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yuan599吧 关注:12,283贴子:1,612,440

以下为朱西产教授的核心观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特斯拉的能力来看,端到端让它的上限提升了,但我们可以看得到,它下限没保住。所以我认为,国内企业还不一定要盲目跟着特斯拉做端到端,或者至少先不要做整体端到端。
凡是国内宣称做到端到端的车企,我认为他们没有做到,不敢把准则模型拿掉,拿掉以后可能会叮零当啷撞,要么车企就是在说谎。
现阶段,我们的数据能力和云平台训练,与特斯拉是没法比的。当然,我们相信华为系能赶得上特斯拉,因为它在智能汽车方面的产业链比特斯拉还要长。
蔚来和小鹏肯定没有解决生存问题,自动驾驶要不要做,怎么做,就要看投资人继续投不投。
我相信有算法的车企迟早要做芯片,如果最终没有自己的芯片,在别人的芯片上就跑不好。
我支持分段式端到端,要保留准则模型,就是不要做整体端到端。
到2027年会淘汰90%左右的车企品牌。明年就会出现大量的倒闭。到最后留下来的一定是个位数,一定是在国际上可以跟丰田、大众匹敌的。
能活下去的就这三种企业:融资能力强的;挣钱能力强、现在就已经做出来畅销产品的;家底厚的。


IP属地:浙江1楼2024-08-29 09:15回复
    《远光灯》:特斯拉好像没对外公布过端到端的细节。
    朱西产:马斯克说只剩下2000行代码,我们就可以推断,它的准则模型是拿掉了,因为任何一个准则模型不是千把条代码能写得完的。我觉得特斯拉不应该拿掉准则模型。
    《远光灯》:国内企业也在囤卡,搭建超算中心,全力追赶特斯拉。
    朱西产:AI能力取决于三方面,一个是训练用的数据量,二是训练的算力,三是搭建模型的能力。
    搭建模型的能力我们很难说,做人工智能全球的顶尖人物里面华人并不少,所以我们也不能说中国企业,比如说蔚小理、华为搭的模型是不是不如特斯拉?这个咱不知道。但是,另外两个要素,一个好的AI模型一定要有足够的数据量,一定要有足够的算力进行训练,这两个我们是知道的,国内汽车厂没有一家能比得过特斯拉。
    论数据量,特斯拉在美国至少有170万辆车给它采数据,国内呢?没有车企可以达到这个程度。比亚迪年产就300万辆车,但问题是这300万辆车装了NOA功能的车才多少辆呢?理想90万辆,也没过100万。华为算比较强的,但问界也没到100万辆,理想和华为明年最有希望破100万辆,但还是有差距,人家特斯拉也没闲着。
    运算平台,国内有一万张卡的公司就不多,特斯拉有10万张卡,所以训练平台的算力上也差着一二十倍。
    不过,我们对特斯拉FSD V12版本仍然存在安全疑虑,因为4月份特斯拉在FSD状态下还是有一起死亡事故;另外,去试驾过的人也知道,这辆车好的时候表现特别好,差的时候让你匪夷所思。
    所以,以特斯拉的能力来看,端到端让它的上限提升了,但我们可以看得到,它下限没保住。所以我认为,国内企业还不一定要盲目跟着特斯拉做端到端,或者至少先不要做整体端到端。


    IP属地:浙江2楼2024-08-29 09:20
    回复
      《远光灯》:您认为国内企业智驾能力目前到什么阶段了?
      朱西产:现在国内企业可以做感知端到端,因为在多传感器融合我们现在就是目标级融合,多传感器融合的准则模型已经全扔掉了,现在也都实现BEV了,激光雷达的点云和摄像头的像素也是前融合,也推到AI模型,所以感知端到端,或者叫分段端到端是必要的。
      然后,感知端到端阶段结束以后,预测也都归进去,到最后一块就是在运动规划部分可能仍然要保留准则模型,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在博弈过程中,规则跟AI模型得出来的结果对比,系统可以优先考虑规则,把它当作一个安全兜底。所以,我支持分段式端到端,要保留准则模型,就是不要做整体端到端。


