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鸭,这次加加的换装“胜利的回忆”算是狠狠地玩了一把“舰问9”演习的梗,台词也有很多和本次演习直接相关的,各位可以直接去舰R百科查阅台词梗。
实际上“舰问9”这次演习无论是对美国海军还是对世界航空母舰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演习,本身就非常值得拿出来单独聊聊,而且它的结果证明了航空母舰的作战潜力,为后面的海军航空战术奠定了基础。
但同时这次演习的过程本身也充满了各种离奇古怪的意外,算是非常有戏剧性的一次演习,那么这次就给各位从头到尾梳理一下“第九次舰队问题演习”(Fleet Problem IX)的过程,以及该次演习对后世的影响。
一、“大舰巨炮”思想的余威
在正式介绍“舰问9”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在此之前世界海军的主流思想是什么,那必须是“大舰巨炮”。
这个我觉得应该不需要过多介绍,毕竟自从1906年无畏舰的问世再一直到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这段时间内,建造更大的舰和更粗的管子已经是各国海军心照不宣的共识。
该思想的巅峰就是1916年一战时期的日德兰海战,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投入战列舰最多、规模最大的海战。
但在一战结束后,战列舰在实战中表现的诸多缺点则纷纷暴露出来。比如射程有限、造价昂贵、炮击准度受影响因素多等等因素。即使管子再粗,加上先进的火控和测距仪器甚至是计算弹道后,二战时期最先进的战列舰的最高射程也就40公里左右,哦对,还得考虑地球是圆的这个因素。
正是因为战列舰的这些缺陷,一些有远见的海军将领就在思考:未来会出现能够代替战列舰的舰种吗?
二、初出茅庐的航空母舰
1910年11月14日,美国表演飞行员尤金·伊利(Eugene B. Ely)驾驶一架“柯蒂斯”式单座双翼机从美国汉普顿锚地的伯明翰号巡洋舰的木质甲板上的成功起飞,这一成果立刻引起了各国海军有战略眼光将领的关注。如果以后的飞机可以直接在军舰上起飞,那么就可以做到在敌人的视距之外就对敌人进行打击了,这完美的弥补了战列舰作战半径短的缺点。
虽然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各国的造舰发展还是以战列舰为主,但一些有远见的国家也开始纷纷的研究海军航空兵,并开始了对航空母舰的初步探索。
如果提及美国海军在该领域的探索,那必然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被誉为“美国海军航空奠基人”的美海军上将约瑟夫·M·里维斯(Joseph M. Reeves)。
看到“里维斯”这个名字各位是不是感觉非常眼熟?没错,你游中的莱希级导弹驱逐舰里维斯号的名字正是来自于这位“海军航空之父”。
里维斯在一战时期曾担任多艘军舰的指挥官,随后在1923年,他进入位于罗德岛州的海军战争学院进行研习。
当时学院内的战术系系主任哈里斯·朗宁(Harris Laning)也正在研究航空战术,整个学院也并没有严重排斥航空母舰的风气。
在一次沙盘推演中,里维斯采用了用航母的飞机轰炸敌方舰队并夺取制空权的战术让朗宁颇为赞叹,在朗宁的带领下,里维斯也逐渐对海军航空战术引起兴趣,在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分析后,里维斯也坚信海军航空战术将是未来海战的关键。
1925年6月,里维斯就任美国海军战斗舰队的航空指挥官。10月,他登上了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的甲板,巧的是,当年兰利号还在当运煤船的时候,其首任舰长正是里维斯。
此时的里维斯自信满满,他准备在这里大展拳脚,向其他人证明海军航空战术的潜力和价值。
三、“舰问9”之前的几次舰问演习
“舰队问题”演习(Fleet Problems)从1923年开始举办第一次,后面基本上是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一直到1941年迫于国际形势才被迫暂停),共举办了21次。
最初只是借冬季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两大舰队在加勒比海团聚时互相练练手,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项正规的军事演习。
早期舰问的演习内容就是围绕着巴拿马运河进行攻防演练,由蓝方舰队负责守卫巴拿马运河船闸,而由黑方舰队进行攻击,最后由裁判组判定结果。
