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清代的南京,是两江总督的治所所在地,政治地位肯定高于扬州。但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华夏的霸主则是扬州。
清初的扬州不仅是两淮盐运中心,还是漕运中心,巨商大咖云集,因此迅速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成为大清第一等烟柳繁华之地,人们又争着到扬州当官游乐了。
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扬州的文化篷勃发展。清政府在扬州开展了系列国家级文化工程,如康熙命令曹雪芹的祖父,时任两淮巡盐御史的曹寅主持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石涛、查士慎、王士禛等名家大腕纷至沓来,“红桥修禊”名动天下,甚至连秦淮河两岸的青楼歌女也云集扬州,造就了风月无边的小秦淮。扬州清曲、评话、玉雕、园林、广陵琴派等文化产业篷勃发展,还诞生了著名画派“扬州八怪”,让南京人汗颜。
1831年,道光帝推行盐务变革,动摇了扬州的经济根基;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开始由河运走向海运时代,扬州的交通优势逐步丧失;太平天国的兴起,更让扬州遭遇了灭顶之灾,数百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由一线城市直接坠落到三线小城。小秦淮两岸的歌妓们也重新涌入了秦淮河,“风流薮泽,全属扬帮矣”。
此消彼长,太平天国的冲击虽然很大,但南京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一批励精图治的名臣的带领下,抓住了洋务运动这一发展机遇,开放了港口、兴建了铁路,建立了现代工业、还兴建了大学,迅速崛起。
民国期间,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抗战期间,纵有长江天堑,又有天下第一的城墙,可南京城还是验证了是个永远守不住的城市,很快便被日本人攻陷。但这次总算热血了一次,挺直了脊梁,赢得了举世尊重。
虽然没能逃过短命的宿运,但民国奠定了南京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格局,留下了丰厚的现代文化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相继失去了首都和直辖市的地位,但仍贵为江苏省府,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可圈可点。近期,国务院批准了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地位,扬州都已被南京远远地抛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