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48,733贴子:73,197,543

【转载】欧特维尔家族世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帖地址:【芊芊家族世系】欧特维尔家族 - 芊与芊寻 [原创版] - 励心文史网 - Powered by Discuz! https://www.lixinjiay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92


IP属地:江苏1楼2023-11-04 15:57回复

      镇楼图是欧特维尔家族建造的伟大建筑:巴勒莫大教堂


    IP属地:江苏2楼2023-11-04 16:01
    回复
      前言:
        他们扎根诺曼底,皈依了十字架的信仰。
        他们横扫西西里,收复了十字架的失地。
        他们东征安条克,播撒了十字架的荣光。
        他们南下北非洲,插上了十字架的印记。
        他们挥洒血液,燃烧着维京冒险的基因。
        他们挥舞武器,咆哮着维京勇猛的传奇。


      IP属地:江苏3楼2023-11-04 16:01
      回复
        家族简史(一):
          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国
          公元10世纪,一群北欧的维京海盗,征服了今法国西北海岸。因为他们来自北方,所以大家叫他们“诺曼人”(Norseman,原意北方人),而他们征服的那片海岸,叫做“诺曼底”(Normandie)。这群在诺曼底定居的诺曼人,天生就爱冒险,骁勇善战,征讨四方。他们中,诞生了两个最有名的家族,一个是征服了英伦三岛的诺曼家族(Normandy),另一个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欧特维尔家族(Hauteville)。
          诺曼人征服的土地
          在法国诺曼底地区西北部,有一个深入英吉利海峡的尖角,叫科唐坦半岛(Cotentin)。在科唐坦半岛上,有一个叫欧特维尔(Hauteville-la-Guichard)的小村庄。大约在1000年前后,这个小村庄生活着一个叫坦克雷德(Tancred of Hauteville)的勇士,他率领手下10个骑士效忠于诺曼底公爵理查一世(Richard I of Normandy,征服者威廉的曾祖父)。因为他英勇善战,被公爵册封为欧特维尔领主。他与他的两任妻子,妙蕾叶儿(Muriel)和芙丽森达(Fressenda),生下了12个儿子,他所能留下的财产完全不能足以满足他儿子们对于土地和荣耀的欲望,12人中的8人前往了南意大利(Mezzogiorno),在那里寻求他们的财富。他与他的12名儿子,从此建立了诺曼征服中赫赫有名的欧特维尔家族。
          诺曼底的欧特维尔在法国的位置
          我们先来看看坦克雷德留在诺曼底的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第一任老婆生的最小的儿子萨洛一世(Serlo I)以及第二任老婆生的另外三个儿子。后三个儿子没什么事迹。萨洛一世年轻时曾与邻居起了争端,他将邻居杀死后,被流放出诺曼底公国三年。1041年,父亲坦克雷德去世后,萨洛一世继承了家族在诺曼底的全部家产。他在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Robert I of Normandy,征服者威廉的父亲)手下,也以英勇闻名。
          1056年,萨洛一世的儿子萨洛二世(Serlo II)来到南意大利投奔几位堂兄。1060年,他加入了西西里探险队。1071年,他参加了攻克西西里首都巴勒莫(Palermo)的战役。事后,他被封为杰拉切、塞拉塔和切拉米领主(Lord of Gerace, Serrata and Cerami,占据西西里1/4领土)。1072年,他在尼科西亚(Nicosia)附近遭遇阿拉伯人袭击,战死。
          萨洛二世之子萨洛三世(Serlo III)以及其后人世袭萨洛侯爵(Marquis of Serlo),一直传承到今天。萨洛家族也成为南意大利历史最悠久的家族之一。他们最开始定居在意大利的萨兰托半岛(Salento),曾参与安茹家族与阿拉贡家族的西西里王位争夺战、法国与哈布斯堡家族的意大利战争。1545年,家族许多人离开萨兰托半岛,前往卡拉布里亚(Calabria)。目前,该家族主要分布在卡拉布里亚的弗兰奇卡、米莱托与雷焦(Francica, Mileto e Reggio Calabria),以及普利亚的特拉尼(Trani)。弗兰奇卡作为家族总部,该市历史上共有45任市长,其中23人出自萨洛家族。
          建于16世纪的弗兰奇卡的萨洛宫
          我们再来看看坦克雷德前往南意大利的八个儿子,最年长的两位,威廉一世(William I)和德罗戈(Drogo),在约1035年最早到达南意大利,并加入了拜占庭帝国的雇佣军,对抗西西里埃米尔国(Emirate of Sicily)的阿拉伯人。1040年,在特罗伊纳战役(Battle of Troina)中,力大无穷的威廉一世用单手长矛杀死了埃米尔阿卜杜拉(Abdallah),获得“铁臂”(Iron Arm)绰号。1042年,威廉领导诺曼人脱离了拜占庭的统治,自任“所有在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的诺曼人伯爵”(Comes Normannorum totius Apuliae e Calabriae),定都梅尔菲(Melfi),将领土划分为12块男爵领,自领阿斯科利(Ascoli Satriano),其二弟德罗戈就任为韦诺萨领主(Lord of Venosa)。1044年,威廉一世攻克卡拉布里亚。同年,其三弟汉弗莱(Humphrey)前来投奔。1046年,威廉一世病逝,其弟德罗戈即位。
          1047年,神圣罗马皇帝亨利三世(Emperor Henry III)访问南意大利,正式册封德罗戈为皇帝附庸的伯爵。同年,坦克雷德第二任妻子的长子罗贝尔·吉斯卡尔(Robert Guiscard)前来投奔。1051年,教皇利奥九世(Leo PP. IX)访问南意大利,警告德罗戈不要再纵容诺曼人抢劫。两人刚分手后,德罗戈就被拜占庭人刺杀,其弟汉弗莱(Humphrey)即位。
          汉弗莱继任后,严惩凶手,并在1053年的奇维塔特战役(Battle of Civitate)战胜了教皇利奥九世组织的施瓦本-意大利-伦巴第联军。教皇利奥九世当场被俘,次年获释后不久病死。这场战役正式确立了欧特维尔家族成为南意大利的霸主。1057年,汉弗莱去世,其弟罗贝尔·吉斯卡尔即位。同年,罗贝尔·吉斯卡尔的同母幼弟罗杰·博索(Roger Bosso)前来投奔。
          1053年的奇维塔特战役
          因为在1054年基督教东西大分裂(East–West Schism)时,罗贝尔·吉斯卡尔坚决的站在教皇这边,所以在1059年,教皇尼古拉斯二世(Nicholas PP. II)正式册封其为公爵,意图借诺曼人之手,赶走东正教势力的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在教皇的大力支持下,诺曼人对南意大利的其他势力展开了全面战争。1061年,诺曼人攻克了西西里酋长国的墨西拿(Messina)。1071年,诺曼人攻克阿拉伯人在意大利最大城市巴勒莫,罗贝尔支持其弟罗杰·博索建立了西西里伯国(County of Sicily)。同年,诺曼人攻克了拜占庭在意大利的最后据点巴里(Bari)。1076年,诺曼人攻克了伦巴第在南意大利的最后据点萨莱诺(Salerno)。
          此时,罗贝尔·吉斯卡尔的野心进一步扩大,梦想灭掉整个拜占庭帝国。1081年,他率军两万东征希腊半岛,在德拉希姆战役(Battle of Dyrhachium)中击败了拜占庭帝国,并于1082年先后占领巴尔干半岛西北侧的科孚岛(Corfu)与都拉斯(Durazzo),计划直取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拜占庭帝国急忙与威尼斯共和国(Republic of Venice)结盟,以帝国贸易特权以换取威尼斯的强大海军力量支持,切断了诺曼人的补给线。1083年,诺曼人虽在拉里萨战役(Battle of Larissa)大败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Alexios I Komnenos),但陷入苦战的罗贝尔必须多次回意大利组织援军,由长子博希蒙德(Bohemond)继续领军。
          中世纪的拉里萨城堡遗址
          1083年,教皇格列高列七世(Gregory PP. VII)被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Emperor Henry IV)赶出罗马,身为盟友,罗贝尔收留教皇并助其夺回罗马,实质上拯救了因叙任权斗争(Investiture Controversy)而落难的教皇。他召回所有诺曼军反击亨利四世(导致希腊领土被拜占庭全部夺回),也阻止皇帝南下的企图。1084年他率3.6万诺曼军攻入罗马、逼走皇帝的日耳曼军,但他却放纵士兵大肆洗劫罗马(Sack of Rome),结果愤怒的罗马市民们奋起反抗罗贝尔和教皇,两人被迫一同难逃。虽然罗贝尔于1085年又镇压罗马市民、重占罗马,但教皇已在逃亡途中去世。同年,罗贝尔再次计划远征希腊,却不幸逝世,让拜占庭去掉一个心腹大患。他征服拜占庭的雄伟大业虽未成功,但遗留给子弟的遗产俨然是一个庞然大国。
          皇帝亨利四世与教皇格列高列七世
          1085年。罗贝尔·吉斯卡尔去世,其长子博希蒙德与次子罗杰·博萨(Roger Borsa)开始了继承权的竞争,虽然博希蒙德一世多次击败弟弟,但在叔叔罗杰·博索的支持下,罗杰·博萨还是取得了最终胜利,博希蒙德只获得了塔兰托。
          罗杰的绰号意为“钱袋”(Borsa),据说他很喜欢数钱。罗杰致力于铸币、发展领地内各城镇的经济,并在1104年驱逐了拜占庭在蒙特圣安杰洛(Monte Sant'Angelo)的附庸势力。
          罗杰·博萨铸造的硬币
          1111年,罗杰·博萨去世,子威廉二世继承了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对于如何管理好这么大的领地,威廉二世显得毫无办法,儿童抱金于闹市,必遭觊觎!他的堂叔西西里的罗杰二世(Roger II of Sicily,罗杰·博索之子)对此虎视眈眈,双方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摩擦。1121年,在教皇加理多二世(Callistus PP. II)的干预下,双方和解,威廉二世放弃了对西西里的宗主权。1127年,威廉二世去世,没留下任何后代,其领地被罗杰二世夺取。欧特维尔家族的主系就此绝嗣。








