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霖吧 关注:121贴子:939
  • 6回复贴,共1

饶宗颐评蒋春霖与王国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饶宗颐 这一事实说明,诗词对于培养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性情),其作用是积极的。这也就是所谓“指出向上一路”。但是,如掌握不好,诗词也有害人的一面。前一段,香港大学有位学生以蒋春霖为题写作博士论文。我为作序,对于蒋春霖持批评态度。有人觉得不好理解。其实,蒋春霖就是为词所害的一个人。因为不能向上,一辈于沉沦下僚,不过于花间、尊前,写几首小歌词罢了。即,只是在第一境界纠缠不清,无病呻吟。至其若干有关背景的作品,也未能达致较高境界。所以,我极力自己追求向上一路,主张以积极态度,培养人的精神。
   这一想法,苏东坡似乎很早就有了。苏东坡很懂庄子,“赤壁赋”里有相对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甚为达观。论者称其“指出向上一路”。这是值得注意的。但其未曾主张,制作形上词。


1楼2010-08-30 23:11回复
    施议对 王国维提倡境界说,写作哲理词,似已进入先生所谓第二种境界--学人之境界。
       饶宗颐 当然。
       施议对 但是,王国维的两种解脱办法--暂时解脱及永久解脱,似乎并未能解决问题。
       饶宗颐 王国维是一位了不起的学问家,只可惜诸多方面条件尚不具备,未能真正超脱,其于做学问乃至词学创造上之成就,也受到一定限制。首先,王氏只到过日本,未到西洋。未曾走入西方大教堂,不知道宗教的伟大。而且,对于叔本华哲思,也不可能真正弄明白。这是阅历的限制。其次,王氏对佛教未曾多下功夫,对道教也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安顿自己。这是学识与修养的限制。所以,王氏做人、做学问,乃至论词、填词,都只能局限于人间。即专论人间,困在人间,永远未能打开心中之死结。
       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就这点而言,我觉得,陶渊明比王国维要明白得多。陶渊明未死就为自己先写下挽歌,以为“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死了之后,自己能够与山陵共存。由人生联系到山川大地,我看已有所超越。
       因此,我认为:王国维如果能够在自己所做学问中,再加入“两藏”--释藏及道藏,也许能较为正确地安排好自己的位置。例如:朝代更替,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小小波澜,算得了什么。但是,王氏就是想不通,不知道如何于宇宙入生中去寻找自我。
       施议对 先生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广泛、深入,见解独特,甚可钦佩。
       饶宗颐 宇宙观、入生观,提出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决定创造形上词的条件;而利用词的形式、体制,将思考的结晶表现出来,则是我的理想,亦即我想走的一条路线。


    2楼2010-08-30 23:11
    回复
      3楼2010-08-30 23:12
      回复
        我看懂了
        王国维装玄虚,但是捧到了更能装玄虚的后来人了,于是被秒了


        5楼2011-05-20 14:28
        回复
          碰到


          6楼2011-05-20 14:28
          回复
            阻碍青年成才的两大障碍:
            早上无法起床
            晚上无法下线


            11楼2011-05-20 17:18
            回复
              不知道哪里看到的,反正不是我原创的


              14楼2011-05-20 18: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