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吧 关注:130,947贴子:1,446,073

回复:魂与魄 鬼神 神魂 鬼魄 作祟 僵尸 人界与魔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爝火录卷二十五 记载
乙未(一六五五)、大清顺治十二年(永明王永历九年、鲁王十年)春正月丙戌朔
永明王在安龙,鲁王在金门。
  李定国败于新会。
定国连年用兵,所遇州郡闻风倒戈;及兵至新会,坚守不下。
新会邑虽僻小,倚山海滨,险阻不可攻;定国围之数重,期克日破之。
值潮落,兵半陷沙洲,终不能登城。
相待月余,城中食尽,掠人为脯;男女死者七万余人,力竭乞降。
定国怒其不早,欲尽屠之;城中益死守。
而大清援兵四集,定国分屯诸山,于峡口列巨象、红夷炮为阵,别以劲旅屯左山,为乘高骤下之势;
大清兵惮其严正(一作整),挥骑尝之。左山兵败走,炮喑不发火,大清兵遂据左山,挥步兵分攻峡口;
尚可喜、耿继茂分两翼进,群象惊走,自相蹴踏,阵遂大乱。
定国走高州;敌追之,复走南宁。李定国败回,高文贵等不知虚实,奔入黔中;谓定国将卷土而来。
孙可望大惊,即遣关有才统十三营兵马从安龙迎拒定国。
三月庚辰朔,  永明王至云南,居孙可望署中。
  李定国、刘文秀遣兵迎帝至滇,以定北府为行宫驻跸。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
八月辛未朔,  孙可望举兵反,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率师御之。
初,可望以妻子在滇,未敢公然为逆;及王送妻子还黔,遂举兵内向。
然人心多不直可望,部下诸将皆愿归定国;与定国相拒于三岔河,自文选轻骑奔定国军。
九月庚子朔 李定国等与孙可望接战连北,退守曲靖;可望索战,坚壁不出。
二十一日(庚申)孙可望至贵州,部将冯双礼绐之,!可望知人心已散,遂挈妻子赴长沙降于大清。
三月戊戌朔  大清兵三路入云、贵。
二十四日(庚寅)  刘文秀卒。孙可望导三路兵进攻;报至行畿,上下震恐。李定国虑可望熟识险隘,而各汛守皆可望旧人,悉更调之;


IP属地:江西16楼2025-01-08 09:28
回复
    爝火录卷二十九 十八日(己卯)   大清兵入永昌,帝抵腾越。二十七日(戊子)
      永明王率沐天波等至蛮莫、思绵;使告缅,缅使人来迎。
    爝火录卷三十九月癸丑朔  李定国、白文选会兵攻缅,索王不得;败缅兵于瑞羊堡。
    二十日(辛未)  洪承畴凯旋北上,泊舟南京水西门;镇抚郎廷佐率文武百官出郭迎接,万民焚香感谢。
    郎欲留之度岁,承畴意未决;适有族父老四人自福建至,投揭略云: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况泉州乃祖宗坟墓所在,亦宜扫奠,荣示乡党,以庇宗人』。
    承畴阅揭挥泪。顷之,端坐凝思,色若不怡者;遂批云:『冒认高官,发按察司勘问』。投揭几下。
    次日,按察使每人笞二十,发银一百二十两遣之还乡。
    又一日五鼓,承畴解缆去,寂无知者。承畴不认族人,避嫌也;彼以北京为家耳。
    十一日(戊子)  李定国复以舟师攻缅索王,反为所败;定国与白文选俱引还。
    初二日(丁未)  缅人以永明王父子送于大清军前。
    爝火录卷三十二 壬寅(一六六二)、大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元年(永明王永历十六年、鲁王监国十七年)
      春正月乙亥朔   永明王在云南吴三桂营,鲁王在金门。二十七日(戊辰)
      李定国卒于猛腊。其子嗣兴与刘文秀子震俱降大清。
    【案,乱了30年。崇祯三年(1630年)开始,到康熙元年(1662),魔王遍地,生灵涂炭,人口锐减。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仙踪,制程,快速壮大,】


    IP属地:江西17楼2025-01-08 09:29
    回复
      清史讲义选录 记载
