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有希的水瓶吧 关注:10,775贴子:117,639

回复:(讨论)吧友们聊一聊最近看的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年鉴学派的通俗读物,写得挺好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3-24 17:50
收起回复
    “德”的含义从“遵循”的功能、规范义转而为实体性能义,最终变为心性要求义。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3-25 15:14
    回复
      最近在读这么几本: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达充的漫画touch,约翰斯塔贝克的小说。刚刚读完封神演义(漫画)和高桥老师的人鱼之森,都是神作。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3-26 01:43
      回复
        在《念楼学短》中钟叔河说过李泽厚认为《论语》中最有哲学意义的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李先生确实重视这句话,但李先生没说这句话最重要。李先生好像不太喜欢,给某本书挑最重要段落的习惯,所以钟先生那句话可能是记错了或者是夸张。
        孔子的理想是“吾与点也”,不明白这四个字的人可以翻看《论语·先进》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是如此。是孔子对时间,人生,生命,存在有很大的执著和肯定。儒家的这一倾向要比仁学拥有更大的结构,那即是中国哲学的趋向和顶峰不是宗教,是美学。中国哲学思想道路不是从认识,道德到宗教,而是到美学,追求永恒不需要到彼岸世界去。这种审美境界和审美式人生态度区别于思辨理性,它即世间又超世间,超感性又不脱离感性。它到达的制高点是乐观积极并不神秘而与大自然相合一的愉快。所以在《庄玄禅宗漫述》中李泽厚看到了,儒学,庄子与禅宗的相通之处。他写这本书固然在学理上分辨各家学说之差异,但是他有一个野心,通过打通各家学说,来找它们的相通之处。这背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发展模式决定的,他的那个大结构就是地基,所以我说李先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03-26 15:27
        回复
          康德与宋明理学之异同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3-27 19:13
          收起回复
            开始看这本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03-28 19:09
            回复
              《论西周时代的农业生产》与《关于西周农业生产工具的生产技术的讨论》两篇文章,杨宽重点讨论了耒耜不同,以及西周时期垦耕技术。他与徐中舒(也是上古史著名学者)观点不同。杨宽梳理了许多文献。下面简单说说他的结论。
              耒是尖刃,耜是平刃后来变成铲,在西周以耜为主要农业工具,因为黄河流域的土非常松。
              耜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1)耜的下部长方形平版连同柄都是用木斫削成的(《周易.系辞传》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
              (2)耜的下部长方形平版连同柄仍然是木斫削成的,只是在长方形的平版下边边缘有金属锋刃包着。
              (3)耜的下部长方形平版以及锋刃都是金属的。它的中间有銎,以便安装木柄。安阳大司空村与洛阳下瑶村出土的青铜铲。其中有金属的耜也成为钱。春秋时中原地区的钱就是从农具形状发展成货币的。所以钱的本意是一种农具。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4-03-29 14:45
              回复
                西周时已经懂得使用耦耕方法,农田整齐修筑亩与沟(先秦文献用亩巜组合字表示沟),已经开始注意垦耕的时间问题。详见杨宽对于菑田,新田,畬田(注意是畬不是畲)的考证。杨宽不同意西周时期已经使用三田制(一种休耕制度,欧洲中世纪盛期使用,时间相当于我国北宋),而徐中舒认为西周就有这么先进的农业思想。在这里可以看出杨宽研究学术非常谨慎,他没有在文献中发现绝对证据,就存疑。而徐中舒属于立论比较大胆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4-03-29 14:54
                回复
                  杨宽认为西周社会的奴隶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俘虏,另一个是贵族把原始氏族社会的村社农民转化成奴隶,比如井田制就是来源于村社。这后者就是古代东方型的奴隶制。所以西周社会无疑与殷商一样,也是奴隶制阶级社会。为此他专门考证了金文中出现的,人鬲,讯,臣是否是奴隶的意思。并且分析了民献不同于以上三者的原因。
                  杨宽的《古史新探》有一个总体的架构,即他把西周社会比定为奴隶制,并且这种奴隶制是通过改变旧的氏族社会达成的(你可以理解成旧瓶装新酒)。春秋战国以至于汉代成书的各种与“礼”有关的文献,都显示出这种结构。所以杨宽在论述完框架之后,其后每一章具体研究各种“礼”的来源。我的阅读感受,杨先生在释读古文字上比较注重上下文语境分析,并且可以做到旁征博引相关文献。所以在考证部分,看的放心,收获也很大。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4-03-30 19:12
