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吧 关注:4,345,661贴子:22,573,337

聊聊结构化面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在2020年曾经有幸进面南京,笔2面1,综合成绩第一,后放弃入职上岸广东,可以说,江苏的结构化是我参加过的省份里面最难的,评分之低,题型涉猎之广,在所有省份中堪称之最,工作后从事政工人事方面工作,接触了面试政审之类的业务后,对结构化有了进一步的感悟,现在江苏省考公布成绩之际,和大家聊聊结构化,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IP属地:广东1楼2024-01-02 15:09回复


    本人属大龄考生,当年多个考试同时上岸,多方权衡之下,选择放弃南京


    IP属地:广东2楼2024-01-02 15:12
    回复
      什么是结构化:
      首先,在学习结构化面试之前,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结构化面试”
      面试的本质,无非三个字“匹配度”,不管是民企,国企,外企,乃至事业单位,行政单位,本质上来说,面试就是想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来确认候选人是否适合这个职位。
      但是,在传统的面试中,经常会因为考官的原因导致面试的结果产生争议,人们会觉得,面试的结果太随意,评价也缺少客观依据,所以结果也难以信服。
      结构化面试正是在克服上述缺陷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进行面试的时候,一方面应该保证选拔标准必须基于对职位申请者所需岗位胜任特征水平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必须采用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来评价候选人在这些胜任特征上的行为表现水平,以便确保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这一点在事业和行政单位的招聘中最能得到体现。
      结构化面试属于单向面试,这一点也是常被人诟病的地方,随着结构化面试形式在公务员面试中的长期使用,套路也逐步被人摸清,单向面试意味着面试过程中不能互动,不能提问,不能沟通,考官能评判候选人的唯一标准,就是你的答题内容,这也其实告诉我们,结构化面试是可以速成的,因为他有着固定的模版,固定的答题方向和内容,甚至连结构化的答案,其实也是固定的。


      IP属地:广东3楼2024-01-02 15:12
      回复
        结构化面试考察的素质:
        前面有提到,面试测试的是“匹配度”,那么也就是有些特定的素质是考官们希望看到的,其实这种素质,就和我们考试中的答题有关,他们分别是以下几种能力:
        1.综合分析能力。对应的题型是社会现象题/态度观点题/漫画题,这个重点考察的是候选人的思想意识形态是否符合公务员的要求,以及对政务工作的方向性的思考,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政务工作,因为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基础的思考方向应该是“遇到这个事情,相关部门会怎么处理”,这也是很多机构近年来培训所提及到的“政务思维”,但市面上多数的培训老师,其实并不具备所谓的政务思维,更多的只是机构为了宣传的噱头而已。
        2.人际交往能力。对应的题型是人际关系题,这个题目重点考察的是候选人的人际沟通能力。这也是公职人员重要的素质之一,因为这涉及到范围包括工作环境的和谐,干部队伍的稳定,还有单位内部的团结,都是和干部本身的人际沟通能力分不开的,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其实并不是一句空话。


