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春晩准备时阆中作为分会场,结果到元月三十日早上把原名《东西南北贺新春》变为“小春晚”《生龙活虎迎春来》于1月30日(腊月二十八)晚19:30在CCTV-3综艺频道首播。
二二年春晩23时48分播出歌曲《黄河长江》,张雨生作曲,作词为张雨生、王之涣(唐)李白(唐)。这就引出两个故亊。
一、黄河长江既是中国的水源又是文化的源头。大年三十在这个歌曲的午台背景上既展现黄河、长江的自然环境,又展现阆中古城图。把阆中和长江黄河并列。阆中几千年的文化(包括春节文化)得到重视。作为阆中人(特别是年轻人),我希望阆中人要爱阆中!多多学习阆中历史,不了解阆中古文化的官员请补课!
二、王之涣(唐)和李白(唐),又一个故事:
裴寿海
李白剽窃了王之涣 (2013-02-23 07:59:45)转载▼
标签: 李白王之涣 凉州词 早发白帝城 剽窃 分类:诗歌
近读唐诗,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李白有一首诗竟然是“剽窃”或者是改编的王之涣的作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王之涣的《凉州词》极为类似,如出一辙。
说李白“剽窃了王之涣”你也许不信,但看了以下三条,你不得不信。
一、王之涣的《凉州词》早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比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大13岁;据考证,《凉州词》是王之涣早期作品;《早发白帝城》是李白成名后的作品。所以,王之涣的《凉州词》早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凉州词》和《早发白帝城》确实雷同
1、两首诗原文。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分析发现,极其雷同。
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从作者的角度,由近及远;“朝辞白帝彩云间”,从作者的角度,由远及近。李白剽窃的高明,但“白云间”和“彩云间”太雷同了。
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中有两个数字“一”和“万”,先小后大;“千里江陵一日还”中也有两个数字“千”和“一”,先大后小。李白剽窃的聪明,但也雷同的明显。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诗句中有了声音的描述——羌笛,羌笛在“怨”;“两岸猿声啼不住”,诗句中也有了声音的描述——猿声,猿声在“啼”。李白剽窃的含蓄,但也雷同的差了个档次。
第四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强调了春风“不度”;“轻舟已过万重山”,强调了轻舟“已过”。李白剽窃的大胆,但失去了诗歌的转折和变化。
3、表面的雷同倒在其次,内在的模仿才是根本。
其实,对照王之涣,李白是反其意而用之。形式上,王之涣由近及远,李白由远及近;数字上,王之涣由小及大,李白由大及小;感情上,王之涣写的悲凉凄美,李白写的轻灵明快;内涵上,王之涣抒发的是大情怀,李白抒发的是小情调。剽窃了,但1300多年内没人看出来,所以说李白是大家。
三、从水平上说,剽窃的确实不如原作好
两首诗孰好孰坏?比较起来确实难分伯仲,各有千秋。但《凉州词》有一种内在的韵律,非常美;《早发白帝城》却没有。这种韵律说不明白,但看了下面这件事你就能体会出来。
古人曾把《凉州词》第一句的“间”字去掉,改成了一首词: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现在咱们把《早发白帝城》也去掉“间”字,也改成一首词:
朝辞白帝,彩云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改动后,吟诵一番,《凉州词》内韵自现;《早发白帝城》韵味全无。
可见,李白剽窃,毫无疑问。
当然,李白功力深厚,虽然剽窃,但《早发白帝城》确属佳作。只是后人在推崇《早发白帝城》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王之涣的《凉州词》。起码两首诗应该并称。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写文章质疑中国文坛泰斗级人物李白,心怀忐忑。我觉得,可以把两首诗称为唐诗中的姐妹篇,选入教科书时应一并入选。当然,这么做,不是为了揭露李白的“剽窃”,而是让学生们懂得读诗的好处和借鉴的方法。
话说回来,剽窃是被人不屑的,但此剽窃不是彼剽窃,谁能说李白剽窃的不好呢?文学的继承是被人尊敬的,没有继承,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还有什么意义呢?
