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笑川吧 关注:6,662,353贴子:195,146,894

回复:英国留学两年,说说对英硕的一些看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阅读。用墨墨背单词,每天任务量是300词,早上背,晚上复习。如果是刚入门雅思,就找一套真题先完整做一遍,了解大概题型。然后到B站或者之类的地方搜刘洪波的阅读课,看免费的就行。不用买他的书,关键是学会他视频里提到的“平行阅读法”和每种题型的应对技巧,这些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你做阅读的速度;另外就是可以知道每篇文章你需要安排多长的时间去做。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做阅读一定不要卡着时间,因为雅思阅读属于入门难精通简单,很多词会反复出现。刚开始的时候阅读速度很慢,文章很难理解,如果这时候你掐表做,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错误很多。虽然你始终能在一小时之内完成,但是你只是不停地重复错误的练习方式而已。最后把真题浪费了,分数也没提上去。练习时不要查词典,不要用手机,尽量提高正确率,练多了速度自然就上来了,不要担心答题速度的问题。


IP属地:英国23楼2024-03-12 22:28
回复
    (2)听力。唯一指定“菜就多练”的科目。只有两个建议,一是可以B站搜一下王陆的听力课(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免费公开的),也没有必要买书,听听一些技巧就行。二是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利用听力的间隙,以最快的速度把能看的题目全部读一遍,带着问题去听(其实挺老生常谈的)。


    IP属地:英国24楼2024-03-12 22:44
    回复
      (3)口语。首先是你必须掌握口语题库。题库是每个季度都会更新,不管是用考雅思的APP还是在TB或者咸鱼上买,一定要弄到一份,对着这个去练。如果是短期内急需一个分数,可以买现成的素材,和别人拼一下可能就三四十块钱,然后猛背就行。纯机械地背可能会低分,但是考试的时候稍微演一下能达到6-6.5分。6.5分是个坎儿,如果你想更高,就必须有“交流感”。这个东西其实挺邪乎,大家如果看过老友记之类的美剧应该能揣摩出那种感觉。你平常用中文怎么聊天,把感觉松弛的感觉挪到英文上就行。不过别说一些太冒犯的,你非让考官给你打搅那再交流也不行。


      IP属地:英国25楼2024-03-12 22:46
      回复
        (4)写作。写作如果想达到6.5,我个人觉得基础不太好的话还是需要投入一点钱,预算大概在1000-2000元。为了避免引流,我推荐有需要的吧友去ZHI乎上搜雅思作文,挑一个你觉得讲得合理的,了解一下价格。另外就是其实他们也有免费的课,实在不行就先把免费的课听一听。我的写作从来没摸到过7的门槛,所以就不再过多展开了,而且详细描述那些要点很枯燥。如果真有需要的吧友可以私我。


        IP属地:英国26楼2024-03-12 22:47
        回复
          关于DYM
          英国的DYM其实并不算是很漂亮的那一档,我说说我所了解到的为啥大家很少跟DYM约会:
          一是DYM人高马大,很多人并不太符合亚洲审美;二是单纯看不上亚裔,这很常见;三是没有共同话题,我觉得这个是挺关键的。大家出去聚会聊天时还是倾向于聊一些轻松的话题。现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之间更多还是聊聊互联网上接触到的热点,以及娱乐方面的,歌手、综艺、电影等等。但是文化不同,兴趣点也就不一样,中国烂梗和欧洲烂梗也是两个次元的东西。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大家只能聊一些“世界大同”的话题,小到在英国租房,大到各国的气候地形美食。楼主本人是个俗人,也是老冲浪了,就爱跟别人聊点烂梗。真要聊美食我只能说不如世界各国加起来不如CN一根。


          IP属地:英国27楼2024-03-12 23:28
          收起回复
            5. 关于一年英硕一生怀念
            虽然大家对此极尽嘲讽,但是我觉得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非常好理解。第一是英国课业压力普遍不算大(如上所述,个别专业除外)。第二是英国虽然日渐衰落,但是该有的东西都有,且一些全球性文化,比如足球、摇滚乐、交响乐、音乐剧、美术等也极其发达,你想体验什么都能体验到。第三是英国离欧洲近,假期又多,办好签证后好好规划,一年读书的时间能把欧陆主要景点玩个遍。第四是绝大多数的留学生都是家里第一代出国读书或者生活的,父母其实并不太了解英国整体的消费水平,而英国签证是要求个人的账户里至少要有35-40万的存款,一般父母都会准备50-60万左右的预算。去掉学费和房租,大概还有十到二十万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留学生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自由支配十几万人民币,不用跟人挤宿舍,一周可能就三四节课,周末出去看看展逛逛公园,听听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这些经典音乐剧,花七八十人民币就能听一场世界顶级乐团的交响乐演出,假期去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旅游,再找机会去冰岛挪威追追极光。总得来说,这是既有钱,又有时间,且又有可玩之处的一年。除了少数在英国极其不适应甚至生病的同学,我相信没有人不怀念这一年的时光。
            “一生怀念”可以理解,但是最好是一种在小圈子里的共鸣。可以和留学生交流,可以和有同样经历的海归交流。但是,像那种回国喜欢说话故意夹杂英文(某些工作和企业除外,工作要求以及专业要求可以理解),动辄“我在英国的时候怎么怎么样”,回去一两年了还要发个帖子说“英国什么都比国内好”的人只能说懂的都懂。


            IP属地:英国30楼2024-03-13 0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