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选2:
据历代志书可考,临漳县治所曾经多次搬迁。北周建德六年(577),临漳县治由邺城(遗址在今临漳县邺镇)迁出,移至邺东二十里(在今东、西小庄村)。明洪武十八年(1385)临漳县城毁于漳患,洪武二十七年(1394),县城搬迁至理王店(即今县城所在地)。
故袁绍墓位置的确定以临漳县城为坐标,必须以当时县城所在为准。《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地理志书,其中所述“袁绍墓在县西北十六里”,即北周至明初临漳县城所在地,故址在今临漳县杜村集乡东小庄、西小庄。今大章村所处位置为明清时期临漳县城西北十六里,绝非袁绍墓所在。至于大章村袁绍墓的种种故事传说,更是乡里附会之谈,未必采信。
因此,依据《元和郡县志》所载“袁绍墓在在县西北十六里”,可考袁绍墓在唐代临漳县城(故址在今东、西小庄)西北十六里,其大致位置当在临邺大道两侧的东、西冀庄以及东营、西营一带。
然而,历经上千年的漳水冲湮,这一带早已是一马平川,未见大的坟茔。查考嘉靖《彰德府志》所载宋代临漳县村名,无有冀庄和东营村名。再据现有史料,遍考今东、西小庄西北十六里一带的村庄名称,均与袁绍墓无关。然而,历经沧桑巨变,世事反复无常,地处漳河故道的村庄更是难觅发端。试问,冀庄建村是否在汉末、冀姓和冀州牧是否有关联?且东营、西营两村,在宋之前是否有袁绍大墓而为东茔、西茔,后来演变为东营、西营呢?这都有待将来进一步科学勘探发掘,一旦有了考古实物依据,袁绍墓位置才能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