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f5d4e90c035e5dd902ca5d746c4a7f5/1841c7eff01f3a29fd6a7b0cdc25bc315d607c6d.jpg?tbpicau=2025-02-27-05_b8aa2838fb4b462ac244b421c8cee52e)
近日,天水市信息产业协会经综合评审授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尹丽珺为天水市非遗文化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4fd1ec7a0dde711e7d243fe97edcef4/00fba31e3a292df5316102d7f9315c6035a8736d.jpg?tbpicau=2025-02-27-05_e3fcfa624bde29bca05d82aafc7d1cbd)
尹丽珺,非遗传承人,纯艺轩玉雕师,从业20年来一直从事珠宝艺术品设计、雕刻镶嵌。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7aa7e2fa21190ef01fb92d7fe199df7/640a69282df5e0fe4bba27c3196034a85fdf726d.jpg?tbpicau=2025-02-27-05_1ff710bfb089696d324d4f88091376d0)
步入玉雕行业至今,作品多以歌颂天水、弘扬天水历史文化为主题,并在全国、全省大赛中屡屡获奖,部分作品销往国外。获得国家专利九项、发表论文多篇、院校科研成果一项,积极参加天水市各项文化科普活动,带着技艺助力乡村妇女脱贫培训,义务参加《公益大讲堂》、非遗进社区、进校园,为大中专院校培养雕刻技艺人才100多名。在中国工艺美术“汉博杯”“金凤凰”“百花杯”等比赛中,其玉雕作品《文明之源》《童趣》《千古一谜.情俑情》巜党在我心,河山在我心》等12项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作品《行走的故乡》巜肇启文明》巜爱的奉献》等8件作品荣获省级奖项;《垂钓》《福佑华夏》《致敬白衣天使》等市级奖项分别在秦州区文化馆“非遗作品助力抗击疫情”展览中展出。作为非遗传人,她致力于天水五大文化挖掘开发并融进雕刻设计中,助力天水文旅产业发展,为传承和弘扬天水悠久历史、民俗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荣获秦州工匠、天水乡土人才、成功杯最佳创意艺术家、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秦州区科普大使丶天水市非遗文化形象大使等荣誉称号,现在分别被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丶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天水市巾帼培训学校非遗课教师。拥有鸳鸯玉太极养身梳、超薄胎鸳鸯玉盘金银错嵌丝等国家专利。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6427ce3d5ef76c6d0d2fb23ad14fdf6/ae3c7ef4e0fe99256faec79271a85edf8cb1716d.jpg?tbpicau=2025-02-27-05_a84bc499e8a0db3a932abca247d159dc)
尹丽珺作品
尹丽珺是土生土长的甘肃天水人,父亲曾经也是一名玉雕艺人,也许是打小耳濡目染的缘故,她对玉石雕刻、荷包制作和剪纸都十分喜爱,且各有所长。2002年起,她逐渐将爱好变成职业,正式涉足玉雕业。
为了学到更多更好的雕刻技艺,在艺术道路上走的更宽广,她背起行囊先后前往了江苏、浙江、新疆等地寻访中国优秀玉雕大师拜师学艺、精进技艺,并得到了马学武、马进贵等中国玉雕大师的亲自指点。回来后,她在玉雕技艺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名声也渐渐传了出去,慕名前来找她雕刻或修复玉器的人越来越多。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38e0b1d33c6a7efb926a82ecdf8afe9/b9e0b3ff9925bc3188ffaf5a1bdf8db1ca13706d.jpg?tbpicau=2025-02-27-05_2006fa04f1e5719294e36d6abf1bda8a)
“每一个玉器雕刻师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艺术特色,我就想通过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功力,并从中探索和挖掘出一些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尹丽珺由衷地说。
“你们除了这些茶具之外还有什么样的鸳鸯玉的小礼品?”有一天,两名外地游客的一句话,让她陷入了沉思。
鸳鸯玉,是指产于甘肃武山县鸳鸯镇一带的一种尖晶石矿物,因其底色呈深浅不一的绿色,且纹样似蛇纹、若瀑布,又名蛇纹石玉,属年青碧玉的一种。自古以来,用其雕琢的器物中,以壁薄如纸、晶莹剔透的夜光杯最为有名。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570ed34e2efce1bea2bc8c29f53f3e8/74ebca24bc315c60e137c52dc8b1cb134854776d.jpg?tbpicau=2025-02-27-05_cc9babd9ec9d44ba4781e63f71f699a1)
