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6,773贴子:10,020,685
  • 4回复贴,共1

本人对《红楼梦》的解析,不定期更新,微博同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笔者是工科生,会倾向依据每个人写出的话、做出的事,试图“跳出”每个人物情感范畴的分析人物形象,包括红楼的作者本身。但是可能会有点无趣,因为平时专业课比较忙,没有时间查阅背景资料、引经据典。因此欢迎这方面有研究的人进行补充和建议,弥补我写作的不足。我对于红楼梦的解析,会更加依据我对“人性”的理解,这大多是从观察和分析周围人得到的,可能有心理学依据但我也没时间查阅心理学论文,因此欢迎反驳和补充。
唔,首先我喜欢《红楼梦》是喜欢它的荒诞,荒诞且真实。我最爱的句子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以说我是看到了这个句子去读的整本书。高中前浅浅的阅读过,上高中看到这个句子时很震撼,因此完整的把书又重看了一遍,我当时还背诵下来了整本书三分之一本的诗词。但后来本科期间学业繁忙,没时间继续研读。现在研究生二年级,希望能坚持再完整的看一遍并解析。
欢迎有理有据的反驳,并且由于记忆有点久远,情节方面我可能会记混,希望热心读者指出我的谬误。
我前几天又重读了《金陵十二曲》和判词,有了一些很疯的,和主流观点完全不一样的看法。但我能说出我的推理逻辑,因此我认为是合理的。我本人也很疯,周围人有认为我不谙世事的、有认为我心理年龄不似常人的、也有很多佩服我的洒脱的。下面列一下我仅仅重读了十二曲和判词的疯话,可能已经有人提出过,但我没瞅见,也欢迎指路观点类似的人的帖子或者论述的书。
1、我认为《终身误》写的是贾宝玉,《枉凝眉》是林黛玉+薛宝钗的合写
2、惜春其实是个很温柔的人,温柔且细心
3、我将从写作风格和用词解读曹雪芹本人的封建思想
我说了我是疯子,我现在不仅看曹雪芹笔下的人物荒诞,甚至看曹雪芹本人也觉荒诞,周围人也大多荒诞。
学业不定期繁忙,因此不定期更新