        IP属地:江苏5楼2023-11-04 18:54
        回复
          家族简史(二):
            安条克亲王国
            1085年。罗贝尔·吉斯卡尔去世,其长子博希蒙德与次子罗杰·博萨(Roger Borsa)开始了继承权的竞争,虽然博希蒙德一世多次击败弟弟,但在叔叔罗杰·博索的支持下,罗杰·博萨还是取得了最终胜利,博希蒙德只获得了塔兰托。1088年,博希蒙德自称塔兰托亲王(Prince of Taranto)。但他并不满足意大利狭小的封地,于是在1097年参加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企图在东方获得更多的领土。博希蒙德率领500名骑士与2500-3500名士兵,博希蒙德的妹妹艾玛(Emma)之子坦克雷德(Tancred)带了2000人跟随舅舅。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却被誉为十字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因为他们常年在东方作战,有时候与拜占庭战争,有时候成为拜占庭的雇佣兵与穆斯林战争,他们熟悉拜占庭和穆斯林的各种套路。很快,博希蒙德就成为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领袖之一。
            1097年12月,十字军开始围攻塞尔柱帝国统治下的安条克(Siege of Antioch,今土耳其最南端),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Raymond IV of Toulouse)率军攻城,被安条克总督雅吉西扬(Yağısıyan)击退。同时,博希蒙德率军击退来自大马士革的援军。1098年3月,雅吉西扬伏击了十字军的后勤部队。博希蒙德一世得知安条克有一名城门守卫费鲁兹(Firouz),本是亚美尼亚裔基督徒,皈依伊斯兰教后并没受到重用,妻子还被突厥高官侮辱,于是便收买了他。6月,费鲁兹在城墙上挂上了绳梯,悄悄放十字军进城。城破后,雅吉西扬在逃跑时坠马,被擒后遭处决。随后,博希蒙德一世与雷蒙德四世都声称自己拥有安条克的所有权,两人争吵到1099年1月,雷蒙德四世急于南下攻打耶路撒冷,便将安条克让给博希蒙德一世,后者随后建立了安条克亲王国,称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一世(Bohemond I of Antioch)。
            《安条克战役》塞巴斯蒂安·马梅罗绘于1474年
            1100年8月,在马拉蒂亚战役(Battle of Melitene。今土耳其境内)中,博希蒙德率领的300士兵被塞尔柱帝国的附庸达尼什曼德王朝(Danishmends)的梅利克(Melik,亚美尼亚语的传统贵族头衔)加齐·居穆什蒂金(Gazi Gümüshtigin)伏击,战败被俘。直到1103年,他支付了13万第纳尔后,才获释。他被俘期间,由外甥坦克雷德摄政安条克。1104年,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与副手坦克雷德、埃德萨伯爵鲍德温二世(Baldwin II of Edessa)与副手库特奈的若瑟林(Joscelin of Courtenay)率领的十字军,遭遇塞尔柱帝国摩苏尔总督吉克米西(Jekermish de Mossoul)和阿图克王朝(Artukids)贝伊(Bey,突厥语的首领头衔)瑟克曼(Sökmen)率领的突厥军,发生了哈兰战役(Battle of Harran,今土耳其和叙利亚交界处),十字军被引诱入了突厥人的埋伏圈,惨败。博希蒙德与坦克雷德逃走,若瑟林与鲍德温被俘。随后,突厥人进攻埃德萨,被逃来至此的博希蒙德与坦克雷德击退。但由于安条克与埃德萨的主力军尽丧,导致两国治下民众不满,起义此起彼伏,两国从此元气大伤。博希蒙德不得不返回意大利招兵买马,留下坦克雷德成为两国共同的摄政。
            《哈兰战役》塞巴斯蒂安·马梅罗绘于1490年
            1106年,博希蒙德在法国求援时,与法王腓力一世(Philip I of France)之女康斯坦丝(Constance)成婚,并于次年生下长子博希蒙德二世(Bohemond II of Antioch)。1107年11月,博希蒙德率领新招募34000人,并没有返回安条克,而是直接跨海围攻拜占庭帝国的德拉希姆战役(Siege of Dyrrhachium,今阿尔巴尼亚都拉斯)。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Alexios I Komnenos)亲自解围,断博希蒙德粮道,并用希腊火(Greek fire)击退对方。1108年 ,双方签订《迪沃尔条约》(Treaty of Devol),安条克亲王国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附庸,随后博希蒙德再度退回塔兰托,精神崩溃,再也没有返回东方。此时安条克与埃德萨实际的掌权者,两国摄政坦克雷德拒绝承认《迪沃尔条约》。1107年与1108年,若瑟林与鲍德温先后被释放,但坦克雷德不肯交出埃德萨,双方爆发战争。1109年4月,在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一世的仲裁下,坦克雷德才交出埃德萨,双方和好。
            1111年,博希蒙德去世,长子博希蒙德二世继承塔兰托亲王与安条克亲王,此时他还未成年,留在塔兰托。1112年,坦克雷德去世,萨莱诺的罗杰(Roger of Salerno)成为安条克摄政。罗杰也是欧特维尔家族成员。其祖父是罗贝尔·吉斯卡尔的同母弟威廉(William),1053年从诺曼底来到南意大利,1056年封为萨莱诺伯爵(Count of Salerno),1080年去世,其子萨莱诺的理查(Richard of Salerno)即位。理查迎娶了坦克雷德的妹妹奥特鲁德(Altrude),两人之子就是罗杰。1097年,理查追随博希蒙德和坦克雷德参加十字军。1104年哈兰战役后,坦克雷德成为两国摄政,他就将埃德萨交给理查打理,直到1108年。理查还是博希蒙德与法国公主康斯坦丝的媒人,也参加了《迪沃尔条约》的签订。1114年11月,理查死于马拉什(Marash,今土耳其境内)的大地震,子罗杰即位。1115年9月,在萨尔明战役(Battle of Sarmin,今叙利亚境内)中,萨莱诺的罗杰联合埃德萨的鲍德温二世击败了塞尔柱帝国哈马丹埃米尔布尔苏克二世(Bursuq II of Hamadan)。但在1119年6月的萨尔马达战役(Battle of Sarmada,今叙利亚境内)中,萨莱诺的罗杰被阿图克王朝新任贝伊依尔加齐(Ilghazi,瑟克曼的弟弟)当场击杀,十字军损失惨重。已成为耶路撒冷国王的鲍德温二世急忙北上,接过了安条克的摄政权。在8月的哈布战役(Battle of Hab,今叙利亚境内)中,鲍德温二世击退了依尔加齐。保住了安条克。
