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吧 关注:2,186贴子:13,667
  • 13回复贴,共1


1楼2010-08-21 01:53回复
    作者:孙野
    序言:炎黄卫士 第一章:家族之荫 第二章:少年壮志忧国忘身 第三章:招贤才力挽狂澜第四章:孤军荒野 第五章:光复台湾捍炎黄 第六章:勤政爱民振兴宝岛


    2楼2010-08-21 01:54
    回复
      第一章 家族之荫
        研究郑成功的一生,不能不牵涉到他的家世。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个人成就,与其家族的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其家族背景的了解,我们能够更详尽、更彻底地理解郑成功其人。
        1、个人成就与家世的关系
        郑成功成为名垂史册的民族英雄,固然有其自身顽强奋斗的一面,然而其家族背景所起的辅助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家世背景对一个人心理特点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 ",虽然虎父亦有犬子的现象,但其父辈的成就,更能直接地成为子辈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郑成功自幼豪情万丈,胸怀汤武,与其父辈的成就、地位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封建社会的世袭观念、血统观念有着极深的社会基础,这对封建社会的官商富贾的后辈来说,有着很大的鼓舞、激励的作用。
        其次,家世背景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基础和辅助作用。在封建社会,社会各阶层流动很慢,一个人的家世情况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郑成功能够获得很好的学习条件以及起兵时的召号力,与其父亲的地位有很重要的关系。
        再者,在讲究宗法的封建社会,虽然宗族中各势力的矛盾与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其总的趋势是更容易互相帮助。郑成功与其他郑家势力的最后统一,为其创建大业打下了基础。这也归因于家世的纽带关系。 总之,要研究郑成功,就不能不对其家族情况有所了解。因为在血统观念很强的封建社会,一个人的成就与其家世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2、宗族概况
        许多专家学者们曾对郑成功的家世进行过研究,但受资料的限制,有些问题至今未能澄清,有的研究结果还存在着明显的谬误。
        1983年,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资料室的协助下,获得《郑氏宗谱》和《郑氏家谱》两部抄本,使许多悬题得到了解决。
        通过对两部抄本和明清档案的研究,得到了关于郑氏先世世系最完整的资料。
        南安石井郑氏的一世祖是隐石公郑绵,自隐石公至郑成功的世次是:一世隐石公(讳绵)--二世隐泉公(讳岱)--三世砥石公(讳轼) --四世纯玉公(讳钅厉)--五世井居公(讳亮)--六世确斋公--七世乐斋公(讳盟)--八世于野公(讳荣)--九世西庭公 (讳瑢 )--十世象庭公(讳士表)--十一世飞黄公 (讳芝龙)--十二世大木公(讳成功)。 这样,郑氏的先世世系问题获得了完满的解决,过去的种种错误论断可以得到纠正。
        关于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以前的祖辈,我们不再做多的论述,只知道其祖辈做过官就可以了。郑芝龙诸兄弟,处于明清之交混乱之际,数人驰骋疆场,各有建树,史书记载不绝。郑芝龙有同父同母兄弟四人,同父异母兄弟一人。但其中第三弟芝麟早死,不为人所知,所以通常被认为四兄弟。分别是芝龙、芝虎、鸿逵、芝豹,其中芝豹为同父异母兄弟。若论堂兄弟,则只有春庭公所生芝鳌、芝兰两人。
        郑成功诸子的情况,从两部抄本中也可得到澄清。
        郑成功第八子郑温生于康熙壬寅年(公元1662年)六月初一日,其时郑成功已逝世(郑成功逝于本年五月初八日), 可知八子温、九子柔、十子发三人均系郑成功去世后所生的遗腹子。郑成功十个儿子中,于康熙二十二年随郑克爽同归顺清朝的计有次子聪、三子明、五子智、七子裕、八子温、九子柔等六人。有人推断郑明在郑克爽归清时曾率部迁往印度尼西亚,是不正确的。郑克爽是郑成功长子郑经的儿子。有的小说中说郑克爽是郑成功的儿子,是不符合史实的。
        3、父亲郑芝龙
        郑成功的远祖相传在河南荥阳,后来南迁,子孙分布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一带定居下来。其中一支在泉州南安县石井乡定居,并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
        郑成功的祖父名象庭,号绍祖,是位读书人,一生没有考中秀才,在泉州府里当一名小官吏,家境并不富裕。其长子是郑芝龙。
      


      4楼2010-08-21 01:57
      回复
        第二章 少年壮志忧国忘身