IP属地:上海1楼2023-09-26 15:43回复
    发的文字版被吞了,之后会带章节序号。有被吞的可以私信提醒我一下


    IP属地:上海5楼2023-09-26 18:17
    收起回复
      【2】
      从写作风格和用词解读作者本人的封建思想。惜春的等我之后有空细读一下原文再说,防止过度解读。观点若有雷同纯属巧合,若有不同欢迎探讨。
      首先,我认为尽管作者本人说着敬佩这些女子,但他本人衡量女性是否获得幸福的方式依然是“获得一段良缘”。以下是论据。
      前文说过【虚花悟】是惜春的自述,而十二钗对惜春的判词是“看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重点在于“可怜”二字,惜春是个从头至尾很清醒且“脱离”的形象,安知对她来说青灯古佛是一种可悲而不是真正的解脱?至少我不觉得她可怜,我认为她清醒且决绝。“可怜”二字更可能是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在为一个人“非必要的惋惜”。【世难容】中“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妙玉是个“云空未必空”的形象,对她来说“遭泥陷”确实悲伤,但思维如何直接就跳到了为王孙公子惋惜,我依然不能共情。我只能分析出作者试图给每个女子找个“好归宿”的祈求。
      其次,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排序,以及正册内十二女子的排序主要是按照女子背后的身份地位划分的,不是按照女子本人的才情划分的。并且身份地位的划分嫁的人优先、原出身其次。
      正册,宝钗黛玉在前,我认为作者应该把他俩都划分到了“宝玉的女人”的范畴,而贾宝玉的身份是“神瑛侍者”,神仙地位最高。其次元春,“皇帝的女人”。后面情节过于久远我不是每个都记得很清楚,直接跳到最后几个。巧姐嫁的平民,但平民活着;李纨早年丧夫守寡;秦可卿嫁的还行但与公公乱伦。最后几个的“排序”也可以适当佐证我的第一个观点,作者潜在的诉求是“给女子们找个好归宿”。
      最后,浅述以下我对人性的理解和总结,之后的章节对人物的分析均基于这些准则,欢迎有理有据的反驳和补充。
      先进行一个分类讨论,人可以分为戴面具的和不戴面具的两种,也可以分为自我认知清晰的和不清晰的两种。这是废话,就像“这个不是红的,就是不是红的”。我不崇尚单纯的性恶论或者性善论,每个人的善意和恶意占比是不太一样的,一般不至于一点都善意都没有也不至于一点恶意都没有,当然不排除严重情感缺失的情况。一点恶意都没有的一般坐地成佛了,一点善意都没有还不戴面具的一般已经进局子了。现在的道德规约和法律约束使得大部分人看起来都是善的,实则不一定。
      就算是非常善良的人,偶尔也是会有一些恶劣的想法冒出来的,有人会选择压下去,这样可能会存在压抑久了间歇性心情低落的后果。我的做法是通过口嗨释放出来,我成天嚷嚷要把别人的伞撕掉,大家知道我又不会真去撕伞所以口嗨一下无所谓啦。我认为大部分人“口嗨”的时候,是会有一瞬间或者浅浅的真的是这么想的,但是恶意通过其它方式释放了,就不会真的去做。反而言之,如果有人成天强调自己很高尚,反而值得怀疑。
      现在我们排列组合+分类讨论一下是否戴面具+自我认知是否清晰的4种情况,并以此试图评估一个人的善意和恶意所占比例。(为了在现实中防止被坑,在解析小说人物时更加贴切)
      戴面具+自我认知清晰,那一般是为了藏真实的自己,可能是因为害怕别人的眼光(不分善恶),也可能出于怕自己看起来太好骗(非极端情况不至于作恶的人),或者为了让自己有亲和力看起来大好人(实际极可能会在背后坑你一把的)。戴面具+自我认知不清晰,这个情况一般是自我逃避型人格,走不出舒适区,可能这人看起来很单纯很真诚因为不会撒谎,比上一种类型更难区分,甚至可能压根没法意识到自己逃避;自我逃避最牛逼的我见过一个,其它方面都面对的相当好也理解人性、唯独最重要的事情(比如涉及家人的)压根不自知的;并且如果一个人一直表现的很天真不会撒谎,但ta实际上没有经历过任何伤害或背叛的话,更值得小心(除开年纪小或从小被保护的过于好的情况),ta可能会坑人而不自知。不戴面具+自我认知清晰,一般都不会太坏,除非处在整个穷山恶水出刁民的环境下。不戴面具+自我认知不清晰,不清晰的话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和“戴面具+自我认知不清晰”合并的,评判是否戴要看在谁的视角看。当然再会藏一点的话可以拼命套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因此看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不可以只看人说了什么,要看人做了什么。并且在分类讨论不够多的情况下,人会下意识的以己度人,可以从这里看人的自我认知(注意人的自我认知不一定是正确的)。这是我之后试图分析《红楼梦》里人物的准则。
      哦对,网上看起来对某个人物或者其他人非常愤愤不平的,一般都是见着和自己相似的了所以想为自己说两句。
      还有,无论是善还是恶居多,其实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我不做恶事是因为对其他人造成负反馈这件事会让我非常愧疚,比起承担这些愧疚我宁愿吃一些“普世意义上”的亏。同理,做恶事的人只是天生没有这种愧疚感,并没有谁比谁更高尚、也没有谁比谁更卑劣。我所觉得可笑和看不起的并不是恶意本身,而是“虚伪”,坦坦荡荡不找借口承认自己的恶意我还能敬人几分。并且在不蠢且清醒的状况下,敢于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就是出于恶意更加可贵。但我所见的几乎所有人都是假装忏悔,不停嚷嚷,实则不改。不改我见的分两种情况——更会伪装,伪装更可怕的情况是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件事本身;或者已经通过自己的忏悔释放了自己的善意,因此更加心安理得的作恶。
      我有过两个有交集的号称自己“信基督”的人,我觉得他们在侮辱基督教。其中一位一边在班级说自己每天忏悔祷告,一边光明正大收学生的礼(当然不能是太贵的,不然她就骗不了自己了),然后给不送的人穿小鞋(初二);另一位圣经都没读过。我敬佩《圣殿春秋》中菲利普教父的虔诚,那才是真正的基督徒。
      说说我自己吧,我本身的天性和经历都比较奇葩吧。我现在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说我,在我面前说也无所谓,我只觉得不痛不痒且对方可笑。我也不在乎我付出的善意是否有反馈,我想付出是我的事,别人如何是别人的事,哪怕一开始就知道可能会被辜负我也不后悔我原本的决断。并且对方如何对我纯粹取决于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我是什么样的,因此不必妄自伤怀;同理,别人对我有误解纯粹取决于对方的思想,而非我本身。
      我愿一直保持清醒,我会不断尝试走出舒适区,哪怕清醒的代价是长痛,死也要死个明白。我觉得我现在从未有过的清醒,看许多东西都觉讽刺,但我依然热爱这纷繁复杂的人间。会有很多东西想写出来,仅供参考。
      我将一直尝试“跳出”作者或者人物本身的局限,以用来分析人物。浅薄见解,还望包含,一哂即可。希望看出我局限性的人能指出谬误,共同进步。最后,非常欢迎补充时代背景,自己找真的好慢,我对比实验还没跑完,溜了溜了不能摸了。


      IP属地:上海7楼2023-09-26 20:36
      收起回复
        关于【1】的见解,补充一些具体的理解。因为假定作者打磨了很多,不清楚是否过度解读或者作者本身比喻不当。