            《萨尔马达战役》绘于1337年
            1126年,博希蒙德二世成年,前往安条克。他刚抵达,塞尔柱帝国阿勒颇总督巴德拉达乌拉(Badr ad-Daulah of Aleppo)就攻克了卡法塔布(Kafartab,今叙利亚境内)。博希蒙德二世于次年初夺回卡法塔布。这时,库特奈的若瑟林已成为埃德萨伯爵,他又与博希蒙德二世发生冲突,掠劫了安条克的村庄。1128年初,在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的调解下,两人才和解。同年5月,西西里伯爵罗杰二世(Roger II of Sicily)派兵入侵并占领了塔兰托亲王国,博希蒙德家族就此丧失塔兰托。1130年2月,博希蒙德二世入侵奇里乞亚亚美尼亚亲王国(Armenian Principality of Cilicia),亚美尼亚亲王莱翁一世(Leo I of Armenia)向达尼什曼德王朝的梅利克埃米尔·加齐(Emir Gazi,加齐·居穆什蒂金长子)求援。在杰伊汉河畔(Ceyhan River,今土耳其境内),埃米尔·加齐突袭并击毙了博希蒙德二世,并将其头颅送至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塔尔希德(Al-Mustarshid)表功。
            1130年博希蒙德二世阵亡后,两岁女儿康斯坦丝(Constance of Antioch)即位。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再次摄政。1131年,鲍德温二世去世,女婿富尔克(Fulk of Jerusalem)即位,也成为新的安条克摄政。1136年4月,富尔克安排康斯坦丝与阿基坦公爵威廉九世(William IX of Aquitaine)幼子普瓦捷的雷蒙(Raymond of Poitiers)成婚。雷蒙抵达后,首先就向亚美尼亚亲王莱翁一世复仇。他用诡计俘虏了莱翁一世,后者被迫接受下列条件:以黄金支付的巨额赎金,割让萨拉凡蒂卡尔、莫普索埃斯蒂亚和阿达纳三座城市(Sarventikar, Mamistra and Adana,今土耳其境内),承诺支援安条克与拜占庭帝国的战争。莱翁一世接受了这些条款,但一获释后就立刻与雷蒙翻脸。他迅速地收复了失地并率大军进攻安条克亲王。最后埃德萨伯爵若瑟林二世(Joscelin II of Edessa,库特奈的若瑟林之子)设法从中斡旋结束了这场战争。随后,雷蒙又率军袭击当时拜占庭帝国辖下小亚细亚东南地区的领土。
            罗马帝国你也敢动?1138年,拜占庭的皇帝约翰二世(John II Komnenos,阿历克塞一世之子)兵临安条克城下,迫使雷蒙向其效忠。在此之后,约翰二世计划向十字军国家发起远征,但于1142年,约翰二世却在进军途中意外去世。1143年拜占庭大军劫掠了安条克的北郊,同时拜占庭帝国的舰队也对安条克沿海发动袭击,1145年雷蒙造访君士坦丁堡,与约翰二世之子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 Komnenos)讲和。雷蒙的女儿玛丽(Maria of Antioch)后来还嫁给了曼努埃尔一世。1149年6月,雷蒙远征赞吉王朝(Zengids),在伊纳布战役(Battle of Inab,今叙利亚境内)中阵亡。赞吉王朝埃米尔努尔丁(Nur ad-Din)将其头颅送至巴格达哈里发穆格台菲(Al-Muqtafi,穆斯塔尔希德之弟)表功。
            《伊纳布战役》塞巴斯蒂安·马梅罗绘于1475年
            雷蒙死后,努尔丁趁机入侵安条克,夺取了该国在奥龙特斯河(Orontes River)东岸的所有领土。安条克女亲王康斯坦丝只是一个弱女子,安条克宗主教利摩日的阿马尔里克(Aimery of Limoges)只好担负起守土大任,但大多数贵族更喜欢强大的男性世俗统治者。他们连忙向安条克的宗主、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Baldwin III of Jerusalem,富尔克之子)求援。鲍德温三世匆忙前往安条克,就任摄政,随后与努尔丁达成了休战退兵协议。可鲍德温三世更是耶路撒冷国王,不可能长久的呆在安条克,他最终于1150年夏离开。离开前他劝说康斯坦丝再婚,但遭到拒绝。有史学家猜测这是安条克宗主教利摩日的阿马尔里克想自己把持世俗大权。
            1153年,一位前来圣地冒险的法国骑士沙蒂永的雷纳德(Raynald of Chatillon)夺取了康斯坦丝的芳心,此人是马恩河畔沙蒂永领主亨利一世(Henry I of Chatillon-sur-Marne)的次子。康斯坦丝不顾一切的与他结婚,雷纳德自此成为了安条克的共治亲王,但是暴发户气质的他并不受到大家欢迎。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指责康斯坦丝“怎能下嫁一个如此卑贱的男人!”
            1156年,雷纳德声称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欠了自己一笔钱,发誓要报复他。安条克宗主教阿马尔里克反对报复,雷纳德便把阿马尔里克抓起来,扒光衣服,使劲折磨他,然后在他伤口上涂上蜂蜜,引来昆虫,将其留在城堡顶上暴晒。直到奄奄一息的阿马尔里克同意“赞助这次行动”才被释放。
            《雷纳德折磨阿马尔里克》现藏于普罗旺斯艾克斯图书馆
            随后,雷纳德派部队袭击拜占庭治下的塞浦路斯,开始了一场惨无人道的蹂躏:全岛的耕地被践踏,牛群被屠杀,教堂、宫殿和修道院被洗劫一空。在火灾中,妇女被奸污,富人被劫为人质,穷人被斩首。在带着战利品离开塞浦路斯前,雷纳德召集了所有的神职人员,并在将他们送到君士坦丁堡之前削掉了他们的鼻子!
            真龙逆鳞岂能触碰?1159年,曼努埃尔一世派遣大军进入安条克。面对强大的力量,雷纳德怂了。他赤着脚,衣着褴褛地匍匐在皇帝面前请求原谅,并承诺在安条克接纳希腊东正教。不久后,曼努埃尔一世在耶路撒冷会见鲍德温三世的时候,他又为曼努埃尔牵马进入城市。最后,他还将继女玛丽嫁给了曼努埃尔一世,成为后者的第二任皇后。
            《曼努埃尔一世与安条克的玛丽》现藏于梵蒂冈图书馆