          "自古英雄出少年 ",这话对郑成功来说并不偏激。他7岁之前在日本平户,就有着不凡的志向。回到中国后,由于天资聪颖,加之有名师指导,学问长进很快。但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并不只顾读书,也时刻注意着局势的变化,并思考自己较成熟的治世方略。
         


        6楼2010-08-21 01:59
        回复
          1、异国思归
            郑成功出生在日本平户,取名叫福松。直到7岁时才得以被郑芝龙派人接回中国。在异国他乡,福松过着孤苦的生活。
            在福松一岁时,郑芝龙便逃出日本。福松成了逃犯的儿子,遭到人们的冷眼和非议。当他刚刚懂事时,就没有父亲的保护和族人的帮助,只与母亲和弟弟相依为命。
            母亲的教诲使得在贫困中生活的福松更具有生活的信心。由于田川氏通晓中国文字,便教授给他《百家姓》、《三字经》等基础知识。福松天资聪颖,加之母亲的教子有方,很快就掌握了许多基础性的知识。
            母亲常给他讲启发他善心、爱心和远大志向的故事,使福松很早就知道了文天祥、戚继光等英雄人物。
            由于贫穷,也没有族人的照顾,福松家常受别人的欺负。福松很气愤,问妈妈这是为什么,田川氏告诉他说 :"因为我们家穷,又没有你爸爸在家撑腰,所以我们家就比较弱了;又因为你爸爸是反对政府而被迫离家的,人们就更有理由欺负我们了。等你长大了,成材了,就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 。"福松听了妈妈的话,知道了自己家受气的道理,便逐渐产生憎恶 欺侮弱小的人。
            有一次,福松看见几个小孩在围攻一个小孩,他冲上去把他们分开,并斥责那几个小孩不该欺负人。那几个小孩不服气,要与他打架,都被福松给打倒了。那些小孩哭着骂福松是没有父亲的人,也不是日本人,叫他快点滚回中国。福松听了非常伤心,决心一定要回到中国、找到父亲。
            从田川氏口中,福松对父亲有了大概的了解,更加想早日见到父亲。郑芝龙也曾多次派人来接田川氏母子,都遭到德川幕府的拒绝。
            田川氏进一步对福松进行仁、义、礼、智、信方面的教育,使福松具有了尊尊的思想基础和忠君爱国的思想基础。
            直到1630年,福松7岁时,郑芝龙再次派人来接家人,德川幕府才在郑芝龙"先礼而后兵"的压力下同意让郑成功回国,而田川氏却不能离境。
            能回国见父亲了,福松特别高兴。但母亲不能一起去,他也很难过。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依依不舍和安慰母亲,他特意在家门前亲手栽植了一棵椎树。后来,这棵树成长为大树,盘结苍郁,蔚为"松浦心月"的胜景之一,长期为日本友人凭吊。
            几年的异国贫苦生活,使郑成功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得早,懂的事多,这为他少年上进打下了基础。


          7楼2010-08-21 01:59
          回复
            4、"焚衣亭"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清军进到泉州时,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就设法招降郑芝龙。   郑芝龙接到降书后,已经心动了。当他得到贝勒的许诺让他掌闽、粤总督大印时,他便决心降清了。   许多人劝他,说明"鱼儿不可脱于渊"的道理,不希望他降清,而郑芝龙并不理会。他认为大丈夫应当识时务,知天时时势。明朝以长江天堑,再加上四个镇的兵力守备,还没有挡住清军的进攻,而偏安一隅的福建更是难于抵抗。如果放弃降清的机会,很可能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后果。   郑芝龙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顺时势"而决定降清。他自拥立唐王之后,个人财产便遍布福建、广东等地,已为天下巨富。他不愿失去自己来之不易的财产,于是他不听别人劝谏,写了降表,答复了贝勒的要求。   郑成功非常伤心,对父亲充满了愤怒。在叔父郑鸿逵的劝说下,为了阻止郑芝龙将郑成功劫持降清,便带着部属到金门暂时躲避起来,以图另外的打算。   郑芝龙满心想当闽广总督,只带500名护卫赴福州会见贝勒。他临行前给郑成功写信,约郑成功同行。郑成功忍受着最后和父亲绝裂的痛苦,悲伤地回信说:"从来父教子忠,没听说父亲教儿子投降的。现在父亲不听儿子的忠告,决意投降,已无法挽救了。将来倘有不测,做儿子的只有缟素报仇而已 。"郑芝龙见信非常恼怒,说:"这小子太狂悖了!他哪知道做父亲的心思,哪懂得做父亲的苦心,只知道一味地愚忠已不存在的明国 。"便带小儿子前往福州降清。   贝勒派遣泉州绅士郭必昌向郑芝龙招降之事终于有了结果。到福州后,郑芝龙拜贝勒博洛,二人握手言欢,折箭为誓,设酒宴饮达三日三夜。博洛很了解在郑芝龙诸子中郑成功不可小看,一直等郑成功前来,但了解到郑成功不愿降清之后,于第三天夜半,挟持郑芝龙去面清君。郑芝龙也感到情况不妙,对博洛说:"北上面君,本芝龙本愿, 但子弟多不肖,今拥兵海上,倘有不测,奈何 ?" 博洛知道他的用心,是想以子弟拥兵相威胁,便说 :"此与尔无与,亦非吾所虑也 。"不予理睬。   郑芝龙投降以后,本以为郑家可以免遭清兵暴掠,因而并无防备。