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世德堂本《西游记》是尊佛抑道,有人甚至认为是和尚或者佛教居士写的。这是知识面不够宽广、认识不够深入的体现。
世德堂本《西游记》不可能是和尚或者佛教居士写的,因为佛教徒不会宣扬道教。可是书中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那如来正讲到这: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如来这段话,不是出自佛教经典,而是出自道教经典《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天尊告曰:汝等众生,从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空无定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还有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三藏闻言,急合掌应道:“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若乃坚诚知觉,须当识心: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外何求?行功打坐,乃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诚是修行之本。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必须头头放下。但使一心不行,万行自全;若云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虚词。只要尘尘缘总弃,物物色皆空。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寿永无穷。”
唐僧这段话,出自元代道士彭致中《鸣鹤馀音》收集的三于真人《心地赋》:世事无穷,观来尽空。既向玄门受教,便於心地下功。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於寂灭之中。原夫要长灵苗,先持心地。六根净而千种灭,三界空而百端治。见闻知觉,是障道之元因;恬淡清虚,乃颐真之大义。若乃坚成学道,须当了心。心静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侵。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付何求。明知诸法皆空,万缘都罢,行功打坐,乃道之狂。布惠施恩,即德之诈。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直要头头放下。但使一心不动,万行自全,……
佛教徒岂能故意借如来、唐僧之口宣讲道教经典而不是佛教经典?只有全真道徒才可能这样做,因为全真道倡导三教平等、三教一家!再看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菩萨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枚,径下灵山。……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长老急整衣,抬头观看,见他身披锦衣,手摇玉塵。身披锦衣,宝阁瑶池常赴宴;手摇玉塵,丹台紫府每挥尘。肘悬仙箓,足踏履鞋。飘然真羽士,秀丽实奇哉。炼就长生居胜境,修成永寿脱尘埃。圣僧不识灵山客,当年金顶大仙来。孙大圣认得他,即叫:“师父,此乃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哩。”……
西方佛教圣地灵山,怎么会有道教玉真观金顶大仙?这一定出自全真道士手笔!
全真道与佛教的关系,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请看丘处机《沁园春·赞佛》:
净梵王宫,太子殷勤,雪山六期。
把世情我态,丝毫断念,云根水谷,麻麦充饥。
芥纳须弥,毛吞大海,自古男儿了悟时。
超生灭,任循环宇宙,不管东西。
圆成无得无知。
信法界、空空寂灭机。
又勿劳习定,安禅作用,偷闲终日,打坐行治。
大理无时,真功非相,动静昏昏合圣规。
无高下,但能通般若,总证牟尼。
再看何道全《随机应化录》:师游,西渡黄河,至湛首座庵,与老僧坐话间,有一僧来听法。老僧曰:无法可说。师曰:此乃真说法也。岂不闻《金刚经》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师至那州佑德观,有秀聚峰和尚参师。问念佛二字。师曰:何必远求,自己的佛如何不认?假如请将西方佛来,却把你自家佛放在何处?汝不闻川老云:若言他是佛,自己却成魔。道云:身中自有真元始,何须心外觅天尊。儒云:吾身自有一太极也。和尚再问曰:请师开示念佛捷径法门,〔如何〕得见佛面?师笑曰:吾语汝。古人云:念佛一声应一声,本来面目太分明,无心杖子敲桃核,直教惊动裹头人。此乃是说破佛之真面目也。且念佛法门有三等,一降魔,二观想,三参究。此三段俱不在念佛数珠上。如初学念佛之人,先须念佛降魔,魔伏念灭,方入法门。若不如是,枉劳神气,终不成功。紧要降魔灭念,念佛时不要丝毫念起,将杂念作正,要把顽心换佛心。如若根基浅薄,急换不过,乃自思忖:我乃是念佛之人,何有此念,此是业根。如此自持自戒,再将佛号慢慢举起,一声至十声,或至百声,莫教杂念间断,有念即扫,无念即举。……
复有心禅和尚参师,请问本来面目是何物?师作颂曰:
无形无影果难寻,达者分明昧者沈。直待皮肤脱落尽,圆陀陀地一团金。
师至东海大伊山古佛陀寺,与梁和尚语间,有铁牛和尚参师,拜求指个生死路头,教个出身之处。师曰:有成有败,是生死路头;无去无来,是出身之处。铁牛拜云:终朝只在轮竿上,不识芦花对蓼红。……
《随机应化录》中记载了多位佛教和尚向何道全求教,如果不是何道全有深厚的佛学修养,那些和尚怎么会慕名求教呢?道士研究佛法,这在普通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而如果对全真道有一定了解,就会见怪不怪了。
明代薛大训《历代神仙通鉴》卷五十八载:(阎希言弟子称)……我师三教先生……。
王世贞作诗称阎希言“闲披缁衲礼禅客,或戴黄冠称道民”,说阎希言有时穿僧衣会见参禅者,与何道全如出一辙。
全真道不仅不排斥佛教,而且吸收佛法、认为三教一家。世德堂本《西游记》是借佛传道,如果对全真道有一定了解,就很容易看明白这点。
