝兰以为无有别的话后,惠妃疲惫的声音再次传来:芝兰,这些天本宫常常梦到在庄王府的日子,那时殿下的身子也还康健,一切都还照旧。而今这吃人不吐骨的后宫,竟叫本宫也蒙生出一丝畏惧。身侧的芝兰听到这话,不由担忧的轻唤了声“娘娘”,惠昭仪则是宽慰的笑了笑,立在窗前的身影也就显得尤为孤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1-11-29 23:30
回复
    敦容华冯氏,讳以菱,延平二年采选入宫,初册宝林,后累进才人、号恬,延平三年八月初九病逝,追封容华,谥号:敦。
    《后妃传·敦容华》
    ————————————————————————————————————
    其实故事到这里就已经结束啦,诚然此刻已然消逝了两缕芳魂,也仍旧有人记得她们,或许有过遗憾、有过悔恨,但是纪宫里的时间仍然在慢慢的流逝,又是一年新的开篇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1-11-29 23:40
    回复
      ③彩蛋
      女儿成长日记:
      徽娘张口流利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娘没了,这不是皇帝说的,是在外面听的。那一日皇帝大怒,吩咐拔舌逐出宫去。徽娘压根不懂没了是什么意思,她说得轻飘飘,皇帝一夜没有睡。
      徽娘养过两三岁,皇帝见的时候却也不多,本来先帝一去就是烂摊子,二年又逢大患又遭罹难,整个国朝都沉寂了。皇帝总是忙忙碌碌,偶尔才去看她,每次详问日常。她很乖,很少撒脾气,就是会拽着皇帝衣服不松开,她的眼睛像极了她娘。皇帝看着总是失神。
      徽娘四岁(四年)的时候,又生过一场大病,养了半月才好,王家想进宫来看,被皇帝拒绝了。那一年皇帝才闲下来些,常进后宫,也常去看她。偶尔还会带她出去,徽娘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就是新朝第一位状元的那个嫡女。
      徽娘五岁的时候,开始动毛笔写字,她最擅长的就是安字,福安的安。大家都叫她“福安小殿下”,她有时候也会称福安,不过大多都是在装。
      徽娘现在六岁了,已经会背/写好几首诗了,皇帝找了个有文化的女史教她。过些日子,就把她挪出去住。她有一间小房子,堆满了礼物,也得搬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1-11-29 23: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