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吧 关注:359贴子:3,315
  • 10回复贴,共1

日本万花筒历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日本第一个看到万花筒的是谁呢?
江户时代的书籍中出现了被解释为万花筒的“更纱眼镜”这个词。那是在大卫·布鲁斯特爵士发明万花筒仅三年后的1819年。
据说是由当时因贸易访问日本的东印度公司的西方人带来的。
由于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一般日本人没有机会看到来自国外的东西,因此对这些商人带来的物品非常感兴趣。
据说其中包括了望远镜、显微镜、棱镜、眼镜、玻璃器皿、幻灯机、钟表、剪刀、刀、玩具,还有“更纱眼镜”。
这个古董万花筒“錦繍靉靆鏡”(Kinshu-Aitai kyou)是这一时期非常罕见和珍贵的例子,它被认为是从欧洲带来的,由一个富有的商人家族的后裔保存。(图一)
此后,日本也开始制造万花筒,但至今为止所剩无几。这个万花筒在筒体上可以看到当时独特的设计,被认为是江户时代在日本制造的。它被带到美国并保存在那里,直到现任所有者大熊进一在互联网拍卖网站上发现此物品,并再次被带回到日本。
现在收藏在日本万花筒博物馆。(图二)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10-05 11:33回复
    德川幕府灭亡后,经过明治维新(1868)的时代结束了,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代,万花筒被称为“百色眼镜”,字面意思是能看到百色的镜筒。起初作为时代的先驱而备受关注,之后作为玩具非常受人喜爱。从那时起,万花筒就被用作玩具,在节日的路边摊和糖果店出售。
    之后也开始制作了玩具万花筒,有些还出口到美国。
    然而,20世纪上半叶,日本处于战争时代,几乎没有万花筒幸存下来。据说这些收藏品的主人,大熊先生,大部分都是从美国的拍卖网站获得的。一些印有日本占领的万花筒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造的,并出口到海外。
    对于战后一代的人来说,万花筒是玩具之一,而且在学校也有实验课做过的人。和许多美国人一样,对日本人来说,万花筒是唤起怀念的东西。在厚纸筒中加入反射材料是常见的风格,日本人从“万花筒”这个词中联想到的也是这种形状。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10-05 11:37
    回复
      刚开始的时候
      早些日子,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了万花筒的复兴。
      一些日本人又花了几年时间才找到现代万花筒,并试图将它们引入日本。
      有很多关于个人在早期阶段参与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万花筒的有趣故事。
      大约在1990年,一些幸运的日本人在美国大陆、夏威夷发现了万花筒。起初,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这只是一次随意的个人经历。他们对新风格的万花筒感到非常惊讶,他们试图向日本人介绍他们的发现是很自然的事情。
      东京第一家出售美国万花筒的商店(今田夫妇的诚志堂)成为这些人的聚会场所,后来它发展成一群万花筒爱好者,成为了万花筒爱好者的团体,日本万花筒俱乐部。
      1994年万花筒专卖店(荒木路先生的万花筒昔馆)在东京开业,备受关注。
      万花筒通过大众媒体,作为新事物、稀有的东西被介绍,日本人的兴趣被唤醒了。而且万花筒作家和爱好者相互了解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10-06 12:37
      回复
        Cozy Baker
        一些热心的爱好者们,从日本拜访柯西·贝克,对她的精美收藏品印象深刻。他们了解了很多关于美国万花筒复兴的知识,有些人成为了布鲁斯特协会的成员。
        从那以后,科西·贝克向寻求建议的日本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对日本人来说,她也成为了“万花筒界的第一夫人”,被誉为“万花筒教母”。
        (关于Cozy Baker,参见相关专贴。)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10-07 13:16
        回复
          公立美术馆的万花筒展
          促进万花筒普及的是美术馆和百货商店举办的万花筒展。特别是在公立美术馆的展览,让作为艺术的万花筒广为人知,吸引了很多人,取得了成功。
          维万画廊(Gallery Vivant)的绪方和子,早在2000年就为了实现这个企划做准备了。从企划到实现,这也是需要花几年时间的工作,虽然有很多困难,但如果实现的话,会有很大的影响。在这里,在科柯西·贝克的努力下,当时在日本没有制作大型的万花筒,得到了唐·多克先生、汤姆·舒特先生的协助,得以展出。
          图例为维万画廊的藏品,《东西南北》和《富士雄姿》。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10-08 03:56
