爝火录卷二十五 记载
乙未(一六五五)、大清顺治十二年(永明王永历九年、鲁王十年)春正月丙戌朔
永明王在安龙,鲁王在金门。
李定国败于新会。
定国连年用兵,
所遇州郡闻风倒戈;及兵至新会,坚守不下。
新会邑虽僻小,倚山海滨,险阻不可攻;定国围之数重,期克日破之。
值潮落,兵半陷沙洲,终不能登城。
相待月余,城中食尽,掠人为脯;
男女死者七万余人,力竭乞降。
定国怒其不早,欲尽屠之
;城中益死守。
而大清援兵四集,定国分屯诸山,于峡口列巨象、红夷炮为阵,别以劲旅屯左山,为乘高骤下之势;
大清兵惮其严正(一作整),挥骑尝之。左山兵败走,炮喑不发火,大清兵遂据左山,挥步兵分攻峡口;
尚可喜、耿继茂分两翼进,群象惊走,自相蹴踏,阵遂大乱。
定国走高州;敌追之,复走南宁。李定国败回,高文贵等不知虚实,奔入黔中;谓定国将卷土而来。
孙可望大惊,
即遣关有才统十三营兵马从安龙迎拒定国。
三月庚辰朔, 永明王至云南,居孙可望署中。
李定国、刘文秀遣兵迎帝至滇,以定北府为行宫驻跸。封李定国为晋王、
刘文秀为蜀王。
八月辛未朔, 孙可望举兵反,
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率师御之。
初,可望以妻子在滇,未敢公然为逆;及王送妻子还黔,遂举兵内向。
然人心多不直可望,部下诸将皆愿归定国;与定国相拒于三岔河,自文选轻骑奔定国军。
九月庚子朔 李定国等与孙可望接战连北,
退守曲靖;可望索战,坚壁不出。
二十一日(庚申)孙可望至贵州,部将冯双礼绐之,!可望知人心已散,
遂挈妻子赴长沙降于大清。
三月戊戌朔 大清兵三路入云、贵。
二十四日(庚寅) 刘文秀卒。孙可望导三路兵进攻;报至行畿,上下震恐。李定国虑可望熟识险隘,而各汛守皆可望旧人,悉更调之;
乙未(一六五五)、大清顺治十二年(永明王永历九年、鲁王十年)春正月丙戌朔
永明王在安龙,鲁王在金门。
李定国败于新会。

定国连年用兵,

新会邑虽僻小,倚山海滨,险阻不可攻;定国围之数重,期克日破之。
值潮落,兵半陷沙洲,终不能登城。
相待月余,城中食尽,掠人为脯;

定国怒其不早,欲尽屠之

而大清援兵四集,定国分屯诸山,于峡口列巨象、红夷炮为阵,别以劲旅屯左山,为乘高骤下之势;
大清兵惮其严正(一作整),挥骑尝之。左山兵败走,炮喑不发火,大清兵遂据左山,挥步兵分攻峡口;
尚可喜、耿继茂分两翼进,群象惊走,自相蹴踏,阵遂大乱。
定国走高州;敌追之,复走南宁。李定国败回,高文贵等不知虚实,奔入黔中;谓定国将卷土而来。
孙可望大惊,

三月庚辰朔, 永明王至云南,居孙可望署中。
李定国、刘文秀遣兵迎帝至滇,以定北府为行宫驻跸。封李定国为晋王、

八月辛未朔, 孙可望举兵反,

初,可望以妻子在滇,未敢公然为逆;及王送妻子还黔,遂举兵内向。
然人心多不直可望,部下诸将皆愿归定国;与定国相拒于三岔河,自文选轻骑奔定国军。
九月庚子朔 李定国等与孙可望接战连北,

二十一日(庚申)孙可望至贵州,部将冯双礼绐之,!可望知人心已散,

三月戊戌朔 大清兵三路入云、贵。
二十四日(庚寅) 刘文秀卒。孙可望导三路兵进攻;报至行畿,上下震恐。李定国虑可望熟识险隘,而各汛守皆可望旧人,悉更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