      IP属地:浙江3楼2024-08-29 09:21
      回复
        《远光灯》:您说“谁宣布实现端到端量产,他的车就别买”,这是为什么?
        朱西产:这车用户不能用啊,安全底线兜不住,咋弄啊?就是以特斯拉的数据量和运算量尺度,我们对它的安全性仍然是有疑虑的。
        国内企业在数据和训练平台的能力上跟特斯拉至少差着几倍到十几倍,我们的能力比它还弱,这时候我们真正敢拿掉准则模型?所以,安全底线不兜底的一辆车你敢买吗?它表现越好,越像老司机,欺骗性越强,到时候撞一下,出事故了,那能买吗?所以我说现在就实现端到端的别买。所以,这个准则模型我觉得是不应该扔掉的,包括特斯拉都不应该扔掉。
        从数据看,在美国,其实喜欢特斯拉FSD的人也不是特别多,它通过一个月免费试用转化成真正购买的订单并不理想,大概只有2%。


        IP属地:浙江4楼2024-08-29 09:21
        回复
          《远光灯》:现在已经有好几家说端到端明年就落地了。
          朱西产:所以,我想怼一下的,净胡说。我相信他们车上没有做端到端,不敢把准则模型拿掉,准则模型拿掉以后可能会丁零当啷撞,这个事情就在这儿,你要么说谎。我相信他们车上都是感知端到端,没人敢把准则模型全部拿掉。
          《远光灯》:所以您觉得现在的端到端都是伪端到端?
          朱西产:国内的肯定是假的,没人敢,开玩笑呢,哪敢。


          IP属地:浙江5楼2024-08-29 09:21
          回复
            《远光灯》:理想说它的端到端+VLM(视觉语言大模型) 系统是One model,这算真端到端吗?
            朱西产:理想那个是端到端,这个是在探索,理想跟清华赵行教授的合作项目,在做尝试,那个是未来方向。VLM它能解决视觉语言模型,可以解决端到端模型的可解释性。
            《远光灯》:理想现在是小规模推送,先在一千辆车上测试,最快今年、最慢明年上半年全量推动。
            朱西产:那是测试车,demo车,不敢放在量产车上。
            《远光灯》:为什么不敢?
            朱西产:没人敢,因为大模型正确率不够高。全世界所有的大模型,正确率都不够高。包括吹上天的OpenAI的ChatGPT,正确率仍然是不够高。


            IP属地:浙江6楼2024-08-29 09:22
            回复
              《远光灯》:您觉得国内厂商在数据层面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朱西产:我们动手比较晚,需要一个过程。在现阶段,我们的数据能力和云平台训练,与特斯拉是没法比的。当然,华为系我们相信它赶特斯拉是赶得上的,因为它在智能汽车方面的产业链比特斯拉还要长。特斯拉云平台卡还是得买英伟达的,而华为有华为云,并且华为云上的训练芯片昇腾910也是自己的。所以说,我觉得华为去追赶特斯拉难度不大。


              IP属地:浙江7楼2024-08-29 09:22
              回复
                《远光灯》:蔚小理没希望吗?
                朱西产:蔚小理我不想评价,他们很困难。规模不够大,融资量不够大,就是它赔不起那个钱。因为现在都不挣钱,它又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它只能靠融资的钱。我觉得理想还不错,因为现在市场表现不错,蔚来和小鹏市场表现不好,如果没有新的融资,它总有枯竭的那天。
                当然,特斯拉也是靠融资的钱,但是特斯拉融资量大,家底够厚。华为不用担心,家底也够厚,车BU研发投入已经超过300亿,哪家企业能300亿、300亿往里投?