世德堂本《西游记》不可能是和尚或者佛教居士写的,因为佛教徒不会宣扬道教。可是书中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那如来正讲到这: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如来这段话,不是出自佛教经典,而是出自道教经典《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天尊告曰:汝等众生,从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空无定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还有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三藏闻言,急合掌应道:“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若乃坚诚知觉,须当识心: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外何求?行功打坐,乃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诚是修行之本。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必须头头放下。但使一心不行,万行自全;若云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虚词。只要尘尘缘总弃,物物色皆空。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寿永无穷。”
唐僧这段话,出自元代道士彭致中《鸣鹤馀音》收集的三于真人《心地赋》:世事无穷,观来尽空。既向玄门受教,便於心地下功。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於寂灭之中。原夫要长灵苗,先持心地。六根净而千种灭,三界空而百端治。见闻知觉,是障道之元因;恬淡清虚,乃颐真之大义。若乃坚成学道,须当了心。心静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侵。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付何求。明知诸法皆空,万缘都罢,行功打坐,乃道之狂。布惠施恩,即德之诈。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直要头头放下。但使一心不动,万行自全,……
佛教徒岂能故意借如来、唐僧之口宣讲道教经典而不是佛教经典?只有全真道徒才可能这样做,因为全真道倡导三教平等、三教一家!再看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菩萨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枚,径下灵山。……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长老急整衣,抬头观看,见他身披锦衣,手摇玉塵。身披锦衣,宝阁瑶池常赴宴;手摇玉塵,丹台紫府每挥尘。肘悬仙箓,足踏履鞋。飘然真羽士,秀丽实奇哉。炼就长生居胜境,修成永寿脱尘埃。圣僧不识灵山客,当年金顶大仙来。孙大圣认得他,即叫:“师父,此乃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哩。”……
西方佛教圣地灵山,怎么会有道教玉真观金顶大仙?这一定出自全真道士手笔!
全真道与佛教的关系,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请看丘处机《沁园春·赞佛》:
净梵王宫,太子殷勤,雪山六期。
把世情我态,丝毫断念,云根水谷,麻麦充饥。
芥纳须弥,毛吞大海,自古男儿了悟时。
超生灭,任循环宇宙,不管东西。
圆成无得无知。
信法界、空空寂灭机。
又勿劳习定,安禅作用,偷闲终日,打坐行治。
大理无时,真功非相,动静昏昏合圣规。
无高下,但能通般若,总证牟尼。
再看何道全《随机应化录》:师游,西渡黄河,至湛首座庵,与老僧坐话间,有一僧来听法。老僧曰:无法可说。师曰:此乃真说法也。岂不闻《金刚经》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师至那州佑德观,有秀聚峰和尚参师。问念佛二字。师曰:何必远求,自己的佛如何不认?假如请将西方佛来,却把你自家佛放在何处?汝不闻川老云:若言他是佛,自己却成魔。道云:身中自有真元始,何须心外觅天尊。儒云:吾身自有一太极也。和尚再问曰:请师开示念佛捷径法门,〔如何〕得见佛面?师笑曰:吾语汝。古人云:念佛一声应一声,本来面目太分明,无心杖子敲桃核,直教惊动裹头人。此乃是说破佛之真面目也。且念佛法门有三等,一降魔,二观想,三参究。此三段俱不在念佛数珠上。如初学念佛之人,先须念佛降魔,魔伏念灭,方入法门。若不如是,枉劳神气,终不成功。紧要降魔灭念,念佛时不要丝毫念起,将杂念作正,要把顽心换佛心。如若根基浅薄,急换不过,乃自思忖:我乃是念佛之人,何有此念,此是业根。如此自持自戒,再将佛号慢慢举起,一声至十声,或至百声,莫教杂念间断,有念即扫,无念即举。……
复有心禅和尚参师,请问本来面目是何物?师作颂曰:
无形无影果难寻,达者分明昧者沈。直待皮肤脱落尽,圆陀陀地一团金。
师至东海大伊山古佛陀寺,与梁和尚语间,有铁牛和尚参师,拜求指个生死路头,教个出身之处。师曰:有成有败,是生死路头;无去无来,是出身之处。铁牛拜云:终朝只在轮竿上,不识芦花对蓼红。……
《随机应化录》中记载了多位佛教和尚向何道全求教,如果不是何道全有深厚的佛学修养,那些和尚怎么会慕名求教呢?道士研究佛法,这在普通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而如果对全真道有一定了解,就会见怪不怪了。
明代薛大训《历代神仙通鉴》卷五十八载:(阎希言弟子称)……我师三教先生……。
王世贞作诗称阎希言“闲披缁衲礼禅客,或戴黄冠称道民”,说阎希言有时穿僧衣会见参禅者,与何道全如出一辙。
全真道不仅不排斥佛教,而且吸收佛法、认为三教一家。世德堂本《西游记》是借佛传道,如果对全真道有一定了解,就很容易看明白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