哪料到他一离开,清兵马上涌进安平,烧杀抢掠,奸淫丄妇女,郑芝龙家也不例外。郑成功母亲田川氏被污辱而自缢,郑成功大为痛恨,他用倭刀剖开田川氏的小腹,掏出肠子,洗除污秽又重新装好,盛殓安葬。   国难家仇,更坚定了郑成功抗清的决心。田川氏的惨死,给郑成功以极大的打击。他对田川氏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母亲的死,使他悲痛欲绝。   国家的危亡,民众的苦难,父亲的投降,慈母的惨死,这一切都使郑成功心肺欲裂。复仇的怒火,更激励了他胸怀已久的爱国豪情,更坚定了他同清廷斗争到底的决心。   他认为,要救国,要恢复明朝的江山,光靠读书的清谈是不行的。过去的科举仕进光耀门楣之志已经行不通了。他决计起兵兴师以报国恨家仇。   这时的郑成功,不仅具有忠君爱国的思想,而且是敢于为忠君爱国而付出生命的,已超出了许多清谈爱国的人。许多文人武将,此时都已向清廷投降,就连他过去最尊重的老师、大学问家钱谦益,在南京失陷后也投降了。这一切并未动摇郑成功抗清到底的决心。在伤心之余,他瞧不起那些苟且偷生而失去忠义的人。   他带着自己穿戴过的儒巾蓝衫,来到了文庙,要在这里与至圣先师告别。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每个读书人都要在此朝拜先师孔子。当年,郑成功考中南安县学为廪生时,就曾在这里拜领儒服。   由于当时的县府设在丰州,孔庙也就设在本州镇旁。由于连年战乱,人们已无法安心读书,再加上这文庙处于山野之中,这时就更加显得荒凉、凄清。   郑成功来到孔庙,泣不成声地祝告说 :"昔为儒生,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所用,请先师谅鉴 。"说罢,命人把带来的儒服点火烧着了,自己换上铠甲,佩上宝剑,义无反顾地慷慨而去,自此走上了抗清的武装斗争道路。这一年他才24岁。   郑成功与他的父亲彻底决裂了。他树起了"杀父报国"的旗帜,成为名昭史册的逆子忠臣。   人们为了纪念郑成功,就把他曾焚烧过青衣、投笔从戎的文庙改名为"焚衣亭". 这座文庙的遗址至今犹在,它位于南安丰州路下村的魁星阁下。其左有一石坊,坊边有一株苍老的古松,相传此松植于郑成功焚青衣时。另外还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刻有文字,以志其事。   郑成功不相信明朝的天下就此完结,他要凭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团结反清复明的爱国志士,重振大明的江山。   "焚衣亭"是他告别文笔走向武装抗清的转折点。   至此,南国的抗清复明运动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11楼2010-08-21 02:04
            回复
              2、游战南国   经过郑成功的苦心经营,郑成功从南澳回来时,已有了数千人的队伍。他听说桂王已在肇庆即位,便放弃了隆武年号,改用永历记年。   郑成功命洪政和陈辉为左右先锋,杨才和张进为亲丁镇, 敦泰、余宽为左右护卫镇。这年四月(公元1647年),郑成功联合郑彩、 郑联兄弟,进攻海澄。清军入福建后,海澄一度成为清与残明势力争夺之地。郑军这次进攻,只攻破了九都地方,但因计划不周,而清军援兵又及时赶到而失利。洪政中流矢受重伤,监军杨潢阵亡。郑成功不得不退兵。   郑成功整顿兵马,鼓舞士气,准备再战。郑鸿逵颇为欣赏郑成功不怕挫折的勇气,但同时担心郑成功行动鲁莽,万一孤军深入,会给清军造成可乘之机,便写信给郑成功 :"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先稳固根本性的基础,然后才能求得稳定的发展。现在你只占据安平这个弹丸之地,又没有天险可以依靠,一旦清军攻打过来,你怎么办呢?你应该火速回军,我领军相助,我们两军合力攻下泉州,做为暂时的安身之地。然后养兵蓄锐,攻打清军之不备 。"郑成功觉得叔父的话很有道理,当即回兵安平。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八月,郑成功与郑鸿逵合兵进攻泉州。清朝福州提督赵国祚驻守泉州,他认为郑成功年轻无能,不过率领一群海盗而已,一战即可将其击溃。他率领骑兵500人,步兵1500人,分两队前往桃花山迎战。一队人马从涂门出发,一队人马从东门出发,直冲郑成功营垒而来。   郑家合兵约有10000人,分别部署在桃花山下。郑成功见清兵杀来,便令洪政、陈新两员大将迎战。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双方相互冲突相拒,未见胜负。郑鸿逵见不能立时取胜,便命林顺从旁夹攻。同时郑成功也命余宽出奇兵截杀清军。清军经不住郑氏大军的勇猛攻击,阵势大乱,郑成功乘机挥军追杀,清军大败而逃。郑军追至城下,也鸣金收兵。   郑军每次攻击泉州城,清军溜石寨参军解应龙都出兵救援,使郑军不能全力攻城。于是,郑成功决定设计除掉这个隐患。   他带着队伍来到泉州城下,命人吹号进军,猛攻泉州城。赵国祚看见城下到处都是郑军的旗帜,好像所有的队伍都在攻城,急忙呼救。解应龙果然率兵来援助。他却不知道,郑成功已派出一支部队,攻击他的溜石寨,而另派一支队伍,埋伏在解应龙所经的大路上。当解应龙走到中途时,得到快马来报,说郑军正在攻溜石寨。他急忙率军回救,路上走入郑军的埋伏圈。解应龙所率1000人被团团围住,他本人被乱军打死。溜石寨也被攻破了。   郑军声势大振。赵国祚才开始注意加强防守,不敢轻视郑军,日夜在城内巡察。   郑成功见解应龙被歼,已无后顾之忧,便亲自督阵,在泉州城四下摆好大炮,四面齐攻。