          IP属地:江苏6楼2023-11-08 20:17
          回复
            1160年11月,雷纳德在一次叙利亚北部的抢劫行动中被突厥人俘虏,赞吉王朝的努尔丁将他关押在阿勒颇的城堡中,这一关就是16年。在宗主教阿马尔里克的支持下,康斯坦丝终于接管了公国的统治权。
              1163年,康斯坦丝与雷蒙的儿子博希蒙德三世(Bohemond III of Antioch)成年,宣布接管安条克的统治权。不久后,郁郁寡欢的康斯坦丝去世,这也标志着欧特维尔家族的安条克系的绝嗣。
              至于那个被关在牢房里的雷纳德,他于1176年出狱,又勾搭上了外约旦女领主艾蒂内特(Stephanie of Oultrejordain),继续干着劫道的买卖。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终在1187年的哈丁战役中(Battle of Hattin),他被埃及苏丹萨拉丁(Saladin)俘虏,随后被斩首,这一幕被电影《天国王朝》(Kingdom of Heaven)还原,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看。
            0
              沙蒂永的雷纳德之死(《天国王朝》剧照)


            IP属地:江苏7楼2023-11-08 20:18
            回复
              家族简史(三):
                西西里王国的建立
                1057年,罗贝尔·吉斯卡尔的同母幼弟罗杰·博索从法国来到南意大利,开始了他的一代传奇生涯。
                罗杰·博索很快就展现出了天赋,在协助兄长征服南意大利的同时,也遭到了兄长的嫉妒。兄长派他前往米莱托(Mileto),负责卡拉布里亚的治安。米莱托就此成为了罗杰·博索的基地。
                米莱托
                1061年5月,罗贝尔·吉斯卡尔与罗杰·博索共同渡海,开始入侵西西里岛。当时,西西里岛上政治破碎,昔日统一的西西里埃米尔国(Emirate of Sicily),已在1053年分裂为三个穆斯林小国,并且交战不休,更与原来的伊斯兰宗主国──统治突尼斯的齐里德王朝(Zirids)断绝关系。当时西西里岛的居民过半是东正教徒,期待一个基督教英雄来“解放”他们。这样的局面让罗杰·博索感到有机可乘。诺曼人很快地便夺下了东北角的墨西拿(Messina)、特罗伊纳(Troina)等要城。但兄弟俩矛盾加剧,最后双方达成一致:平分接下来征服的每一寸土地。面对诺曼人的威胁,岛上穆斯林小国放下歧见、团结对外,甚至请到仍具威势的齐里德王朝派大军渡海而来,主导反击攻势。1063年,面对6000多人穆斯林联军,罗杰·博索在关键性的切拉米战役中(Battle of Cerami)以不到两千的诺曼军取得大胜。
                《切拉米战役》普罗斯珀·拉菲绘于1860年
                1071年,罗贝尔·吉斯卡尔册封罗杰·博索为西西里伯爵(Count of Sicily),兄弟俩平分了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半岛。1072年,兄弟俩一同征服了穆斯林在西西里岛上的最大城市巴勒摩(Palermo);1086年,罗杰·博索征服了抵抗最剧烈的城镇锡拉库萨(Syracuse);1091年,罗杰·博索征服了穆斯林最后的据点——西西里岛最南端的诺托(Noto)和马耳他岛(Malta)。此时,罗贝尔·吉斯卡尔已死,两个儿子博希蒙德和罗杰·博萨争夺遗产。罗杰·博索帮助侄儿罗杰·博萨击败对手,作为回报,罗杰·博萨把父亲留下的半个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半岛送给了叔叔,自己只留下了阿普利亚。就这样,罗杰·博索完全统一了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半岛。
                《巴勒莫投降于罗贝尔和罗杰》朱塞佩·帕塔尼亚绘于1830年
                为了巩固对西西里岛的统治,西西里伯爵罗杰·博索引进西欧的封建制度,并以自己的基地米莱托为首府,自卡拉布里亚对西西里发号施令。作为教皇最忠诚的臣属,伯爵在锡拉库萨、阿格里真托(Agrigento)设立主教座堂,并亲自任命主教,同时还将原本属于东正教教会的巴勒摩大主教强行改奉罗马教廷。不过即使如此,鉴于西西里的局势复杂,且诺曼人的实力有限,因此伯爵对西西里的统治采取了宽容的政策,他尊重岛上不同身份、习俗与宗教的人们,海纳百川。在完成对西西里岛的征服后,伯爵便允许东正教徒、穆斯林与犹太人继续留在岛上,为其所用,譬如人民可在法庭上使用拉丁语、希腊语和阿拉伯语发言及辩护,而伯爵任命的职业法官会依照不同民族的法律做公正的判决,如诺曼的封建习惯法、罗马法和穆斯林法律,一切判决与执法都受高等法官监督。此外,西西里岛上的东正教修道院并未遭到强制改宗,甚至在伯爵的赞助下又修建了超过12座东正教修道院。西西里岛上的清真寺也没有被基督徒摧毁,城市中的穆斯林得以保有他们的清真寺,并维持原有的商贸自由,不过在乡间的穆斯林则沦为农奴,当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引进的结果,而非针对穆斯林的迫害。同时,为了开发地广人稀的西西里岛,伯爵还自北意大利招徕许多伦巴第移民,使他们定居于恩纳(Enna)与墨西拿地区,此后随着伦巴第移民的逐渐涌入,西西里穆斯林在当地政治的影响力也逐渐下降。
                巴勒莫主教座堂
                罗杰·博索之所以能在西西里建立如此集权高效、宽容平等的基督教封国,是因为相较于其他拉丁欧洲的君主来说,西西里君主可以自主任命高级教士和法官,而不会受到权力急速上升的教廷干涉,这样的自主权来自于鲁杰罗一方面是教廷倚靠的有力盟友,一方面是异教徒征服者独享的特权。罗杰·博索与其次子皆对领土内的教士有绝对控制权,可自行解决来自基督教会法庭的所有上诉,父子俩实际上把西西里的官僚体系打造为拉丁欧洲最杰出、文明的辉煌组织,岛内收税效率与公平性之高、官员防弊与文明化之程度,俱为欧洲之最,而此优秀传统还延续了近两百年。
