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吧 关注:11,011贴子:3,868,576

回复:两岸相看(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复:75楼
谢谢。大陆和台湾隔绝了很多年,所以互相都不了解,您做了很多工作,让我们对台湾有了新的认识,感激您呢。


76楼2010-11-08 16:11
回复
    回复:76楼
    我佛慈悲:
       不敢 这是我所乐意做得 也是咱能尽得一点心力啊
         
          有了您得赞赏 咱当更努力啊


    77楼2010-11-08 16:20
    回复
           勤奋与否不是陆生台生差异(下)
             另据8月16日报道,决心通过“陆生三法”,其实近年已有不少大陆学生以“交换学生”方式来台,去年更开放自费来台“短期研修”。在传播教育界颇富盛名的世新大学就吸引不少陆生自费前来研修,在即将归乡之前,几名研修生与本报记者谈到了他们的“台湾经验”。
             对于很多台湾学者比较两岸学生常持的“大陆学生非常用功,台湾学生输了竞争力”这一观点,大陆学生就不太认同,一位研修生表示:“大陆的大学那么多,很难一概而论。”另一位同学则补充说:“要说用功,我们到了台湾,有了你们对我们的‘期待’,不用功也不行!要是在大陆,跷课还跷得更凶!哎,形象问题!”
             至于企业界人士常说的“大陆学生赢在勤奋,台湾学生赢在创意”,大陆学生也不认可。一位研修生表示: “我觉得这是贬义!因为勤奋是一种态度,是可以培养的;创意却是天分!就好像我们是没别的长处了,只好靠‘勤奋’了。”另一位大陆同学则补充说: “现在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一样:爱玩,爱潮流,爱鬼点子,陆生绝对不是书呆子。当然,不管台生还是陆生,都会有相当爱学习的。我觉得世新的学生就很勤奋,一下课就问老师。上课翻开的都是课本,可见勤奋与否,不是陆生和台生的差异。”(梁玉芳)
      


      78楼2010-11-08 16:41
      回复
        《大陆人看台湾》信手拈来的幸福
        周闪雨/广东《中山日报》
        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对於台湾的莘莘学子来说,「金榜题名时」或许真是信手拈来的幸福。
        2008年,弟弟参加大陆高考那年,他的朋友苏虹也在高雄参加高考。当年5月,两人见面的话题自然离不开高考。「早在2月初左右,我已经参加了一次高考了。」苏虹的话,让弟弟变得吃惊,难道高考也分次数?原来,在台湾,高三的学子们都有两次高考的机会:一个叫大学学科能力测试,於二月初前后举行的;另外一个叫大学指定科目考试,时间定在七月分。「这样的制度未必减轻升学压力哦,假如第一次考不好,那在第二次指考成绩填选志愿时,就会受到许多的限制,许多不错的科系都会要求第一次学测的成绩也要达到一个标准才能填写。」面对同学们羡慕的眼光,苏虹坦言两次机会也有它的压力呢。
        虽说大陆和台湾的高考制度各有所长,但令苏虹引以为豪的是:台湾是一个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大学的地方,它有100%的大学入学率。 不过,在台湾考大学易,考好大学难。要考台湾五大公立名校(台湾大学、新竹清华、交通大学、成功大学、政治大学),或者所谓的中字辈大学(中兴、中山、中正、中央),难度与压力同样不亚於大陆学子考取国内排名前十位的名校。
        虽然台湾学子进入优秀大学的难度,与大陆学生相似,但相对大陆学子来说,台湾学子足够幸福了:拥有100%的大学升学率。人生四大幸事得以完其一。
        


        82楼2010-11-16 13:51
        回复
          《台湾人看大陆》问路愈问愈迷路
          哈吉/台北
          人生地不熟,免不了要跟当地人问路,才能找到正确的地点;但几次在大陆问路的经验,却使我深感不问还好,愈问反而愈迷路!
          大陆幅员广大,就算同一个城市来过两三遍了,还是会有很多地方找不到,而且看地图也不见得能看得懂。
          陆式引路法
          俗话说得好,「路是问出来的!」於是我好几次在北京拉著巷口街边的大伯大婶问路,他们往往扯著大嗓门非常热心地告诉我,「往前走200米,再往西」、「看到XXX后,再往东边拐,走5分钟」等等,但是不好意思,这样的描述,我完全有听没有懂!
          例如「200米」有多长距离,我完全没有概念;又或者,没携带罗盘,哪能知道东西南北是什麼方向呢?第三,当地人的脚程与时间观念跟我们差很多,他们所谓的5分钟,我们走起来可能就要15分钟以上。
          头一次问路得到这种答案,我勉为其难地瞎走一番,若还是找不到路,只好再抓另外一个人问问看;几次下来,就发现当下问清楚比较好,否则永远都在鬼打墙、瞎打转,后来问路我就还会再多次确认,并且重述自己理解后的走法,「请问,你是说,经过N个路口后,往左转还是往右转吗?」
          整合地标点
          这麼一来,有耐心一点的被问者,还会愿意听完我的陈述,再细心地指引我,若碰上没有耐心者,大声嚷嚷:「就是几米后往哪拐…… 」声音之大,引起众人侧目,我也没有脸多问下去,只好故意装懂称谢,往前再走个几步,续找下一个善心人士问路。
          大陆这套引路的方式,不仅在户外适用,连在百货公司、博物馆等大型建筑物内部也是如此。如果想要知道最靠近自己所在位置的出口该怎麼走,被问的引路人通常都是用东南西北方位回答;这可会让没有方向感的台湾民众,更感迷惑!
          所幸几次下来,我渐渐掌握住在大陆问路的要领:一旦我们到了某个陌生城市之后,一定先要对这个城市的整体方位有所掌握,地图上都有参考方位,再结合几个明显的地标当基准,将方位和地标整合,当成问路时参考点,就可以将自己相对熟悉的地标套用在陌生城市,也让回答的引路人能有个适用的方位地标,不至於鸡同鸭讲。
          另外,路程的换算,以及脚程时间的掌握,老实说,如果真的拿捏不准,还是「不耻下问」比较好,否则一直在迷宫里走不出来也不是办法啊!
          


          83楼2010-11-16 13:53
          回复
            !!+$(#.-4220707


            84楼2010-11-17 11:58
            回复
              


              85楼2010-12-13 05: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