        IP属地:上海9楼2023-09-26 21:26
        回复
          发现我表达出来的意思和大家理解的意思可能有一定误差,因此我先介绍一下我这个人,以及我的思考方式,方便大家理解我的意思,更好互相交流。
          我本人的情绪类别是很少的,相较大部分人而言。因此我理解绝大部分人是不能“共情”的。我从小看很多东西都很奇怪,心理活动be like“这人好怪,那人好怪,都好怪哦”,然后就习惯了。直到大四保完研我闲了,我觉得我这样容易被坑,我就进行了一波网上冲浪,观察大家的说话和看法,试图分析每个人的心态、推导不同类型的人可能会做什么事情。(啊是的我以前从未进行过网上冲浪)我进行了一大波数据集的输入,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推导方法。欢迎大家补充自己的心态和看法,帮我完善和修正理论。
          我的情绪种类少到什么程度呢,在事情很多快做不完,或者时间快到了赶不上的时候,我无法感知到“焦虑”的情绪。我会觉得:啊?急也没用啊,然后选个优先级比较低的放弃或者延迟掉,或者继续安排时间尽量避免更多迟到。可能有人觉得我抗压能力好,但实际上我压根没感知到“压力”啊。
          我也无法体会到“迁怒”的情绪,就是完全感知不到,如果A刚惹毛我了,B来和我聊天,我瞬间就不气了啊,继续开开心心和B聊。不是克制的好,我一直不存在“克制”的过程。
          也不是说我情感缺失,开心、难过、生气之类的我都可以感受到,只是对于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产生的情绪种类相当少。所以当有人觉得一个人从A可以推导出B情绪我都很奇怪,就:啊?为什么不可以是单纯的A情绪。
          不发生事情的话可能直接没有情绪。我可以一个人在屋里待一天,做做手工或者随便找个东西玩,小时候喜欢玩铅笔橡皮,就单纯的玩铅笔橡皮。我也可以和一群人闹一天,可能很多人觉得我社交牛逼症,我能随便找陌生人聊天说话,所以表现出来大家会认为我活泼。但其实安静和活泼对我来说没有区别啊,只是单纯的,无聊了找个事情做,不无聊了我就很开心啊,无论是安静一天还是闹一天,我都不会觉得“累”啊。好像性子偏内向的会觉得闹久了累,偏外向的会觉得静久了坐不住。我表现出来是闹久了不累所以大部分人以为我外向,但其实我都不是啊。只是对我来说没区别,随机抽取一个幸运方式打发无聊这种。
          我也从来没有过莫名其妙的自发产生“烦躁”或者“低落”情绪,我的情绪几乎都是需要“输入”的,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哦当然无聊算一种情绪的话,那我会无聊。
          唔而且我已有的负面情绪现在也被我控制的越来越平和了,比如小时候期待落空我是会很sad的,现在就是有一点点sad,这个是后天改变的结果,但情绪还是不能完全消解掉的。我记忆很好,我可以很容易回忆某个时间点的细节、我的情绪以及情绪的成因。这个特性也对我关于别人的“推导和分析”产生了很大帮助。
          以及我昨晚和一个朋友聊了天,发现我说的“欲望”和大部分人说的好像不太一样。是这样的,我会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都是单纯的好奇,我对不了解的所有东西都有好奇心所以都想试试。比如ABCDEFG我都好奇,那我就选一个最容易接触的或者经济成本更低的。反正我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不能做哪一个我都会觉得没啥所谓啊,我好奇的东西可太多了。
          我之前说的可能会崩好像也给大家造成了误解。就是这么说吧,这是我20年来第一次发现我是可以拒绝分析和理性的,道德底线也是可以不必那么高的。我之前一直很关注“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这一点,所以我小时候会试图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后来我发现完全的平均对更亲近的人是另一种伤害,同样的行为对不同的人伤害等级是不一样的。然后我就有个一个习惯,当我发现我在对方心中地位很高时,我就会把对方在我心中的地位也提上去一点;就,我的做法、情绪和关系程度几乎是完全被动的。
          然后最近发生什么事了呢,我从小认识的青梅竹马吧算是,ta清醒的比我早,我怀疑是小学,然后不赘述中途的事情了,依据我现在已知信息的推理以及ta朋友的描述,大概是ta一直把最真实的想法压下去不和人说,一两年前彻底放弃理性推理开始摆烂了。但也不排除,直觉产生的答案是潜意识更深层的推理。可以确认的是我们对彼此都相当特别,我会莫名的想和ta更接近一点,我不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我会放弃推理的“过程”,这样就没法写出来了。
          但我其实难以想象如何用直觉做决定,我的逻辑和理性是与生俱来的,我难以想象我不采用推理而是直觉做事情是什么样的。对我来说输入数据集分析推导是很容易的过程,但后一步我不清楚。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23-09-28 12: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