                1101年6月,罗杰·博索于米莱托逝世,史称西西里的罗杰一世(Roger I of Sicily),作为西西里的征服者与基督国家的开国者,他被尊为“伟大伯爵”(The great Count),至今仍受西西里人的爱戴与纪念。
                罗杰一世的石棺,现藏于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
                罗杰一世死后,长子西蒙(Simon of Hauteville)继任西西里伯爵。4年后,西蒙去世,年仅12岁。其弟罗杰二世(Roger II of Sicily)即位。罗杰二世是一位能干、精力充沛的统治者,他对扩张土地有着异常的热情。此时欧特维尔家族的主支、他的堂侄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威廉二世懦弱无能,罗杰二世一直觊觎他的领土,双方摩擦不止。1127年,威廉二世去世,没留下任何后代,其领地被罗杰二世夺取。
                1130年,教皇和诺理二世(Honorius PP. II)去世,留下两位继承者:安那克勒图二世(Antipope Anacletus PP. II )与英诺森二世(Innocent PP. II)。罗杰二世极力支持前者对抗后者,作为奖励,他得到了教皇赏赐的王冠一顶。1130年圣诞节,罗杰二世在巴勒莫加冕为西西里国王。然后,他开始了一场长达九年的平定诸侯叛乱与抵抗英诺森二世的支持者入侵的战争。1132年,他吞并了阿韦利诺伯国(County of Avellino)与巴里亲王国(Principality of Bari);1137年,他吞并了阿马尔菲公国(Duchy of Amalfi);1138年,罗杰二世支持的教皇安那克勒图二世去世,可对立教皇英诺森二世拒绝与西西里和解,战争继续。1139年4月,叛军领袖、罗杰二世的妹夫阿利费的拉努夫二世(Ranulf II of Alife)死于疟疾。1139年7月,教皇英诺森二世亲自率领大军南征西西里,在加卢乔(Galluccio)遇伏被俘。教皇只得承认罗杰二世对南意大利的合法统治。那不勒斯公国(Duchy of Naples)与卡普阿亲王国(Principality of Capua)也纳入了西西里王国的管辖之内。
                战争结束后,他于1140年夏颁布了阿里亚诺法令(Assizes of Ariano),法令旨在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西西里官僚制并设法将封建制度严格控制在王室集权之下。它包含了四十多项条文,涉及当时几乎所有的法律议题:私有财产、公共财产、教会、民法、王室财政和军队。阿里亚诺法令在当时无疑是先进的,它不但来源于诺曼和法兰西,也源自穆斯林和拜占庭(尤其是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学理论。法令提供了第一个基于罗马法的领地立法的案例,正如“实践比纯学术上重新发现罗马法更为重要”。罗杰二世以罗马皇帝们为标榜同样表明他的雄心壮志。但与之并行的习惯法仍然有效,除非它与阿里亚诺法令相矛盾。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我们统治着不同的族群”。因此,立法者显然是有意识的统治着一个多民族国家,尽管只是在不与他统治相抵触的范围内,但他仍然尊重各个族群的特性。
                阿里亚诺法令手稿上的罗杰二世
                罗杰二世通过这些年的南征北战,获取了大量的战利品,他用这些黄金白银铸造货币,大力支持商贸活动,并给前来的商人提供强有力的军事保护。他利用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中心的优越位置,很快将它打造成欧洲、北非和中东的贸易中心。西西里大量出口硬粒小麦、奶酪和葡萄,也刺激了本国的农业发展。
                罗杰二世银币,布林迪西造币厂生产
                罗杰二世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并任命拜占庭人安条克的乔治(George of Antioch)为海军上将,开始了对北非海岸的征服。1135年起,乔治开始进攻突尼斯,占领了杰尔巴岛(Djerba)。他以杰尔巴岛为基地,持续掠劫突尼斯海岸。此时北非海岸,由齐里德王朝的马赫迪耶埃米尔阿勒·哈桑·伊本·阿里(Al-Hassan ibn Ali,emir of Mahdia)统治。1142年,齐里德王朝被迫成为西西里王国的保护国。可是乔治并不满足,又于1146年攻占利比亚的的黎波里(Tripoli)。
                1147年,罗杰二世派遣乔治率领七十艘帆船从奥特兰托起航,开始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乔治首先把目标定在拜占庭统治下的科孚岛。在乔治的贿赂下,科孚岛投降了,成为西西里王国的领土,直到2年后被拜占庭收复。随后他转战伯罗奔尼撒半岛,洗劫了雅典,破坏了优卑亚岛和科林斯湾沿岸的海岸,并深入到底比斯,在那里他掠夺了丝绸工厂,带走了犹太锦缎、织锦和丝绸编织者,将他们带回巴勒莫,在那里他们构成了西西里丝绸工业的基础。
                1148年。乔治以援助加贝斯(Gabès)总督反抗齐里德埃米尔阿勒·哈桑·伊本·阿里为由,大举进攻北非,依次攻占突尼斯的马赫迪耶、苏塞(Sousse)、斯法克斯(Sfax)、凯鲁万(Kairouan),与阿尔及利亚的安纳巴(Annaba)、贝贾亚(Béjaïa),彻底灭亡了齐里德王朝。阿勒·哈桑·伊本·阿里不得不投奔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摩哈德王朝(Almohades)。罗杰二世自称“非洲之王”(King of Africa),西西里王国的版图达到了巅峰。
                《乔治参拜圣母》藏于巴勒莫的海军上将圣母教堂









