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吧 关注:78,040贴子:1,839,607
  • 22回复贴,共1

公式的局限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公式的局限性相信大家其实都有所了解,例如我们熟知的campione股骨周长公式,以及一些其他的计算体型的公式(一些比较离谱的就不放出来了),无一例外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相比GDI以及建模测体积要更加方便快捷.既然关于体型的公式局限性都如此之大了,咬合力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更不用说了.稍微对《Mandibular force profiles and tooth morphology in growth series of Albertosaurus sarcophagus and Gorgosaurus libratus (Tyrannosauridae: Albertosaurinae) provide evidence for an ontogenetic dietary shift in tyrannosaurids》这篇论文中说出的"As for Giganotosaurus, its weak bite could either reflect a potential plateau in the bite force as theropods reach large body size or be related to inaccuraci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ndible due to the incomplete nature of the holotype (see Coria and Salgado, 1995); only the study of additional taxa and discovery of more complete Giganotosaurus specimens will shed light on this issue."做出一些解释: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12-16 10:27回复
    论文里指出:南方巨兽龙的咬合力比较弱,可能与正模标本不完整导致下颌骨重建不准确有关.但是我们再看一下论文里所用的研究方法,论文中的数据来自于作者提出的一个公式:
    Zx=π✖️(齿骨宽度/2)✖️(齿骨深度/2)^2/4
    L=齿骨前端—关节窝的距离
    最后用Zx/L就可以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12-16 10:28
    回复
      虽然公式确实简洁且方便,但是这么看还是有不少问题.首先无论怎样,最后都要去➗下颌长度,所以这对于一些恐龙就并不友好例如南方巨兽龙,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就体现出来了.由于Coria版南方巨兽龙下颌很长量到下颌关节有175.9cm(逆推Pmx-Q~181cm)所以算出来的数据并不好看,结果甚至还不如一只BCL只有106cm的惧龙???(Coria版南方巨兽龙的BCL~160cm).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12-16 10:29
      回复
        这一结果无疑是荒唐的,Coria版本的南方巨兽龙甚至可以把TMP 2001.36.1的头含在嘴里...而如果用这个方法计算,Scott画的SKL只有153cm的南方巨兽龙咬合力要比Coria版本还要大,但是肉眼可见的是Coria版本的南方巨兽龙头骨要比Scott画的大了一圈.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公式的局限性是巨大的.同时也说明了大家要有自己的基础判断能力,不要看到结果就过于兴奋.而在去年Johnson,Snively,Sereno等人认为鲨齿龙的咬合力可以达到霸王龙的2/3,南方巨兽龙的头骨要比鲨齿龙大了一圈...所以很多东西不能只根据一篇论文下定论.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12-16 10:29
        收起回复
          支持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12-16 12:22
          回复
            大佬水平好高,不过感觉这个公式很扯,恐龙咬合力跟圆周率有啥关系


            IP属地:广东6楼2024-12-16 12:30
            收起回复
              毕竟公式也不是万能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12-16 19:48
              回复
                强行拟合数据得出的公式误差就没有小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16 20:02
                回复
                  霸王龙之前借了南巨一点体型,但是这咬力的高利贷收的简直....
                  而且按颌骨lz/L的话,也只是抗应力的结构强度,而不是咬力,补充一些看法
                  (1)如果按实心杠杆,L其实应该按“咬肌链接下颌的最前端”(mps和mint下颌附着点取个中位),其实和齿列长度等比例关系比和下颌长度的比例关系更高差,这样的话南巨齿列61.5cm,霸王龙里面最大的几个齿列62~63cm(MOR 555、SUE),其实差不了太多【这里L越长对应的抗应力能力越弱】。
                  (2)至于Lyz本身,估计南巨按MUCPv-95的线稿14cm高,6cm宽这个位置是lz最弱的,霸王龙就选SUE(最粗壮的下颌),大概20cm宽6.74cm宽处最弱,Lyz是3次方,因此差距大概是2倍,L齿列基本算相等,因此南巨最细处下颌应力应该是SUE的最细处50%左右。
                  (3)应力吗,其实是有结构余量的,例如14*6*pi/4的一个椭圆,按最弱的Tensile stress 65~100mpa,取65mpa,截面也可以承受43万N的力量,即便考虑“颌骨和牙齿分开算”,承受15万N的结构力量应该没问题。尤其是7~8万N的千分之一吗咬峰值(类似HL53cm级宽吻鳄1~1.1万N的那种性质)几乎没有能量输出的时间,主要也就是下颌合拢的动能瞬间释放一下。实际稳定输出1秒咬力大概2.5~3万N,SUE应对咬力需要靠45分,结果考了300分,南巨咬力需要30分,结果考了200分,SUE的安全系数高点而已,都过剩。
                  至于咬力个人意见:比较靠谱的Bates 2012版模型,持续1秒咬力,异特龙(70cmHL:35HW)是宽吻鳄(HL53,HW32)的1.53倍,STAN是宽吻鳄的10倍,如果南巨按156*80cm算,放大到南巨尺寸南巨应该是宽吻鳄的7.8倍;而且南巨看结构似乎比异特龙咬力更发达,有可能8~9倍。肌电实测里面鳄鱼的mpt实测里面对1秒持续咬力贡献不大,合拢嘴的时候发力,对第一次合嘴接触瞬间咬力贡献更大,估计南巨偶骨比霸王龙长,偶骨附着的Mpt肌肉,mptd是内测,mptv则是外侧,外侧不受颅宽影响(不占用颅内空间),而且Bates 2012版的mpt组(先和鳄鱼实测解刨数据对比,恐龙和鳄鱼之间则看骨骼附着点面积)是很保守甚至地洞的,这样对鳄鱼和异特龙这种偶骨区域长的更吃亏的,因此我估计瞬间咬力,南巨或许不小于STAN甚至更大一些。


                  IP属地:山东9楼2024-12-16 21:39
                  收起回复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2-17 19: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