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民办高校已陷入“招生传销”怪圈
2007年07月05日01:0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招生传销”惊现民办高校
老师“发展”学生 学生“发展”同学 家长“发展”亲友
随着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时段到来,民办院校由来已久的“生源之争”又开始变味。记者最近在北京、陕西等地采访发现,部分民办高校已经陷入“招生传销”的怪圈。
在陕西的一所民办高校里,记者深入了解到,每年高招期间,这个民办院校都会鼓动在校生于高考前回原籍招生。如果招来一位新生,学校给300至500块钱,如果能招够10个,奖金会翻番。在“丰厚收入”的许诺下,许多学生竟选择停课,帮着学校招生。
这所民办高校的大二学生告诉记者,那些参与招生的学生连同学校派去的地区招生代理人作为“上线”,他们一般将中学校长、教务人员、高三班主任、差生家长作为“下线”专攻对象。这样就形成老师“发展”学生,学生“发展”同学,家长“发展”亲友的“招生传销”链条。
拥有几万名学生的全国知名北京某民办高校的“招生传销”队伍更显庞大。记者对这个学校参与招生的一位大一新生进行采访,得知这个高校几乎每个班都有10人左右一个月前就回原籍参与招生,招到1人,学校奖励1000元,在招生期间每人每月补助300元,而他们的学费每学年一般在7500元左右。
这位大一新生告诉记者,招生期间,学校里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出动,拉拢班里的学生赴全国各地招生。以省为片区,一个片区设一个总代理,各市再设分区代理,各县设学生招生代表。
他还告诉记者,在交纳不菲的学费之后,学生们一方面获得在民办高校就读的资格,另一方面顺理成章地成为学校的“招生代表”,学校把招生任务分配到各系、各班,学生招生不但可以获得级别不等的回扣,而且还可以在考试、修学分等环节上享受校方的特别照顾。新生们在“招生代表”的引荐下进入学校,他们所交纳学费的一部分成为“招生代表”的回扣收入,但很快,他们又将以“招生代表”的身份去招徕下一批新生,以同样的手法从后者身上赚取回扣收入……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时听到学生中流传着某某人凭招生收入达到上万甚至十几万元的“传奇故事”,招生致富的“大款学生”成了一些正准备暂弃学业外出招生的学生们的新偶像。“学生渴望立刻招生的热情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业内人士指出,民办大学在校生参与招生,已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现在,许多民办高校招生是“老生招新生,一届哄一届”、“简直就是变相的招生传销”。
专家指出,在愈演愈烈的招生大战中,民办大学的根本任务发生转移,他们所关注的不再是教学质量,而是学生数量,而学生的数量又直接影响学校的经济收入。学校对学生数量的追逐,实际上就是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其结果,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变质。
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当学校以生源为自己的生财手段时,教育的公益性已经荡然无存,成为赤裸裸的商业交易。这必然导致招生人员肆意夸大学校的教学质量,采用欺骗、诱惑等手段强拉硬拽,使许多无辜的学生落入招生陷阱。
《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只能在教育部门指定的地点或者是招生的学校里进行,在招生过程中不得收受回扣和中介费。但是,许多民办高校的行为事与愿违。
专家认为,短短的20多年中,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取得较快发展,最大限度地积聚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依靠办学质量和特色,不断拓宽发展空间,虽然未能和公办高校并驾齐驱,但也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广大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尤其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五年来,民办高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有的高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办出一定的特色和水平,逐渐形成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的优势,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也因此具有强大的生源竞争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民办高校1300多所,具备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170多所,每年民办高校招生数量达到50万人,全部民办高校在校生已经达到数百万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有着日益光明的前途。
但是,近年来一些民办院校非法招生行为屡禁不止,“招生传销”愈演愈烈,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影响民办高校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及社会公信度,值得全社会高度警惕。
对于民办大学,“招生传销”也有许多说不出的无奈。民办高校与公办学校不一样,没有财政拨款,学费基本上是民办高校惟一的经济来源,所以,争夺生源是他们最激烈的竞争。许多民办高校兴起的“招生传销”,也是迫于现实的无奈。
记者采访到西安一所民办大学的校长。当记者谈到民办高校用老生招新生的做法时,这位校长毫不讳言地说:“利用老生招新生,基本上每个民办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跟挤公共汽车一样,别人都挤,你不挤就上不去。而且,社会上对民办大学有一种偏见,用人单位往往不认可民办大学的毕业证,优秀的考生也就不愿报考民办大学,即使是计划内招的学生,也只是公办大学选剩下的。哪怕是公办大学选剩下的学生,也还得要民办院校上门宣传公关,学生才会到学校里来。要是哪所民办大学像公办大学一样,坐在家里等考生上门,这所学校很快就会关门。”
另据了解,自2004年7月出台要求民办教育停止招收学历文凭考试学生以来,民办高校的生源问题就更加突出,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不少院校只好铤而走险,忙于招生。
