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6,407贴子:10,014,080
  • 3回复贴,共1

西岭雪答记者问:《红楼梦》很雷很崩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岭雪答记者问:《红楼梦》很雷很崩溃
百度了一下新闻,结果看到一个很雷的标题,让人眼睛发直,半天回不过神来。
但看了内文,确实是记者采访我的内容,只是初衷明明是客观地评价新红楼,整理出来似乎就有了倾向性。
但木已成舟,无论如何从内文上来看,这已经是最接近我本意的采访了。因此复录如下——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记者 黄靖斐
新《红楼梦》在四川已经大结局,在青岛也播到尾声,从开播至今和新《红楼梦》有关的话题就没断过。7月 14日,红学家西岭雪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 ,新《红楼梦》很有李少红导演的“个人风格”,但镜头很“ 香艳”、情节很“猴急 ”,细节也不靠谱,有太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西岭雪最后还给李少红支招,9月份上星之前可以再改改,观众可能更容易接受些。
     
贾雨村打着伞,字幕却是“天气晴和”
     记者(以下简称记):关于画面快进快退,很多网友觉得像在玩漂移,比如甄士隐抱着英莲那一段,一僧一道身形飞速漂移 ,网友说充分表达了“和尚迫不及待想要拐卖儿童的殷切心情……”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西岭雪(以下简称西):我觉得李导很想在常规的电视剧中加入一些新的剪接手法,但有点使用不当。未能表现一僧一道的超凡脱俗,反而有点猴急了。移形换影的步法,也总是打断情绪。挺沉静的一个戏,刚有点感觉,林黛玉一个凌波微步,“刷”一下就把我出“画”了。感觉就像在QQ里聊天,忽然被踢出来了一样,吊在半空愣半天,很难入戏。     
     记:在剧中,画面是贾雨村打着伞,画外音却是:“每逢天气晴和”,是画面与解说不同步,还是其他问题?     
     西:明显是后期失误。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旁白要是能大量删去的话,还可以遮点丑,不至于把失误放大得这么厉害,都形成反讽效果了。还有贾琏与凤姐分房时,急不可耐只好找几个清俊的小厮“出火”,小白的八零后编剧们不懂古文,竟给理解成了“拔火罐”,要是不加旁白字幕呢,大家可能就混过去算了,这一边说着“出火”一边演着“拔火罐”,可就太令人喷饭了……
秦钟太丑,还长着“小新”眉
记:娇杏由一顶小轿抬去做贾雨村的二房,可是电视剧里居然身穿大红嫁衣,蒙红盖头,这是以正房之礼入门吗?还是有其他解释?同理的还有,尤二姐是妾也敢穿大红色,秦可卿是贾家的孙媳妇居然穿了一身黑……这样的色彩选择,有比较特别的说法在吗?
     西:娇杏在书中是被封肃一乘小轿送给太爷的,根本不需要拜堂那么大动静,更没资格穿大红。而秦可卿作为宁国府长孙媳,除了在大场合要正装外,日常生活中穿什么颜色都行,但黑色是犯忌的,连宝玉的一个扇套子,袭人还说那“青东西”平时用不上呢。可卿在离魂之际,出现在梦境中时,穿黑是可以的。     
     记:在演员的化妆上,几乎所有女孩的眉毛都很疏淡,但被称为“颦颦”的黛玉,眉毛也既短且淡……
     西:公认的对黛玉的眉眼,描写最好的是列藏本,称之为“罥烟眉”“含露目”,而通行本都是“笼烟眉”、“含情目”,意思都一样,就是弯而淡,眉尖若蹙;眼睛则水汪汪,永远含着眼泪似的。     
     记:在演员的选择上,秦钟眼小鼻蹋嘴太大,眉毛像小新,形象太幻灭,以前少红导演的审美可是赵文宣和黄磊那个级别的……有网友质疑导演的审美是不是下降了?     