兰利号航空母舰第一次参与的是1924年举行的第二次舰问。此后一直到里维斯担任航空指挥官之前的第三、四、五次舰问也都加了,但兰利号的表现评价并不高。
这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兰利号自身的限制,毕竟是美军的第一艘航母,各方面还远不成熟,甲板面积小,航速慢,飞机搭载量小,兰利仅有的16节航速比战列舰还要慢,无法配合战列舰进行各种任务,再加上飞机搭载量过小,兰利携带的飞机只能用于保护自身和舰队以及侦查任务,根本无法形成对敌方舰队构成威胁的空中战斗力。
另一个原因就是海军中传统战列舰派的打压,在演习中战列舰派的指挥官都会刻意地刁难和羞辱兰利号的船员,比如靠战列舰的水侦就能完成的侦查任务,他们偏偏就让兰利的飞机去做,明摆着就是在羞辱兰利号的船员。
在里维斯上任后,1926年的第六次“舰问”是里维斯的第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他在演习前想方设法的增加兰利的飞机搭载量,为了加快飞机起飞的速度,他日夜监督飞行员训练,他更是亲自上阵指挥飞机起降。到了演习前的1926年2月,他已经可以让兰利一口气起飞16架飞机。
演习中,里维斯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次让兰利进行攻击船闸的任务,在里维斯的精心调校和指挥下,兰利勉强的完成了这次任务。
到了第七次舰问中,兰利号争取到了一次攻击陆军机场的任务,但由于恶劣的天气,兰利的空袭效果并不好。但里维斯已经尽了他的最大努力,虽然兰利在他的指挥下战斗力已经初见成效,但这点成效仍然无法撼动战列舰派对航空母舰的鄙夷态度。
处于这种天天被打压的原因,兰利号的飞行员和船员们经常抱着懒散的态度度日
要想真正展示航空母舰的威力,还得需要等到那两位重量级选手出场~
四、你确定这真不是喜剧剧本吗?
1927年年底,两艘列克星敦级航母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先后服役,并在1928年正式加入美军舰队。
这两位一服役就以36000吨级的吨位夺得了“世界上最大航空母舰”的荣誉,再加上宽阔的飞行甲板、高达80架的载机量以及33节的高速,航母派的之前对兰利号的一切诟病都被这两艘身材完美的航母一扫而空,里维斯之前设想的各种航空战术也得以有机会实施。
1929年1月25日,第九次“舰队问题”演习在巴拿马运河开始,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也都参与了该次演习,这也是姐妹俩船生的第一次演习。
本次演习由列克星敦号航母作为蓝方保护巴拿马运河船闸,除此之外还有几艘战列舰、侦查舰队以及陆基航空基地组成,列克星敦号携带63架飞机,加上陆航飞机共145架飞机,指挥官为蒙哥马利·泰勒中将(Montgomery M. Taylor)。
黑方舰队本应由萨拉托加号和兰利号参加,但兰利因需要维修无法参与,故由水上机母舰阿鲁斯图克号代替,除此之外还有九艘战列舰、驱逐舰以及潜艇,黑方舰队的任务是突破蓝方防守,摧毁巴拿马运河船闸,萨拉托加和阿鲁斯图克共有116架飞机(不过黑方没有告知阿鲁斯图克号替代兰利的事情),其中萨拉托加携带了87架,黑方的指挥官为威廉·普拉特中将(William V. Pratt),里维斯则担任黑方的航空指挥官。
里维斯在演习前就拟定了一份进攻计划,他大胆的让其他战列舰和主力舰队正面硬刚蓝方舰队吸引注意力,而萨拉托加则向南绕远路至运河西南方向用舰载机摧毁运河(轻巡洋舰奥马哈进行护航),最后在蓝方反应过来之前利用自己的高航速优势和友军舰队会合,为友军提供空中掩护。之后阿鲁斯图克的飞机从巴拿马运河的西面摧毁运河。
里维斯的这个战术在当时是非常大逆不道的,因为在前几次演习中,航空母舰都是只配给战列舰打下手的存在,这个战术直接让航母单舰突入简直是闻所未闻,但普拉特最终还是接受了里维斯的方案。
1月25日凌晨0时,演习正式开始。黑队其他舰船直接向巴拿马运河驶去,萨拉托加与奥马哈开始按照原计划先向南行驶至加拉帕戈斯群岛,几乎就快跑出了演习范围。
25日下午,萨拉托加抵达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随后开始向东北方向进发,全力赶向预定攻击位置。
不过蓝队也不是傻子,对这种情况也有考虑,蓝队指挥官泰勒放出了两组侦查队,一组向西侦查,一组向南侦查。
25日下午16时13分,蓝队向南侦查的驱逐舰布雷克号发现了正在迂回的萨拉托加号,由于之前的奥马哈号因海浪问题掉队,此时只有萨拉托加单舰,如果此时就被敌方发现萨拉托加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而且奇袭的计划也会直接泡汤。
但布雷克却并未表现出敌意,而是用电报发来了一条讯息:“列克星敦,你怎么在这里?”
