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安皇后吧 关注:117贴子:9,029

明代宫廷的吃喝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找到的新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18 17:05回复
    清代皇帝将奶茶视为「国俗」。
    奶茶为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
    清代宫廷筵席所用奶茶的熬制【由光禄寺承办】。
    清代宫廷奶茶是指用适量的牛奶、牛油、盐、玉泉山水与浙江产优质黄茶熬煮成的特殊茶品,茶色如咖啡,散发出阵阵奶香。
    奶茶入口香醇、营养丰富,可解油腻、去腥膻,除了解渴外,还能补充人体的主要营养;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饮用,能驱寒暖肚。自元代开始,饮奶茶的习惯就遍及全国各地。满蒙两个民族习惯相近,【清代的帝后妃嫔、王公贵族也都喜食奶茶🍵】。据《龙江三纪》记载:“满洲有大宴会……每宴客,客坐南炕,主人先送烟、次献乳茶,名曰奶子茶。”清代皇室入关后,受汉族饮食文化影响,在生活习惯上有了很大改变,但清代宫廷仍以饮奶茶为嗜好,保留着本民族旧有的习惯。清代皇帝,将奶茶视为“国俗”,清代乾隆帝曾作诗注云:“国家典礼,御殿则赐茶(奶茶)。乳作汁,所以使用使人肥泽也。”宫廷筵宴中凡有进茶、赐茶的仪式,都将赐奶茶作为隆重的礼仪制度,绥怀蒙藏等民族,体现清代宫廷对少数民族的优渥和礼遇。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初九、初十两日,西藏安集延额尔德尼伯克、拔达山汗素尔坦沙等遣陪臣输诚入觐,乾隆帝在乾清宫赐奶茶招待
    清代宫廷筵宴所用奶茶的熬制由光禄寺承办。筵宴前一日,光禄寺派人亲临熬茶所,监督熬制。奶茶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做法是:先将砖茶捣碎,放入铜壶或水锅中煮,茶烧开后,加入牛奶、盐,待茶汤煮沸时不断用勺扬茶,直到茶乳充分交融,再除去茶叶即成奶茶。将熬成的奶茶盛装在银茶桶内备用。筵宴时,再分装在银质龙首奶茶壶中。
    宫廷筵宴饮用奶茶还要用专门的奶茶碗,乾隆帝用的是白玉描金镶嵌红宝石的奶茶碗,赏赐王公大臣奶茶用的是大口、墩状、碗里镶银的桦木碗。
    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清宫“旧俗最尚奶茶。每日供御用乳牛及各主位应用乳牛,皆有定数”。 清代帝后、妃嫔们每日膳食份例有一定数量的牛奶,供帝后们享用奶茶。皇帝每日例用乳牛五十头,每头牛每天交乳两斤,共交乳一百斤;玉泉水十二罐;乳油一斤;茶叶七十五包,每包二两。皇后例用乳牛二十五头,共得乳五十斤;玉泉水十二罐;茶叶十包。茶房备贵妃每位乳八斤,妃每位乳四斤,贵人以下随本宫主位份例。妃嫔等位日用茶叶均为五包。皇子、福晋每位例用乳十六斤及茶叶八包。除了乳和茶的份额外,还有熬奶茶器皿的配置。《国朝宫史·经费·铺宫》就明确记载了皇太后可享用金茶瓯盖一个、银茶瓯盖十个、银茶壶三个、锡茶碗盖五个、锡茶壶三十四个;皇后及妃嫔等不同等级依次递减,由此可见宫中饮用奶茶十分普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8-18 22:06
    回复
      清代药膳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此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有关食饵、药膳的养生学态势更加得到彰显,展现出了饮食养生理论和实践经验与多种文化相互吸收、渗透和融汇的历程及史迹。在留存的宫廷文献中记载有大量养生保健方药。【康熙、乾隆、慈禧等满族帝王、贵族常用的养生保健品,如八珍糕、松龄酒等制剂】,药味不同,各有特色。清圣祖康熙皇帝注意饮食养生,一日二餐,每餐副食仅食一种食物。康熙皇帝还告诫老年人,不要多食盐、酱和过咸的食物,夜里不可用餐,夜晚要按时睡觉,不要在灯下看书。康熙皇帝认为长期坚持其亲身践行的养生保健经验,对身体有益,他在《庭训格言》中谈道:“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各人所不宜之物,知之即当永戒。”“高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乾隆皇帝也非常注重饮食调养,传承了满族民间传统的饮食文化,他【一生喜爱的食物,如东北大豆腐或用大豆腐制作的菜肴和大豆制品,蘑菇、蕨菜等山野菜及萝卜、蜂蜜、鹿肉、猪蹄、肉皮、鸭子等食品】,且【常食用小米粥】调理脾胃,这些均是满族百姓普遍食用的食品。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8-18 22:34
      回复
        据明代宦官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记载,明代宫廷正月初一的饮食有椒柏酒、水点心、百事大吉盒儿、驴头肉诸种:水点心,即水饺,“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百事大吉盒儿者,柿饼、荔枝、圆眼、栗子、熟枣共装盛之”;又驴头肉,要用小盒盛起来,“名曰‘嚼鬼’,以俗称驴为鬼也”,既然驴为鬼,将鬼嚼而食之,则一年大吉,是取吉祥之意。其他时令如二月二吃煎枣糕、煎饼;三月二十八吃烧笋鹅、凉饼、糍粑、雄鸭腰子;四月八日吃“不落夹”(苇叶包糯米或桐叶摊卷白面蒸煮而成的食品);四月二十八吃白酒、冰水酪、“稔转”(取新麦穗煮熟,剁去芒壳,磨成细条食之);端午节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和加蒜过水面等饮食习俗在书中亦有记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8-19 07:58
        回复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8-19 08:01
          回复