              IP属地:江苏8楼2023-11-08 20:25
              回复
                家族简史(四):
                  西西里王国的衰落
                  1154年,罗杰二世去世,他的四子古列尔莫一世(William I of Sicily)即位。他对接班没有任何准备,哪怕在他三个哥哥接连去世后。他即位后,提拔了出身寒门的巴里的迈奥尼(Maio of Bari)为宰相(Chancellor)。迈奥尼将贵族排除出行政部门,限制城镇自治,这可是中世纪统治者制定的最令人憎恨的政策之二。教皇哈德良四世(Hadrianus PP. IV)、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 HRR)纷纷抗议,他们鼓励对王权不满的贵族们发动叛乱。教皇也一直不承认古列尔莫一世继承王位的合法性。

                  古列尔莫一世
                  1155年末,拜占庭军队攻占了巴里、特拉尼(Trani)、乔维纳佐(Giovinazzo)、安德里亚(Andria)、塔兰托(Taranto),包围了布林迪西(Brindisi)。古列尔莫一世的军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登陆,摧毁了由4艘船组成的拜占庭舰队,1156年5月又在布林迪西击溃了希腊军队,顺势收复巴里。6月1,教皇哈德良四世妥协,承认古列尔莫的王位,并抛弃了叛乱者。1157年夏天,古列尔莫派出一支164艘船的舰队,反击拜占庭,攻占了希腊的优卑亚岛和阿尔米拉(Almyros)。1158年,拜占庭与西西里讲和。
                  可是,古列尔莫一世在东方的胜利,无法掩盖他在非洲的无能。上集我们说到,1148年,齐里德王朝灭亡,末代埃米尔阿勒·哈桑·伊本·阿里投奔了摩洛哥的阿尔摩哈德王朝。伊本·阿里无时无刻都在蛊惑阿尔摩哈德王朝进攻西西里王国,收复突尼斯。1156年,在阿尔摩哈德王朝的支持下,斯法克斯发生了叛乱,并且迅速蔓延到西西里统治下的整个北非。1158年,在伊本·阿里的带路下,阿尔摩哈德哈里发阿卜杜勒·穆明(Abd al-Mu'min)正式进军突尼斯,挑战西西里王国的霸主地位。1159年,西西里王国的海军上将宦官彼得(Ahmed es-Sikeli)率领160艘船发起了对阿尔摩哈德王朝占领下的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Balearic Islands)的奇袭,想围魏救赵,解开马赫迪耶之围。可惜海上的一场大风过后,彼得临阵脱逃,西西里舰队大败。从此,西西里再无余力支援北非,1160年1月,马赫迪耶投降,西西里的“非洲王国”就此终结,阿卜杜勒·穆明成为了北非新一代霸主。

