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大宝星吧 关注:130贴子:10,939
  • 10回复贴,共1
本人完全不懂狸藻,望周知(


IP属地:山东1楼2024-03-30 16:34回复
    比较有意思的图

    Y轴 Returen on investment in carnivory 食虫功能的回报
    X轴 Abundance of photons and moisture 湿度与光的充足度
    白色区域 Prey use cost effective 食虫功能具有回报性
    阴影区域 Prey use not cost effective 食虫功能不具有回报性
    上面的线soil infertile 贫瘠土壤
    下面的线soil fertile 富营养土壤
    几乎所有的食虫植物都赖以生存于非常非常贫瘠的土壤或水域,在他们原产地,所有的植物都没有办法从土壤里获取足够的养分,并不能长的非常好。譬如说Heliamphora spp. 太阳瓶子的原产地圭亚那高原, 砂岩地质几乎没有任何土壤,每日降雨量有2cm, 被称为下雨的沙漠'rain desert'. 食虫植物漫山遍岭(Utricularia spp., Brocchinia spp., Drosera spp., Heliamphora spp.) 食虫植物进化出了捕虫器,通过捕食昆虫, 可以获得额外的蛋白质与无机物, 很多植物进化出通过在捕虫器里消化酶用来将昆虫部分溶解获得养分。 食虫植物相比其他不能获得额外养料的植物产生了很多竞争优势,所以他们在原产地遍地都是。在充满养分的土壤,根部不能吸收太多养分,反而浪费能量生产捕虫器。。。其实又很多物种原来是食虫植物,现在已经进化成半食虫植物或者非食虫植物了。
    来自—David H. Benzing


    IP属地:山东2楼2024-03-30 16:40
    回复


      IP属地:山东3楼2024-03-30 16:41
      回复

        内部四歧腺体[1]和外部球形腺体[2]制造负水压。囊口由门[3],缘膜[4]和边缘[5]组成。触毛[6]相当于高效杠杆负责触发。(a)为陷阱尚未触发的状态。(b)为陷阱被触发产生吸力的状态。
        L?nnig, W., & Becker, H. (2007). Carnivorous plants. In Encyclopedia of Life Sciences. Hoboken, NJ: Wiley. Retrieved from
        翻译,植吧“谁这么无聊呀”


        IP属地:山东4楼2024-03-30 16:43
        收起回复
          很多我没法翻译,望周知,最近星星很忙·····
          人啊不是被时间磨损的,而是被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离别所磨损的


          IP属地:山东5楼2024-03-30 16:58
          回复
            植物的叶片具有多种形态,从常见的平面、针状结构到精致的杯状陷阱(即捕虫囊)等,但是对于叶片杯状陷阱的形成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表明,在狸藻叶片的陷阱中,叶片上表面(近轴端)被限制在叶原基的一个很小的区域中,从而构成了陷阱的内表层,这对于陷阱的形成至关重要。在叶片发育早期改变叶片上表面发育相关特定基因的表达,会阻碍叶片杯状陷阱的形成,并产生辐射化的叶子。叶片上表面和下表面(远轴端)的基因表达网络形成了能够控制叶片定向生长的极性场。在此研究基础上,作者建立了一个叶片发育的计算模型,能够解释平面和非平面叶片的形成机制。结合正交近端极性场,该模型能产生不同的叶片结构,同时,也解释了杯状叶片在基因调控下的多种进化方向。
            该模型显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极性场决定了叶片不同区域定向生长的速率,从而导致了叶片发育的多样性,也解释杯状陷阱是如何独立于具有平面叶的物种而进行多次进化的。该研究在叶片发育和进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也为植物发育模型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来自浙江农学院崔敏龙教授、朴春兰老师与英国John Innes Centre的Enrico Coen教授研究团队


            IP属地:山东6楼2024-03-30 17:09
            回复


              IP属地:山东7楼2024-03-30 17:10
              回复
                  据了解,植物的叶片具有多种形态,从常见的平面、针状结构到精致的杯状陷阱(即捕虫囊)等,但是对于叶片杯状陷阱的形成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表明,在狸藻叶片的陷阱中,叶片上表面(近轴端)被限制在叶原基的一个很小的区域中,从而构成了陷阱的内表层,这对于陷阱的形成至关重要。在叶片发育早期改变叶片上表面发育相关特定基因的表达,会阻碍叶片杯状陷阱的形成,并产生辐射化的叶子。叶片上表面和下表面(远轴端)的基因表达网络形成了能够控制叶片定向生长的极性场。在此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建立了一个叶片发育的计算模型,能够解释平面和非平面叶片的形成机制。结合正交近端极性场,该模型能产生不同的叶片结构,同时,也解释了杯状叶片在基因调控下的多种进化方向。


                IP属地:山东8楼2024-03-30 17:12
                回复
                  植物的侧生器官,如叶片、萼片和花瓣等,按其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双面、单面和盾状三种类型。盾状器官,如食虫植物的捕虫叶和毛茛科植物具蜜腺的花瓣,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吸引了达尔文在内的很多科学家的关注。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背腹极性基因的表达重排是一些食虫植物中盾状叶或小叶形成的关键。但是,其他盾状器官形成、起源和多样化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近日,中科院植物所孔宏智研究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Diversification of ranunculaceous petals in shape supports a generalized model for plant lateral organ morphogenesis and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植物侧生器官发育和多样化机制。<img src="
                  ?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22" data-rawheight="375" data-original-token="v2-516f04ca6e401cf2bc63477eefab0e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2" data-original="
                  ?source=1def8aca"/>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花瓣的多样性极为丰富,是研究植物侧生器官发育和进化的理想体系。该研究以毛茛科植物的花瓣为研究材料,综合利用三维成像、基因表达、功能验证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系统研究了盾状结构形成和多样化的机制。<img src="

                  ?source=1def8aca"/>毛茛科植物花瓣的形态和结构及其多样化研究发现,与盾状叶相似,盾状花瓣的形成也是由背腹性基因表达范围的转变引起的,不同类型盾状结构的形成则是由背腹性程序表达转变的程度和器官不同区域生长速率的差异造成的。该研究通过引入描述器官原基上背腹性程序作用范围的3个参数和器官不同部位生长速率的6个参数,提出了一个简单且具有普适性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基于该系统,自然界中发现的绝大多数植物侧生器官都能被模拟出来。综上,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盾状结构形成和多样化的机制,而且进一步强调了计算机模拟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img src="

                  一个简单且普适的植物侧生器官模拟系统植物所特别研究助理程劼、助理研究员姚序和博士研究生李旭坤为共同第一作者,孔宏智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的Enrico Coen教授和剑桥大学的Christopher Whitewoods博士也参与了部分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项目和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


                  IP属地:山东9楼2024-03-30 17:16
                  回复
                    @博养万物 一些很杂的资料,图片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30 18:35
                    回复


                      IP属地:山东16楼2024-03-30 21: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