            食用宫廷药粥一度成为古代统治阶级皇权的象征,据《金銮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翰林院做官时,因其才华出众,受唐穆宗赏识,赐其“防风粥”一瓯,食之口香七日。足见食用宫廷药粥在当时已备受推崇。在清代宫廷中,粥作为一种配合药物调理疾病的方式得到了广泛运用,如清宫医案中记载御医为慈禧太后所定制的伏暑清凉粥、香薷化湿粥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8-19 08:01
            回复
              宫廷医学著作中的许多文献都有食粥养生的记载,具代表性的有宋代《太平圣惠方》、元代《饮膳正要》等。《太平圣惠方》为北宋御医王怀隐、王祐等奉皇帝之命编写,其中记载有中风、虚劳、妇人产后等多种疾病的食疗粥方,各粥方具有明确的适应证和服用方法,介绍翔实准确,易于制作。《饮膳正要》为元代忽思慧所撰营养学专著,记载的药膳方和食疗方非常丰富,这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粥方,《饮膳正要》收录的20余首粥方都有着详细的制作方法,其不仅仅在粥中加入了药食同源的药物,也将一些平日饮食的食物进行了性味的划分,通过合理的配伍,以增强养生保健的效果。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8-19 08:03
              回复
                明代宫廷建有御酒房,专门造各种名酒,有“御制药酒五味汤、真珠红、长春酒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8-19 08:05
                回复
                  元代出现了许多适合中老年人服用的养生保健药酒配方,在御医忽思慧著作《饮膳正要》和宫廷医家许国祯著作《御药院方》中均有所记载。明代太医院判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附诸酒方”共记录酒方69首,用于治疗治疗风湿瘙痒、虚损、风疹、风癣、中风、瘿气、水肿等多种病证。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中除有大量脉案、配方外,尚有许多组方严谨、制备精细的药酒方,据服用情况记录得知,大多疗效颇著。其中补益增寿的药酒甚多,尤其值得重视和研究。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8-19 08:15
                  回复
                    宫廷食疗著作《饮膳正要》一书中收载了一些亦食亦药的膏方,如荔枝膏、羊蜜膏等,扩大了膏方的应用范围。这一时期的膏方,不仅在制备方法上日趋成熟,服用方法也多种多样,有“噙化”“酒和服”“每服半匙,温水调下,空心食前服”等,确立了膏方以补益为主要作用的特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8-19 08:17
                    回复
                      明清时期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明代《御制饮膳调养指南》中对一些膏方如琼玉膏、金髓煎、天门冬膏等膏剂的制备进行了规定,主张用慢火熬制成膏,认为其有益寿延年、返老还童之功效。《清太医院配方》和《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记载了多种膏方,如保健抗衰老的菊花延龄膏、补益的扶元和中膏和扶元益阴膏、调治脏腑的润肺和肝膏、以及用于治眼睛的明目延龄膏等等,沿用至今。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8-19 08:18
                      回复
                        从清宫医案中御医所开处方的时间上可以看出,很多膏方是在冬季,例如菊花延龄膏、养阴育神安眠膏、滋阴抑火化湿膏是在十一月,琼玉膏、止渴抑火化湿膏是在十二月。当然,这也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古代科技没有如今发达,没有便捷的冷藏设备,在天气较冷的时候制作膏方才能更好地储存以防霉变。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8-19 08:21
                        回复
                          清宫医案中的膏方并非只集中在冬季,而是每个季节都有,例如正月的清肝滋脾化痰膏、二月的养阴理气膏、三月的清热养肝活络膏、四月的理脾调中化湿膏、五月的调肝和胃膏、六月的五味子膏、七月的扶元益阴膏及明目延龄膏、九月的润肺和肝膏、十月的加味二冬膏等。可见御医也并未拘泥于冬季,而是辨证施治,因时而异。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8-19 08:22
                          回复
                            此方仅鲜菊花瓣一味,具疏风、清热、明目之功效。菊花入肺、肝二经,《圣济总录》以此药加甘草为末,治“目赤头旋”,《救急方》以此药加蝉蜕为末,治“病后生翳”,此类方药对老年眼疾以及高血压病者尤为适宜。菊花延龄膏是慈禧一生中最常服用的膏方,特别在老年时更是“每天必进之”。清宫医案记载:“十一月初四日,张仲元、姚宝生谨拟老佛爷菊花延龄膏。鲜菊花瓣,用水熬透,去渣,再熬,浓汁少兑炼蜜收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8-19 08:24
                            回复
                              孙思邈曾受邀于隋唐两代帝王宫廷巡诊,其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将仅在上流阶层流传的美容方剂集中公开,满足了当时社会对美容的需求。唐朝帝后常以“口脂面药随恩泽”赐给臣子,臣子则每每“晓随天仗人,暮惹御香归”。王焘的《外台秘要》中所记载的“近效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南平公主裹衣香方”等都是宫廷中的美容养身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8-19 08: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