      川、陕之征自你制程败窜,中国本部西北境虽已隶本朝,而四川故为张仙踪所据;会朝廷方以南征为急,未暇西顾,仙踪乃以成都为根据地,遣诸将分屠附近州县,以杀人多寡论功,川中无人迹。
      大军追至西充、盐亭间,与仙踪遇,发矢殪之。其群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俱溃走川南,寻越重庆綦江等城,入贵州境;大军追之至遵义,以饷匮旋师,时三年十二月也。
      唐藩之平方何腾蛟、杨廷麟之振势于湖南、江西也,各疏请唐王移镇其地。
      唐藩之覆也,
      式耜与两广督臣丁魁楚方在肇庆,议所当立,乃共迎桂王由榔(神宗孙)于梧州。顺治三年十月,王称帝,颁诏湖南、云、贵诸省,以魁楚、式耜及故尚书吕大器为大学士;腾蛟闻之,亦与云、贵督师堵允锡联署劝进。
      俄而唐王弟聿■〈金粤〉诸遗臣自福建浮海至广州,粤人有倡兄终弟及之议者,观生因利用之,拥聿■〈金粤〉自立,与肇庆对抗。于是二百里内两帝并树,日治兵相攻,不暇外御。
      大军之下漳州也,博洛遣副总兵李成栋率偏师取广东,以佟养甲督之。潮、惠两州相继下,而广州尚瞢无所闻。
      十二月,成栋军突至,聿■〈金粤〉方会观生等视学,仓卒不知所为,君臣皆自杀,宗室诸王死者二十余人。成栋分兵徇高、雷诸府,而自督大军进攻肇庆。
      桂林之坚守。顺治四年(一六四七年)正月,成栋克肇庆而西,连下梧州、平乐,桂林大震,丁魁楚等皆引去;
      广州危急,佟养甲檄成栋回军东救,式耜乘间遣诸将四出,尽复所失广西境内诸城,根据略固;而湖南复为大军所扫荡自岳州至宝庆,列城风靡,刘承允以武冈降。同时,广东诸军亦悉为成栋援师所破,家玉等,或走或死。时四年八月也。
      湖南之平定先是是年春,朝廷以何腾蛟厉兵湖广,为南部劲敌,不可不以全力图之,乃命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偕尚可喜、耿仲明大举进讨。腾蛟所设十三镇,故皆盗贼之余,不乐受节制;
      明年二月,大军已定湖南全境,闻桂林内讧,全州重兵还救,乃复乘虚南进。而金声桓、李成栋之变作,江西、广东皆叛附于明;朝廷乃令可喜、仲明移军救江西,而诏孔有德班师。
      金声桓、李成栋之反侧及其影响
      初,金声桓之平江西、李成栋之平广东也,王、贝勒以辽藩旧臣章于天,佟养甲监之;行间之功,多出声桓、成栋。及事平,而于天任江西巡抚、养甲任广东总督,声桓、成栋仍以武员受其节制,意不能平。
      以顺治五年正月,举兵袭杀学成、执于天,而迎故明大学士姜曰广以江西叛;李成栋闻之,亦以四月胁养甲以广东叛。各拥众十余万,移檄远近,通表桂王。桂王各授以爵秩,势力骤增。
      腾蛟乘隙,复发兵攻永州,以久围力战破之。遂分军徇衡州、宝庆、常德等府,湖南大部复为所据。
      于是桂藩有两广、云、贵、江西、湖南、四川七省之地,驻跸肇庆。
      朝廷以军务蔓延,非二、三将帅所能兼顾,乃迭命重臣分地任事。
      于是都统谭泰及和洛辉自江宁赴九江,会耿、尚二王征江西、广东;
      郑亲王济尔哈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会孔有德征湖南、广西;
      端重郡王博洛、敬谨郡王尼堪,讨姜瓖于大同。
      而吴三桂、李国翰分任陕、川之远征;
      洪承畴仍镇江宁,任沿海之经略。此顺治五、六年间事也。
      会江宁大兵于五月复克九江而南,进围南昌;声桓闻警,遽引还突围入,而得仁直趋九江,冀断大军饷道,使南昌之围不战自解。
      既而李成栋踰岭攻赣,谋北援,进库复用缓兵策绐之,成栋还屯岭上。
      至十月,南昌粮尽告急,成栋复悉众簿赣,岭行艰难,士卒饥困。赣兵突出击之,成栋退屯信丰,南昌势益孤。
      至六年(一六四九年)正月,遂为大军所拔,曰广、声桓、得仁并死。二月,大军援赣,进逼信丰,成栋谋应战,而军溃过半,战斗力尽失,走死城东川中。江西复定,而郑亲王及孔有德之军亦以是春进湖南。


      IP属地:江西18楼2025-01-08 09:34
      回复