        IP属地:广东6楼2024-01-02 16:48
        回复
          接上面
          3.应急处突能力。对应的题型是应急应变题。这个题目重点考察的是应急处突能力,这个能力非常重要,将来各位如果有幸走上公务员的岗位,就会发现,应急能力其实是贯穿所有干部的工作本身的一种能力,小到日常的工作中的意外,包括但不限于讲话时电脑黑屏,文件丢失,与群众打交道的时候的冲突,大到生死存亡中的决策,例如地震火灾和洪水等等,所有的工作场景,其实都离不开这种能力。
          4.组织和事务性工作的处理能力。这种能力对应的是组织管理题。不管将来能走到多高的位置,大家都是从基础的岗位做起,那么离不开的就是日常的事务性工作,机关工作有着高度固定的流程,每个人在单位中,也不过是一个螺丝钉,所以这也对我们的事务性工作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这种题型里,重点想了解的是候选人做事的条理性和工作意识,你是否了解你们单位的职能,你工作的流程,你是否有着及时汇报的工作意识,能不能做好在你的位置上的上传下达的工作等等,在这种题型里,越熟悉单位的工作细节,就能够拿到更高的分数。
          5.言语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应的题型是 现场模拟/演讲题,作为干部,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只是工作的基础,更多的情况下,还需要清晰地表达出来,这两类题型考察的正是表达能力,与上面的题型有所不同,这两种题型考察的重心不在于分析的深度,而更侧重于你的表达,答题的过程中能不能把话说得清楚,流畅,有理有据,在现场模拟的时候能不能根据特定的场合做出最恰当的表达,都是考察的重点。所以在考场上见到这种题型的时候,大家可以发现,这种题型往往比较大而化之,并不会刻意在题目中设坑,这也是考察能力不同,题目设置的侧重性不同的体现。


          IP属地:广东9楼2024-01-02 17:23
          回复
            社会现象题答题框架社会现象题,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某个社会现象的分析,来体现你对这个现象的理解和认知,重点会考察候选人分析的深度,这个分析是有选择性的,所以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身份,请更多地聚焦于“政府部门会怎么想”这个观点。社会现象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会分为积极类社会现象,消极类社会现象,和中立类社会现象。
            分三步答题:一.提观点(表态)你的态度决定你的答题方向,通过表态,我们能够带动考官的注意力,也能够进一步引出自己的观点,所以,一个清晰的表态在答题的过程中非常重要,表态的时候言简意赅,观点务必清晰,好或者坏,或者全面看待,平铺直叙说出来即可。


            IP属地:广东15楼2024-01-02 19:21
            回复
              接上楼
              二.重分析 (分析原因/意义/危害)
              这是答题的重点,你表态说明了好坏,指出了方向之后,接下来就应该讲出你的具体分析,以下是三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1.主体分析法(适用于容易找到主体的基础题目),找主体方法:直接提取(题干找出),推出主体(接触谁/影响谁/由谁发起,一般主体都是从个人-组织-政策-国家/社会几个维度里面找),推出主体之后呢,我们要把这个现象作用于主体之上,比如网络诈骗,那么最明显的主体就是群众,我们在这里就可以谈谈诈骗对群众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财产损失,例如破坏家庭和谐,这就是一个推导的过程。
              2.行为分析法(具有争议的做法/政策/规定),这种分析法主要适用于有争议的观点,例如一个题目里面有一个现象,但是却出现了两种或者以上的意见,争议不下的话,就很难确定主体,因为可能两个意见都是同一个群体提出的,找主体容易导致混乱。这个分析法的使用:三步走(1)目的:对行为的目的,初衷进行分析。(2) 做法: 分析行为本身,具体做法好不好。 (3) 结果: 分析行为能否解决本质问题
              切入角度:合法性/合理性/完善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成本
              说简单点,就是不要找主体,把整个现象当成一个主体,然后判断这个现象的目的如何,做法如何,是否合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等,从而判断出哪个观点更为合理,或者是两者兼顾。
              3.切片分析法(题干长,难以理解和展开的题目时使用):这是一种应急的答题方法,用在小白或者是准备不充分的考生身上会更合适,当你进入考场时,因为紧张而无法想到以上两种答题方法时,请勿慌张,只需要把题目拆解,然后逐句逐句进行解析即可,就像把一大块题目切成一片片来作答,这样就算不出彩,起码能保证拿到一个基础的分数。