命令洪政、陈新、余宽、郭泰等将,率兵架起云梯一齐登城。赵国祚千方百计防守。郑军没能打下泉州城。   清漳州守将王进,绰号"王老虎 ",作战非常勇敢。听说泉州被围,他说服总兵杨佑,说明"唇亡齿寒"的道理,杨佑答应了他的要求。为了防止漳州被郑彩军队攻击,王进只带了1500人去援助泉州。   王进率骑兵500名、步兵1000名,分三队前行泉州。第一队由总领旗赵英和左哨千总杨得功会同安营游击廉郎,声言攻击安平。因为安平是郑成功的根据地,郑成功肯定会回兵救援。王进亲率一队,相机而动。第三队由右哨千总李玉和游击祁光秋作为援兵。首先派人号称是王进率大部队,会合潮州援兵数万人,抵达泉州城下,攻击郑成功部队,以解泉州之围。   郑成功与郑鸿逵商量后决定分兵回救安平,余部进攻泉州城和防范王进军队的进攻。   王进率军来到大盈,命杨得功、董之制造进攻安平的假象,自己悄悄带领骑、步兵,乘夜由冷水井出发,经何坑,前出到南安,突到泉州城下。洪政率兵出战,败下阵来。赵国祚在城墙上远远望见,知道救兵已到,便命士兵在城上四面呐喊,以造成相助之威。   郑鸿逵心虚,以为清军大队人马来到,不敢再战,急忙退回金门。郑成功正率部在王陵防守,而郑鸿逵已退,自己势孤难战,便也退回安平。 


              13楼2010-08-21 02:06
              回复
                  王进进入泉州城后,恐郑军知道真相后进行反攻,谢绝赵国祚的挽留,率军急忙返回漳州。   果然,郑成功侦知真象后,追悔莫及。急命几路人马截追王进部队,然而此时王进军队已过去两天了。   泉州之役郑成功虽未达到目的,但他在桃花山打得清军落花流水,在福建人民中产生巨大影响。他的声望日益提高。又有许多人投靠到郑成功手下,如原浙江巡抚卢若腾、进士叶翼云、举人陈鼎、武艺精熟的蓝登、通晓谋略的施琅及显贵等人。郑成功对他们非常尊重,待如上宾。郑成功加紧操练部队,并在安平筹集粮饷。   泉州之役也给清军很大的震动,造成了不少的困难,郑军越来越引起了清政权的重视。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闰三月,郑成功率部进攻同安。把守同安的清军将领是游击祁光秋和协防游击廉郎。二人集合步兵、骑兵和九都的乡勇,抵抗郑军,双方大战于店头山。甘辉挺身出战,清军守备王廷的坐骑失蹄被斩。清军溃退入城。夜半二更,祁、廉与知县张郊龄打开西门逃走了,第二天城中百姓开城门迎接郑军入城。郑成功发布命令,安抚百姓,不许骚扰。命叶翼云为同安知县,劝说百姓追征粮饷,以助军需;又命陈鼎为县学教谕,传告在学诸生,起义勤王。   同安被郑军败破后,清军提督赵国祚得到消息,飞报总督转题奏朝廷。皇帝下诣,派遣佟鼐、李率泰、陈锦三人督师恢复各处地方。三人便派兵攻击同安。   郑军使守同安的将领丘缙等得到清军攻击同安的报告后,马上与叶翼云、陈鼎商议防守的策略。三人商定誓死守卫同安城,同时向郑成功求援。   清军在佟鼐的率领下攻到同安。郑军出城迎战被击回城中。同安郑军便回兵城内,准备死守同安,以待郑成功大军来援。   八月十六日,清军攻破同安城,丘缙、林壮猷、金作裕在与清军巷战中力竭而死。叶翼云与陈鼎被俘,从容而死。   佟鼐收复了同安,却痛恨同安的百姓支持郑军坚决抵抗,造成清军大量伤亡,便下令尽屠城中百姓,血流沟渠,令人发指。   郑成功正在铜山整顿船只,训练士卒,忽然接到叶翼云等从同安发出的告急请援文书,便立即率大队舟师回救同安。但天不作美,这几天北风甚烈,航船难于驾驶,郑成功带兵5天才抵达金门。而这时探军来报说,同安已被攻陷,诸将战死,叶、陈不屈被杀,全城惨遭屠丄杀。郑成功不禁痛哭。他设坛遥祭阵亡将士和被杀的军官、百姓,三军无不为之动情感愤,发誓定报此仇。郑军不能再北上,于是便移师于镇海、铜山一带。   这年十月,永历帝诏封郑成功为威远侯,郑成功高兴地接受了封号。第二年,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七月,永历帝遣使再封郑成功为广平公。   几年来,郑成功以安平为据点,游战于南国,给清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郑成功军队的发展,始终受到一定的限制。


                14楼2010-08-21 02:06
                回复
                  3、创办厦门根据地   通过几年的征战,郑成功已收复了福建的漳州、泉州沿海地区与广丄东潮州所属的一些地方,但始终没有找到一块可以依靠的根据地。他必须寻找新的适合的地盘,做为反清复明的基地。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八月的一天,郑成功召集部将议事,大家都感到需要一个巩固的军事后方,郑成功的叔父郑芝鹏,此时也在这里,他便劝郑成功攻打厦门,以作为军事基地。   由于郑联也是郑家子弟,郑成功很是犹豫。当下有人说 :"金厦两岛是福建沿海的重要地方,据之可以纵横金、厦、澎一带海面,雄吞同安、漳州,不失通详裕国,探险待取之道,老太师过去曾十分重视这个地方。而现在却被郑联、郑彩据有。此时,郑彩不在厦门,而驻守的郑联终日饮酒,不理军务,窃军饷为私用,征军需作家财,部下怨言纷纷,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夺取厦门正是时候 。"经过权衡再三,郑成功决定夺取厦门。但担心武力夺取一旦失利会使两军结仇。施琅说 :"如果用兵攻取,不是好办法,应该设计智取 。"郑成功说 :"把你的想法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   施琅说 :"郑联是个酒色之徒,无谋之辈。