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对着读史方舆纪要和中国历史地图集,大致整理了一下汉中的各条道路。子午道,在法师的视频里讲的很清楚了,但是对于褒斜道,我看有点看不明白。似乎褒城-凤县-大散关-宝鸡的路线,以及褒城-太白-五丈原-斜谷关的路线,在历史上有被轮流利用。
原文有这么提到:以事势言之,承平时,自长安入蜀,其取道就平易;南北分争,塞故道而开新路,以依险阻。
又:自此(五代)以后,斜谷道废,多以散关为南北之冲。
下面是根据原文大概的整理,不知道是否准确,请8u鉴定
汉高祖暗渡陈仓,走的是故道。
三国时期以在褒斜道争夺为主。法师详细介绍过了,就不细说了。
十六国时苻坚攻蜀也是走褒斜道。
公元495年,元英攻梁州也是走斜谷。
“魏正始四年(507年),开斜谷旧道,以达梁州”
宇文泰攻南郑也是出大散关走故道。
五代李茂贞派遣刘知俊攻蜀走的是褒斜道。
另外让我看不太懂的是明朝的主路,似乎也是选择故道?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ff3dbd53f310a55c424defc87444387/52d47ecc7cd98d10692c4d17673fb80e7bec9022.jpg?tbpicau=2025-02-18-05_2944c45a2f6dbf16c7dd96bde2c17a3d)
原文有这么提到:以事势言之,承平时,自长安入蜀,其取道就平易;南北分争,塞故道而开新路,以依险阻。
又:自此(五代)以后,斜谷道废,多以散关为南北之冲。
下面是根据原文大概的整理,不知道是否准确,请8u鉴定
汉高祖暗渡陈仓,走的是故道。
三国时期以在褒斜道争夺为主。法师详细介绍过了,就不细说了。
十六国时苻坚攻蜀也是走褒斜道。
公元495年,元英攻梁州也是走斜谷。
“魏正始四年(507年),开斜谷旧道,以达梁州”
宇文泰攻南郑也是出大散关走故道。
五代李茂贞派遣刘知俊攻蜀走的是褒斜道。
另外让我看不太懂的是明朝的主路,似乎也是选择故道?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ff3dbd53f310a55c424defc87444387/52d47ecc7cd98d10692c4d17673fb80e7bec9022.jpg?tbpicau=2025-02-18-05_2944c45a2f6dbf16c7dd96bde2c17a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