由于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的外形几乎一模一样,基本很难看出区别,这里布雷克显然是将萨拉托加当成了列克星敦了。
萨拉托加号的舰长决定将计就计,向布莱克发报称:“啊对对对,我就是列克星敦,来帮我护航吧。”
于是布雷克就这样给萨拉托加护航了近一个小时,萨拉托加让布雷克航行在前,最后用自己的8英寸炮“击沉”了布雷克号,裁判组判定布雷克号“沉没”,立刻停止演习行动仅做旁观者。
发觉自己被骗了的布雷克号非常不甘心,其舰长气不过,开始尾随萨拉托加,随后违规发报摇人,让自己方的底特律号巡洋舰前来攻击萨拉托加号。
18时25分,底特律到达萨拉托加号附近,但她很快发现,自己152mm主炮的火力貌似不是这艘航母203mm火炮的对手。在一阵对轰后,萨拉托加成功的拿到了她的第二个战果,底特律被判定“击沉”,就这样,航母萨拉托加靠着炮击“击沉”了敌方两舰,听起来确实蛮抽象的。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姐姐列克星敦就没这么好运了。25日下午,列克星敦被安排在运河西部进行巡逻,但由于队友报点失误,列克星敦号的舰长误判了黑方战列舰编队的位置,使得敌方位置比实际位置远了27公里。
这导致列克星敦刚刚冲出暴雨区时就与黑方战列舰队撞了个满怀,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列克星敦也无法发挥航速优势,被裁判组判定“击沉”,但为了让列克星敦积累宝贵的经验,以及后面的“航母对决”项目,裁判组直接给列克星敦投喂了复活币“复活”列克星敦,使其能够继续参加演习,可以正常进行航空作业,但惩罚是航速不得高于18节。
26日凌晨,演习进入第二天,萨拉托加终于抵达预定地点,准备对船闸进行空袭。
早上4时30分,萨拉托加开始放飞飞机,随后仅用了28分钟萨拉托加就放飞了83架飞机,黑压压的机群向着运河太平洋一侧的船闸飞去,这也是迄今为止飞机数量最多的单次甲板突击攻击波。
由于蓝方没有在船闸周围派出飞机巡逻,萨拉托加的机群几乎没有遭到任何阻碍,最后裁判组判定萨拉托加的机群“摧毁”了船闸,成功完成任务。
这次空袭对于蓝方来说其实并不突然,因为萨拉托加身后还有两个“作弊”的一直在实时报点,甚至于里维斯在途中听到如此频繁的报点消息,他非常不满的向裁判组举报说:“你们怎么能让两个尸体继续说话?”
