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挖坟了..........
======
1,我不认为维生素C可以预防或治疗感冒,不要望文生义的去理解说明书上的"感染性疾病",几乎半个内科的知识都可以归结到感染性疾病里去,从真菌导致的脚臭到喝生水染上寄生虫都算是感染性疾病的
(虽然,新冠确实是数千种感染性疾病的其中之一,而前两年也确实有部分医院在治疗中实验性的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这应该是希望利用其抗氧化性,减少炎症反应引发的氧化应激,而不是它对新冠病毒有某种针对性的治疗作用)
有没有效另说,而维生素C在大剂量时的副作用则是明确的↓ (好在人类很能耐受大剂量VC,2块钱那种白药片一次吃一瓶都不见得会吃进急诊室)

关于药片辅料的左右,这个是药学知识,虽然跟医学密切相关,但领域上有点像农业和烹饪的关系
一个厨师不懂一亩水稻小麦要施多少肥,打什么农药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在现实里对你认识的医生过分苛求
理想中的辅料是完全惰性的,即除了改善药品生产外不产生任何生理作用,最好还能像空气一样便宜,然而并不存在这么好的事情
为了适应机器和降低成本,通常需要多种辅料相互配合来满足生产上的需要
以那盒黄的为例
预胶化淀粉和糊精都是填料,没什么作用,会像正常淀粉一样被消化,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一片药的体积,预胶化淀粉还能够粘在一起以形成"片".........不然0.5克维生素C用挖耳勺就装得下,厂家生产和患者取用都很不方便
DL酒石酸我手上的书还真没细讲这个的,跟调节pH有关,可能也有改善药片崩解性能的作用
依地酸二钠就是EDTA二钠,经典螯合剂,大概是解决金属杂质缓解VC被催化分解的
羟丙甲基纤维素是胶水,作用与预胶化淀粉类似但效果强得多
聚山梨酯80是表面活性剂,就像是肥皂或洗洁精一样,大概是改善药片崩解性能的
二氧化硅是抗结剂,让药片还是粉的时候保持松散,以免堵塞压片机进料
硬脂酸镁和滑石粉是润滑剂,改善将药粉压成药片后,药片脱模的难易度,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在药片表面成膜的作用,以免拿起来的时候一手白




==========
砸开颗粒不会释放有毒气体
那层黑的封装胶一般是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牛屎芯用的封装胶有软硬之分,但我怀疑它们同属于环氧树脂,只是聚合程度不同(另外我不了解这么多年用于封装的塑料有没有什么进步,也可能这个怀疑是错的)
里面的芯片就更不会了,虽然这里我给不出任何证据_(:з」∠)_



=======
这个问题不好答
要说真吧,我知道甚至连玻璃这么稳定的材料都会被水侵蚀(这也是安瓿/注射液的包装需要药用玻璃的原因)
要说假吧,我又不能硬说它没有,因为里面确实会包含助剂和催化剂
概括一下就是经典的脱离剂量谈毒性
尽管玻璃和PET有溶出问题,但在常温水里的量都不会高到能够明显影响人的地步,也许统计学上有长期影响,但我对此没啥研究,也不在乎...........我自己脚边现在就放着几包2018年生产的冰露,喝起来是完全正常的,除了瓶子变瘪了(这跟塑料的透过性,和冰露在出厂前会充气以提高瓶身强度有关)
因为,包装饮用水的保质期实际上是厂家的负责期,保质期内喝出问题厂家管,保质期以外喝出问题老天爷管,类似这样人为给商品加个期限的还有我很熟悉的墨水,因为现在国标是2年的保质期,所以钢笔墨水统一印刷2年(实际墨水保质期跟取决于使用方法高度相关,新钢笔吧里多的是没用多久就发霉的墨水和放了几十年仍然好用的古董墨水),没有规定的话,厂家是很有动力把保质期尽量往短了标的
食品接触用的PET在我观念里一直算是比较干净的材料(最干净的是PP)(有双酚A问题的那个叫PC,而且现在也限制了),不要接触热水主要原因是耐热低于100度,遇开水变形影响使用(耐热超过100度的PET能做出来,也不难,只是没必要,对绝大多数人pet瓶都是一次性的东西),虽然我国食品安全一向是个不断给人留下心理阴影的状态,过度担心无可厚非,甚至是很必要的(我乐于看到消费者迫使食品厂家自证清白的事例,而且这样的例子现在是太少,而不是太多)..........
这一段就没多少干货支撑了,而且我也不怎么想写,我在日常生活中吃过一些严重过期的食物,而且以后也会继续这么干,但这样的经验比较惊世骇俗,也不构成能向别人建议的理由
(2018年的冰露就是例子,拿出去十个人得有九个不愿意喝的,我还有些固体饮料是2014年的产的,我还有一定证据表明一些药品的有效期比标称保质期长十倍以上,诸如此类.........然而别人听了,信了,照做了,对我没有任何一丝好处,反而增加了潜在的麻烦,因此都不能说)..........
也因此,保质期和食用是否安全,这类事情最好还是你自己研究,自己判断.........
对于任何看到这个贴的人,在你们看来我毕竟是一个不知道打哪来的网友,我不会,也不能对你们的身体健康负责,我对以上发言有信心,但这件事最终还是要你们自己对自己负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