她说:“这句话当时让我有些触动,然后我就设计制作了一些茶桌上的小把玩。没想到,最后这些都成功了,而且我独创的工艺我还申请了国家专利,也成功了。这样,既继承创新了天水玉雕传统技法,又极大地提升了玉雕工艺水平。新工艺创作的新作品市场评价反应良好,也吸引了国家级评委专家的关注。”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0593c1d8b1b9d168ac79a69c3dcb4eb/0d30ef305c6034a8884016438e1349540823766d.jpg?tbpicau=2025-02-27-05_ef7263a3eb2037d7c66e09839d18e986)
尹丽珺提到的独创工艺便是成功地摸索出鸳鸯玉雕刻技法与金银错工艺镶嵌相结合的“鸳鸯玉薄胎嵌丝”新工艺,能够在1毫米厚的鸳鸯玉超薄胎体上镶嵌0.3毫米的金银,胎体剩余厚度仅为0.7毫米,属于鸳鸯玉嵌丝工艺之创新。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07055e9d816fdfad86cc6e6848d8cea/28240f6134a85edf5a2e50e10c540923dc54756d.jpg?tbpicau=2025-02-27-05_31ad5ef30fd637e96328d55109c182d3)
与玉结缘,无论方寸,只凭内心。就这样,尹丽珺凭着自己数十年的雕玉技艺和创新理念,巧妙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一刀刀地刻入本土玉石中。随着《文明之源》《千古一谜·秦俑情》《行走的故乡》等一系列作品面世,她便在雕琢鸳鸯玉的广阔空间里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68406e4b8faaf5184e381b7bc5694ed/c87567a95edf8db1138cd2a64c23dd54574e746d.jpg?tbpicau=2025-02-27-05_0f3858a2af4e688e612d33f36b2c8a35)
尹丽珺的鸳鸯玉雕刻错银工艺作品《跨越五洲的爱》在“万众艺心 抗击疫情”中国工艺美术数字博物馆展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这件作品设计了七大板块,代表把中国的一份心意送给世界,让世界的大爱焕发光彩。上面还设计了橄榄枝、和平鸽,这都表达了中国人向往和平的美好心愿。她还在家潜心创作了刺绣《爱的奉献》和剪纸《平安寄语》,用自己的技艺和创作为大众传递美好、鼓舞士气。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4896608ea51f3dec3b2b96ca4ecf0ec/a0bd0dde8db1cb1390cb92d19854564e93584b6d.jpg?tbpicau=2025-02-27-05_30fdee9cf245eceb43b9f05820a55711)
2021年,尹丽珺被甘肃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上课之余,她还带领学生们在工作室进行实践操作,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他们对玉雕的兴趣。
“能给学生们教授玉雕技艺,让非遗文化进入校园接续传承,我心存感恩,无比满足。”她告诉记者:“在高校任教给传承玉雕技艺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也对弘扬传承玉雕技艺更有信心。这些同学们也是刚开始接触这一块,我只能一步一步深入地引导他们,刚开始就是打眼、做珠子,然后慢慢地开始做平面设计,到他们毕业的时候能做出完整的作品。”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76534a3b6deb48ffb69a1d6c01d3aef/cacadeb0cb134954d3bc46a6134e9258d0094a6d.jpg?tbpicau=2025-02-27-05_b3fcc7817fb2b087aeb3cba7e7f2ea67)
“我们天水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有伏羲、女娲、八卦、麦积山等等,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特别多。”尹丽珺由衷地表示:“我要做的,就是从这些题材中不断寻找创作灵感,在精雕细刻中融入与天水人文历史相关的元素。用作品去不断传承和弘扬玉雕这项非遗保护项目,在创作中传承和弘扬天水的传统历史、民俗文化。”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4ce682cf18f8c54e3d3c5270a2b2dee/19a498124954092306cbcdbcd758d109b2de496d.jpg?tbpicau=2025-02-27-05_afeb23d5af1c86130f7c347ec652ec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