但由于列克星敦号的航速降低无法赶到,再加上之前战列舰派对航母攻击威力的轻视,他们没有对萨拉托加的这次空袭引起重视,最终导致萨拉托加展现了航母对陆的超视距打击能力。
与此同时,扮演兰利号的阿鲁斯图克号也放飞水上飞机,“摧毁”了大西洋侧的船闸,摧毁船闸的目标成功达成,虽然黑方之前没有通知蓝方阿鲁斯图克号代演的情况,但此时也无伤大雅了。
之后萨拉托加开始向西北行驶,准备与自己的友军舰队会合。
6时25分,萨拉托加发现了一支战列舰编队,正当萨拉托加以为是我方战列舰编队时,对面的战列舰突然向萨拉托加开火,原来这是蓝方的战列舰。萨拉托加以之前列克星敦一样的方式被战列舰“击沉”。
然后就是为了让姐妹俩打上一架,裁判组再次向萨拉托加投喂了复活币 ,萨拉托加得以继续演习。
7时40分左右,列克星敦号的一组侦察机终于发现了萨拉托加,并汇报了坐标位置,而且此时的萨拉托加正在回收之前空袭船闸的飞机,无法再放飞飞机迎敌,此时正是进攻的好机会。
列克星敦遂放飞了多波飞机轮番“击沉”萨拉托加,加加接受了姐姐的无情拷打。
但最戏剧性的一幕来了,蓝方的陆航飞机此时也为了支援列克星敦赶到了现场,然而还是因为姐妹俩长得太像,从高空俯瞰更是无法分辨,都是一个大烟囱一个大甲板。于是机群只能挑一个看着像萨拉托加的冲下去一顿狂轰滥炸。
结果毫不意外,列克星敦就这样被自己的友军飞机“击沉”。
就这样,黑方完成了全部演习战术目标,获得了演习的胜利。“舰问9”就在这种极具戏剧性的结局下落幕了。
五、后续影响
演习结束后,航母的大出风头使得战列舰派对里维斯大加指责,他们觉得靠搞偷袭刷阴招取胜的手段实在是算不上体面。不过里维斯后来的晋升非常顺利,他在四年后就升任至美军战列舰舰队司令。
但靠着萨拉托加在演习中的那场大迂回和奇袭,萨拉托加直接成为了美国海军里的大明星,人们对航母的看法也不再是“只配给战列舰提鞋”的观点,而是觉得航空母舰未来可期。
而且这次演习注定要成为世界航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习,这次演习起码证明了三个问题:
首先,萨拉托加成功靠单舰摧毁船闸证明了航母的攻击力是足够的,这促进了未来航母大甲板、高搭载量、高航速的基本造舰思路。
其次,航母自身防御是比较脆弱的,需要靠其他舰种辅助和进行护卫,这也成了未来美军特混舰队诞生的理论依据,可以说为全世界后来的航母战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最后,萨拉托加和列克星敦长得实在太像了,无法分辨,最后美军在萨拉托加的烟囱上涂上了一条非常粗的黑色识别带,在你游里就是萨拉托加脖子上的黑色项圈了。
其实加加的这个皮肤还是蛮用心的,立绘中萨拉托加并没有带黑色项圈,而且舰装上的203mm炮、甲板形态以及旁边的T4M鱼雷机都是较为还原的。
好了,以上就是本文的内容,感谢各位的支持,可以的话点个赞就行
实际上“舰问9”这次演习无论是对美国海军还是对世界航空母舰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演习,本身就非常值得拿出来单独聊聊,而且它的结果证明了航空母舰的作战潜力,为后面的海军航空战术奠定了基础。
但同时这次演习的过程本身也充满了各种离奇古怪的意外,算是非常有戏剧性的一次演习,那么这次就给各位从头到尾梳理一下“第九次舰队问题演习”(Fleet Problem IX)的过程,以及该次演习对后世的影响。
一、“大舰巨炮”思想的余威
在正式介绍“舰问9”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在此之前世界海军的主流思想是什么,那必须是“大舰巨炮”。
这个我觉得应该不需要过多介绍,毕竟自从1906年无畏舰的问世再一直到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这段时间内,建造更大的舰和更粗的管子已经是各国海军心照不宣的共识。
该思想的巅峰就是1916年一战时期的日德兰海战,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投入战列舰最多、规模最大的海战。
但在一战结束后,战列舰在实战中表现的诸多缺点则纷纷暴露出来。比如射程有限、造价昂贵、炮击准度受影响因素多等等因素。即使管子再粗,加上先进的火控和测距仪器甚至是计算弹道后,二战时期最先进的战列舰的最高射程也就40公里左右,哦对,还得考虑地球是圆的这个因素。
正是因为战列舰的这些缺陷,一些有远见的海军将领就在思考:未来会出现能够代替战列舰的舰种吗?