        清史讲义选录 记载
        两广之复定及瞿式耜之死
        李成栋败死信丰后,桂王以杜永和为两广总督,驻广州,严兵守庾岭;
        而声桓、得仁部下溃卒亦亡入闽、粤山林间,出没不测。
        江西大兵不敢进,还屯吉安将一载;会明镇将有纳款大军、愿为向导者,可喜遂由间道入庾关。
        桂王以是年正月自肇庆奔梧州,比闻桂林破,复走南宁。
        明年(一六五一年),诏郑亲王班师,而以尚可喜镇守广东、孔有德镇守广西,两广州县次第毕下。
        山、陕既定,乃诏三桂回镇汉中,进规四川。
        会川中义勇不相一致,而明巡抚李干德复构之仇杀,益涣散不足用,李占春等来降,
        三桂乘间收成都、重庆、叙州地。
        是时,本朝已定江西、湖南、两广,桂王穷投土司境,旦夕奏凯;而孙可望、李定国之事复作。
        孙可望、李定国之乱。
        先是张仙踪之败也,其群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自川南拥众入云、贵,
        推可望为长,袭夺明镇将兵权,据有其地。
        已而定国、可望交恶,可望乃纳款桂藩,求封号,欲藉以服众。
        顺治六、七年间,屡使求封,迄不获命。至是,大军四迫,桂王不得已,封可望为秦王,趣之出兵。
        可望乃遣兵三千,扈桂王居安隆,使文秀等分出叙州、重庆以攻成都,使定国等由武冈出全州以犯桂林。
        九年(一六五二年)三月,文秀连陷叙州、重庆,三桂战败,敛兵入保宁,旋回汉中;
        而李定国之军亦陷沅、靖、武冈,乘胜袭桂林,有德不能守,死焉。
        梧州、柳州继陷,乃分兵还攻辰州,杀总兵徐勇,寻屯守武冈。于是四川、广西、湖南军务同时告急。
         孙、李之冲突及孙可望之降。
        定国已连陷湘、粤诸郡,兵力寖强,不复禀可望约束;
        可望愤甚,阴欲除之,然以其将兵在外,未敢轻发,
        而尚可喜乘定国之在湖南,遽发舟师自西江而下,尽复梧州、桂林。
        定国弃武冈,还据柳州,威望骤减,惧可望之袭其后,益思拓地自固,乃将兵东犯,据有平乐、高、廉诸府。
        至十二年(一六五五年)春,复为尚可喜所破,走保南宁。
        而刘文秀亦以是年谋犯岳州,大败于常德,自贵阳还云南。于是定国、文秀两军皆衰,湘、粤告平。
        可望独雄视贵阳,益跋扈不可制,擅杀从臣宗室,自设内阁六部,立太庙,制朝仪。桂王自安隆闻之,大惧,密敕封定国晋王、文秀安南王,与相抵制,而召定国兵入卫。
        可望微闻之,以十三年(一六五六年)春,发兵袭定国于南宁,且遣使谋劫迁桂王,置诸肘腋之下。
        事未发,而定国已自田州抵安隆,奉桂王入云南,与文秀联合;
        可望大怒,以十四年(一六五七年)秋,大举攻桂王;
        与定国、文秀同盟军夹三盆河而阵,诸将皆不直可望,阵而不战;定国悉锐攻其中坚,诸军皆解甲大呼欢迎之,
        可望反走,率十余人至湖南乞降。时十四年十月也。
        云南、贵州之平定。
        定国闻贵阳已失,乃苍黄遣诸将分道迎敌,而亲扼北盘江之铁锁桥,以断黔、滇间之大道。寻诸将各败走不相顾,定国亦撤寨西遁;大军毕会于普安,桂王奔永昌。
        定国退归腾越,闻桂王已西行入缅甸界,亦弃城他去。于是四川、贵州、云南一律荡平,朝廷颁诏宣示中外,而以镇守云南之事在诸吴三桂,铎尼等先后班师。
        吴三桂之阴谋。
        云、贵既平,朝廷以桂藩无足为患,议撤兵节饟,不欲复问缅事;而三桂包藏祸心,欲假手本朝兵力尽翦明宗,以绝遗民恢复之忘想,而后营窟滇南,徐养兵马,以俟本朝之隙。遂于顺治十七年(一六六○年)四月,上疏极陈边患,恐吓朝廷,
        ---------------------------------------


        IP属地:江西19楼2025-01-08 09:39
        回复
          出卖灵魂与出卖肉体,哪个更加卑贱!