              IP属地:广东17楼2024-01-02 19:31
              回复
                接上楼
                三.抓落实(对策)
                这是收尾,在分析题中,对策这一块是水到渠成,不需要过多思考的,有问题就能推导出对策了,对策要记住两个重点:针对性和可行性,针对性,指的是有问题才有对策,对策不能凭空产生,比如你题目里面没有分析出“工作人员没有服务意识”,对策方面就不能提“提高服务意识”这一点;可行性,指的是对策要有具体执行的方法,不能大而化之。
                不同现象的对策提出
                1.负面现象:解决问题,用原因推出对策,补充对策。
                2.正面现象:好上加好(适用于人物榜样,优秀做法和新兴事物)。即把题干现象的积极影响具体化,比如“雷锋精神”,那我们的对策就可以提出来“进一步宣传雷锋精神”“举办雷锋精神的主题活动”等等。


                IP属地:广东29楼2024-01-03 13:25
                回复
                  需要练习的这里有组织,私信我即可


                  IP属地:广东30楼2024-01-03 13:32
                  回复
                    漫画题答题框架
                    漫画题,和社会现象题,态度观点题,考察的方向是一样的,都是考察你对某个特定观点的认知,也就是所谓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过漫画题和其他两种题型有所区别,其他两种题型会直接通过文字表述,只要做好审题,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但是漫画则是通过抽象的方式去呈现,所以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
                    从答题流程上看,漫画题和社会现象一样,同样分为三步走,分别是
                    1.描述漫画揭示主题(是什么)--2.分析问题(为什么)--3.解决问题(怎么办)。
                    1.用精炼、简洁、流畅的文字描述漫画的内容。答漫画类试题,首先是要观察漫画,明确漫画主题和中心点,一般上来说,确定主题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形式看内容,再通过对漫画的描述揭示主题。重点要注意夸张或有悖常理之处。尤其对于只有一个场景的漫画要特别注意其夸张之处,往往这个夸张的地方就是我们要论证的核心。如果是多场景的漫画(一个漫画里面有多个主体),则要注意场景或事物之间的对比,主题往往通过两个或几个场景之间的对比,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比,或同一事物前后之间的对比凸显出来。漫画中有文字是要特别注意,文字往往会揭示主题。
                    2.揭示了漫画的主题之后,我们就要根据漫画所传递的关键信息,提出问题,简单点说,就是把漫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成一个社会现象,因为只有把漫画转化成文字,我们才能准确把握漫画的实质。


                    IP属地:广东39楼2024-01-04 19:02
                    回复
                      接上楼
                      3.根据漫画的实质,我们就可以和社会现象一样,去判断问题的感情色彩,然后根据感情色彩去分析问题。一般也是从原因、危害、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等着手,具体的切入方面可以参照社会现象题的框架。
                      4.同样,针对漫画分析出来的现象,在进行分析后,就需要多角度、有侧重地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提出相应的对策,注意对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一般从思路、原则、对策、方法着手。


                      IP属地:广东40楼2024-01-04 19:02
                      回复
                        接上楼
                        下面提供几种审题的方法:分开看/合着看/跳出看/反着看
                        1.分开看:把漫画拆分成不同的不分,分开看不同的元素,从不同元素出发,提炼出不同的观点,一般用于有多个元素的漫画,单元素漫画也可以用,但是的话,就要变成一个元素,多个维度的分析。
                        2.合着看:看两个或者三个元素之间的互动,比较它们之间表现、原因、后果的异同。也就是说,两个一起发生了什么样的情景,三个一起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情景,然后这个情景是好还是坏,好就谈谈意义,坏则谈谈危害再分析原因。
                        3.跳出看:适当跳出来,看漫画的“留白”。艺术角度上说,留白就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面试角度上讲,我们要看漫画没有画到的地方,举个例子,一个干部左手拿着权,右手拿着钱,唯独再漫画中没有出现人民,没有出现政务,这就是漫画的留白,我们要谈到钱权之外,更要看到没有的东西,这样答题的结构才能更加完整。
                        4.反着看:自圆其说的反向操作。这个属于个人的私货,一般上不建议大家使用,也是简单地举个例子,有篇漫画叫新乌鸦喝水,漫画上一个乌鸦在往瓶子里丢石头,另一个乌鸦则用吸管在喝水,正常的审题,我们会答成用吸管的乌鸦很有创新的想法,简简单单就能喝到水,但是如果反向操作,我反而要夸奖往瓶子里丢石头的乌鸦,因为他让水升上来后,整个乌鸦群体都能喝到水,证明了他舍弃小我,成全大我的决心和格局。这就是所谓的反向思维,通过反向的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个方法不建议使用,因为如果思考不周,难以自圆其说。