                  阿卜杜勒·穆明在特莱姆森的雕像
                  非洲的失败,再加上糟糕的政策,引起了贵族的又一次叛乱。1160年11月,迈奥尼在巴勒莫被西西里贵族首领马特奥·博内洛(Matthew Bonello)谋杀。随后,贵族们袭击宫殿,俘虏了古列尔莫一世全家。他们密谋废黜国王,拥立其8岁的长子阿普利亚公爵罗杰四世(Roger IV)为王,重建一个王权相对弱势的政权。但是,民众和军队都忠于国王,在军队的支持下,古列尔莫一世重新掌握了政权,摧毁了叛军,弄瞎了博内洛,控制了西西里全境,只可惜长子罗杰四世不幸中箭而亡(也许是国王故意的)。
                  此后,古列尔莫一世支持教皇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PP. III)继续与神圣罗马帝国开战。1166年,古列尔莫一世去世,绰号“恶人”(the Bad),其三子古列尔莫二世(William II of Sicily)即位。古列尔莫二世性格矛盾,他喜欢享乐,又异常孤僻,很少在宫廷中公开露面。他缺乏军事进取心,却拥有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作为教皇的拥护者,1174年,他秘密与伦巴第诸城结盟(Lombard League),资助他们在1176年的莱尼亚诺战役(Battle of Legnano)击败了大家共同的敌人——对意大利野心勃勃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迫使后者于1177年签下了《威尼斯合约》(Treaty of Venice),承认了教皇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PP. III)的合法统治。
                  古列尔莫二世终止了其父时期的内乱,获得了与其父相反的绰号“好人”(the Good)。在后世,他在位期被描述为和平和正义的黄金时期。但丁在《神曲》中将他安排在天堂,薄伽丘的《十日谈》也对他有所提及。1172年,他建造了蒙雷阿莱主教座堂(Monreale Cathedral),将其献给圣母玛利亚。

                  蒙雷阿莱主座教堂,古列尔莫一世葬于此
                  无力恢复北非突尼斯领地的古列尔莫二世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埃及。1174年,他派遣舰队远征埃及的阿尤布王朝(Ayyubids),却被埃及苏丹萨拉丁击退。1185年,他与拜占庭帝国宣战,先后攻占都拉斯、塞萨洛尼基(Thessaloníki),随后向君士坦丁堡进军,却被被拜占庭军队在斯特鲁马河(Strymónas)击败。1189年,古列尔莫二世被迫和拜占庭讲和,放弃了征服的所有土地。不久后,古列尔莫二世去世,无兄弟,无子女,西西里王位出现继承危机。最后王位被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的长子阿普利亚公爵罗杰三世的私生子莱切伯爵坦克雷迪(Tancred of Lecce)获得。
                  作为古列尔莫二世的堂兄,坦克雷迪矮小丑陋,被政敌讥笑为“猴王”(the Monkey King)。他曾经参与1160年贵族俘虏古列尔莫一世行动。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海军统帅,他是1174年西西里远征埃及的舰队总指挥,也是1185年西西里远征拜占庭的海军总司令。1186年,他率领西西里舰队在塞浦路斯岛轻松俘获了拜占庭70艘战舰,给予拜占庭舰队毁灭性打击。
                  1190年,坦克雷迪与长子罗杰三世(Roger III of Sicily)共同加冕为西西里国王,不久后便迎来了大名鼎鼎的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Richard I the Lionheart)。原来,狮心王准备前往圣地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途路过西西里岛,正巧自己妹妹琼(Joan of England)是西西里先王古列尔莫二世的遗孀。琼因为反对坦克雷迪即位,被其囚禁齐萨宫(Zisa Palace)。理查一世前来西西里为自己妹妹撑腰,要求坦克雷迪释放琼并归还嫁妆。