                IP属地:浙江8楼2024-08-29 09:23
                回复
                  《远光灯》:有一种观点说,不做自动驾驶的车企都会被淘汰,生存和技术投入,怎么平衡?
                  朱西产:蔚来和小鹏肯定没有解决生存问题, 自动驾驶要不要做,怎么做,就要看投资人继续投不投。
                  《远光灯》:从技术维度看,蔚来和小鹏现在做得怎么样?
                  朱西产:不好,用户不接受呀,用户如果接受,就会掏钱买它的产品。现在它用很高的价钱,很大的投入做出来的产品,用户不响应,所以才亏损。
                  《远光灯》:所以,中国的自动驾驶到底要靠谁?
                  朱西产:靠华为。
                  《远光灯》:这么明确吗?华为也有很多竞争对手。
                  朱西产:这非常明确。首先,我们要看蔚小理自己做自动驾驶到底走得下去,走不下去?华为是坚决不让造车,自己不造车,你才能形成生态,才能获得更多的车厂认可。所以,华为、地平线、大疆是生态,这三家都是不造车的。那么,蔚小理自己一旦造车,就只能取决于自己的产品,也就是说你把自动驾驶做好没用,自动驾驶对于一个车厂是锦上添花,但是,对华为来说,把自动驾驶做好就行了。
                  《远光灯》:但是从商业模式和蔚小理等车企的视角来看,解决方案商没有用户数据,你们就做不好自动驾驶。
                  朱西产:华为拿到数据了,它不造车,但是拿到数据了。
                  《远光灯》:但更多这种类似华为的解决方案商拿不到数据。
                  朱西产:对,至少华为是解决了数据问题,数据是在车厂手里。
                  《远光灯》:所以这是一个博弈过程,技术投入和生存能力。
                  朱西产:就是到底走生态模式,还是走造车模式?特斯拉就是造车模式,蔚小理其实这点上是跟着特斯拉的,但是造车模式的问题就是,你造出来的车得畅销啊。蔚来和小鹏现在遇到的问题是车还不畅销,所以理想这点好,它的车畅销了。
                  《远光灯》:您的意思是说,车企如果想自己做自动驾驶首先要活下去,然后再做自动驾驶?
                  朱西产:对,当然我们说上汽、广汽、长安等企业,还是觉得有希望的。
                  《远光灯》:希望在哪?
                  朱西产:希望就是这些长期本身底子厚。
                  《远光灯》:他们不会倒闭?
                  朱西产:它应该没有倒闭的可能性,也不能说那么绝对,但是它倒闭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底子厚。
                  《远光灯》:那这些企业要用生态模式做自动驾驶吗?
                  朱西产:自动驾驶到底走哪种方式,他们在试错过程中可以不断调整。如果一个创业公司,也就是新势力,它试错的机会不多,一旦错了马上就可能倒闭了。
                  《远光灯》:但是他们也很难,不做自动驾驶,那你只能就落后,你的车越来越不受欢迎?
                  朱西产:也未必。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中国市场,欧美市场除中国之外的市场对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甚至对新能源都还没有形成强大的销售能力。也就是说,除了中国市场以外,大家还是习惯开油车,人家不一定要那个大屏。对智能驾驶也是,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是最高的,美国市场渗透率也比较高。
                  除了中美两个市场以外,现在用户对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并没有很强烈的购买欲望。所以,丰田到现在都不认为智能驾驶重要,也不认为智能座舱重要,也不认为新能源汽车重要,人家去年一年还是卖了一千万辆。


                  IP属地:浙江9楼2024-08-29 09:24
                  回复
                    《远光灯》:您觉得华为智驾跟特斯拉FSD的差距有多大?
                    朱西产:我觉得没什么差距,在智能化这块产业链华为应该比特斯拉强。第一,华为的智驾表现得让汽车行业和汽车用户更容易接受;第二,激光雷达搭上以后,也能让人产生一定的安全感。
                    我们说,安全这个东西你能够补多少补多少,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相比,无论在测量精度上,也就是单用摄像头形成的BEV三维空间有可能会形成幻觉,这是一个错误搭建,是有可能的。而激光雷达是个真三维,它形成的BEV空间仅仅是个坐标转换,不会产生幻觉。


