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有较高的自愈率,多数可在3个月内自行好转,但这并不代表家长们可以松一口气,约40%可反复发作,约5%~10%病程可能持续超过1年或更长。
在上一期强调了孩子分泌性中耳炎必须尽早尽快治疗,这期我们来介绍分泌性中耳炎该如何治疗。
点击查看上一期: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上——疾病介绍篇)
图片
NO·1
图片
医学观察
图片
病程在3个月以内且不伴高危因素的患儿应避免不必要的医学干预。重点观察鼓膜形态、结构有无异常,鼓室有无积液,是否对日常交流产生影响及其程度,一定要定期复诊,监测听力。
图片
NO·2
图片
非手术治疗
图片
图片
抗生素
图片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图片
抗组胺药
图片
黏液促排剂
图片
减充血剂
图片
咽鼓管吹张
注意:以上介绍的药物都需遵医嘱,家长切忌随意给孩子使用。
NO·3
图片
手术治疗
图片
大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治疗后康复,但如果接受两个月左右的药物治疗后没有好转,可通过手术治疗,如:
图片
鼓膜穿刺与切开
图片
鼓膜置管
图片
咽鼓管球囊扩张
图片
腺样体切除
NO·4
图片
特殊治疗方案
图片
分泌性中耳炎伴随鼻部症状
长期使用最好选择生物利用度低的激素,特别是在儿童中的应用。
鼻腔盥洗是鼻腔冲洗的统称,有盥洗法(高容量低压力)、喷雾法(低容量高压力)、超声雾化吸人法等几种。鼻腔盥洗的盐水种类包括0.9%生理盐水、0.9%缓冲等渗盐水、2.0%~2.3%缓冲高渗海水和3.0%以上(刺激性较大临床不建议采用)高渗盐水。
图片
一般来说,生理盐水只用于鼻腔冲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缓冲高渗海水可清除分泌物、增强纤毛活动、破坏和清除各种抗原、生物膜及炎性介质并直接保护鼻窦黏膜,具有治疗作用。
雾化吸入更有利于药物到达鼻腔深部和鼻窦内,主要用于鼻用激素的雾化(如布地奈德)。
分泌性中耳炎伴随腺样体肥大
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相关的因素有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变态反应、肥胖等,其中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
研究表明腺样体与咽鼓管圆枕的位置越接近,腺样体挤压咽鼓管圆枕,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图片
对于病史较短、声导抗检查异常但是平均听阈正常的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单纯行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已经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伴有听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如果病史较短可考虑行腺样体刮除术及鼓膜切开加鼓室冲洗术,术后3月左右可以达到完全治愈。
对于病史较长的患者,采用的内镜下腺样体刮除、鼓膜切开及鼓室冲洗并鼓膜置管术可以在术后1个月即可以达到痊愈效果。
图片
小耳朵在这里再次强调,如果孩子有分泌性中耳炎并伴有腺样体肥大,家长一定要尽早尽快通过手术等治疗手段减小因腺样体肥大引起的中耳炎对孩子听力的影响。
图片
听损孩子遇到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应该如何保证助听效果?如何保证言语康复效果?下一篇小耳朵日记为您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