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的月光吧 关注:15贴子:2,127
  • 12回复贴,共1

桃花结诗社,春气动文苑(桃花主题征文,体裁不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园拟办桃花诗社,就从222.214.152.*(闻绣?)的桃夭篇始,诸君以为如何呀


1楼2006-03-16 09:32回复
    1、 桃夭呓语 -----------作者:222。214。152。*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三月,桃花开了。 
    “桃花朵朵开”的歌儿也一声声唱响起来。 
    “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 
    “我在这里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把那花儿采”...... 

    家乡沿着溪流,有一片特大的桃林,还有一个远久的传说。 
    一场莫名的瘟疫后,留下了一位了孤独的走方郎中,以及沿溪流袅袅娜娜站立的桃树株株。 
    当春风吹过,便有白的,粉的,红的重墨浓彩地登场,一展争春的娇颜。 

    十几年前,去奶奶家休一个病假。 
    老人已经老了,沉闷的旧宅怎能容下青春的飞扬。 
    一径的青石板走过,疯长的青草掩过鞋面,小鸟的嘀哩如从天外传来。我埋首疾行,从竹篱院扉直奔溪边桃林。 
    红霞溢天于一片水雾薄烟,多少株桃树撑着花冠隔岸相望。 
    溪水只顾着流红飞霞,美丽在这三月的季节。 
    林间,落红多少度轻踏成泥我不知道。 
    只是在林间穿梭着,停留着,至到遇到几个同龄的游伴。 

    是谁?总会率先爬上最粗壮的那颗桃树,让花瓣漫起红雨。 
    发丝,双肩,衣襟,红雨飘处,芳香并溢。 
    小友们的脸颊因而涨得通红,因而疯吼出一声声长呼短啸。 
    更因而遥遥地远来大人们的喝斥,每每此时,我那小脚的奶奶便会急急从桃林边奔来,大声喝道:你们干嘛,不许吓坏我的孙...... 

    站在这高楼的窗下,再不复青青的山林映入眼帘。 
    那忽明忽暗的霓虹,或远或近的喧嚣嘈杂都渐渐远去. 
    我分明只能看到,窗台上那一瓶夭夭的桃花.....


    3楼2006-03-16 09:34
    回复
      2、虎丘西溪流觞一首 --------作者:徐云鹤鹤 
       
      云林原自绝尘寰,到此浮名亦黯然, 
      觞咏东风归去晚,桃花树下试清泉


      4楼2006-03-16 10:09
      收起回复
        《后皇嘉树*桃花》: 
        后皇:天地间。 
        天地间的嘉树,除了绿叶素荣的屈子之橘,除了一任群芳妒的放翁之梅,除了羌笛吹怨、春风吹度的王凉州之柳,除了其上有八月蝉鸣、其下有秋胡戏妻的昌龄之桑,除了空山新雨后的摩诘之青松,除了落叶满阶、秋雨霜华的白香山之梧桐...还有一种最动人心的,那就是桃花树。 
        若怯弱风流,则为薄命美人。 
        若妖艳妩媚,则为平阳新宠。 
        若低贱,则为秦淮承欢扇。 
        若高贵,则为湘妃髻间春。 
        若直白,则为越女画眉深浅、洞房红烛时半句问辞。 
        若含蓄,则为崔护口干秀才、人面桃花的一出好戏。 
        若入世,则为红粉。 
        若出尘,则为渔樵。 
        桃花树何止于嘉?何锢于佳?更多一些“美”。美本是能用眼睛看,能用耳朵听,能用鼻子闻,能用手握足蹴的,尤其是能用心品味的。当那些耳闻目睹的美色消逝,这种经由用心品味的美思,才更特别一些,永恒一些。桃花,总是零落在人的心里边;对桃花的爱和对美人的爱,也就总是如出一辄:瞬时狂喜瞬时失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旧时,有爱美的女伶,于各式香粉盒子中,偏爱脂粉中的桃花粉,格外的细腻香润些,似乎涂抹后,人会格外的多出一分女人味些。今人多已不屑继承调朱敷粉的古典老传统,素面朝天的,也就用不着桃花粉了,渭河涨腻的情色也就不再有的了。 
        沅水,湘江,为谁流下潇湘去? 
        潇湘有青溪红树,潇湘有常德桃花源。 
        因为要守着医生看病,不能远走高飞,我却没有那种好福气去遥远的潇湘寻芳的。也只一边啜着桃花茶,一边等----等上海的桃花节矜持的漫步行来。那个“漫”哟,慢如潘金莲下楼,急S人的,写到几十回了,还不见她伸一支绣履出来!