二、初出茅庐的航空母舰
1910年11月14日,美国表演飞行员尤金·伊利(Eugene B. Ely)驾驶一架“柯蒂斯”式单座双翼机从美国汉普顿锚地的伯明翰号巡洋舰的木质甲板上的成功起飞,这一成果立刻引起了各国海军有战略眼光将领的关注。如果以后的飞机可以直接在军舰上起飞,那么就可以做到在敌人的视距之外就对敌人进行打击了,这完美的弥补了战列舰作战半径短的缺点。
虽然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各国的造舰发展还是以战列舰为主,但一些有远见的国家也开始纷纷的研究海军航空兵,并开始了对航空母舰的初步探索。
如果提及美国海军在该领域的探索,那必然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被誉为“美国海军航空奠基人”的美海军上将约瑟夫·M·里维斯(Joseph M. Reeves)。
看到“里维斯”这个名字各位是不是感觉非常眼熟?没错,你游中的莱希级导弹驱逐舰里维斯号的名字正是来自于这位“海军航空之父”。
里维斯在一战时期曾担任多艘军舰的指挥官,随后在1923年,他进入位于罗德岛州的海军战争学院进行研习。
当时学院内的战术系系主任哈里斯·朗宁(Harris Laning)也正在研究航空战术,整个学院也并没有严重排斥航空母舰的风气。
在一次沙盘推演中,里维斯采用了用航母的飞机轰炸敌方舰队并夺取制空权的战术让朗宁颇为赞叹,在朗宁的带领下,里维斯也逐渐对海军航空战术引起兴趣,在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分析后,里维斯也坚信海军航空战术将是未来海战的关键。
1925年6月,里维斯就任美国海军战斗舰队的航空指挥官。10月,他登上了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的甲板,巧的是,当年兰利号还在当运煤船的时候,其首任舰长正是里维斯。
此时的里维斯自信满满,他准备在这里大展拳脚,向其他人证明海军航空战术的潜力和价值。
三、“舰问9”之前的几次舰问演习
“舰队问题”演习(Fleet Problems)从1923年开始举办第一次,后面基本上是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一直到1941年迫于国际形势才被迫暂停),共举办了21次。
最初只是借冬季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两大舰队在加勒比海团聚时互相练练手,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项正规的军事演习。
早期舰问的演习内容就是围绕着巴拿马运河进行攻防演练,由蓝方舰队负责守卫巴拿马运河船闸,而由黑方舰队进行攻击,最后由裁判组判定结果。
兰利号航空母舰第一次参与的是1924年举行的第二次舰问。此后一直到里维斯担任航空指挥官之前的第三、四、五次舰问也都加了,但兰利号的表现评价并不高。
这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兰利号自身的限制,毕竟是美军的第一艘航母,各方面还远不成熟,甲板面积小,航速慢,飞机搭载量小,兰利仅有的16节航速比战列舰还要慢,无法配合战列舰进行各种任务,再加上飞机搭载量过小,兰利携带的飞机只能用于保护自身和舰队以及侦查任务,根本无法形成对敌方舰队构成威胁的空中战斗力。
另一个原因就是海军中传统战列舰派的打压,在演习中战列舰派的指挥官都会刻意地刁难和羞辱兰利号的船员,比如靠战列舰的水侦就能完成的侦查任务,他们偏偏就让兰利的飞机去做,明摆着就是在羞辱兰利号的船员。
在里维斯上任后,1926年的第六次“舰问”是里维斯的第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他在演习前想方设法的增加兰利的飞机搭载量,为了加快飞机起飞的速度,他日夜监督飞行员训练,他更是亲自上阵指挥飞机起降。到了演习前的1926年2月,他已经可以让兰利一口气起飞16架飞机。
演习中,里维斯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次让兰利进行攻击船闸的任务,在里维斯的精心调校和指挥下,兰利勉强的完成了这次任务。
到了第七次舰问中,兰利号争取到了一次攻击陆军机场的任务,但由于恶劣的天气,兰利的空袭效果并不好。但里维斯已经尽了他的最大努力,虽然兰利在他的指挥下战斗力已经初见成效,但这点成效仍然无法撼动战列舰派对航空母舰的鄙夷态度。
处于这种天天被打压的原因,兰利号的飞行员和船员们经常抱着懒散的态度度日
要想真正展示航空母舰的威力,还得需要等到那两位重量级选手出场~
四、你确定这真不是喜剧剧本吗?