          在魔界,众生没有了灵魂,各个都是魑魅魍魉,所以不存在出卖灵魂的大前提。
          魔界众生的肉身,就是魔界众生天然的最有力的武器,故而不存在出卖肉体的认知与概念,
          魔界战士,可以随时出卖自己与亲人!
          为了获得更好的利益,魔界战士们,可以出卖自己的浮木、兄弟、街门,
          魔界的众生,因为没有灵魂,只有鬼魄,因此只会依据自己贪婪的本性,以及五官的感受去行动,
          由此魔界的众生会经常互相伤害,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遇到比他们更凶的兽时便是羊,遇到比他们更弱的羊时,便是穷凶极恶的野兽。
          最痛苦的,莫过于那些灵魂,已经复苏与觉醒的众生了。
          比如,王阳明。
          王阳明灵魂觉醒以后,提出了【良知说】
          但是,老大却要王阳明到赣南剿匪,到广西剪灭瑶人的叛乱,
          广西当时的战乱是由瑶族发动的,主要地点是大藤峡。
          王阳明,迅速攻占了瑶族八寨,并且屠尽八寨男女老少。据历史记载,此次战役瑶族死亡人数达两万人。
          但是,王阳明的奏章中,只说消灭了几千人
          王阳明集○八寨断藤峡捷音疏(七年七月初十日)
          除遵奉外,今据进剿断藤峡谷,
          各哨土目官兵解到生擒斩获首从贼徒、贼级一千一百四名颗,俘获贼属五百六十八名口;
          进剿八寨,各哨土目官兵解到生擒斩获首从贼徒、贼级一千九百一名颗,俘获贼属五百八十七名口。
          两处共计擒斩获三千五名颗,俘获贼属一千一百五十五名口。
          除遵照案验事理,再行验实造册另报外,其各哨解到到生擒、斩获、俘获等项功次数目,合先开报。
          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按照王阳明的本意,是不愿意大肆撒入瑶民,王阳明需要的当地民生的安定,而不是瑶民的头颅作为自己的功绩
          这就是灵魂觉醒以后,王阳明的行为与思想的,极大的矛盾的地方。
          在广西,王阳明却是很痛苦,因为他的灵魂在遭受谴责,
          故而广西之战,让王阳明早早的离开了世界。
          死之前,王阳明痛苦的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IP属地:江西20楼2025-01-08 16:41
          回复
            出卖灵魂与出卖肉体,哪个更加卑贱!
            自从王阳明平定南昌的藩王叛乱之后,经历了种种奇奇怪怪的事情,
            故而,老大要王阳明去广西剿匪,王阳明立刻提呈,要辞职。
            因为所谓的剿匪,实际上是要消灭广西地区的土著民
            瑶人,在广西已经生活了2000年以上,故而,与王阳明的老大的利益,经常发生剧烈的冲突
            当年,朱大哥一坐稳大殿,就派人来广西剿灭瑶人。
            这一点,与王阳明的良知说,有严重的冲突。
            根据史料记载,瑶族最早出现在湖南,是东亚大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随着北方人南下的事件发生,北方人与湖南瑶族之间的矛盾频繁出现。
            此后,瑶族逐步向南迁移,进入广东和广西。广西成为了瑶族的主要聚居地。
            明初,大哥派遣沐英等人,进入广西,剿灭瑶人的势力。
            洪武十三年,广东罗定瑶乱
            洪武十六年,粤赣交界瑶乱
            洪武二十八年,广东潭源的瑶乱。
            洪武三十一年,广东罗定瑶乱
            正统时期,自1446年罗定瑶乱开始,明代瑶乱达到顶峰。
            罗旁瑶乱。该事件始于弘治四年(1491),直至万历五年(1576)才被完全平息。
            王阳明,在(嘉靖六年六月1527年),被大哥派往广西,平定瑶乱。
            王阳明,对于明朝瑶乱的历史,十分清楚。故而,王阳明,首先要辞呈。
