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龙画室吧 关注:85贴子:1,956

凤龙画室第一高楼——历史资料专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09-03 16:31回复
    第一帖:古罗马人的生活。
    原作者: deathclaw ,特别感谢:CaesarOctavius
    资料源于:《The Ancient City - Life in Classical Athens & Rome》作者 Pete-r Connolly,Hazel Dodge  
    《Panorama of the Classical World》作者 Nigel Spivery,Michael Squire  
    《The Private Life of the Romans》作者 Harold Whetstone Johnston  
    罗马的货币单位  
    1奥里斯(aureus)= 25 第纳瑞斯(denarius)= 100 塞斯特瑞斯(sesterces)= 400 阿斯(as)= 1600 夸德伦斯(quadrans)  
    帝国时期城市内非技术个人的日工资约为1第纳瑞斯,在1世纪为3.8-4克的银币。  
    庞培城出土的一份客栈帐单显示:  
    半升葡萄酒加面包-1阿斯  
    其它食品-2阿斯  
    喂骡子的干草-2阿斯 


    2楼2010-09-03 16:37
    回复
      1.市区与城墙  
      大约在前6世纪罗马人就修建了城墙,但在前5世纪的某个时候,因为对外战争失败,罗马人被迫把城墙拆除。没了城墙的后果就是,390BC高卢人轻易地攻陷罗马,烧杀一空。高卢人撤走后,罗马人马上重建了塞维安墙(Servian Wall,下图中间那一圈城墙),塞维安墙长11公里,平均厚度3.6米,城门超过12个。
      


      4楼2010-09-03 19:40
      回复
        塞维安墙成功地挡住了汉尼拔,此后数百年,罗马的城区慢慢扩到城墙之外,但这时再无外敌能威胁到罗马城,所以一直没有修新城墙。到了3世纪,帝国开始衰落,北方蛮族的威胁日益严重,AD270皇帝奥勒良用三年时间修建了奥勒良墙(Aurelian Wall,上图外面的一圈),墙长20公里,有18个城门和381座塔楼。  
              就在奥勒良上台的前几年,罗马经历了一场大瘟疫,人口只剩下50万,所以奥勒良墙很可能无法体现出罗马城在鼎盛时期的规模。此后在戴克里先时代,人口又恢复到近百万,但总的来说罗马的地位和人口一直在下降,西罗马灭亡后,5世纪末的罗马大概只有5万居民,AD550剩下了2万5。  
              罗马人在建城之初的几百年,显然没有想到子孙们会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罗马城的人口会超过一百万。因此在建设时毫无长远计划,只是简单地由中心向外扩展。到了帝国时期,皇帝们想要好好规划一番时,已经太迟了,市区里挤满了杂乱无章的建筑,要造个规模大点的皇宫都没地方。AD64的那次大火后,才烧出了大片空地,于是尼禄的皇宫,后来的大竞技场、大澡堂都陆续建了起来。  
        不管大火是不是尼录放的,他为灾后重建作出了重大贡献,从私人金库里掏钱清理废墟,安置灾民。尼录还制定了各项法规,保证街道宽度和建筑的可靠性。不过在AD69 争夺罗马城的内战中,又窄又滑的街道给军团的前进造成了不小的障碍,说明情况并没有很大的改善。   
            到了3世纪末,罗马城共有11个大澡堂、超过1000个喷泉、两个赛车场、两个大竞技场、36座凯旋门和2000所豪宅。  
        


        5楼2010-09-03 19:41
        回复
          共和时期罗马城有4个区,7BC奥古斯都扩大到十四个区(Region),以罗马数字命名,区长由ZF官员担任。每个区又分为更小的街区(vici),只有各街区的主路才有路名和路牌,不在主路上的居民只能自己想法标出房子的位置。例如:某某神龛东边的第五栋房子;某某面包店往下两个门。  
                街区是罗马城最小的行政区划,有自己的神龛、祭坛、活动中心和标志建筑。每年街区内居民选出一到四位街道主任(magistri vici),负责治安、防火、祭祀本街区的守护神、与上级官员联络等等。  
                AD6奥古斯都用释放奴隶组成了7个消防大队(vigiles),每个大队负责两个区的巡夜和消防。为了提供这7000人的开销,奥古斯都加征了奴隶买卖税,征收奴隶价格的4%。  
                              帝国后期的罗马城布局,右上角城墙边的是禁卫军营,AD312后拆除
          


          7楼2010-09-03 19:48
          回复
            供水  
                  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的居民还是使用井水、泉水和蓄水池里的雨水。在312BC,罗马人开始修建第一条高架引水渠,到了2世纪初的图拉真时代,罗马人的供水已经完全依靠10条主要的引水渠。19BC,阿格里帕(Agrippa)修建了Aqua Virgo,为他新建的大型公共浴室供水。这是第一条专门用途的引水渠。到了2BC,奥古斯都又建了一条引水渠Aqua Alsietina,专用于为台伯河西岸的一个人工湖供水。这个人工湖主要用来进行海战演习和庆典表演。  
            流量最大的引水渠是Aqua Claudia和Aqua Anio Novus,完成于AD52,它们实际上共用一个高架。如下图,上层是Aqua Anio Novus, 源自Anio河的河水;下层是Aqua Claudia,源自Anio山谷的泉水   
                    对所有的公共建筑,罗马人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引水渠,他们认为埃及人、希腊人建的那些金字塔、陵墓和巨像虽然壮观,但都是毫无用处的东西。
            