                  回复
                    西周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是乡遂制度。乡包括国都附近郊以内的地区,以王城为中心加上乡就是国。居住在国之内的人称为国人。郊以外的地区称为遂,此外卿大夫的采邑称为都鄙。遂与都鄙算野,所谓体国经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先生有本书就叫《体国经野之道》)。乡遂不仅仅是行政区划,还是两个阶级居住的不同地区。乡住着贵族与自由公民(杨宽先生用这个词明显是拿古希腊概念来形容,我觉得稍微牵强一些,但是也找不到更好的词),遂住着井田制度下的村社奴隶。这个是社会结构。
                    遂下有井田制度与村社组织,乡下有宗法制度与贵族组织。杨宽是先论述遂,可能与他讨论西周奴隶制那几篇文章连在一起,更显得有条理。然后叙述总体的乡遂制度,最后是讲宗法,宗法中就是各种“礼”的探讨,包括中国古代学校,籍礼,冠礼,大蒐礼,乡饮酒礼,飨礼,射礼,贽见礼。这本书一半篇幅是礼的考证。我想研究《周礼》《仪礼》《礼记》的人也要翻翻这本书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4-03-31 16:34
                    回复
                      民族学材料对于古史研究的意义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4-03-31 16:46
                      回复
                        辟,辟与璧本是一字,辟雍(西周时期大学的称谓)之所以称辟,就是表明它的建筑形状如圆璧,更具体说就是圆形的玉璧。
                        雍,雍与邕音同通用,《说文》“邕,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雍的本意即四方环水的中央高地及其建筑。
                        辟雍说明西周时期的大学建立在水中央的高地上,形状像圆璧一样。
                        池,最初的意思不是池子,而是指逶迤曲折的小河,有穿地通水的意思(见《礼记》郑玄注释),所以用池形容辟雍周围的水。
                        泮,西周天子的大学叫辟雍。诸侯的叫泮宫,郑玄注释说过,泮就是半水的意思。说明诸侯的大学四周只有一半环绕水,以示等级低于天子。具体哪个方向有水,历代经学家吵得不亦乐乎,我觉得知道这个等级区别就行了。除非有考古资料才能印证,泮是哪边有水。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4-04-01 13:16
                        回复
                          庠,即养的意思,序,即射的意思,校最初的意思是射猎练武的地方。西周时期学校教什么,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与射最重要。所以庠序是当时学校的代称,辟雍的建筑物叫明堂,明堂前面的构造是厅堂,为了方便射箭。所以射古代与榭通用。在古籍中,射有时干脆就是厅堂的意思,叫射宫。
                          师,现在都知道是老师,那么它怎么来的呢。杨宽先生认为老师的师来自于西周时期的武官。最初大学教育科目最重要的是射,那是只有武官才会的,西周春秋的军队主要以贵族为主组成。
                          夫子,现在也用来指老师,当然指孔老二那种批判式词语也行。它的源头也是武官(《尚书·牧誓》中的夫子勖哉。),到春秋夫子还演变成统帅军队的卿大夫称谓。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4-04-01 13:35
                          回复
                            籍,西周时籍礼的称谓,与藉,耤通用。籍最初的意思是耕,蹈的意思(你看完杨宽考证耒耜的文章,就知道蹈是什么动作,蹈与稻本身就挺像的)。后来演变成借的意思,此时与藉通用了。为什么是借,氏族时期土地是个人的,阶级社会时代,土地国家贵族所有,但是贵族们不会亲自耕地,最多每年开春来个象征式的耕即籍礼。所以礼这个词听着很美,很道德,其实对最底层一点也不美。所以鲁迅要批判了。
                            借就是跟平民借力量,你给我种地,然后生产剩余物基本都是我的。籍田上管理的人叫甸人,甸是距离国都很远的野。所以上面耕耘的人,是什么身份,不管经学家怎么美,想想也知道。年轻时的杨宽先生绝对是站在劳苦大众一边的,我读他的学术文章读出鲁迅的味道。
                            最后籍变成,典籍,其实就是花名册,我的地上谁耕耘都记下来。
                            助,帮助之意。底层帮助贵族种地的助,助从且,且在金文中与祖,租通用。且最初是籍田上出产的粮食的意思,因为要拿出一些祭祀天,祭祀祖先。所以金文中,且祖租通用,具体什么意思,要看语境,所以我在前文说过,杨宽释读古文字时,非常注重语境。而古文字研究是理解制度变迁的一把钥匙。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4-04-01 13: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