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局看豫湘桂战役
远征军入缅作战与果脯豫湘桂溃败的关系。
远征军缅北滇西大反攻的胜利与豫湘桂溃败几乎是在同时,战争态势往往是牵一发而动而动全钧。
看过李宗仁将军的回忆录,对远征军的缅北滇北大反攻似乎并不以为然,李将军并不认可远征军的大反攻行动。他认为:日军的力量是沿本土到广州湾到缅甸一字长蛇阵,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作战只会导致日军后缩,日军后缩后的顽抗将会越来越强,不利于我方抗战的整体态势,与其最精锐的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作战,不如集中力量囤兵于广西,以图进攻广州湾,拿下广州湾后将日军拦腰斩断,再各个击破。
貌似大道理是这样,那为什么光头还会派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作战呢??
还是与当时背景有关,日军在缅甸挑起了英帕尔战役,战役初期日军比较顺利,英军顶不住了要求光头派兵支援。(英美是一个比一个坑爹,还都是排名前四的强国,居然要榨干榨净一个积贫积弱已久的农业国的价值给自己的战略方便,而且还甩锅说你无能)英美是穿一条裤子,一开始是通过史迪威转达的,当时光头的作战重点还在内地,对史迪威的意见一点都不买帐,但在1944年4月份罗丝福和马歇耳对光头施加压力,扬言光头如不派兵出境就终止援助,衡量再三光头答应派兵,弱国无外交。
5月11号卫立煌的20万精锐之师强渡怒江,甚至还带上了昆明警总200师,卫立煌部对日战功卓著,但这20万精锐之师到怒江以西后暂时就回不了头了,与此同时日军在国内几乎是倾全力进攻豫湘桂,号称是有史以来的最大作战行动。估计光头也没有预料到汤恩伯部会如此废柴,仗打得是如此不堪。但另一方面如果卫立煌的20万精锐不被调到怒江以西,方先觉在衡阳坚守了47天求援光头断不会无兵可调,横山勇打援部队11军团对付王耀武已到极限,试想杜聿明第5集团军或宋希濂11集团军兵团兵临衡阳,断不会是如此战局,更不会有后面的桂柳会战。
此外部分网友有这样的观点:1944年盟军全是胜利只有果脯败了,果脯抗不了战。我并认可这样观点,1944年盟军哪里全胜了,市场花园行动就失败了,德三还在1944年打出阿登反击战,康拉德行动差点全歼红鹅一个方面军,盟军那是什么样的装备和后勤,这方面果脯永远都是望洋兴叹。
果脯在1944年也不是全败,与此同时进行的缅北滇西大反攻难道就不是胜利?再往后,果脯芷江会战全胜,芷江会战后又反攻追击光复了大片国土。再另外,豫湘桂也不全是糟点,其中桂林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等战打得很顽强,整个豫湘桂日方也是付出了沉重代价。
远征军入缅作战与果脯豫湘桂溃败的关系。
远征军缅北滇西大反攻的胜利与豫湘桂溃败几乎是在同时,战争态势往往是牵一发而动而动全钧。
看过李宗仁将军的回忆录,对远征军的缅北滇北大反攻似乎并不以为然,李将军并不认可远征军的大反攻行动。他认为:日军的力量是沿本土到广州湾到缅甸一字长蛇阵,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作战只会导致日军后缩,日军后缩后的顽抗将会越来越强,不利于我方抗战的整体态势,与其最精锐的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作战,不如集中力量囤兵于广西,以图进攻广州湾,拿下广州湾后将日军拦腰斩断,再各个击破。
貌似大道理是这样,那为什么光头还会派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作战呢??
还是与当时背景有关,日军在缅甸挑起了英帕尔战役,战役初期日军比较顺利,英军顶不住了要求光头派兵支援。(英美是一个比一个坑爹,还都是排名前四的强国,居然要榨干榨净一个积贫积弱已久的农业国的价值给自己的战略方便,而且还甩锅说你无能)英美是穿一条裤子,一开始是通过史迪威转达的,当时光头的作战重点还在内地,对史迪威的意见一点都不买帐,但在1944年4月份罗丝福和马歇耳对光头施加压力,扬言光头如不派兵出境就终止援助,衡量再三光头答应派兵,弱国无外交。
5月11号卫立煌的20万精锐之师强渡怒江,甚至还带上了昆明警总200师,卫立煌部对日战功卓著,但这20万精锐之师到怒江以西后暂时就回不了头了,与此同时日军在国内几乎是倾全力进攻豫湘桂,号称是有史以来的最大作战行动。估计光头也没有预料到汤恩伯部会如此废柴,仗打得是如此不堪。但另一方面如果卫立煌的20万精锐不被调到怒江以西,方先觉在衡阳坚守了47天求援光头断不会无兵可调,横山勇打援部队11军团对付王耀武已到极限,试想杜聿明第5集团军或宋希濂11集团军兵团兵临衡阳,断不会是如此战局,更不会有后面的桂柳会战。
此外部分网友有这样的观点:1944年盟军全是胜利只有果脯败了,果脯抗不了战。我并认可这样观点,1944年盟军哪里全胜了,市场花园行动就失败了,德三还在1944年打出阿登反击战,康拉德行动差点全歼红鹅一个方面军,盟军那是什么样的装备和后勤,这方面果脯永远都是望洋兴叹。
果脯在1944年也不是全败,与此同时进行的缅北滇西大反攻难道就不是胜利?再往后,果脯芷江会战全胜,芷江会战后又反攻追击光复了大片国土。再另外,豫湘桂也不全是糟点,其中桂林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等战打得很顽强,整个豫湘桂日方也是付出了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