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以黄尊素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在魏忠贤势力过于强大的情况下,要想战胜他们,单靠忠心无畏是不够的,还必须凭借智慧,注重斗争策略。他说:“吾辈如处漏舟,亦惟衣枷自戒。勿自为敌国。百弩环舍,尚尔勃镶,亡无日矣。”[1]也就是说,他认为当前形努是如此险恶,东林党人的应对之道,内部必须加强团结,行动一致;对外必须谨言慎行,小心翼翼。勿妄生事端,勿授人以柄。养精蓄锐,相机而动。他们对杨涟奏疏,总的来说是支持的;但对该疏是否现在提出,则持严重的怀疑态度。他说:“公不见杨邃庵(即杨一清)之除刘瑾乎?有张永以为内主,故不劳而功成。公今争以口舌,是手搏猛虎也。一击不中,祸贻亡国矣。”[2]另外,对该疏内容“多摭宫嫔风影事”,认为此“适贻之以口实”[3]。这些意见都比较符合实际,而且稳妥可行。如果东林党真能听取这些建议,对魏党韬光养晦,虚与委蛇,把矛盾引向对东林党人有利的方向发展,多做些对国家和百姓有利的事,在默默中求生存发展,一旦力量壮大,时机成熟,再与魏党摊牌。这样,既可减少损失,又能使成功有较大的把握,应该说这是上上之策。
注释:
[1]《东林列传》卷4《黄尊素传》。
[2]《东林列传》卷4《黄尊素传》。
[3]黄尊素:《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