            最后,王阳明还是由于心病与身体疾病的原因,在广西平叛的任上,死在江西抚州。
            1529年,王阳明在江西抚州去世,年仅57岁。
            明儒学案卷十 姚江学案 记载
            宸濠方围安庆,先生破南昌,濠返兵自救,遇之於樵舍,三战,俘濠。
            武宗率师亲征,群小张忠、许泰欲纵濠鄱湖,待武宗接战而后奏凯。
            先生不听,乘夜过玉山,集浙江三司,以濠付太监张永。
            张永者,为武宗亲信,群小之所惮也。命兼江西巡抚。
            又明年,陞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
            嘉靖壬午,丁冢宰忧。
            丁亥,原官兼左都御史,起征思、田。
            思、田平,以归师袭八寨、断藤峡,破之。
            先生幼梦谒马伏波庙,题诗於壁。至是,道出祠下,怳如梦中。
            时先生已病,疏请告。
            至南安,门人周积侍疾,问遗言,先生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顷之而逝,七年戊子十一月二十九日也,年五十七。
            ----------------------------------------


            IP属地:江西21楼2025-01-08 16:42
            回复
              王阳明集●卷十四别录六  ◎奏疏六
                ○辞免重任乞恩养病疏(嘉靖六年六月1527年)
              臣自正德十四年江西事平之后,身罹谗构,危疑汹汹,不保朝夕。
              幸遇圣上龙飞,天开日朗,鉴臣蝼蚁之忠,下诏褒扬洗涤,出臣于覆盆之下;进官封爵,召还京师。
              因乞便道归省,随蒙赐敕遣官奖劳慰谕,锡以银币,犒以羊酒。
              臣感激天恩,虽粉骨碎身,云何能报。
              不幸遭继父丧,未获赴阙陈谢。服满之后,又连年病卧,喘息奄奄,苟避形迹。
              皇上天高地厚之恩,迄今六年于此矣,尚未能一睹天颜,稽首阙廷之下,臣实瞻戴恋慕,昼夜热中,若身在芒刺。迩者曾蒙谢恩之召,臣之至愿;惟不能即时就道,顾乃病卧呻吟,徒北望感泣,神魂飞驰而已。
                今年六月初六日,兵部差官赍文前到臣家,内开奏奉钦依,
              以两广未靖,命臣总制军务,督同都御史姚镆等勘处者。
              臣闻命惊惶,莫知攸措。伏自思惟,臣于君命之召,当不俟驾而行,矧兹军旅,何敢言辞?
              顾臣病患久积,潮热痰嗽,日甚月深,每一发咳,必至顿绝,久始渐苏。
              乃者谢恩之行,轻舟安卧,尚未敢强,又况兵甲驱劳,岂复堪任。
              夫委身以图报,臣之本心也。若冒病轻出,至于偾事,死无及矣。
                臣又伏思两广之役,起于土官仇杀,比之寇贼之攻劫郡县,荼毒生灵者,势尚差缓。
              若处置得宜,事亦可集。姚镆平日素称老成慎重,一时利钝前却斯亦兵家之常,要在责成,难拘速效。
              御史石金据事论奏,是盖忠于陛下,将为国家宏仁覆久远之图,所以激励镆等,使之集谋决策,收之桑榆也。
                臣本书生,不习军旅,往岁江西之役,皆偶会机宜,幸而成事。
              臣之才识,自视未及姚镆,且近年以来,又已多病。
              况兹用兵举事,镆等必尝深思熟虑,得其始末条贯,中事少沮,
              辄以臣之庸劣参与其间,行事之际,所见或有同异,镆等益难展布。
              如臣之迂疏多病,徒持文墨议论,未必能济实用者,诚宜哀其不逮,容令养疾田野。
              俟病痊之后,不终弃废,或可量置闲散之地,使自得效其涓埃。
              则朝廷于任贤御将之体,因物曲成之仁,道并行而不相背矣。
              臣不敢苟冒任使以欺国事,不胜感恩激义,恳切祈望之至!


