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吧 关注:977贴子:133,871

回复:何为共济失调,又有何危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还有一些是因为颅内的感染导致小脑脊髓的病变可以使患者出现共济失调,此外一些脱髓鞘的疾病,比如ms、adem,都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脑干、小脑的病变,导致患者出现共济失调,还有一些药物中毒等,以及颅内的感染等都容易使患者出现共济失调的症状。


63楼2022-07-01 09:28
回复
    遗传性共济失调这种病情大家可能都知道临床表现有很多,而且很多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都不知道自己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所以这也是导致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治愈不好自己的病情


    64楼2022-07-01 09:28
    回复
      《灵枢.根结》:“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繇”通“摇”,故骨繇又称骨摇,是指骨节弛缓不收、动摇不定的意思,其特点是足能伸而行不稳,手能举而抓不准,与现代医学中共济失调的表现相符。


      65楼2022-07-02 09:54
      回复
        具有“骨摇”这一特点的疾病可见于多个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在遗传性共济失调中较为常见。西医目前对于该类疾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中医的辨证论治有其自身的特色。


        66楼2022-07-02 09:54
        回复
          对24例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舌象出现频率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舌象主要以舌质淡 (84% )、舌质暗(50% )、舌体 瘀 斑 (42% )、舌 质 红 (25% )以及舌体胖大(5% )为主,舌苔的出现频率分布主要为舌苔腻(58% )、舌苔白(21% )、舌苔厚(21% )、舌苔黄(13% )和舌苔少(13% ),脉象主要以细脉(59% )、弦脉(17% )、滑脉(13% )、沉脉(5% )为主。


          67楼2022-07-02 09:54
          回复
            从中医证型分布状况来看,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证最多(38%),继之为脾肾不足证 (21%)、肝肾亏虚证 (13% )、虚风内动证 (9.0% ),脾肾亏虚证、肝肾阴虚证、肾精亏损证、心脾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血瘀证所占比例均为5% 。


            68楼2022-07-02 09:54
            回复
              中医证型以肝肾亏虚证最多,其中肝肾亏虚 、痰瘀阻络证占38.0%,肝肾亏虚证占13.0% ,其次为脾肾亏虚证 21.0% ,此证型分布与中医症状分布一致,可见肝肾亏虚证与脾肾亏虚证为遗传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且在肝肾亏虚基础上易合并痰瘀阻络。


              69楼2022-07-02 09:54
              回复
                遗传性共济失调可对应中医病名中的“骨摇”和“肾精不足”,为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基本病机,肝肾亏虚证和脾肾亏虚证是最常见的证候,因此“补肾填精”可成为治疗遗 传性共济失调的重要切入点


                70楼2022-07-02 09:54
                回复
                  可根据辨证特点偏重补益肝肾或脾肾,辅以涤痰通络。同时,由于该研究纳入的病例数不多,对该病中医证候特点分布规律的结论仍需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深入分析和验证。


                  71楼2022-07-02 09:55
                  回复
                    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共济失调症状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共济失调的原型。另有脊髓小脑型和小脑性两种类型。


                    73楼2022-07-02 09:55
                    回复
                      其主要症状为行走不稳,辨距不良,上肢精细动作困难,言语不清或呈吟诗状,部分病人于后期可有痴呆,耳聋或视力下降等表现。目前西医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74楼2022-07-02 09:55
                      回复
                        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中医尚无统一认识,《内经》有骨繇病,《灵枢·根结》云:“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骨繇者即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文中“繇”通“摇”,骨繇即骨摇,是指指节迟缓不收,动摇不定的意思,共济失调的表现与此类似,因此可将本病归之于“骨摇”。论其病机当为肾精不足。


                        75楼2022-07-02 09:55
                        回复
                          肾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从脑,为做强之官,伎巧出焉。


                          76楼2022-07-02 09:55
                          回复
                            肾精充足,充骨生髓,则筋骨隆盛,动作矫健,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若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失养,致肾精亏损,骨失其养,髓还空虚,是以四肢不能自主,动作失其矫健而出现行走不稳,取物不准,脊椎四肢骨骼畸形;足少阴之脉,循环喉咙,挟舍本,病则舌强言謇,出现言语不清,肾精亏损,精不上乘,耳窍失养故有耳聋等症;精气亏损,髓海空虚,神明失明可有健


                            77楼2022-07-02 09:55
                            回复
                              因此当从肾论治,予以补肾填精益髓之法。临床还可随症加减用药。


                              78楼2022-07-02 09: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