(责任编辑:刘旭)
2007年07月05日01:0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招生传销”惊现民办高校
老师“发展”学生 学生“发展”同学 家长“发展”亲友
随着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时段到来,民办院校由来已久的“生源之争”又开始变味。记者最近在北京、陕西等地采访发现,部分民办高校已经陷入“招生传销”的怪圈。
在陕西的一所民办高校里,记者深入了解到,每年高招期间,这个民办院校都会鼓动在校生于高考前回原籍招生。如果招来一位新生,学校给300至500块钱,如果能招够10个,奖金会翻番。在“丰厚收入”的许诺下,许多学生竟选择停课,帮着学校招生。
这所民办高校的大二学生告诉记者,那些参与招生的学生连同学校派去的地区招生代理人作为“上线”,他们一般将中学校长、教务人员、高三班主任、差生家长作为“下线”专攻对象。这样就形成老师“发展”学生,学生“发展”同学,家长“发展”亲友的“招生传销”链条。
拥有几万名学生的全国知名北京某民办高校的“招生传销”队伍更显庞大。记者对这个学校参与招生的一位大一新生进行采访,得知这个高校几乎每个班都有10人左右一个月前就回原籍参与招生,招到1人,学校奖励1000元,在招生期间每人每月补助300元,而他们的学费每学年一般在7500元左右。
这位大一新生告诉记者,招生期间,学校里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出动,拉拢班里的学生赴全国各地招生。以省为片区,一个片区设一个总代理,各市再设分区代理,各县设学生招生代表。
他还告诉记者,在交纳不菲的学费之后,学生们一方面获得在民办高校就读的资格,另一方面顺理成章地成为学校的“招生代表”,学校把招生任务分配到各系、各班,学生招生不但可以获得级别不等的回扣,而且还可以在考试、修学分等环节上享受校方的特别照顾。新生们在“招生代表”的引荐下进入学校,他们所交纳学费的一部分成为“招生代表”的回扣收入,但很快,他们又将以“招生代表”的身份去招徕下一批新生,以同样的手法从后者身上赚取回扣收入……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时听到学生中流传着某某人凭招生收入达到上万甚至十几万元的“传奇故事”,招生致富的“大款学生”成了一些正准备暂弃学业外出招生的学生们的新偶像。“学生渴望立刻招生的热情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业内人士指出,民办大学在校生参与招生,已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现在,许多民办高校招生是“老生招新生,一届哄一届”、“简直就是变相的招生传销”。
专家指出,在愈演愈烈的招生大战中,民办大学的根本任务发生转移,他们所关注的不再是教学质量,而是学生数量,而学生的数量又直接影响学校的经济收入。学校对学生数量的追逐,实际上就是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其结果,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变质。
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当学校以生源为自己的生财手段时,教育的公益性已经荡然无存,成为赤裸裸的商业交易。这必然导致招生人员肆意夸大学校的教学质量,采用欺骗、诱惑等手段强拉硬拽,使许多无辜的学生落入招生陷阱。
《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只能在教育部门指定的地点或者是招生的学校里进行,在招生过程中不得收受回扣和中介费。但是,许多民办高校的行为事与愿违。
专家认为,短短的20多年中,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取得较快发展,最大限度地积聚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依靠办学质量和特色,不断拓宽发展空间,虽然未能和公办高校并驾齐驱,但也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广大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尤其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五年来,民办高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有的高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办出一定的特色和水平,逐渐形成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的优势,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也因此具有强大的生源竞争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民办高校1300多所,具备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170多所,每年民办高校招生数量达到50万人,全部民办高校在校生已经达到数百万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有着日益光明的前途。
但是,近年来一些民办院校非法招生行为屡禁不止,“招生传销”愈演愈烈,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影响民办高校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及社会公信度,值得全社会高度警惕。
对于民办大学,“招生传销”也有许多说不出的无奈。民办高校与公办学校不一样,没有财政拨款,学费基本上是民办高校惟一的经济来源,所以,争夺生源是他们最激烈的竞争。许多民办高校兴起的“招生传销”,也是迫于现实的无奈。
记者采访到西安一所民办大学的校长。当记者谈到民办高校用老生招新生的做法时,这位校长毫不讳言地说:“利用老生招新生,基本上每个民办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跟挤公共汽车一样,别人都挤,你不挤就上不去。而且,社会上对民办大学有一种偏见,用人单位往往不认可民办大学的毕业证,优秀的考生也就不愿报考民办大学,即使是计划内招的学生,也只是公办大学选剩下的。哪怕是公办大学选剩下的学生,也还得要民办院校上门宣传公关,学生才会到学校里来。要是哪所民办大学像公办大学一样,坐在家里等考生上门,这所学校很快就会关门。”
另据了解,自2004年7月出台要求民办教育停止招收学历文凭考试学生以来,民办高校的生源问题就更加突出,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不少院校只好铤而走险,忙于招生。
(责任编辑: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