1927年年底,两艘列克星敦级航母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先后服役,并在1928年正式加入美军舰队。
这两位一服役就以36000吨级的吨位夺得了“世界上最大航空母舰”的荣誉,再加上宽阔的飞行甲板、高达80架的载机量以及33节的高速,航母派的之前对兰利号的一切诟病都被这两艘身材完美的航母一扫而空,里维斯之前设想的各种航空战术也得以有机会实施。
1929年1月25日,第九次“舰队问题”演习在巴拿马运河开始,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也都参与了该次演习,这也是姐妹俩船生的第一次演习。
本次演习由列克星敦号航母作为蓝方保护巴拿马运河船闸,除此之外还有几艘战列舰、侦查舰队以及陆基航空基地组成,列克星敦号携带63架飞机,加上陆航飞机共145架飞机,指挥官为蒙哥马利·泰勒中将(Montgomery M. Taylor)。
黑方舰队本应由萨拉托加号和兰利号参加,但兰利因需要维修无法参与,故由水上机母舰阿鲁斯图克号代替,除此之外还有九艘战列舰、驱逐舰以及潜艇,黑方舰队的任务是突破蓝方防守,摧毁巴拿马运河船闸,萨拉托加和阿鲁斯图克共有116架飞机(不过黑方没有告知阿鲁斯图克号替代兰利的事情),其中萨拉托加携带了87架,黑方的指挥官为威廉·普拉特中将(William V. Pratt),里维斯则担任黑方的航空指挥官。
里维斯在演习前就拟定了一份进攻计划,他大胆的让其他战列舰和主力舰队正面硬刚蓝方舰队吸引注意力,而萨拉托加则向南绕远路至运河西南方向用舰载机摧毁运河(轻巡洋舰奥马哈进行护航),最后在蓝方反应过来之前利用自己的高航速优势和友军舰队会合,为友军提供空中掩护。之后阿鲁斯图克的飞机从巴拿马运河的西面摧毁运河。
里维斯的这个战术在当时是非常大逆不道的,因为在前几次演习中,航空母舰都是只配给战列舰打下手的存在,这个战术直接让航母单舰突入简直是闻所未闻,但普拉特最终还是接受了里维斯的方案。
1月25日凌晨0时,演习正式开始。黑队其他舰船直接向巴拿马运河驶去,萨拉托加与奥马哈开始按照原计划先向南行驶至加拉帕戈斯群岛,几乎就快跑出了演习范围。
25日下午,萨拉托加抵达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随后开始向东北方向进发,全力赶向预定攻击位置。
不过蓝队也不是傻子,对这种情况也有考虑,蓝队指挥官泰勒放出了两组侦查队,一组向西侦查,一组向南侦查。
25日下午16时13分,蓝队向南侦查的驱逐舰布雷克号发现了正在迂回的萨拉托加号,由于之前的奥马哈号因海浪问题掉队,此时只有萨拉托加单舰,如果此时就被敌方发现萨拉托加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而且奇袭的计划也会直接泡汤。
但布雷克却并未表现出敌意,而是用电报发来了一条讯息:“列克星敦,你怎么在这里?”
由于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的外形几乎一模一样,基本很难看出区别,这里布雷克显然是将萨拉托加当成了列克星敦了。
萨拉托加号的舰长决定将计就计,向布莱克发报称:“啊对对对,我就是列克星敦,来帮我护航吧。”
于是布雷克就这样给萨拉托加护航了近一个小时,萨拉托加让布雷克航行在前,最后用自己的8英寸炮“击沉”了布雷克号,裁判组判定布雷克号“沉没”,立刻停止演习行动仅做旁观者。
发觉自己被骗了的布雷克号非常不甘心,其舰长气不过,开始尾随萨拉托加,随后违规发报摇人,让自己方的底特律号巡洋舰前来攻击萨拉托加号。
18时25分,底特律到达萨拉托加号附近,但她很快发现,自己152mm主炮的火力貌似不是这艘航母203mm火炮的对手。在一阵对轰后,萨拉托加成功的拿到了她的第二个战果,底特律被判定“击沉”,就这样,航母萨拉托加靠着炮击“击沉”了敌方两舰,听起来确实蛮抽象的。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姐姐列克星敦就没这么好运了。25日下午,列克星敦被安排在运河西部进行巡逻,但由于队友报点失误,列克星敦号的舰长误判了黑方战列舰编队的位置,使得敌方位置比实际位置远了27公里。
这导致列克星敦刚刚冲出暴雨区时就与黑方战列舰队撞了个满怀,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列克星敦也无法发挥航速优势,被裁判组判定“击沉”,但为了让列克星敦积累宝贵的经验,以及后面的“航母对决”项目,裁判组直接给列克星敦投喂了复活币“复活”列克星敦,使其能够继续参加演习,可以正常进行航空作业,但惩罚是航速不得高于18节。
26日凌晨,演习进入第二天,萨拉托加终于抵达预定地点,准备对船闸进行空袭。
早上4时30分,萨拉托加开始放飞飞机,随后仅用了28分钟萨拉托加就放飞了83架飞机,黑压压的机群向着运河太平洋一侧的船闸飞去,这也是迄今为止飞机数量最多的单次甲板突击攻击波。
由于蓝方没有在船闸周围派出飞机巡逻,萨拉托加的机群几乎没有遭到任何阻碍,最后裁判组判定萨拉托加的机群“摧毁”了船闸,成功完成任务。
这次空袭对于蓝方来说其实并不突然,因为萨拉托加身后还有两个“作弊”的一直在实时报点,甚至于里维斯在途中听到如此频繁的报点消息,他非常不满的向裁判组举报说:“你们怎么能让两个尸体继续说话?”