          回复
            私人博物馆
            日本有4个万花筒博物馆。
            大熊进一先生从一开始就参加了布鲁斯特协会,1998年开设了展示收藏品的万花筒博物馆。2012年搬迁到出生地,在新的地方展示万花筒收藏。
            越智宏伦博士于1999年创立了仙台万花筒美术馆,其丰富的收藏品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其中也有从柯西·贝克的收藏中继承下来的珍贵作品。
            京都万花镜博物馆在京都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于2004年作为NPO法人成立。收藏品中除了国内外各种作家的万花筒外,还有表现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特殊万花筒。
            2009年,三井郁弥先生在北海道富良野市将废弃的小学校舍变成了独特的万花筒博物馆。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10-09 02:27
            回复
              布鲁斯特协会的会员
              成为布鲁斯特万花筒协会会员的日本人也在增加。迄今为止,在美国举办的万花筒博览会上,依田满&百合子夫妇、山见浩司、中里保子、佐藤元洋、北村幸信等发表的新作品获得了人民选择奖。受到这些作家的启发,在日本万花筒作家还在增加,成为全世界万花筒艺术家最多的国家。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10-10 02:26
              回复
                万花筒工作坊
                可以自己制作万花筒的万花筒作品,也开了很多商店。
                日本有许多万花筒工作室,让人们享受制作自己的万花筒的乐趣。从初学者到高级,从儿童到成人,从一日课程到长期课程,各种机会都有。这些活动大多是由敬业的艺术家创造的。
                几位万花筒作家带着万花筒套装来到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和海啸灾区,一起体验创造美丽事物的喜悦。
                参加者自己制作万花筒时开心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10-11 02:36
                回复
                  万花镜公开征集展
                  绪方和子、豪先生运营
                  国际万花筒协会从2001年开始举办艺术万花筒的公开征集展。展出作品的质量随着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也成为被认定为万花筒作家的登龙门。
                  日本万花镜俱乐部是大熊进一先生运营的组织,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举办万花镜大奖展。这个公开征集展览注重创意和创造力,任何喜欢万花筒的人都可以报名。入选作品在日本国内巡回展出,让很多人欣赏万花筒。
                  这两个公开征集展都有10多年的历史,为增加制作万花筒的人做出了贡献。
                  仙台万花镜美术馆为了支持2011年大地震的灾民,举办了几次公开征集展。2014年的公开征集展以“希望”为主题,收到了很多作家的作品,成为了非常感人的展览会。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10-12 12:58
                  回复
                    万花筒展
                    虽然没有准确计算数字,但日本好像每年举办40次左右的万花筒展。个人展、3-5人的团体展、还有更多作家参加的展示会等等。参观这些万花筒展,了解各种作家和作品是件好事。
                    回顾一下从早期到最近的展览DM,发现万花筒是如何进化和传播的,有一些有趣的东西。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10-13 14:56
                    回复
                      万花筒书籍
                      当现代万花筒从美国传入时,几乎没有关于它们的信息。科西·贝克的书和卡罗琳·贝内特的书非常好,但一般日本人无法收到。布鲁斯特协会的新闻范围也饶有兴趣地传达了罕见的万花筒和制作作家的信息,但普通人都无法收到这些信息。
                      2000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万花筒的日语书籍,可以学习万花筒。现在出版了几本关于万花筒从各种角度写的书。
                      互联网上也发布了更多万花筒相关网站。让不懂日语的人也能浏览那些网站。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10-14 2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