            10楼2010-09-03 19:54
            回复
              水引进城市后,先流入蓄水池,池底的管道为公共设施供水-喷泉、澡堂等等,水池壁上的管道为私人供水,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在水短缺时,私人用水会被首先切断

              下图中的是供水管(罗马人的供水管都是铅制品)和下水道的截面图,分支水管直接通到住宅。但大部分的平民住宅没有这样的自来水,必须要去附近的公共喷泉提水。

              图中就是一个小型的公共喷泉,这张图还体现了罗马城的另外一个特点:住宅楼之间的间隔很小,这个以后再说
              


              11楼2010-09-03 19:56
              回复
                从3世纪开始,引水渠的水被用来推动水磨,为罗马城提供大量面粉。这是公元4世纪法国南部的水磨,水流被分为两股,共16个直径2米的水轮,每天能生产27吨面粉。
                


                12楼2010-09-03 20:06
                回复
                  4.排水  
                        罗马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下水道系统, 各个区域都有它们的主下水道,分别流进台伯河。其中最著名的一条是Cloaca Maxima(见下图),长900多米,高4.2米,宽3.2米,现在还在部分使用。33BC阿格里帕曾亲自坐着小船,进下水道里视察。   
                        支线下水道通常建在道路下面,接受来自澡堂、街道和民宅的废水,公共喷泉里溢出的水直接流进下水道,冲刷里面的废物。实际上很少有住宅连到公共下水道,民宅里的废水都流到一个封闭的污水坑里,屋主花钱请人定期来清理,囤积下来的残渣可以卖作肥料。  
                        罗马的下水道缺乏阻挡沼气和臭气外泄的过滤装置,而且由于建得太低,台伯河涨水时河水会倒灌进去。
                  


                  13楼2010-09-03 20:07
                  回复
                    5.厕所  
                          据帝国后期的记载,罗马城的公厕有144个,都建在公共澡堂旁边,便于使用澡堂里流出的脏水冲洗。  
                          这是一座大型公厕的复原图,大概有100个座位。大家可以看到下面的下水道,座位前用来洗手的水沟,还有罗马人的厕筹-海绵棒(sponge stick)。海绵棒用后就放入中间的水槽。
                    


                    14楼2010-09-03 20:08
                    回复
                      现存于Ostia城的公厕,25个座位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私厕,用厨房的脏水冲,污水流进公共下水道或住宅的污水坑。对海格里尼姆城(Herculaneum)的发掘表明,所有的住宅,甚至位于2楼的公寓,都配有厕所。  
                            (海格里尼姆在79AD和著名的庞贝城一起,被维苏威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淹没)
                      


                      15楼2010-09-03 20:11
                      回复
                        6.澡堂  
                              公共澡堂对于罗马人来说不仅是洗澡的地方,还起着社交中心的作用。所以一个完善的公共澡堂,必须配有图书馆、会客室、健身室、餐馆、商店和花园。在33BC罗马城有170个澡堂,5世纪初,这个数字增加到了856,其中包括11个大型皇家澡堂(由皇帝自己掏腰包兴建的公共澡堂,并冠以皇帝的名字)。最大的是戴克里先大澡堂,容量3000人。  
                              公共澡堂都是由富人捐款修建,作为社会公益,所以收费很低,通常男性收费1quadrans,女性加倍,儿童免费,当然毛巾和香油要自备。(quadrans是罗马最小的硬币,等于1/64第纳瑞斯)  
                              下图大竞技场(Colosseum)后面这个宫殿般的建筑,是图拉真大澡堂,AD104开始兴建,五年后对外开放。由于角度的关系,澡堂看起来象长方形,其实是近似正方形。从花园的外围建筑算起是340 X 330米,花园里面的主体是190 X 212米,大竞技场也不过188 X 156米
                        


                        16楼2010-09-03 20:13
                        回复
                          这是澡堂前半部分的剖视图,从左到右是大门、露天的冷水浴池、冷室(frigidarium)、温室(tepidarium)、热室(caldarium)。洗澡的过程是先进更衣室,脱下衣服,涂上香油,到练习室运动一会,然后进入温室,在温水池里泡泡。再进入热室,坐在椅子上熏蒸汽,再泡在热水池里,由自己或仆人动手,用金属刮板把全身刮一遍。最后到冷室,跳进冷水池,这才算完成一次标准的罗马式蒸汽浴。
                          


                          17楼2010-09-03 20:14
                          回复
                            这是热室内部,可以看到各个热水浴池,下面的火炉和通道。罗马人的热水器主要有两种,下面是这两种的截面图。
                            


                            18楼2010-09-03 20:15
                            回复
                              图的上半部是普通民宅用的热水器,公共澡堂用的是第二种。浴池和水箱是连通的,箭头B显示热水上升流进浴池,箭头A显示冷水下沉流回水箱,被再次加热。浴室地板下方是空心的,火炉产生的热气从地板下流过,墙壁内有一排瓦制的管子(见下图),热气沿着管子上升直到屋顶,排出屋外。   
                                    这样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得到了加热,将整间屋子变成蒸汽浴室。从下图可以看出地板比墙壁厚得多,免得地板太热,烫脚。罗马人显然知道利用温室效应,温室和热室都开有巨大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19楼2010-09-03 2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