              IP属地:江西22楼2025-01-08 16:42
              回复
                王阳明集 ○赴任谢恩遂陈肤见疏(六年十二月初一日)
                  臣于病废之余,特蒙恩旨起用,授以两广军旅重寄。
                臣自惟朽才病质,深惧不任驱使,以误国事,具本辞免。
                过蒙圣旨“卿识敏才高,忠诚体国,今两广多事,方藉卿威望抚定地方,用纾朕南顾之怀。
                姚镆已致仕了,卿宜星夜前去,节制诸司,调度军马,抚剿贼寇,安戢兵民,勿再迟疑推诿,以负朕望。
                还差官铺马里赍文前去敦趣赴任行事,该部知道,钦此。”钦遵兵部移咨到臣,捧读感泣,莫知攸措。
                  伏念世受国恩,粉骨齑骸,亦无能报。又况遭逢明圣,温旨勤拳若是,何能复顾其他。
                已于九月初八日扶病起程,沿途就医,服药调理,昼夜前进。
                奈秋暑旱涩,舟行甚难,至十一月二十日,始抵梧州。
                ○辞巡抚兼任举能自代疏(七年正月初二日)
                  嘉靖六年十二月初二日,准本院咨节该吏部题奉圣旨:“王守仁暂令兼理巡抚两广等处地方,写敕与他,钦此。”钦遵外,臣闻命之余,愈增惶惧。
                  窃念臣以迂疏多病之躯,缪承总制四省军务之命,既已有不胜其任之忧矣。方尔昼夜驱驰,图其所以仰副朝廷之重委者,而尚未知所措。今又加巡抚之责,岂其所能堪乎。
                -----------------------------


                IP属地:江西23楼2025-01-08 16:43
                回复
                  王阳明的良知说,是一种无为而有为的思想。
                  所谓的无为,乃是从灵魂深处,放下尘世间的一切担忧,故而王阳明,要辞去两广巡抚与总督的官衔
                  但是,老大不允许,王阳明辞职
                  后来,王阳明,就立即担负起自己的职责所在
                  在剪灭瑶人叛乱之前,就已经部署了,战后的具体的社会安定,民生复苏的整体战略。
                  王阳明的流官与土官共举的战略,却是是具有高瞻远瞩的大智慧,没有灵性复苏的战略家,是提不出的
                  虽然,后来张居正采用20万大军进入两广,剿灭瑶乱
                  其实,最终,明朝的实践还是回到王阳明的战略上来,就是流官土官相互制衡的路径。
                  王阳明集
                  ○处置平复地方以图久安疏(七年四月初六日)
                  夫流官设而夷民服,何苦而不设流官乎?
                  夫惟流官一设,而夷民因以骚乱,仁人君子亦安忍宁使斯民之骚乱,而必于流官之设者?
                  土官去而夷民服,何苦而必土官乎?
                  夫惟土官一去而夷民因以背叛,仁人君子亦安忍宁使斯民之背叛,而必于土官之去者。
                  是皆虞目前之毁誉,避日后之形迹,苟为周身之虑,而不为国家思久长之图者也。
                  其亦安能仰窥陛下如天之仁,固平平荡荡,无偏无党,惟以乱民为心乎!
                  一,特设流官知府以制土官之势。
                    臣等议得:思、田初服,朝廷威德方新,今虽仍设土官,数年之间,决知可无反侧之虑。
                  但十余年后,其众日聚,其力日强,则其志日广,亦将渐有纵肆并兼之患。故必特设流官知府以节制之。
                  一,仍立土官知州以顺土夷之情。
                    臣等议得:岑氏世有田州,其系恋之私恩久结于人心。
                  今岑猛虽诛,各夷无贤愚老少,莫不悲怆怀思,愿得复立其后。故苏、受之变,翕然蜂起,不约而同。
                  自官府论之,则皆以为苗顽逆命之徒;在各夷言之,则皆自以为婴、臼存孤之义。
                  臣等看得田州府城之外,西北一隅,地形平坦,堪以居民。
                  议以其地降为田州,而于旧属四十八甲之内,割其八甲以属之,听以其土俗自治
                  立岑猛之子一人,始授以署州事吏目;三年之后,地方宁靖,效有勤劳,则授以判官;
                  六年之后,地方宁靖,效有勤劳,则授以为同知;
                  九年之后,地方宁靖,效有勤劳,则授以为知州,使承岑氏之祀而隶之流官知府。
                  一,分设土官巡检以散各夷之党。
                  故臣等议以旧属八甲割以立州之外,其余四十甲者,每三甲或二甲立以为一巡检司,而属之流官知府;
                  每司立土巡检一员,以土目之素为众所信服者为之,而听其各以土俗自治;
                  其始授以署巡检司事土目,三年之后,而地方宁靖,效有勤劳,则授以冠带;
                  六年之后,而地方宁靖,效有勤劳,则授以为土巡检;
                  其粮税之人,则径纳于流官知府,而不必转输于州之土官,以省其费;