                  齐萨宫
                  双方没有谈妥,英国士兵长期停留在墨西拿。墨西拿百姓爆发动乱,企图驱除外国人。理查一世一怒之下,便发兵夺取了墨西拿,并对这座名城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和焚烧。随后,他居然在城中建立了基地,停留在此过冬。直到半年后,在坦克雷迪支付了4万盎司的巨额黄金,并释放了琼后,英格兰人才心满意足离开西西里,继续前往圣地。

                  十字军在墨西拿(《天国王朝》剧照)
                  119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死于十字军东征途中,其长子亨利六世(Heinrich VI. HRR)即位。亨利六世的妻子康斯坦丝(Constance of Sicily)是西西里国王古列尔莫一世的亲妹妹,以西西里唯一的继承人自居。夫妻俩一直反对私生子坦克雷迪“篡夺”西西里王位,便于1191年正式发兵南下,发誓夺回王位。然而,帝国大军在那不勒斯城下折戟,亨利六世病倒,妻子康斯坦丝被俘。在教皇策肋定三世(Caelestinus PP. III)的周旋下,坦克雷迪释放了康斯坦丝,换取了教皇对其王位的承认。

                  《亨利六世和康斯坦丝》埃布洛的佩特鲁斯绘于1196年
                  1193年,坦克雷迪长子罗杰三世病逝,打断了西西里与拜占庭的联姻计划。1194年,坦克雷迪病逝,次子年仅九岁的古列尔莫三世(William III of Sicily)即位。亨利六世与康斯坦丝再度发兵攻打西西里,西西里各地不战而降。在位仅8个月的古列尔莫三世被俘,被阉割和刺瞎,押送至奥地利的霍恩埃姆斯(Hohenems),直到1198年受尽折磨去世。

                  坦克雷迪和他的儿子罗杰、古列尔莫
                  1194年,亨利六世与康斯坦丝成为西西里的共治国王。1197年与1198年,亨利六世与康斯坦丝先后去世,神圣罗马帝国皇位被小韦尔夫家族(Welf)的奥托四世(Otto IV. HRR)夺走,而西西里则由康斯坦丝之子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HRR)统治。欧特维尔家族正式绝嗣,西西里进入霍亨斯陶芬王朝(Hohenstaufen)统治时期。1220年,腓特烈二世夺回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但他终身呆在西西里,以一个西西里人自居,对西西里之外的帝国事务毫不关心。他极度注重西西里文化建设,热衷于与阿拉伯学者的学术交流,赞助自然科学研究,汇编西西里的法律,创作诗集推广西西里语,并于1224年创建了南意大利第一所大学——那不勒斯大学。他被称为“世界的奇迹”(Stupor mundi),也被誉为“王座上第一个近代人”(the first modern man on a throne),西西里王国在他的统治下,终于达到了极盛,成为整个欧洲的中心。

                  《腓特烈二世在巴勒莫法院》亚瑟·乔治·冯兰贝格绘于1865年


                IP属地:江苏9楼2023-11-09 19:45
                回复
                  欧特维尔家族分支:
                  Hauteville
                   Serlo
                   Antioch
                   Sicily


                  IP属地:江苏10楼2023-11-09 19:45
                  回复
                    欧特维尔家族统治范围:
                      欧特维尔家族王朝,统治南意大利半岛:1042-1198年。
                      欧特维尔家族王朝,统治西西里岛:1071-1198年。
                      欧特维尔家族王朝,统治安条克:1098-1163年。
                      欧特维尔家族王朝,统治突尼斯与其周边:1148-1160年。


                    IP属地:江苏11楼2023-11-09 19:46
                    回复
                      欧特维尔家族相关版图一
                        南意大利

                        1000年,诺曼人征服之前的南意大利,东南角紫色-区块为拜占庭领土,相邻的两国则是伦巴人建立的贝内文托公国(粉米色)和萨莱诺公国(淡青色);教宗国(浅黄色)在11世纪中虽然支持罗贝尔征服南意大利,但中部的史波雷托公国(淡粉色)和卡普亚公国(深米色)则到其侄罗杰二世才征服。

                        1084年罗贝尔建立的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国(南意大利),西西里岛北部是其弟罗杰建立的西西里伯国(深青色)、南部是快被消灭的西西里酋长国(淡青色);巴尔干西北边都拉斯(1081年)和科孚岛(1084年)也成为罗伯特的领土。

                        1148年罗杰二世称“非洲之王”,版图极盛的西西里王国。从此之后,南意大利陆地边界几乎700年没变过,一直到1861年被统一。


                      IP属地:江苏12楼2023-11-10 18:59
                      回复
                        欧特维尔家族相关版图二
                          安条克亲王国

                          1102年,博希蒙德一世在位,刚创立时期的安条克亲王国。

                          1135年,康斯坦丝在位,版图鼎盛期的安条克亲王国。


                        IP属地:江苏13楼2023-11-10 19:02
                        回复
                          欧特维尔家族徽章
                            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徽

                            西西里伯爵徽

                            西西里国王徽

                            安条克亲王徽

                            萨洛侯爵徽


                          IP属地:江苏14楼2023-11-10 19:05
                          回复
                            安条克亲王徽

                            萨洛侯爵徽


                            IP属地:江苏15楼2023-11-10 19:07
                            回复
                              下面依次开启欧特维尔家族各系的世系:


                              IP属地:江苏16楼2023-11-10 1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