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jkp.gov.cn/bjkpzc/kxbl/sllj/56165.shtml
袋子里都是球?
2006-2-14 阅读次数:12次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写的《数学归纳法》。一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从一个袋子里摸出来的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个是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球的时候.我们立刻会出现一种猜想:“是不是这个袋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红玻璃球?”但是,当我们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失败了。这时,我们会出现另一种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全都是玻璃球?”但是,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又失败了。那时,我们又会出现第三个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都是球?”这个猜想对不对,还必须继续加以检验,要把袋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才能见个分晓。
请问:华罗庚举的这个例子说明一个什么逻辑问题?
袋子里都是球?(答案)
华罗庚举的这个例子,是对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性质的一个通俗说明。
人们应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当然可以从为数不多的事例中推导出普遍的规律性来,然而这还是一个“猜想”。这种猜想对不对,还必须进一步加以验证。因为对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来说,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过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它的结论就不具有必然性,它可能真,也可能假。
从一个袋子里摸球,连续摸了五次,摸的都是红玻璃球,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得出结论:“这个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玻璃球。”但是,你在得出这个结论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结论是不可靠的。正如这个例子所表明的,你第六次摸出的,却是白玻璃球了,这就把你的这个结论推翻了。因此,当你摸了六个球时,虽然可以得出“这个袋子里装的都是玻璃球”的结论;摸第七个球时,可以得出“这个袋子里装的都是球”的结论,但必须明白,这些结论同样都是或然的。总而言之,我们在进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时,必须充分估计到其结论的或然性。
文章来源:摘自《趣味逻辑学》
袋子里都是球?
2006-2-14 阅读次数:12次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写的《数学归纳法》。一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从一个袋子里摸出来的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个是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球的时候.我们立刻会出现一种猜想:“是不是这个袋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红玻璃球?”但是,当我们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失败了。这时,我们会出现另一种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全都是玻璃球?”但是,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又失败了。那时,我们又会出现第三个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都是球?”这个猜想对不对,还必须继续加以检验,要把袋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才能见个分晓。
请问:华罗庚举的这个例子说明一个什么逻辑问题?
袋子里都是球?(答案)
华罗庚举的这个例子,是对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性质的一个通俗说明。
人们应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当然可以从为数不多的事例中推导出普遍的规律性来,然而这还是一个“猜想”。这种猜想对不对,还必须进一步加以验证。因为对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来说,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过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它的结论就不具有必然性,它可能真,也可能假。
从一个袋子里摸球,连续摸了五次,摸的都是红玻璃球,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得出结论:“这个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玻璃球。”但是,你在得出这个结论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结论是不可靠的。正如这个例子所表明的,你第六次摸出的,却是白玻璃球了,这就把你的这个结论推翻了。因此,当你摸了六个球时,虽然可以得出“这个袋子里装的都是玻璃球”的结论;摸第七个球时,可以得出“这个袋子里装的都是球”的结论,但必须明白,这些结论同样都是或然的。总而言之,我们在进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时,必须充分估计到其结论的或然性。
文章来源:摘自《趣味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