                  其军马之出,亦径调于流官知府,而不必转发于州之土官,以重其劳。
                  其官职土地,各得以传诸子孙,则人人知自爱惜,而不敢轻犯法;
                  其袭授予夺,皆必经由于知府,则人人知所依附,而不敢辄携二。


                  IP属地:江西24楼2025-01-08 16:44
                  回复
                    王阳明的良知说,是一种无为而有为的思想。
                    所谓的无为,乃是从灵魂深处,放下尘世间的一切担忧,故而王阳明,要辞去两广巡抚与总督的官衔
                    明史列传第二百六广西土司二   △太平思明思恩镇安田州恩城上隆都康
                    太平领州县以十数。明初,皆以世职授土官,而设流官佐之。
                    思明,洪武初,改为府。二年,土官黄忽都遣使贡马及方物。诏以忽都为思明府知府,世袭。
                    思恩,无属田州路。历代羁縻而已。十六年,田州府土目黄明作乱,知府岑溥避入思恩,
                    正德七年增设凤化县治。时初设流官,诸蛮未服,相继作乱。
                    嘉靖六年,土目王受与田州卢苏谋煽乱,势复炽。新建伯王守仁受命至,一意招抚,而檄受等破八寨贼,
                    因列思恩地为九土巡检司,管以头目,授王受白山司巡检,得比于世官。
                    又以思恩旧治瘴雾昏塞,宜更之爽垲。于是择地荒田建新郡,割武缘止戈二里益之;
                    又议割上林三里,而移凤化县治于其处。
                    思恩府土巡检九司,皆嘉靖七年设,曰兴隆,曰那马,曰白山,曰定罗,曰旧城,曰下旺,曰安定,曰都阳,曰古零。
                    田州,古百粤地。明兴,改田州府,省来安府入焉。后改田州,领县一,曰上林。
                    十八年,廷议以思、田既平,宜设流官;岑猛世济凶恶,致陷府治,宜降授千户,而遴选才望者假以方面职衔,守田州,仍赐敕以重其权。
                    六年,镆以田州平,告捷京师,乃请改田州为流官,并陈善后七事,诏俱从之。
                    帝以蛮乱日久,乃起原任兵部尚书新建伯王守仁总督军务,同镆讨之。
                     帝以田州、思恩贼锋虽挫,首恶未擒,仍令守仁亟督兵剿抚。
                    守仁威名素重,及督军务,调兵数万人至,诸蛮心慑。
                    守仁至南宁,道中见受等势盛,度亦未可卒灭,上疏极陈用兵利害。
                    兵部议以守仁所见未确,复陈五事,令守仁详计其宜,于是守仁又疏云:
                      臣奉命于去年十二月至广西平南县,与巡按御史石金及籓臬诸将领等会议。思、田祸结两省,已逾二年。
                    今日必欲穷兵尽剿,则有十患。若罢兵行抚,则有十善。臣与诸臣,摅心极论,今日之局,抚之为是。
                      臣抵南宁,遂下令尽撤调集防守之兵。数日内解归者数万,惟湖兵数千,道阻远,不易即归,仍使分留南宁,解甲休养,待间而动。而卢苏、王受先遣其头目黄富等诉告,愿得归境投生,乞宥一死。
                    臣等谕以朝廷威德,令赍飞牌,归巢晓谕,期以速降无死。苏、受等得牌,皆罗拜踊跃,欢声雷动。
                      寻率众至南宁城下,分屯四营。苏、受等囚首自缚,与头目数百人赴军门请命。
                    臣等复谕之曰:“朝廷既赦尔罪,尔等拥众负固,骚动一方。若不示罚,何以雪愤?”
                    于是下苏、受于军门,各杖一百,乃解其缚。
                    又谕之曰:“今日宥尔死者,朝廷好生之德;必杖尔者,人臣执法之义。”
                    众皆叩首悦服,愿杀贼立功。臣随至其营,抚定其众七万余人,复委布政使林富等安插,于二月二十六日悉命归业。
                    是皆皇上至孝达顺之德,神武不杀之威,未期月而蛮民率服,不折一矢,不伤一人;而全活数万生灵,即古舞干之化,奚以加焉。


                    IP属地:江西25楼2025-01-08 16:46
                    回复
                      王阳明的良知说,是一种无为而有为的思想。
                      所谓的无为,乃是从灵魂深处,放下尘世间的一切担忧,故而王阳明,要辞去两广巡抚与总督的官衔
                      明史列传第二百六广西土司二   △太平思明思恩镇安田州恩城上隆都康
                        疏闻,帝嘉之,遣行人赍敕奖赉。于是守仁复疏言:
                        思、田久构祸,荼毒两省,已逾二年。
                      兵力尽于哨守,民脂竭于转输,官吏疲于奔走。
                      地方臲卼,如破坏之舟,漂泊风浪,覆溺在目,不待智者而知之矣。
                      必欲穷兵雪愤,以歼一隅,无论不克,纵使克之,患且不测。
                      况田州外捍交阯,内屏各郡,深山绝谷,瑶、僚盘据。使尽诛其人,异日虽欲改土为流,谁为编户?