藩主可率4艘巨舰,扬帆回师,停靠在鼓浪屿。郑联见你人少,肯定不会怀疑。其余的船只,则扮作商船,陆续跟进,分别停到泊岛、关浯屿、大担、白石头。另外,再派部分船只从鼓浪屿转入崎尾,直接开到厦门港水仙宫前。准备好后,藩主上岸拜访,不要让他看出破绽,相机行事 。"郑成功听后颇为赞赏,说 :"此计甚好,但我想还是以不杀人为好 。"郑芝莞说 :"如果不杀郑联,恐怕他的部下恋主,不如就此杀了他好 。"郑成功颇为犹豫。但为了抗清大计,也是因为郑联平时只重酒色不谋国事,他采纳了大家的意见。   郑成功依计而行。于中秋之后,郑成功率船来到鼓浪屿拜访郑联。   郑联设宴款待郑成功。二人谈得甚是投机,整整喝了一天,还觉得不尽意。   郑成功又在虎坑岩设宴,宴请郑联。席间,郑成功与郑联互相敬酒,比试谁的酒量大。一直喝到晚上八、九点,郑联才回府。   郑联走到半山塘时,被郑成功伏兵所杀。其他各路人马随信号炮声响后冲进城去,控制了厦门城。郑成功又命人到城内各处安抚百姓,城内秩序井然。   郑联的部队也被郑成功掌握。郑成功又派洪政持书前去招降郑彩。   郑彩对洪政说 :"我已年老体衰,我看我们郑氏家族诸子弟中,能继承大志、有所作为的只有大木。   我愿把我的队伍,全部交给他 。"说完随洪政一起回到厦门。   郑彩把全部兵船都交给了郑成功。郑成功见郑彩确实一心为抗清大业着想,便不再猜疑,待之甚厚。   最后,郑彩死于厦门。   郑成功得了厦门以后,势力更加强大。接连几天,都有人纷纷前来归附,附近不少地方,原来是郑芝龙的部属,也派使前来,表示愿意受郑成功节制。   从此,郑成功有了比较稳定的根据地。九月,郑成功隆重祭祀了已经惨死4年的母亲田川氏。不久,又派人将其家眷接到了厦门。经他的经营,厦门日益繁荣。   他的手下部队已发展到40000多人。又整编了军队,设立五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中军),雄踞海上,图谋进取。


                  15楼2010-08-21 02:09
                  回复
                      郑鸿逵派人飞报郑成功,恳求班师回厦,拯救岛上百姓。   郑成功率部此时正在大兴所。他本来不想回师,要奉勤王大义为先。怎奈消息传入军中,军营内外一片哭声,他们担心岛上家眷的命运。军心不稳则难于继续南下勤王,无奈,郑成功回师厦门。   四月初一,郑军已到达厦门中左所,停泊在浯屿。但岛上出奇地平静,清兵早已于几天前就离开了厦门。   郑成功听说清军离开厦门竟是叔父郑鸿逵所助,大为愤怒,拔刀自断其发,发誓一定要杀尽清兵。郑成功下令不许郑芝莞与郑鸿逵与各亲属相见。他说:"渡清兵而来的,渡清兵而去的,弃城送给清兵的,都是郑家的人,厦门遭殃,与清兵有什么关系呢 ?"意指是郑家自已的人害了厦门。   郑鸿逵派人请郑成功进城, 郑成功不同意, 他说:"叔父与清军通好,请我回城好像并没有什么好意。我不杀尽清兵,我们是没有相见的日子的 。"郑成功又下令所有的镇将一律不许到郑鸿逵衙署去。郑鸿逵也知道帮助清兵的过失,脸上无光,难平郑成功之愤,便将军队带出厦门,移驻金门的白沙屯,并写信向郑成功解释原因。   郑成功移驻厦门港,召集诸将评议厦门失守的功罪。对勇于与清兵作战的,皆给予赏赐,对于弃城而逃的郑芝莞,按军令处斩,另外又杀了阮引,棒打了何德。   对于郑成功不徇私情,严明执法,又奖惩分明,将士无不心服,郑军的纪律也更加严明了。   郑成功为稳定厦门局势,将郑芝莞所运载的金银财物做为军饷,并加强防御工事建设,分别调拨劲旅把守。这样,岛上人心大定,秩序井然,兵坚防严。   郑鸿逵见郑成功在岛上处置有方,指挥得宜,庆幸郑家的事业有了出色的继承人,便把自己的船只兵权都交给了郑成功,自己则在白沙屯择地筑寨,广构亭沼,艺花植木,笙歌自娱。郑成功又重新部署了一下兵力,移驻于金门后埔扎营操练。   至此,郑成功控制了郑氏的全部兵权,东南沿海的郑氏部队都统一在了郑成功的旗下。在此后相当长时期内,金厦一直是郑成功抗清的坚强基础,更大规模的抗清斗争即将开始。   郑成功日夜操练兵马,囤集军饷,各项事务都已走上轨道。但一向号称知兵善谋的施琅却心怀贰志。   由于施琅曾暗中诬告过别人,又在南下勤王时托辞不出征,引起了郑成功的怀疑。在这之后,施琅因为郑成功没有提拔他,便不听从郑成功的命令,甚至公开与郑成功做对。   郑成功不露声色,但他已感到施琅桀骜不驯、离心离德,将来必成祸患。   五月二十日,郑成功下令在船兵将准备出军,各镇将提调其所辖部下,命人持令箭催促施显贵到厦门。   施显贵到厦门后即被囚禁。并命人到施琅家捉拿了施琅,也软禁了施琅的父亲施大宜及其家属。   施琅被关押在船上,使用诡计骗过了看守的人,几经周折,在亲戚的帮助下逃往内地。   郑成功得知施琅逃脱后顿足而叹 :"唉!吾不幸结此祸胎,贻将来一大患!"这话不幸言中,施琅终于投靠清廷与郑氏为敌,那是后话了。   郑成功清理了内部之后,着手扩大抗清基地,督师在海澄磁灶地方,以待战机。   这时,清朝漳州总镇王邦俊率领海澄马军、步军数千人,也来到磁灶扎营,与郑军对垒,企图打击郑军的发展势头。   郑成功与诸将分析,打败漳州这一路兵马,会震慑清军,又能促进集兵征饷,鼓舞将士的抗清热情。   郑成功布置了具体的作战方案,等待时机发动攻击。郑成功布下了一个圈套,准备等清军进入后,正面进行猛烈攻击,尔后其他各路包抄而来,要一鼓作气把清军消灭。   果然,二十七日,王俊邦带兵进入郑军包围圈,被郑军一鼓作气打得惨败,清兵死伤无数,丢下了大量的辎重马匹。   三天后,郑成功等回到厦门中左所,对参加这次战斗的人员论功行赏。一律按照此前颁布的《杀虏大敌中敌赏格》中规定的中敌赏格加以奖赏。   这是金、厦奠基后的首役,可谓旗开得胜,人心为之大振。由于郑成功事业有起色,一些旧部也相继归来。郑成功对此非常高兴,并对回归的人加以重用。 