                    IP属地:浙江10楼2024-08-29 09:25
                    回复
                      《远光灯》:FSD真的落地中国之后,它会引起哪些连锁反应?
                      朱西产:不会。
                      《远光灯》:为什么这么肯定?
                      朱西产:以华为为首的国内供应链完全可以压制住它。特斯拉的电动化比不过比亚迪,智能化比不过华为,这是肯定的,因为它太激进了。特斯拉是有一群铁粉,比如在中国,上海特斯拉铁粉多,但这个群体不会太大。比亚迪一个月34万多辆,特斯拉6万多辆。
                      《远光灯》:但是,目前华为智驾是不是只能在中国做?
                      朱西产:目前只能在中国做,但是它的产业链远远超过特斯拉,除了智能驾驶,还有智能座舱。
                      现在智能座舱这一块,能够非常流畅地驱动多屏的只有两张芯片能搞定,一张就是高通的8155、8295,一张就是华为的麒麟。所以,如果你要上一个大屏或者多屏,只能买高通和华为的芯片,要么就上一个小屏。这次至少丰田应该是决定用大屏了,它后来选择了华为。
                      特斯拉没有智能座舱芯片,而华为有;智能驾驶芯片,特斯拉有车端的,云端的目前还没有,马斯克说的云端计算芯片D1还没看到,华为两端的都有。另外,华为车端芯片覆盖不同价位段,有万元价位的高算力计算平台,也有千元价位的中算力计算平台,华为的方案并不是所有的都用激光雷达,今年推出的中算力计算平台是10个摄像头的主视觉方案,那个BOM成本只有五千块;传感器方面,华为从摄像头到激光雷达全是自产的,而这些东西对于特斯拉来说只能是外购;云平台,华为云都已经活了多少年了,规模很大,不是它多久能比拟的。
                      特斯拉就一个系统,车型少,在汽车市场上,最后还是比不过多车型、多系统的,丰富度很重要。


                      IP属地:浙江11楼2024-08-29 09:26
                      回复
                        “有算法的车企迟早要做芯片”
                        《远光灯》:从整个产业格局来看,未来您觉得自动驾驶生态或者模式会有几种?
                        朱西产:我们说生态首先看芯片,因为芯片决定了自动驾驶系统大的方案,算法构架是跟着芯片走的。严格说起来,国内所谓自研的蔚小理,应该是在英伟达生态下。蔚来和小鹏只用了英伟达,理想是英伟达和地平线两家都在用。智己也算英伟达的,Momenta给做算法大部分都是用双Orin。
                        但严格来说,英伟达Orin应该说不算太好,英伟达自己不懂自动驾驶,他是纯做计算。
                        《远光灯》:他现在有自动驾驶团队,会不会能优化?
                        朱西产:看吴新宙团队看能够给它提升多少,这个团队刚刚组建,有了自动驾驶算法构架团队后,优化出来的芯片还没见着。
                        这个优化很重要,也就说英伟达芯片其实就是跑分能力强,就像手机一样,跑分不代表好用。它只是说AI算力,但这里面要跑通整个自动驾驶,跟存储的配置、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数据分发服务)数据流的优化密切相关。
                        英伟达Orin X号称一张芯片算力是254TOPS,单Orin X居然没法跑城市NOA。但你看看特斯拉,FSD1.0才72 TOPS算力,可以跑无图的城市NOA;也比不过华为昇腾610 200TOPS,无图城市NOA照样跑,他们专门针对自动驾驶做了优化。你就知道经过优化有多重要,所以说,英伟达不懂自动驾驶,要挖吴新宙过去做,补上这一课。
                        《远光灯》:有了软件“大牛”,英伟达未来主攻解决方案?
                        朱西产:芯片供应商必须提供解决方案,SoC芯片必须得给用户呈现整个系统方案,英伟达就不太合理,它之前没有自动驾驶团队。
                        到最终,算法一定跟芯片连在一起的,不做芯片的算法公司,最后自己的理想没办法实现,不懂算法的芯片公司,不知道怎么去设计这张芯片。这张芯片里面的算力、数据、存储怎么分配,不知道怎么针对性的做优化。
                        《远光灯》:所以地平线一直说自己是“披着芯片外衣的软件公司”。
                        朱西产:因为余凯(地平线创始人、CEO)是做AI算法出身,能够走到最后的都是以芯片形式,现在它的智驾芯片从J2、J3到J5、J6,从百元级、千元级到万元级都可以提供出,比较全了。第一个走这条路的是Mobileye,把一套算法优化成一张芯片。
                        为什么英伟达做不好?它是做科学计算,做纯计算,不懂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擅长做算法,它准备上市融资,定位是芯片公司,所以算法到最终一定是走向芯片。
                        《远光灯》:所以它要讲的是一个生态的故事?
                        朱西产:算法和芯片是不能分开的,两个分开以后谁都做不好。算法到最后你没芯片,你的算法优化半天没用,到那边理想跟不上现实。
                        当然特斯拉例外,因为它坨足够大,融资能力强,当然可以任性。


