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
任天堂和 Intelligent Systems 通过《火焰纹章》(左图)将奇幻策略角色扮演游戏带到了 FC 上,这款游戏在国际上取得了成功。Square的《最终幻想策略版》(右图)也是采用了这种方法,使用了等距视角。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有像是《梦幻之星 OL》(Phantasy Star Online)和《最终幻想 14》(Final Fantasy XIV)这样的 MMORPG。亦或是由《宝可梦》带火了的怪物养成集换类 RPG。有的是“Souls-like”游戏,这是由FromSoftware 的《恶魔之魂》开创,强调高难度的独特游戏品牌门类。日式街机动作 RPG 有一个独特的分支,例如南梦宫的《德鲁亚加之塔》(Tower of Druaga)。而且许多动作游戏,特别是 PlayStation 2 时期诸如《鬼泣》等游戏也开始提供角色养成功能,但由于它们更聚焦于动作元素,因此通常不被视为 RPG。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定义了什么是 JRPG,那么这个术语究竟从何而来呢?搜索 90 年代中期的 Usenet 论坛,你会发现这个词不时出现,但直到 2000 年左右 PlayStation 2 时代,这个词才开始流行起来。在这一点上,像《最终幻想》(主机平台)与《辐射》(Fallout)和《暗黑破坏神》(Diablo)(PC 平台)这两款游戏之间存在区别。有些玩家将这些游戏称为“主机 RPG”(console RPGs)和“电脑
RPG”(computer RPGs),这是有道理的,但也造成了一些混淆,因为它们的缩写是相同的。随着更传统的电脑 RPG 开始转向主机平台,如 Bioware 在 Xbox 平台上的《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Star Wars: Knights of the Old Republic),用户开始选择日本向的“JRPG”,美国和欧洲向的“WRPG”(显然是西方 RPG)。在这一点上,这些子类型的游戏迎合了不同的用户,因此需要一个不同的名称。
然而,游戏类型是在不断发展的,在某个时代赋予意义的东西可能并不总是正确的。像《最终幻想15》这样的大热游戏与传统的 JRPG 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它们与《巫师 3》(The Witcher 3)等开放世界 WRPG 反倒有更多共同点,尽管它们在风格上仍然存在明显差异。类似地,Capcom 的《龙之信条》(Dragon’s Dogma)出自日本开发商之手但在画面和风格上与西方 RPG 有更多相似之处。世界上有许多西方开发的 RPG 游戏,如《星际之门》(Anachronox)、《塞普特拉战纪》(Septerra Core)和《暗影狂乱》(Shadow Madness)都受到了日本游戏的极大启发,同时也有许多西方独立 RPG 游戏,比如最受欢迎的《传说之下》(Undertale),它们的灵感来源与日本游戏相似。在这一点上,“JRPG”不只一种日本的 RPG 风格。
所以,就像游戏子类型一样,“JRPG”的名称并不绝对的,而是一种随时变动的参考。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显然,我们无法涵盖所有这些内容,因为那绝非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书所能承载的,但这本书确实涵盖了所有主要和重要的内容,所以你可以感受到这些游戏所能提供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虽然这类游戏不再像 80 年代和 90 年代那样高产,但日式 RPG 仍然是蓬发的电子游戏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仍然提供了独特的机制,独特的视觉风格,出色的配乐,创新的故事,以及其他方面,使它们与西方同行脱颖而出。
注解
《世界树迷宫》(左图)复活了老式的第一人称地牢爬行游戏,具有吸引人的视觉效果和触摸屏地图系统。《不可思议的迷宫:风来的西林》(右图)是 Rogue-like 子类型的一个明显的日本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