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敦氏和丘氏
现存丘氏最早的3个谱序,分别为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侯君集的《丘氏始创宗牒序》、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杨廓的《河南天水两郡合谱序》、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丘崇的《河南天水分郡立谱序》,以唐朝丘行恭的父亲丘和为始祖。
丘和(公元552年—637年),河南郡洛阳县人,本姓丘敦氏,其祖先为鲜卑族。《魏书·官氏志》注云:“后魏献文帝七分国人:以次弟豆真折为丘敦氏,孝文改为丘氏。”
北魏献文帝的次弟豆真折,是丘敦氏的始祖,封临淮王。其子丘敦堆,北魏临淮公、镇西将军。丘敦堆有两子:丘敦跋,北魏安远将军、淮陵侯;丘敦麟,北魏平南将军、东兖州刺史、东海公。
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他发布诏令,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于是,从代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全部成为河南郡洛阳县人。他同时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于是,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改达奚氏为奚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丘敦氏为丘氏等。
丘敦麟的曾孙丘大千,北魏都督。丘大千的儿子丘寿,西魏镇东将军、野王公。
丘寿之子丘和,重义任侠,弓马娴熟,初仕北周,担任开府仪同三司;隋朝建立后,迁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大业末年,出任交趾太守,治政淳厚,抚慰吏民;隋朝灭亡后,暂时依附萧铣。唐将李靖平定江南后,丘和前往长安,授上柱国、交州总管,迁特进、谭国公,迁左武侯大将军、稷州刺史。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丘和去世,时年86岁,追赠荆州总管,谥号为襄,陪葬于献陵。
丘和有15个儿子,都担任高官,其中以丘行恭最知名。丘行恭(公元586年—665年),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攻取长安,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迁秦王府骠骑将军。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他随同潞国公侯君集灭高昌国,迁右武侯将军、天水郡公。唐高宗即位后,他迁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
在这个时期,洛阳丘氏家族成为大唐帝国最大的门阀贵族之一。
洛阳丘氏的南迁
洛阳丘氏南迁的始祖是丘崇,他是丘和的曾孙、丘师之孙、丘英起之子。
丘师(公元579年—640年),丘和长子。丘师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授秦王府左二护军,屡立战功,授上柱国、左监门将军。
丘英起(公元598年—643年),随父效忠于秦王府,屡建战功;贞观初年,出任左屯卫龙泉府果毅都尉,封临济县开国子,镇守庆州。
丘崇,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生于洛阳。丘师去世后,袭其祖父爵,授左监门将军。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迁都洛阳,升丘崇为左武卫大将军。
在此之前,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长孙无忌等元老派的反对,长孙无忌等先后被贬官。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七月,长孙无忌于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被逼自杀。长孙无忌这棵大树一倒,许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连,其中包括丘崇,他被调至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任指挥使。
丘崇的兄弟子孙众多,他带全家迁到了虔州。清同治《赣州府志》载:“光孝寺,在郡城东廉泉右,创于晋,后废。唐高宗时,指挥使丘崇弟诚复建。”光孝寺,是丘崇的弟弟丘诚复建的。光孝寺今在赣州一中右侧,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丘崇的次子丘渎,由虔州府迁虔化县(今江西省宁都县)钦贤里。丘渎之子丘雯,由钦贤里徙建福灵溪里(今宁都县洛口镇)定居。洛口镇丘氏大宗祠,是以客家丘氏的始祖丘崇为神主建造的宗祠。
丘崇是客家丘氏从中原南迁的最早先祖。丘崇子孙繁衍,绵延世泽,散居赣、闽、粤、港、台、桂、湘、滇、浙、贵、鄂、川等诸地及世界各国,后裔逾百万人,丘氏遂成为客家诸姓中的大姓之一。
现存丘氏最早的3个谱序,分别为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侯君集的《丘氏始创宗牒序》、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杨廓的《河南天水两郡合谱序》、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丘崇的《河南天水分郡立谱序》,以唐朝丘行恭的父亲丘和为始祖。
丘和(公元552年—637年),河南郡洛阳县人,本姓丘敦氏,其祖先为鲜卑族。《魏书·官氏志》注云:“后魏献文帝七分国人:以次弟豆真折为丘敦氏,孝文改为丘氏。”
北魏献文帝的次弟豆真折,是丘敦氏的始祖,封临淮王。其子丘敦堆,北魏临淮公、镇西将军。丘敦堆有两子:丘敦跋,北魏安远将军、淮陵侯;丘敦麟,北魏平南将军、东兖州刺史、东海公。
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他发布诏令,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于是,从代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全部成为河南郡洛阳县人。他同时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于是,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改达奚氏为奚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丘敦氏为丘氏等。
丘敦麟的曾孙丘大千,北魏都督。丘大千的儿子丘寿,西魏镇东将军、野王公。
丘寿之子丘和,重义任侠,弓马娴熟,初仕北周,担任开府仪同三司;隋朝建立后,迁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大业末年,出任交趾太守,治政淳厚,抚慰吏民;隋朝灭亡后,暂时依附萧铣。唐将李靖平定江南后,丘和前往长安,授上柱国、交州总管,迁特进、谭国公,迁左武侯大将军、稷州刺史。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丘和去世,时年86岁,追赠荆州总管,谥号为襄,陪葬于献陵。
丘和有15个儿子,都担任高官,其中以丘行恭最知名。丘行恭(公元586年—665年),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攻取长安,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迁秦王府骠骑将军。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他随同潞国公侯君集灭高昌国,迁右武侯将军、天水郡公。唐高宗即位后,他迁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
在这个时期,洛阳丘氏家族成为大唐帝国最大的门阀贵族之一。
洛阳丘氏的南迁
洛阳丘氏南迁的始祖是丘崇,他是丘和的曾孙、丘师之孙、丘英起之子。
丘师(公元579年—640年),丘和长子。丘师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授秦王府左二护军,屡立战功,授上柱国、左监门将军。
丘英起(公元598年—643年),随父效忠于秦王府,屡建战功;贞观初年,出任左屯卫龙泉府果毅都尉,封临济县开国子,镇守庆州。
丘崇,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生于洛阳。丘师去世后,袭其祖父爵,授左监门将军。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迁都洛阳,升丘崇为左武卫大将军。
在此之前,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长孙无忌等元老派的反对,长孙无忌等先后被贬官。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七月,长孙无忌于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被逼自杀。长孙无忌这棵大树一倒,许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连,其中包括丘崇,他被调至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任指挥使。
丘崇的兄弟子孙众多,他带全家迁到了虔州。清同治《赣州府志》载:“光孝寺,在郡城东廉泉右,创于晋,后废。唐高宗时,指挥使丘崇弟诚复建。”光孝寺,是丘崇的弟弟丘诚复建的。光孝寺今在赣州一中右侧,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丘崇的次子丘渎,由虔州府迁虔化县(今江西省宁都县)钦贤里。丘渎之子丘雯,由钦贤里徙建福灵溪里(今宁都县洛口镇)定居。洛口镇丘氏大宗祠,是以客家丘氏的始祖丘崇为神主建造的宗祠。
丘崇是客家丘氏从中原南迁的最早先祖。丘崇子孙繁衍,绵延世泽,散居赣、闽、粤、港、台、桂、湘、滇、浙、贵、鄂、川等诸地及世界各国,后裔逾百万人,丘氏遂成为客家诸姓中的大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