1楼2010-07-16 20:05回复
    忘给链接了:http://blog.qq.com/qzone/562165494/1279192716.htm


    4楼2010-07-16 20:19
    回复

            其三是适度的创新。创新固然是需要的,但在翻拍经典的时候,创新必须是适量的,导演可能有自己的风格,但不管怎么翻拍,名著依旧是名著,《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不可能因为翻拍而变成李少红的,哪怕是如李少红所说:“新版是按照通行版《红楼梦》拍的,结局根据高鹗续写的后40回所拍。87版的结尾是当时的红学家们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的。”事实上,哪怕是87版《红楼梦》也不能算得上是经典,只是因为包括此次李少红版与之前的数版都没能超越它而已。导演当然有表达自我的权利,但是不能非要用在经典名著上。倘若一定要表达什么,何必去做翻拍经典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自己创作一个故事不是更好么?比如《武林外传》。以破坏经典为代价的表达,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也没有人会赞赏。
           商业时代,缺少文化的真诚感
           文/阿 夫
            对于经典的不尊重,固然有商业追逐的原因,但对于导演和编剧们来说,更多的是对文化和艺术的不真诚。很久以来,随着市场的冲击,经济利益的潜移默化,创作者们似乎失去了对文化、对艺术真正的追求。
            不真诚显然并非生来就有的,张艺谋、张纪中、李少红……这些名声显赫的大导演们,他们的成名绝非因为颠覆经典,而是因为他们最开始对于艺术本身的追求,比如张艺谋,如今每一部商业电影都会引来一片非议,最新的《三枪》更是明言与艺术无关,但是在最早的时候,谁能说张艺谋没有艺术追求?再如李少红,《红楼梦》被网友们批为“红雷梦”、“青楼梦”,但是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的时候,又有谁能说她没有艺术水准?
            当然,在商业时代,背离商业而追逐艺术是艰难的,谁都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做殉道者,随波逐流,被市场同化也是可以理解的。倘若真能够坦坦荡荡说自己就是为了收视率、为了票房,倒也不失为真诚。最怕的是装,明明是为了商业利益,还要拼命为自己掩饰,说自己多么辛苦,多么艰难,多么忠实原著,这就很难让人接受,也有些小看了观众的眼睛和智慧。
            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工具,导演们在电视上颠覆经典,但实际上经典是无法真正被颠覆的,观众们看了李少红的《红楼梦》,看了高希希的《三国》,不会以为真的《红楼梦》和《三国》就是这样的,他们依旧会看原著,也依旧会喜欢原著。真正被颠覆的,其实只有颠覆者自己,丢掉了原来的自我,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在时间的长河里,还能留下什么?
            在商业社会的大潮里,或许不容易去坚持自我,追求精神价值的实现,但是最起码,我们可以对经典保持一点也或许是最后的尊重,因为这不仅仅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更重要的是,这是尊重我们自己,为自己留一点点净土。
           观众缘何不买李少红的账
           文/墨等娴
           演员很颠倒
            演员方面,一提到林黛玉,大多数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浮现出一个纤弱如柳之态的女子,而翻拍的《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从面部轮廓到身材貌似都略显丰满了。原著中的贾宝玉有着满月般的面庞,而此次的小宝玉扮演者的形象却是尖尖的下巴。本是“黛瘦宝满”的,现在却变得“黛满宝瘦”。
           台词很晦涩
            谈及台词,翻拍版似乎太忠于原著了。文言文的台词让人看起来恍如在听老师读古文,观众不得不费劲寻找其和画面的对接点。像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与袭人谈论起管教宝玉的难处时,这样说:“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得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这样的话我想普通电视观众是很难理解的吧!难怪从事影视创作研究的李学武院长言辞激烈地抨击道:“我简直不知道李少红想干嘛!500年前的对白方式、200年前的昆曲,和现代化的电子音乐杂揉在一起,观众完全把握不了她的风格。”
      


      17楼2010-07-16 22:52
      回复
        27楼2010-07-17 1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