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谁都无法避开的问题,哪怕是最亲爱的父母,也有老去的一天。作为子女,已经做好为他们养老的准备了吗?
看似沉重的话题,却又不得不去面对。尤其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无论是从个体还是社会层面,我们都将面临居住、看护、陪伴等多重养老难题。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2021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显示,在养老方面,受访者最头疼的前三名问题是:
1. 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57.5%);
2. 与老人分处两地,使不上力(54.8%);
3. 医疗资源匮乏,分配不均(46.8%);
如何在父母老后与他们相处?在哪里生活?怎样为他们规划一个温暖又有尊严的老年生活?如果无法兼得工作和父母,又该怎样做出选择,是否有其他的了可能性等这些问题都是子女将要面临的,不可否认这也是全民都需面对的如何建立一个安心老区的社会。 或许当下大多数父母尚能照顾自己,无需我们花时间和精力,不过还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总结出了一份子女给父母养老的准备清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实际的筹备方向:
01.经济保障
首先,做好应对疾病的经济保障是有必要的。
尽管我们的父母多数还能自力更生,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年纪大了,身体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生病所需的医药费称得上养老最大的开销,除了他们准备的养老金外,提前帮助父母做好疾病开销准备,或者购置大病保险、医疗险等是不容忽略的。
02.开城布公地沟通子女与父母真诚地沟通彼此对养老的真实想法,内心对此的恐惧和需求,是对父母晚年负责的表现。
虽然在中国社会,“疾病”“衰老”和“死亡”都会是人们比较避讳的话题,但避免谈论这些话题,并不能让父母心中的恐惧消失,只能让这些问题处在未知或不确定的状态。
更好的方式是,作为父母的一方将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担忧都说出来,而作为子女也聊聊自己的现实问题,以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双方不断交流和谈心,反倒能增加确定性、可预料性,双方朝着一致的目标努力,都减少一些心理负担。
03.尽早掌握养老信息
一种常见的难办情况是,父母不愿意去你工作生活的城市,哪怕去养老院也要留在家乡。此时子女能做的,一方面是多了解当地养老院的情况,为父母筛选出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好的;另一方面多了解请保姆这样的其他方案,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
虽然很多人担心养老院环境欠佳,但实际上,请保姆到家中照料老人也有缺点。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保姆,不停地换保姆会让老人更加焦虑和没有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送去养老院反倒能让老人有一个稳定的客体。
04.融入生活圈子如果想要接父母来身边养老,需要提前帮助他们融入你的生活圈子。
如果父母表达不愿意去你安家的城市生活,也不用立马灰心放弃或是跟父母争吵,这是一个需要拉长时间维度来解决的事情。
心理学家建议:子女可以先试着让父母隔三差五地来身边生活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帮助父母与社区其他人建立情感连接,比如帮你带孩子时认识了其他孩子的爷爷奶奶。慢慢地父母才会觉得你所在的城市与他们有关,才会开始考虑留在这座城市。
05.需多关注心理健康无论父母身在何处,除了重视他们的身体健康,定期带他们去体检外,还需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关数据表明,导致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自我效能感下降。因此在心理健康方面,我们需要帮助父母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比如,主动提出请父母帮自己做一些ta们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需要;多教父母使用现代的电子设备,尤其当他们无法马上学会的时候多一些耐心,这样能避免他们有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尽可能地多给父母做选择的机会,哪怕只是在小事上做选择,拥有行使选择权的能力会使他们获得更大的信心,自尊和安全感。
在养老这个话题面前,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需要克服的难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没有人无所不能,无愧于心就好。
看似沉重的话题,却又不得不去面对。尤其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无论是从个体还是社会层面,我们都将面临居住、看护、陪伴等多重养老难题。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2021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显示,在养老方面,受访者最头疼的前三名问题是:
1. 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57.5%);
2. 与老人分处两地,使不上力(54.8%);
3. 医疗资源匮乏,分配不均(46.8%);
如何在父母老后与他们相处?在哪里生活?怎样为他们规划一个温暖又有尊严的老年生活?如果无法兼得工作和父母,又该怎样做出选择,是否有其他的了可能性等这些问题都是子女将要面临的,不可否认这也是全民都需面对的如何建立一个安心老区的社会。 或许当下大多数父母尚能照顾自己,无需我们花时间和精力,不过还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总结出了一份子女给父母养老的准备清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实际的筹备方向:
01.经济保障
首先,做好应对疾病的经济保障是有必要的。
尽管我们的父母多数还能自力更生,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年纪大了,身体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生病所需的医药费称得上养老最大的开销,除了他们准备的养老金外,提前帮助父母做好疾病开销准备,或者购置大病保险、医疗险等是不容忽略的。
02.开城布公地沟通子女与父母真诚地沟通彼此对养老的真实想法,内心对此的恐惧和需求,是对父母晚年负责的表现。
虽然在中国社会,“疾病”“衰老”和“死亡”都会是人们比较避讳的话题,但避免谈论这些话题,并不能让父母心中的恐惧消失,只能让这些问题处在未知或不确定的状态。
更好的方式是,作为父母的一方将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担忧都说出来,而作为子女也聊聊自己的现实问题,以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双方不断交流和谈心,反倒能增加确定性、可预料性,双方朝着一致的目标努力,都减少一些心理负担。
03.尽早掌握养老信息
一种常见的难办情况是,父母不愿意去你工作生活的城市,哪怕去养老院也要留在家乡。此时子女能做的,一方面是多了解当地养老院的情况,为父母筛选出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好的;另一方面多了解请保姆这样的其他方案,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
虽然很多人担心养老院环境欠佳,但实际上,请保姆到家中照料老人也有缺点。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保姆,不停地换保姆会让老人更加焦虑和没有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送去养老院反倒能让老人有一个稳定的客体。
04.融入生活圈子如果想要接父母来身边养老,需要提前帮助他们融入你的生活圈子。
如果父母表达不愿意去你安家的城市生活,也不用立马灰心放弃或是跟父母争吵,这是一个需要拉长时间维度来解决的事情。
心理学家建议:子女可以先试着让父母隔三差五地来身边生活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帮助父母与社区其他人建立情感连接,比如帮你带孩子时认识了其他孩子的爷爷奶奶。慢慢地父母才会觉得你所在的城市与他们有关,才会开始考虑留在这座城市。
05.需多关注心理健康无论父母身在何处,除了重视他们的身体健康,定期带他们去体检外,还需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关数据表明,导致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自我效能感下降。因此在心理健康方面,我们需要帮助父母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比如,主动提出请父母帮自己做一些ta们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需要;多教父母使用现代的电子设备,尤其当他们无法马上学会的时候多一些耐心,这样能避免他们有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尽可能地多给父母做选择的机会,哪怕只是在小事上做选择,拥有行使选择权的能力会使他们获得更大的信心,自尊和安全感。
在养老这个话题面前,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需要克服的难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没有人无所不能,无愧于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