        18楼2006-03-20 09:30
        回复
          《咏白桃花》
          谁将娇媚添成花?
          回顾微舞自在些。
          玉纨离尘少哀色,
          清骨不向东风斜


          20楼2006-03-22 08:17
          回复
            一世嫣红焰城郭,
            春纱烂漫春颜薄;
            *色推开万户扃,
            霞光倾倒九天佛。

            为问*情绕襦落,
            斗知痴悒临眉泊。
            彷徨不与花同命,
            我惜花时花惜我。----附一张在江南用手机拍的桃花,江南花早,已寥寥


            22楼2006-04-03 10:33
            回复
              今穿花丛过,一任桃花落. 
              宝山我空回,人老方知错. 
               
               
               作者: 随风而散 封 2006-4-11 15:45


              27楼2006-04-13 12:51
              回复
                批阅:4、
                粉红儿女不沾衣,浅笑颦眉来却迟。 一度刘郎今又在,可持薄酒慰别离?
                ---------------------------------------------作者: 糊涂透顶
                数句寥寥语,一春欢喜相,在“粉红儿女”一句上;也或者人世间惟有欢乐是不沾衣的,别的也无法洒脱了


                31楼2006-05-09 10:25
                回复
                  批阅:5、 
                   武陵渔人寻旧梦,溪边鳜鱼戏落红。 早知春色藏不住,千树万树若霓虹。 
                  ----------------------------------------作者: 222.214.154.* 
                  这一个曾被葬花误读为难于充数的作品,先说一声见笑了。谁都看的出本诗贵在后一句


                  32楼2006-05-09 10:28
                  回复
                    批阅6.
                    深山老院独自开,管它风雨与雪裁. 
                    学梅争春时不待,占得岭北与岭南. 
                    ----------------------------------- 作者: 松林湾 
                    松林最常写的,乃是现代诗歌...我不喜欢以格律论诗,譬如,若论这岭南岭北,就有违于此诗的古朴气


                    36楼2006-08-05 10:53
                    回复
                      批阅7:
                      桃花井(组诗) ----------------作者:松林湾
                      之一桃花井,写了一种忧郁。对于忧郁,往往少年作者最为贴近,过了那一段韶华,忧郁会沉淀下来,成为简洁的一声叹息。
                      之二桃花林,写了一种生活。热烈而灿烂,恍如彩墨淋漓。
                      之三桃花扇,写了一种人生态度,透露出对这尘世的一些无语的睇透。
                      之四桃花源,则可以视为作者的一种天问。人生来就是带着疑惑的,活到四十而不惑的人,是理想化的人。
                      全部组诗可以看作是一种人生吗?


                      37楼2006-08-05 11:06
                      回复
                        批阅8、
                        《江城子..塞上桃花》: 几经熬苦冷怀衷,沐春风,意先浓。江南盛季,尔蓓蕾初隆。无幸堂前陪客笑,山野外,自蓬蓬。 看雏蕊寸寸睁瞳。俏枝中,吐情茸。皆因暖信,无事弄尘封。方促就春光展现,开口笑,露唇红。------------------- 作者: 幽谷怪石
                        全词清高,稍欠顺畅。


                        38楼2006-08-05 11:17
                        回复
                          批阅9、
                          夭桃(谨持旧作以拜山)-------- 作者: 霏雨非烟 
                          听一支曲子,说一个故事,情感、思想都是这样容易触发的东西。而文学、美术、音乐,种种艺术,又是这样容易旁通的。
                          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


                          39楼2006-08-05 1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