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最著名的浮来夕照、屋楼春晓、西湖烟雨、洛山樵牧、马亓耸翠、书院夜诵、山寺晚钟、沭水拖蓝被合称为莒州八景。
浮来夕照指的是秀美的浮来山在夕阳辉照下,映现出的奇异景象。浮来山又名浮丘,位于莒城西9公里处,三峰鼎峙, 拱围相连,龙盘虎踞,逶迤连绵。阅尽沧桑三千载的“天下银杏第一树”,号称“活化石”,以其高24.7米,胸围15.7米的雄姿,巍然屹立,令世人叹为观止。千年古刹定林寺,为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另外,刘勰著书立说的“校经楼”,郭沫若先生亲题“文心亭”以及名闻遐迩的浮来山八景等,在夕阳映照下,紫光熠耀,堪称奇观。
屋楼春晓一景中的“屋楼”指位于莒城东10公里的屋楼崮,也叫屋楼山。北坡壁立如削,山顶有高数十米的峭壁,壁下有一甘冽清泉,四季不竭, 俗称神泉。 山上景观颇多,如南天门、日观台、阎王鼻子等。《重修莒志》载:“山建浮屠七级,高十仞,陟其巅,可眺海”。据出土文献考证,早在5000年前,此山已是莒地先民观日出、定春秋的山巅。
西湖烟雨景观原址在今莒城西郊。明代之前,尚是碧波连天的湖泊,后经地震和大水,今已变为良田。
洛山樵牧之洛山,又作络山、落山。主峰在莒北三十里,今洛河乡境内,山北面有洛河流过。《重修莒志》载:“洛山高二十四丈,山上有洛山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樵夫牧童踏着落日的余晖自山间归来,别是一番景致。
马亓耸翠中的主景马亓山位于莒城东南35公里处,海拨662.2米, 犹如烈马扬鬃之势。此山涧幽谷深,景色迷人。望海峰、擎天柱、仙人洞、马亓潭等景观鬼斧神工,堪称钟灵毓秀。传说北宋著名学者杨光辅曾在此攻读讲经,南宋红袄军曾踞此抗金,元末红巾军曾在此集结反元。主要遗迹有:杨光峡、观星台、红袄军古寨、斩将台等。如今的马亓山,景色更加秀丽,登上山顶,远眺黄海,俯瞰群峰,青峰滴翠,飞瀑流湍,如临仙境,令人乐而忘返。
书院夜诵景观在莒城南部,城阳中学东北方。文献记载,春秋时期曾子、子夏在莒为官,政绩卓著,在莒城南部设立书院,广招学士,并亲自登堂授课。当时的这一莒国最高学府“槐荫蔽空,芸窗秋爽”,书院规模宏大,环境幽雅,为莒国强盛、民风淳化打下了良好基础。沦海桑田,世事变迁,书院早已不复存在,但人们怀想当年胜景,常有文人学士来此吊古兴思,不胜感慨。每逢晨风夜露之际,人们常闻琅琅诵读之声。
山寺晚钟之景中的山寺相传为城东10公里的屋楼山寺(明宏治年间建)。寺中建七级宝塔,高数十仞,登上塔顶, 可东眺黄海,西俯沭水,每到傍晚,寺内传出如怒鲸吼鸣之钟声,飘过莒城,音及浮来,令人陶醉,催人奋发。
沭水拖蓝景观在莒城东约1.5公里处。沭河从莒城东绕城而过,城东北方又有袁公河汇入,由于沭河发源于山区,流经丘陵地带,而袁公河从莒中平原流入,水中所含成分有异,因而汇流后,在同一条河里形成了一段清浊分明的两股水流,清流泛出淡淡的蓝色,好似河中拖曳着一条蓝色的带子,故称“沭水拖蓝”。解放后,两河上游分别修建了青峰岭和仕阳两座水库,水患得到了治理,已很少见到这一景观。
浮来夕照指的是秀美的浮来山在夕阳辉照下,映现出的奇异景象。浮来山又名浮丘,位于莒城西9公里处,三峰鼎峙, 拱围相连,龙盘虎踞,逶迤连绵。阅尽沧桑三千载的“天下银杏第一树”,号称“活化石”,以其高24.7米,胸围15.7米的雄姿,巍然屹立,令世人叹为观止。千年古刹定林寺,为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另外,刘勰著书立说的“校经楼”,郭沫若先生亲题“文心亭”以及名闻遐迩的浮来山八景等,在夕阳映照下,紫光熠耀,堪称奇观。
屋楼春晓一景中的“屋楼”指位于莒城东10公里的屋楼崮,也叫屋楼山。北坡壁立如削,山顶有高数十米的峭壁,壁下有一甘冽清泉,四季不竭, 俗称神泉。 山上景观颇多,如南天门、日观台、阎王鼻子等。《重修莒志》载:“山建浮屠七级,高十仞,陟其巅,可眺海”。据出土文献考证,早在5000年前,此山已是莒地先民观日出、定春秋的山巅。
西湖烟雨景观原址在今莒城西郊。明代之前,尚是碧波连天的湖泊,后经地震和大水,今已变为良田。
洛山樵牧之洛山,又作络山、落山。主峰在莒北三十里,今洛河乡境内,山北面有洛河流过。《重修莒志》载:“洛山高二十四丈,山上有洛山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樵夫牧童踏着落日的余晖自山间归来,别是一番景致。
马亓耸翠中的主景马亓山位于莒城东南35公里处,海拨662.2米, 犹如烈马扬鬃之势。此山涧幽谷深,景色迷人。望海峰、擎天柱、仙人洞、马亓潭等景观鬼斧神工,堪称钟灵毓秀。传说北宋著名学者杨光辅曾在此攻读讲经,南宋红袄军曾踞此抗金,元末红巾军曾在此集结反元。主要遗迹有:杨光峡、观星台、红袄军古寨、斩将台等。如今的马亓山,景色更加秀丽,登上山顶,远眺黄海,俯瞰群峰,青峰滴翠,飞瀑流湍,如临仙境,令人乐而忘返。
书院夜诵景观在莒城南部,城阳中学东北方。文献记载,春秋时期曾子、子夏在莒为官,政绩卓著,在莒城南部设立书院,广招学士,并亲自登堂授课。当时的这一莒国最高学府“槐荫蔽空,芸窗秋爽”,书院规模宏大,环境幽雅,为莒国强盛、民风淳化打下了良好基础。沦海桑田,世事变迁,书院早已不复存在,但人们怀想当年胜景,常有文人学士来此吊古兴思,不胜感慨。每逢晨风夜露之际,人们常闻琅琅诵读之声。
山寺晚钟之景中的山寺相传为城东10公里的屋楼山寺(明宏治年间建)。寺中建七级宝塔,高数十仞,登上塔顶, 可东眺黄海,西俯沭水,每到傍晚,寺内传出如怒鲸吼鸣之钟声,飘过莒城,音及浮来,令人陶醉,催人奋发。
沭水拖蓝景观在莒城东约1.5公里处。沭河从莒城东绕城而过,城东北方又有袁公河汇入,由于沭河发源于山区,流经丘陵地带,而袁公河从莒中平原流入,水中所含成分有异,因而汇流后,在同一条河里形成了一段清浊分明的两股水流,清流泛出淡淡的蓝色,好似河中拖曳着一条蓝色的带子,故称“沭水拖蓝”。解放后,两河上游分别修建了青峰岭和仕阳两座水库,水患得到了治理,已很少见到这一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