                    17楼2010-08-21 02:10
                    回复
                      第四章 孤军荒野   郑成功率领郑家军进行顽强的抗清斗争,取得不断的胜利。南方逐渐形成了对郑成功有利的局势。郑成功兼蓄其他的抗清力量,发动了围攻金陵的战争,不幸遭到失败。清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要致郑成功于死地。郑成功的军队被孤立于沿海一带。   1、兵败金陵   郑成功坚持抵抗清军,他与西南的李定国遥相呼应,与鲁王余部张名振、张煌言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给了清军以沉重的打击。   郑成功的武装斗争与其他方面相配合,形成了巨大的力量。为了配合西南地区南明政权的作战,恢复大明江山,他以顺治十四(公元1657年)至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发起了三次北伐金陵的战斗。   第一次北伐攻克闽安、南台等地。当时清朝在福建、浙江一带的守城将领,多是明朝降将,郑成功兵锋一到,他们便纷纷倒戈迎降。   清朝福建总督李率泰见郑成功大军远出,有隙可乘,便率军准备袭丄击郑成功在福建的驻地。   郑成功担心厦门有失,便留一支部队守卫浪崎,自己率兵赶回厦门防守,同时派兵到潮州等地征集粮饷,以备再次北伐。   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二月,清军三路向云南、贵州进剿永历政权。郑成功为了牵制清朝的兵力,开始了第二次北伐。   北伐出发前,郑成功颁布了严格的纪律:官兵除沿途取粮外,不准奸淫掳掠妇女,不准掳掠男子为□,不准牵取宰杀牛畜,不准私人借坐给牌商船,违者斩首示众,将领连罪。在北伐中郑成功严格执行军纪,杀掉了一些违纪的官兵。   这次北伐因在羊山遭受暴风雨的袭丄击,损失虽然不太重,但继续北上还是有困难的,便回师舟山,在浙东一带扩军筹饷,进行休整,准备再战。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五月十三日,郑成功第三次率军北上。   出发前,他庄严地重申了"恢复大明江山,上报国恩,下救苍生"的决心,再一次颁布了对百姓要秋毫无犯的禁令。   六月十三日,郑军抵达镇江的金山,开始了有名的"镇江大战".在镇江至瓜州10里江面上,清朝守将用豆木筑起长坝,截断江流,宽3丈,用泥覆盖在上面可以跑马。左右木栅有穴可以射箭放铳。在江心位置有大炮阵、火炮阵。修建这个水坝,花费了上百万的金钱。然而坝刚建成,就被潮水涌涨,立刻冲断。   清朝的南京部院郎廷佐亲自出来祭江,再把坝修成,设兵严守。操江是蒋国柱,满洲人。总兵是管效忠,抚顺籍,满州人。与镇江副总高谦共同防守镇江。   清朝又于谈家洲设下伏兵2000名,安上大炮。新操江朱衣助六月十三日到任,守瓜洲。   十五日,郑军的海船运兵2300人泊焦山。他们首先派出牛条船,外蒙白絮,内载乌泥,只用几个人撑舵,扬帆而上。清军望见了,就大量发射炮弹。海船驶近大坝,又从从容容回去了。   清军发射的炮弹像大雨一样密集,炮声昼夜不绝,像天上打轰雷一样响,300里地以外都能听见。   共发射炮弹500发,却没有伤着一艘船。郑军海船在江上上上下下,循环多次。一方面是为了诱使清军放炮,消耗其炮弹,另一方面是运送水兵潜入水中去破坏大坝在水中的一些设施。   十六日,郑军估计炮弹将用完了,便全部驶过镇江,结果清军没能挡得住。   十七日,郑军登上瓜洲,从后寨杀入。清兵出来抵御。原来东门外有高岸,清军骑兵在那儿排成排,拉开打仗的架势。可是郑军士兵却在两旁的水田里用大马刀砍马足,清军大败。   朱衣助刚到北门察院的衙门里,发令旗向安徽求救,忽然左右向他报告 :"老爷,不好了,郑军杀来了 。"话还没完,便进来两个人,把朱衣助抓起来去见郑成功,郑成功抚慰一番,把他放了。   郑将刘某,乘东门之胜,追进瓜洲城里,将沿江炮移向谈家洲向清军猛轰,把清兵打得一片混乱。这时有郑军20名士兵,忽从江中浮了上来,持长刀乱砍,杀得洲上的清兵乱跑逃命。郑军水师又到,以上千人追杀,清军2000人都被消灭。   郑军又把大炮移到瓜洲猛轰镇江,镇江向南京告急,南京派洪承畴麾下罗将军铁骑千人前来援救。铁骑兵铁甲如雪,南征中屡屡取胜。罗将军大言不惭地说:"这些海盗不够我杀的 !"便想入江剿绝郑军。 


                      19楼2010-08-21 02:12
                      回复
                          江南各处不断有归附郑军的官兵,从形势上看郑军的威望与日俱增。然而郑军也正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己的优势。   郑成功传令各提督统领,限令二十二日安炮攻城。   然而清兵援军已开始向南京集中,总兵梁化凤于十五日自崇明赴援,突围入南京城,与城中守军合为一股,加强了防守力量。   二十一日,郑军截获了城中的塘报,说各处清兵已经齐集南京,欲来冲杀,与郑军一决胜负。郑成功布置军队迎战清军。   二十二日中午,双方炮战正式打响。清兵在仪凤门安置火炮,与郑军前锋阵对击,郑军的炮架设在路口,全被击碎,官兵无立足之处。接着清军拥大队冲出城来,也有的从屋顶上冲下来,郑军救应不及,前锋镇余新、左营董廷,和大小将领官兵全军被歼。中冲镇副将萧拱柱也阵亡,萧拱宸浮水而逃。清兵趁势蜂拥出城扎营。   首战遭受挫折,郑成功当晚重新布置了兵力,传令抽兵驻扎观音山待敌。