                        IP属地:广东41楼2024-01-04 19:03
                        回复
                          应急应变题答题框架
                          应急应变题,正如题目所说,考察的是候选人的应急处突能力,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应急处突属于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这种题型在结构化面试属于高频题型,与社会现象题/漫画题不同,这种题型重点考察的是“怎么做”,也就是说明,在实际的答题场景中,这种题型是不需要作深入的分析的,只需要说明合理的应对方式即可,所以答这种题目,更重要的是注重题目的细节和政务思维,对题目场景的还原度越高,细节越周密,得分自然就越高。
                          应急应变题的内容方面:应注重细致性和针对性,首先这种题型,必然会在题目中产生一个或以上的矛盾,所谓的针对性,就是解决方法必须根据矛盾展开,而且是对症下药;细致性,是指答题内容必须注重细节,不能大而化之,答得比较宽泛。
                          在形式方面:特别注意轻重缓急,符合逻辑,正如上面提及,题目中会出现一个或以上的矛盾,所以我们在化解矛盾的时候,就得按照现实中处理问题的方式去做,尤其是多矛盾题,必须要对题目内的矛盾做一个排序,先把紧急重要的矛盾解决,再化解相对次要的矛盾,这个时候,由于是按部就班处理问题,就会出现很多的关联词和过渡词,所以条理性很重要,建议的答题方式是“第一,第二,第三”来代替“首先,然后,之后”。


                          IP属地:广东46楼2024-01-09 00:55
                          回复
                            答题流程:
                            1.审身份,身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你的身份决定了你的权限和你的工作方式,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一般身份都是按照普通的小兵来执行,这时候,就要重视上传下达,多请示多汇报,如果身份是领导,负责人等等,就意味着你有统筹项目的权限和职责,这样在答题的时候,就要多提及总体工作,和向下管理;审矛盾点,要明白矛盾点的轻重缓急和多寡,有些题目只有一个矛盾,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对矛盾的产生原因进行假设,因为如果你只提供一种矛盾的解决方法,你的答题时长将会变得非常短促,同时,在考官眼里,你是一个思维相对单一的候选人,这时候,我们要从易到难的方式,对问题可能得矛盾进行假设;如果题目有多个矛盾,那就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即可。
                            2.解决矛盾的方法。单矛盾多个假设,需要分别去解决假设出来的矛盾,所以这里要注意一个点,不要盲目地假设各种极端的场景,要保证假设出来的矛盾都有解决之法,否则只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反而会弄巧成拙,多矛盾则按照由重到轻去解决即可;
                            3.后续总结经验。这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步骤,在日常的政务工作中,解决了矛盾,不代表工作已经结束,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内部的总结和反思,主要的目的是避免重蹈覆辙,所以这里的总结也是很重要的,但总结不需要具体的处理,更多的是对问题的表态和一些防范于未然的工作措施。


                            IP属地:广东47楼2024-01-09 00:55
                            回复
                              应急应变题型分类:
                              1.一般突发事件:这种应急题指个人能够单独应对,单独解决的突发事件,这种题型出题概率较高,细分场景有三类:日常工作类/舆情处理类/群众工作类。
                              2.公共突发事件(较少):指台风/地震/火灾等一些个人无法单独解决的事件,这种题型的话,不要把自己当成超人,而是在自己的权限下,做好上下级的工作传达,尽可能地做为一个“万金油”的角色存在。


                              IP属地:广东48楼2024-01-09 0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