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洵,吾爱。
当我无比惊讶却又无比清醒地看着自己鬼使神差地在键盘上敲下怎么一句话时,我竟一时无法诉说此刻的心情。我的脑袋空白一片,竟这样愣愣地看着我这么一句突兀的开场白。
阅读此书,我一直大呼纠结。纠结之处很多,最大的莫过于对燕洵的心痛几近窒息。看这本书,我是已知了结局去看的。其实即便不知,我也可以从冬儿的文中窥见一斑。冬儿喜欢埋伏笔,是的,很喜欢。可是这些伏笔在我看来,就如同一个刽子手手里拿着的锋利刀锋,一刀一刀刺绞我的心。
燕洵,真是个可爱得令人心痛的孩子。初见,惊艳;再见,依然。
本书的第一个高潮便是九幽台上的燕氏灭门惨案。残酷的情景对比,如今想来唏嘘一片。前一个月夜。两个孩子还在苦中作乐地交换秘密憧憬明天;可下一刻,踏出牢门随即跌入绝望的深渊。月夜微寒,那些对故土的思念和憧憬早已斑驳在牢房冰冷的墙面,那些短暂的纯真年代也注定在鲜血淋漓的断头高台上尸僵腐烂。
白笙是这本书里,我影响最深刻的女子。她如一朵白莲目空一切地绽放在血腥的祭台边。坚忍不拔憋尽委屈的孩子终于在母亲的一声呼喊里泪奔决堤。冬儿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逆鳞,亲人恐怕是每个人的逆鳞了。夏皇在寿宴前的诸国聚会上说了一句旁人无从明白的话:真像呀。仅三个字就在众人乏天无力的时刻救下了楚乔,只因女孩子那坚毅不屈的眼神让这个年过半百的男人忆起了内心深处的出尘女子。我们已无从知道,白笙、赵正德、燕世城、蒙阗之间曾有过一个怎样纠葛悱恻的爱情故事了。但是,我知道,世间百态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轮回。
在赵正德的身上,我看到了燕洵的未来。当燕洵最终住进真煌帝都称霸一方的时候,我确定,一切皆是轮回。燕洵是燕世城的儿子,而燕世城有是赵正德的兄弟。在没有灾难转折发生之前,燕世子还是像极了他的父亲的,一个纯良的小男孩,有着无视周遭罪恶的良善心灵。可是,苦难如魔鬼,总是不期而至。“没有错误便是最大的错误”,一个听起来无比滑稽却又真实的让人心头泣血的理由就这样把燕洵由燕世城的大道逼上了赵正德的悬崖。同样的苦难和忍辱负重最终让燕洵在赵正德的悬崖之巅扎根长大。其实都是一个血脉的基因,只是外界的环境和迥异的经历影响了各个心灵不同的走向。当九幽台的烈火焚烧了燕世城的脑袋的时候,我知道,那个带着纯良眼神崇敬父亲珍惜兄弟大义的男孩子也随着他那个温暖的家庭一起葬身了火海。这一刻,从鲜血和泥泞里爬出的是另一个赵正德。
白笙是个美好的女子,是个完美的妻子,却不是一个好母亲。纤尘不染如白莲般的女子,只顾得了保持自己的高洁和爱情。女子以爱的名义随风而逝,却将自己的孩子遗忘在了泥淖的深潭里。这一刻,燕洵的悲剧真正的无可避免地到来。所谓一个失足少年的形成往往最初的起因都是源于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古今皆如此。白笙临终前对着孤儿说了这样一段话:“只要你还活着哪怕生不如死也要活着,别忘了,你还有很多心愿。”这段话听起来真是无比理智呀。可是我却同时也觉得这话何尝不是一种对孩子心灵走失的暗示呢?这段话最终激励了燕洵苟延残喘,铸成大业。可是这难道不是一个莫大的悲剧吗?也许是出于每个人潜意识里的私心,女子解脱了自己,却将这负荷万钧的责任丢在了小儿子单薄的肩膀上。如果再给你一次思考的机会,你可会带着儿子远离仇恨归隐避世?也许会吧,那样的话,也许燕洵还是燕世城的儿子,而不是赵正德的侄子。可惜人生终究是不能倒带的,一切苦难都注定不可避免的发生。白衣女子血洒祭台的瞬间,我心内哀恸得无以复加,这个可爱的女子呀,你终是让我如此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