郑成功的部署是:左先锋镇杨祖,统援剿右镇姚国泰,后劲镇杨正,前冲镇蓝衍屯扎大山上,做犄角应援;中提督、五军,伏在山内;左武卫、左虎卫,列在山下迎敌;郑成功督右虎卫、右冲镇万禄,在观青门往来应援;后提督、宣毅左等堵御大桥大路;右提督、宣毅后镇、正兵镇,由水路抄蹑敌后;左冲镇专理水师,防止敌兵由水路抄来。   郑成功的这个布阵犯了严重的错误。他将兵力分散于难于及时救援之地。一旦一路遭到清军优势兵力的攻击,其他各路很难及时赶到救援。   这天晚上,清兵乘胜逼近郑军营地扎营对垒。   二十三日辰时(上午9点左右),清兵大队人马数万人从山后抄出,南冲左先锋镇之营,但郑成功已传令中军营,无令不许轻战,而山上山下又隔远不见,只听清军的冲杀声。清兵动用了全部的攻坚器械,炮火交集,郑军无处容足。清军一齐下马死拼,郑军将士冒死迎战。郑成功派遣右冲镇、右虎卫镇前往援助,但山高爬不到,左先锋寡不敌众,已被清军杀败。前冲镇蓝衍战死阵中。清兵乘胜从山上冲下,中提督、五军等在山内被围,死战不得突围相继阵亡。左武卫、左虎卫在山下整军死拼,但大势已去,独立难支,也终于被歼灭。后提督堵御大桥头,遭到清兵首尾夹击,被歼灭。   郑成功见败势已定,便指挥军队撤退到船上。清军水师这时也攻击过来,左冲镇一面堵截反攻,一面保护其他官兵撤离。清兵畏惧郑军的水师,不敢轻易再战,因为水战是郑军的优势。   当晚,郑成功传令撤往镇江,并让左冲镇、宣毅后镇殿后,并援救从战场上逃回的士兵。   郑军官兵陆续从水路陆路逃回的很多,但检查军队,不见大将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蓝衍,副将魏标、 朴世用、洪复,户官仪卫等人。 北伐的17万大军也伤亡过半。郑成功不觉放声大哭"今日惨败,实乃我一人的罪过,成功有何面目再见东南父老 !"10余年来日夜思虑谋划的北伐壮举,就此以惨败结束了。郑成功的中兴事业,受到了严重挫折。


                        22楼2010-08-21 02:12
                        回复
                            荷舰虽大,火炮虽猛,但它却有在港内转动不灵和易于搁浅的特点。郑军船小,但它却有灵活、机动方便的优点。   郑军全体将士,发挥不怕死的勇敢作风,当最大、最重的"赫克托克"号一开过来,便有几十艘帆船蜂拥而上,从几个方面包围"赫克托克"号,向其猛烈开火。虽然不断有郑军的船被击沉,但郑军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使"赫克托克"号难以应付。郑军船队中有五六艘最勇敢的火攻船,满载燃烧物品,冒着猛烈的炮火,冲到荷舰近旁,把船紧贴在敌船板上,点起火种,士兵纷纷跳水泅回。忽然"轰"的一声,"赫克托克"号战舰的火丄药舱爆炸了,这艘荷兰军王牌战舰连同舰上100名水兵,一起葬身海底。这就是古代中国人民长期同西方殖民侵略者在作战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著名的"火船战术".其他3艘荷舰见势不妙,急忙逃出场外。郑军勇猛追击,几乎俘获了"斯格拉弗兰"号,被它死命挣扎逃走了。经此重创,除快艇"玛利亚"逃往巴达维亚报信以外,"斯格拉弗兰"号和"白鹭" 号都仓皇逃到日本去了,再也不敢在台湾露面。   荷兰侵略者的陆战、水战失败了,郑成功的军队在洋枪洋炮的殖民丄主义者面前,显示了威风!   郑军的行动得到了中国台湾居民的热烈支持。在当地居民的协助下,普罗文舍堡的水源和供给都被切断了。郑军抓获了普罗文舍堡守将猫难实叮的弟弟。   郑成功很礼貌地接见了他,并将他送回普罗文舍堡,让他传话给猫难实叮,要求他们投降,并保证不加杀害。   荷兰人并不甘心退出台湾,在赤嵌城中他们经过开会,向郑成功提出两套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是他们拿出一笔赔款给郑成功,郑成功得到赔款后离开台湾,并允许荷兰船只自由通航。如果郑成功不同意这一条,荷兰人可以退一步,让出已被郑军控制的台湾本岛,但郑成功必须答应荷兰人可自由地集中到台湾的港湾来。   荷兰人打的如意算盘是凭借荷兰海军在实力上的优势,郑成功不会愿意与东印度公司结仇,肯定会答应两条中的一条。但荷兰人还是做了战斗的准备,决心为保卫赤嵌城而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想放弃普罗文舍堡,加强赤嵌城的防守。   郑成功在赤嵌城外的郑军大帐中接见了荷兰军谈判使者。在荷兰使者送上书信说明来意后,郑成功说东印度公司考虑的只是他们的利益,信中所表示的友好是不可信任的。在荷兰公司的眼里只有利益,没有友好的。关于郑军进丄攻台湾,郑成功说他没有任何义务向荷兰人解释自己行动的理由,但他也没有必要隐瞒进军台湾是为了更好地同满洲人作战。郑成功严正地说:台湾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在中国人不需要它的时候,可以允许荷兰人借居,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客人理应把它物归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郑成功表示,尽管我们的人民屡次遭到荷兰人的虐待,但此次来的目的,不是同东印度公司的军队作战,只是为了收回自己的产业。荷兰人撤出台湾,可以带走自己公司的财产,就是拆毁城堡把枪和物资全部运回巴达维亚,也无不可。他要求荷兰人立即执行,这样荷兰人可以得到宽恕,否则郑军将不惜一切代价驱逐荷兰人,并且全部费用都要由荷兰人支付。郑成功警告荷兰人,如果违抗命令,一意孤行,将会自取灭亡。我们当着你们的面下令攻城。   郑成功限令他们在第二天上午八时前做出决定。如果还是坚持抵抗到底,则无须再来谈判。   在赤嵌城的荷军经过讨论,终于做出了坚决抵抗的决定。他们在城头挂起了大血旗,表示决不退步。   但荷兰人做出此举同时决定牺牲普罗文舍堡。他们放弃了救援普罗文舍堡的决定。在郑军的武力威逼下,无水的普罗文舍堡终于投降并献出其一切军用物资。司令官猫难实叮及其妻子与另外的400名士兵成了俘虏。普罗文舍堡终于成为中国人的自由地。   普罗文舍堡的丢失,使得赤嵌城的荷军更加紧张。他们一面向巴达维亚总部请求援助,一面将市区的大炮移到要塞之内,想从要塞里用大炮掩护市区,妄图抵抗到底。 