二二年春晩23时48分播出歌曲《黄河长江》,张雨生作曲,作词为张雨生、王之涣(唐)李白(唐)。这就引出两个故亊。
一、黄河长江既是中国的水源又是文化的源头。大年三十在这个歌曲的午台背景上既展现黄河、长江的自然环境,又展现阆中古城图。把阆中和长江黄河并列。阆中几千年的文化(包括春节文化)得到重视。作为阆中人(特别是年轻人),我希望阆中人要爱阆中!多多学习阆中历史,不了解阆中古文化的官员请补课!
二、王之涣(唐)和李白(唐),又一个故事:
裴寿海
李白剽窃了王之涣 (2013-02-23 07:59:45)转载▼
标签: 李白王之涣 凉州词 早发白帝城 剽窃 分类:诗歌
近读唐诗,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李白有一首诗竟然是“剽窃”或者是改编的王之涣的作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王之涣的《凉州词》极为类似,如出一辙。
说李白“剽窃了王之涣”你也许不信,但看了以下三条,你不得不信。
一、王之涣的《凉州词》早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比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大13岁;据考证,《凉州词》是王之涣早期作品;《早发白帝城》是李白成名后的作品。所以,王之涣的《凉州词》早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凉州词》和《早发白帝城》确实雷同
1、两首诗原文。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分析发现,极其雷同。
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从作者的角度,由近及远;“朝辞白帝彩云间”,从作者的角度,由远及近。李白剽窃的高明,但“白云间”和“彩云间”太雷同了。
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中有两个数字“一”和“万”,先小后大;“千里江陵一日还”中也有两个数字“千”和“一”,先大后小。李白剽窃的聪明,但也雷同的明显。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诗句中有了声音的描述——羌笛,羌笛在“怨”;“两岸猿声啼不住”,诗句中也有了声音的描述——猿声,猿声在“啼”。李白剽窃的含蓄,但也雷同的差了个档次。
第四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强调了春风“不度”;“轻舟已过万重山”,强调了轻舟“已过”。李白剽窃的大胆,但失去了诗歌的转折和变化。
3、表面的雷同倒在其次,内在的模仿才是根本。
其实,对照王之涣,李白是反其意而用之。形式上,王之涣由近及远,李白由远及近;数字上,王之涣由小及大,李白由大及小;感情上,王之涣写的悲凉凄美,李白写的轻灵明快;内涵上,王之涣抒发的是大情怀,李白抒发的是小情调。剽窃了,但1300多年内没人看出来,所以说李白是大家。
三、从水平上说,剽窃的确实不如原作好
两首诗孰好孰坏?比较起来确实难分伯仲,各有千秋。但《凉州词》有一种内在的韵律,非常美;《早发白帝城》却没有。这种韵律说不明白,但看了下面这件事你就能体会出来。
古人曾把《凉州词》第一句的“间”字去掉,改成了一首词: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现在咱们把《早发白帝城》也去掉“间”字,也改成一首词:
朝辞白帝,彩云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改动后,吟诵一番,《凉州词》内韵自现;《早发白帝城》韵味全无。
可见,李白剽窃,毫无疑问。
当然,李白功力深厚,虽然剽窃,但《早发白帝城》确属佳作。只是后人在推崇《早发白帝城》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王之涣的《凉州词》。起码两首诗应该并称。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写文章质疑中国文坛泰斗级人物李白,心怀忐忑。我觉得,可以把两首诗称为唐诗中的姐妹篇,选入教科书时应一并入选。当然,这么做,不是为了揭露李白的“剽窃”,而是让学生们懂得读诗的好处和借鉴的方法。
话说回来,剽窃是被人不屑的,但此剽窃不是彼剽窃,谁能说李白剽窃的不好呢?文学的继承是被人尊敬的,没有继承,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还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