                      非惟自撤其籓篱,而拓土开疆以资邻敌,非计之得也。
                        今岑氏世效边功,猛独诖误触法,虽未伏诛,闻已病死。
                      臣谓治田州非岑氏不可,请降田州府为田州,而官其子,以存岑氏之后。
                      查猛有二子,长邦佐,自幼出继为武靖州知州。武靖当瑶贼之冲,邦佐才足制驭,宜仍旧职。
                      而今所建州,请以猛幼子邦相授吏目,署州事,俟后递升为知州,以承岑氏之祀。
                      设土巡检诸司,即以卢苏、王受等九人为之,以杀其势。添设田宁府,统以流官知府,以总其权。
                        从之。惟以守仁所奏岑猛子,与抚按所报异,令再覆。
                        于是守仁言:“臣初议立岑氏后,该府土目及耆老俱言岑猛本有四子:
                      长邦佐,妻张氏出;次邦彦,妾林氏出;次邦辅,外婢所生;次邦相,妾韦氏出。
                      猛嬖溺林氏而张失爱,故邦佐自幼出继武靖。
                      邦彦既死,邦佐得武靖民心,更代亦难其人。欲立邦辅,土目谓外婢所生,名实不正。
                      惟邦相系猛正派,质貌厚重,堪继岑氏。故当时直谓猛子存者二人,亦所以正名慎始,杜后日之争也。”
                      疏上,如议行。
                        八年,守仁于思、田既议设流官,
                      又议移南丹卫于八寨,改思恩府城于荒田,改设凤化县治于三里,添设流官县于思龙,增筑五镇城堡于五屯。
                      及侍郎林富继之,又言:“田州界居南宁、泗城,交通云、贵、交阯,为备非一,不宜改设流官。
                      南丹卫设在宾州,既不足以遥制八寨,迁八寨又不得以还护宾州。
                      为今日计,独上林之三里,守仁所议设县者,可迁南丹卫于此。
                      夫设县则割宾州之地以益思恩,是顾彼而失此也。
                      迁卫则扼八寨之吭以还护宾州,是一举而两得也。然不宜属田州,而仍属南宁为便。”
                      其议与守仁颇有异同,诏从富言。
                      ---------------------


                      IP属地:江西26楼2025-01-08 16:47
                      回复
                        王阳明集 ○八寨断藤峡捷音疏(七年七月初十日)
                        除遵奉外,今据进剿断藤峡谷,
                        各哨土目官兵解到生擒斩获首从贼徒、贼级一千一百四名颗,俘获贼属五百六十八名口;
                        进剿八寨,各哨土目官兵解到生擒斩获首从贼徒、贼级一千九百一名颗,俘获贼属五百八十七名口。
                        两处共计擒斩获三千五名颗,俘获贼属一千一百五十五名口。
                        除遵照案验事理,再行验实造册另报外,其各哨解到到生擒、斩获、俘获等项功次数目,合先开报。
                        职等会同参照断藤峡诸贼连络数十余巢,盘亘三百余里,彼此掎角结聚,慰险稔恶,流劫郡县乡村。
                        自国初以来,屡征不服;至天顺年间,该都御史韩雍统兵二十余万来平两广,然后破其巢穴。
                        兵退未久,各贼复攻陷浔州,据城大乱。
                        ○处置八寨断藤峡以图永安疏(嘉靖七年七月十二日)
                          照得臣于去岁奉命勘处思、田两府,皆蒙皇上天地好生之仁,悉从宽宥。
                        两府人民今皆复业安居,化为无事宁靖之地,自此可以永无反覆之患,而免于防守屯息之劳矣。
                        惟是八寨及断藤峡诸贼,积年痛毒生民,千百里内,涂炭已极。
                          计开:
                          一,移筑南丹卫城于八寨。
                        一,改筑思恩府城于荒田
                        一,改凤化县治于三里
                        一,添设流官县治于思龙。
                        一,增筑守镇城堡于五屯。
                        ----------------------------------


                        IP属地:江西27楼2025-01-08 16: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