                          30楼2010-08-21 20:30
                          回复
                              六月,郑成功分派各镇前往台湾北路、南路各地屯垦,发给6个月的粮饷,做为开垦费用。   官兵们一手拿刀,一手拿锄,使垦区的面积不断向台湾西部伞原的南北扩展,从前人迹罕到的地方,也出现了袅袅的炊烟,绿色的田园。这种军垦,使士兵同时又是农民,把兵役、国防和农耕三者结合在一起,有组织,有领导,有力量,较之个体农民,在解决一些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方面,较为有力。   他们开垦的田地,名叫"营盘田 ",屯名就是原来镇营的名称,有些地方的名称沿用至今。如高雄冈锋镇前营里,是前锋镇屯垦的。   在郑成功的民族政策指导下,高山族农民接受了汉族兄弟传授的耕作技术,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生活水平也比荷兰侵略者统治时期提高了很多。   郑成功在台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台湾逐渐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产粮宝地。   2、荒岛到宝岛的巨变   台湾岛当时总的来说还比较荒芜,有大部分的土地没有开发,对外贸易还不够发达,岛内治安情况也不尽人意。殖民地的历史给台湾留下了创伤。   郑成功在实行"寓兵于农"政策的同时,开始了全面建设台湾的行动。   郑成功迁移东南沿海的难民到台湾,使他们与台湾军民一同安家生产。   郑成功把荷兰侵略者赶跑的时候,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加上郑军官兵及眷属,总共只有十几万人,广袤的未开发的土地正待人民去开发。   而在大陆方面,清政丄府执行"平海五策"的策略,北起山东登州,中经江苏、浙江、福建,南到广东最南端的千里海岸线上的滨海居民,一律强迫他们迁到离海30至50里的内地,挖一条不到一丈宽的沟,插竹牵绳为界,凡是越过界沟的,抓到了就要砍头。这一地区成了无人区。   被迫搬迁的老百姓,只能到新的地方安家。清军把百姓搬不动、带不走的东西全部烧毁。已开垦出来的田地,出海打鱼的工具,统统被废弃。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因之倾家荡产,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老弱死于沟壑,少壮流散于四方,真是成千上万。   郑成功对此非常难过,觉得是自己不愿投清而导致了父老乡亲受苦。他决定要将流离失所的人带到台湾来,帮他们盖房子,让他们开垦荒地自谋生路。通过在大陆的郑军的帮助,一批批难民来到了台湾。   在郑成功的领导和推动下,军垦与农垦不断发展,开垦面积不断扩大,米粮的生产迅速增加。   引入冶铁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各种手工业的发展。几千年来无人惊动的原始森林被合理地利用,造船业开始兴盛起来。晒盐方法传入台湾,为台湾后来成为中国最大的产盐区之一奠定了基础。甘蔗制糖业日后在国际市场上也独占鳌头。   郑氏家族以海上贸易起家,长期以来海上贸易的收入是郑军军饷的重要来源。除了粮米外,杉桅、桐油、硝黄、湖丝、绫等物以从大陆买入为主。所以郑成功非常重视海内外贸易。   在发展海内外贸易方面,郑成功不仅有经验而且有基础。郑氏家族长期的经商,不仅与国内许多商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海外贸易也很活络,这就保证了郑成功进行贸易兴岛的顺利进行。   郑成功鼓励官兵经营商业。当时与日本贸易受西方殖民者的干扰较少,获利却很大,郑成功对此非常重视。他对居住在台湾的日本商人以礼相待,尽量照顾他们的利益,发展与日本的贸易,保持友好往来。   台湾还与吕宋(今菲律宾)人民进行贸易。   通过多种途径的海内外贸易,郑成功打破了清政丄府"平海五策"的封锁,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利润。因为在大陆没有竞争者的存在,使台湾成为寡头商,独享其利。   郑成功还特别重视法制建设,严格执行法纪。   为了开发和建设台湾,郑成功颁布了垦田、建军、建政各项法令,强调"法贵于严",规定"如有违越,法在必究。"部队刚登上台湾不久,有人告发,宣毅后镇吴豪,掠夺百姓银两,盗用和私藏余粮,据为己有。虎卫右镇陈蟒也有贪污行为,违犯了法令。郑成功派人调查属实,便召集文武官员,判吴豪死刑,撤职查办陈蟒。 


                            34楼2010-08-21 2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