                        IP属地:浙江13楼2024-08-29 09:27
                        回复
                          《远光灯》:所以未来蔚小理都会走上造芯片的路子?
                          朱西产:蔚来的芯片已经流片了,但问题是它坨不够大。它造芯片对不对?对,李斌做的所有东西都对,但他就是忘记了他的融资量才一千多亿人民币,融资量太小。
                          我相信只要有算法的车企迟早要做芯片,如果最终没有自己的芯片,在别人的芯片上就跑不好。要么自己做芯片,要么就被英伟达或者地平线牵着鼻子走。如果你跟上华为合作,你啥都别干了,你付钱就对了,华为都给你干完了,它是技术方案不交流,商业不谈判,你只有一个决定,用还是不用。
                          《远光灯》:华为为什么那么强势?
                          朱西产:他就不交流,所以没人喜欢他,但是人家厉害啊,人家产品、性能在那摆着。华为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赛力斯给顶上来了,顶到可以跟奔驰、宝马去竞争。现在问界抢的是谁的市场?一部分理想的,最主要还是奔驰、宝马的。


                          IP属地:浙江14楼2024-08-29 09:28
                          收起回复
                            远光灯》:自动驾驶公司还有生存空间吗?
                            朱西产:有。现在先做着,Momenta现在做的也不错,公司规模也发展到1300人了,融到资就出芯片。
                            《远光灯》:如果这么说,不做芯片,这类公司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朱西产:这就是各家给投资人讲的故事,曹旭东(Momenta创始人)给投资人讲了一个芯片的故事,有好算法,出一张好芯片,这个逻辑是通的。
                            华为和特斯拉就已经特立独行了,他们谁都不用看,也不用告诉你,也不用讲。
                            《远光灯》:更多解决方案公司,未来会不会被主机厂合并掉?
                            朱西产:这是最好的结局,否则就要倒掉。因为留给芯片的赛道时间也不多了,你没有那么多,不可能有那么多生态中心。


                            IP属地:浙江15楼2024-08-29 09:28
                            回复
                              到2027年,中国市场90%的汽车品牌将被淘汰
                              《远光灯》:这一轮智驾竞争,距离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还有多久?五年、十年?电动化大概用了十年时间。
                              朱西产:五年、十年现在看不到,现在别看那么远,你能保证2027年还在牌桌上,是最重要的。
                              现在我们都不想往远处看,因为到2027年会淘汰90%左右的品牌,明年就会出现大量的倒闭,肯定的。到最后留下来的一定是个位数,留下来的,一定是国际上跟丰田、大众可以匹敌的。
                              电动化经历了不清晰的七年和逐渐清晰的三年,2020年-2022年疫情三年恰恰是电动化清晰的三年。电动化的十年是前七年是混沌状态,智能化应该说用不了那么长时间,现在仍然是混沌状态,明后年会逐渐清晰。
                              《远光灯》:为什么会这么快,导火索是什么?
                              朱西产:倒起来很快。大家赔不起,现在无论做出来多好的东西都卖不出钱,各家都在想办法自己找到自己的活路。首先当然要卖产品,哪怕讲故事能力这么强的马斯克,他也得抖两件小马甲,如果没有一年200万辆的销量,照样不行。


                              IP属地:浙江16楼2024-08-29 09: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