但由于列克星敦号的航速降低无法赶到,再加上之前战列舰派对航母攻击威力的轻视,他们没有对萨拉托加的这次空袭引起重视,最终导致萨拉托加展现了航母对陆的超视距打击能力。
与此同时,扮演兰利号的阿鲁斯图克号也放飞水上飞机,“摧毁”了大西洋侧的船闸,摧毁船闸的目标成功达成,虽然黑方之前没有通知蓝方阿鲁斯图克号代演的情况,但此时也无伤大雅了。
之后萨拉托加开始向西北行驶,准备与自己的友军舰队会合。
6时25分,萨拉托加发现了一支战列舰编队,正当萨拉托加以为是我方战列舰编队时,对面的战列舰突然向萨拉托加开火,原来这是蓝方的战列舰。萨拉托加以之前列克星敦一样的方式被战列舰“击沉”。
然后就是为了让姐妹俩打上一架,裁判组再次向萨拉托加投喂了复活币 ,萨拉托加得以继续演习。
7时40分左右,列克星敦号的一组侦察机终于发现了萨拉托加,并汇报了坐标位置,而且此时的萨拉托加正在回收之前空袭船闸的飞机,无法再放飞飞机迎敌,此时正是进攻的好机会。
列克星敦遂放飞了多波飞机轮番“击沉”萨拉托加,加加接受了姐姐的无情拷打。
但最戏剧性的一幕来了,蓝方的陆航飞机此时也为了支援列克星敦赶到了现场,然而还是因为姐妹俩长得太像,从高空俯瞰更是无法分辨,都是一个大烟囱一个大甲板。于是机群只能挑一个看着像萨拉托加的冲下去一顿狂轰滥炸。
结果毫不意外,列克星敦就这样被自己的友军飞机“击沉”。
就这样,黑方完成了全部演习战术目标,获得了演习的胜利。“舰问9”就在这种极具戏剧性的结局下落幕了。
五、后续影响
演习结束后,航母的大出风头使得战列舰派对里维斯大加指责,他们觉得靠搞偷袭刷阴招取胜的手段实在是算不上体面。不过里维斯后来的晋升非常顺利,他在四年后就升任至美军战列舰舰队司令。
但靠着萨拉托加在演习中的那场大迂回和奇袭,萨拉托加直接成为了美国海军里的大明星,人们对航母的看法也不再是“只配给战列舰提鞋”的观点,而是觉得航空母舰未来可期。
而且这次演习注定要成为世界航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习,这次演习起码证明了三个问题:
首先,萨拉托加成功靠单舰摧毁船闸证明了航母的攻击力是足够的,这促进了未来航母大甲板、高搭载量、高航速的基本造舰思路。
其次,航母自身防御是比较脆弱的,需要靠其他舰种辅助和进行护卫,这也成了未来美军特混舰队诞生的理论依据,可以说为全世界后来的航母战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最后,萨拉托加和列克星敦长得实在太像了,无法分辨,最后美军在萨拉托加的烟囱上涂上了一条非常粗的黑色识别带,在你游里就是萨拉托加脖子上的黑色项圈了。
其实加加的这个皮肤还是蛮用心的,立绘中萨拉托加并没有带黑色项圈,而且舰装上的203mm炮、甲板形态以及旁边的T4M鱼雷机都是较为还原的。
好了,以上就是本文的内容,感谢各位的支持,可以的话点个赞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