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来的困惑——人性之中到底包含着什么呢?它的复杂多变是否也有万变不离其宗的定律?
为了解答自己这个长久以来的疑惑,我给自己选择的第一本书就是个体心理学创始者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认识人性》,也是这本论说类书籍带我认知到了生命的终极目标。
至于这本书为我带来了什么?我一开始只带着一个问题去读——人性具有什么共通特点?
但是读完整本书下来,开拓的已经不仅仅是我对人性定律的认知了:在自己的人生层面,应该去追求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以什么角度去判断自己和别人……这些问题都让我在这本书得到了答案。
以作者所介绍的角度,生命的终极目标、世界的绝对真理、人生的主要任务,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品性……总的来说,这些就是“金不换”,人离不开它们,它们也在无形中架构着人的行为模式。
面对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果你想要对他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相信这本书的方法将能在最大限度上给予你帮助。
遗憾的是,在认识人性这件事情上,作者让我认知到:环境和童年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来到这个世界,一开始接触到的就是所有比自己强势的外在因素,如果这时候再加上或家庭,或环境,或身体缺陷带来的挫折,那对于一个孩子的身心是具有很大影响的。
所幸作者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虽然我们的环境、不可改变的童年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但是诚如阿德勒所说:“命运的操纵杆始终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毕竟切合实际地去努力,才能终究不负生命,不负自己。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微信读书、白纸、笔、思维导图、电脑。
为了做出一个逻辑框架清晰的读书笔记,我通过微信读书边读边划重点记录想法观点,通过白纸边读边描绘本书知识架构,最后用思维导图将两者统一汇总。
一本书读完,经过笔记整理后,我就得到了一个适合自己并且可以灵活运用的思维导图内容,日后随取随用。
但这样的方法有一个缺点:耗时。
一个内容完善的读书笔记架构,从零到一确实有点耗时耗力,但是一个月读两本书的速度还是可以保持的。
#自卑与超越##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c69402b7cdbb6fd255be52e3926aba6/44fb8c014a90f6038e3e68977c12b31bb251edcb.jpg?tbpicau=2025-02-22-05_b95f65e29385b6efda276d8abb8de059)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2ff4c4aab246b607b0eb27cdbf91a35/7ccee5a20cf431ad271951201636acaf2fdd985e.jpg?tbpicau=2025-02-22-05_d643ef0e9733baf4817e0bea2ae36e5e)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4962b1ada44ebf86d716437e9f8d736/ffd4feef76094b36435909f4fecc7cd98c109d5e.jpg?tbpicau=2025-02-22-05_f1d570d15f5dfb00a056f6ff8087b1db)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1f76cab941373f0f53f6f97940d4b8b/49af127f9e2f0708388cded0ac24b899ab01f2cb.jpg?tbpicau=2025-02-22-05_91e7ecae4da52e4287857872d6fc8abd)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71c32e76bd3d539c13d0fcb0a86e927/f8a81a2eb9389b50b134f24bd835e5dde6116e5e.jpg?tbpicau=2025-02-22-05_9057c7766ec8f961594c3f6fcd1cb982)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cff10f336f082022d9291377bf9fb8a/e906ab2f070828380e8428c4fd99a9014e08f1cb.jpg?tbpicau=2025-02-22-05_3448e217dd33e623851cb8bc4b9441e0)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7552bdd6cadcbef01347e0e9cae2e0e/7248696034a85edf9a46ec3a14540923dc54755e.jpg?tbpicau=2025-02-22-05_df5560e38b4d45e1bf04427218bdcfe7)
为了解答自己这个长久以来的疑惑,我给自己选择的第一本书就是个体心理学创始者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认识人性》,也是这本论说类书籍带我认知到了生命的终极目标。
至于这本书为我带来了什么?我一开始只带着一个问题去读——人性具有什么共通特点?
但是读完整本书下来,开拓的已经不仅仅是我对人性定律的认知了:在自己的人生层面,应该去追求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以什么角度去判断自己和别人……这些问题都让我在这本书得到了答案。
以作者所介绍的角度,生命的终极目标、世界的绝对真理、人生的主要任务,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品性……总的来说,这些就是“金不换”,人离不开它们,它们也在无形中架构着人的行为模式。
面对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果你想要对他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相信这本书的方法将能在最大限度上给予你帮助。
遗憾的是,在认识人性这件事情上,作者让我认知到:环境和童年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来到这个世界,一开始接触到的就是所有比自己强势的外在因素,如果这时候再加上或家庭,或环境,或身体缺陷带来的挫折,那对于一个孩子的身心是具有很大影响的。
所幸作者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虽然我们的环境、不可改变的童年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但是诚如阿德勒所说:“命运的操纵杆始终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毕竟切合实际地去努力,才能终究不负生命,不负自己。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微信读书、白纸、笔、思维导图、电脑。
为了做出一个逻辑框架清晰的读书笔记,我通过微信读书边读边划重点记录想法观点,通过白纸边读边描绘本书知识架构,最后用思维导图将两者统一汇总。
一本书读完,经过笔记整理后,我就得到了一个适合自己并且可以灵活运用的思维导图内容,日后随取随用。
但这样的方法有一个缺点:耗时。
一个内容完善的读书笔记架构,从零到一确实有点耗时耗力,但是一个月读两本书的速度还是可以保持的。
#自卑与超越##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c69402b7cdbb6fd255be52e3926aba6/44fb8c014a90f6038e3e68977c12b31bb251edcb.jpg?tbpicau=2025-02-22-05_b95f65e29385b6efda276d8abb8de059)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2ff4c4aab246b607b0eb27cdbf91a35/7ccee5a20cf431ad271951201636acaf2fdd985e.jpg?tbpicau=2025-02-22-05_d643ef0e9733baf4817e0bea2ae36e5e)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4962b1ada44ebf86d716437e9f8d736/ffd4feef76094b36435909f4fecc7cd98c109d5e.jpg?tbpicau=2025-02-22-05_f1d570d15f5dfb00a056f6ff8087b1db)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1f76cab941373f0f53f6f97940d4b8b/49af127f9e2f0708388cded0ac24b899ab01f2cb.jpg?tbpicau=2025-02-22-05_91e7ecae4da52e4287857872d6fc8abd)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71c32e76bd3d539c13d0fcb0a86e927/f8a81a2eb9389b50b134f24bd835e5dde6116e5e.jpg?tbpicau=2025-02-22-05_9057c7766ec8f961594c3f6fcd1cb982)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cff10f336f082022d9291377bf9fb8a/e906ab2f070828380e8428c4fd99a9014e08f1cb.jpg?tbpicau=2025-02-22-05_3448e217dd33e623851cb8bc4b9441e0)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7552bdd6cadcbef01347e0e9cae2e0e/7248696034a85edf9a46ec3a14540923dc54755e.jpg?tbpicau=2025-02-22-05_df5560e38b4d45e1bf04427218bdcf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