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作者说的血缘亲情就是人生中的事体情理。
但在古时传统的道德规矩中,人分等级分尊卑又是维持社会现实的标准。
所以现实中从老百姓到皇亲国戚都会承认,奴才的儿女不能称呼自己的母亲为母亲,这一现象被作为朝廷法律核心理论确立下来,作为刑部大臣、礼部大臣都能以很深层次的学术理论来进行解释。
从现代科学看这是不合理的,作者也是因此提出了这个问题。
比如同是赵姨娘生的两个儿女,探春就是一个很听话的好孩子,用现代话说就是积极要求进步,政治觉悟高,有励志精神······,所以她严格按照传统礼制要求不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娘,而是称呼不是自己亲娘的王夫人为母亲。
赵姨娘的儿子贾环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他就没有接受王夫人正规礼制道德教育的探春那么懂规矩,其本身有很多性格品质到的规矩方面的缺陷,是典型的坏小子(这种描写连幼儿园小朋友都能看懂)。但是贾环却能按照人的最起码的直觉本能不遵守礼制要求,喊自己的母亲为娘。
一个女儿不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娘;另一个儿子喊自己的母亲为娘。
这一对儿女在礼制道德要求上强烈对比的不同。
在人的基本感情方面的血缘亲情,也是强烈对比的不同。
这就是作者提出的问题:传统礼制是违反人的血缘亲情的。
但这又不仅是作者的唯一的目的,通过夸张虚构的情节作者又引申出(我把它叫做比兴)了,在皇亲国戚中的不同级别所产生的立储中的礼制程序问题,也还是新皇帝称不称呼自己的母亲是自己的母亲的问题,不称呼自己的母亲是母亲可以当皇上,但是却使自己变为一位不认母亲的儿子了。
称呼自己的母亲为母亲,就违反了皇家礼制规定给即位到来麻烦。
这个问题可不是一般的理论为题,而是国家朝廷中职位最高智商最高的核心智囊团都挣得你死我活的理论问题。
这就是我在从26 ~28楼中举的例子的目的,皇帝也有自己认不认娘的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的提出的原文根据是,在第七十五回中贾赦对贾环说的极其荒谬的一句话“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虽然这只是夸张虚构情节中的情节,但这却是引申出这个问题的关键线索。
皇帝可以违背礼制称呼级别不够的母亲为母亲,那贾环的这种违背礼制的言行也就有了理由和例子了。
关键是这种有违礼制的行为在朝廷智囊团之间爆发了你死我活的争论,结果是在庭外杖毙了十几位群谏的朝臣!
据说在当时有外国使团访问中国,他们说皇帝应该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皇叔”“皇婶”(也就是不认自己的爹娘),但是又说理解当时皇帝的举动。也就是说即使是外国使团也是思维概念混淆,糊涂的和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