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48,592贴子:73,195,079

回复:科普扫盲帖——豫湘桂战役的基本史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
结果就是因为豫湘桂大败,中国抗战14年,付出了巨大代价,最后的战后利益分配上,中国不是坐在餐桌上,而是在菜单上。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1-28 08:06
收起回复
    这个接近二战尾声,国军有保存实力的想法,不想再做巨大牺牲,而想着依赖盟友解决日本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5-01-28 08:32
    收起回复
      因为日军败局已定,各派系均选择保存实力为中国未来的最高权利争夺保留本钱……


      IP属地:江苏18楼2025-01-28 11:26
      收起回复
        下面继续
        菌桶很早就发现了日军的战略企图,在1944年初就掌握了日军将在年中前发动攻势,并且首选地在河南,所以菌桶年初还派游击队炸毁了焦作煤矿,延迟了日军时间。3,4月间获得了日军详细的作战计划和战略企图。5月初还获得了日军集中10个师团进攻长沙的详细情报。又在6月初获得了日军在长沙周边的详细部署。
        战前果脯已经预料到倭奴准备进攻,但是对日军进攻规模估计有所不足,以为还是类似于豫南常德那样的小攻击,想不到倭奴会倾巢出动!把派遣军62万人中的52万人投入攻势。毕竟倭奴已经6年没有发动大规模攻势。更别说太战战场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常理判断,确实预料不到倭奴会在大陆发动大规模攻势。


        19楼2025-01-28 11:28
        回复
          但美国由于过度膨胀,跟44年接连误判了日军莱特湾反扑、德军阿登反扑的骄横态度一样,在戴笠把情报通过光头送给罗斯福提醒中国战场的日军反扑动向后,马歇尔和史迪威还认为这是狡猾无能的光头试图保存自己实力,不肯为盟军在缅甸的行动出力,所以史迪威在罗斯福的支持下拒绝交出远征军指挥权并禁止远征军回国,甚至就连最基本的给国内国军紧急输送军火的要求也拒绝了。美国佬又当又立既要又要的丑恶嘴脸在这里暴露无遗,它们是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底下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所以那些鹦鹉学舌跟着美国佬话术胡言乱语的人你们智商真的真的很感人,这又是我说的,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用


          20楼2025-01-28 11:32
          收起回复
            史迪威这时掌控着一切的美国援助物资,以及中国的战略预备队兵力。他一心一意只想动员华军,早些帮他完成反攻缅甸的作战。同时他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就是希望蒋介石的部队在中国本土能够遭到一败涂地的打击,这样他才能有机会全面地接受中国部队的作战指挥权。因此史迪威故意漠视日军集结的情报,不断向华盛顿报告蒋介石根本无法作战,日军在中国战区其实没有威胁史迪威这个坑爹货本来应该被你们挫骨扬灰,但你们的矛头居然都指向光头,对史迪威那是一句客观的批评都没有,这又是什么脑回路?还是因为没有起码的历史知识,因为无知所以无畏?


            21楼2025-01-28 11:36
            收起回复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44年果脯控制的大后方的经济已经崩盘了,货币也进入了巨额通胀状态,虽然比不了5年后,但是在抗战期间已经是最底线了。
              经济崩盘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带来的对于民心军心的动摇,战力的影响,绝对是不能低估的。


              22楼2025-01-28 11:38
              收起回复
                然后具体就是豫湘桂具体打的怎么样?还是那句话每个阶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阶段,豫中会战,打的肯定是最糟的。
                但是这个战场也是倭奴优势最大的地方。
                豫中会战,倭奴兵力14.8万,果脯30万。
                表面上看看起来,兵力对比之下,似乎是倭奴优势最小的。
                但是实际上,反而是倭奴优势最大的地方。
                第一,这个战区的果脯战力上最差的,主力就是一个汤部13军,别的部队都是杂牌,很多都是汤部收编的豫省地方部队。
                同时装备也是最差的。没有重炮不说,山野炮也很少。
                第二,倭奴投入兵力质量最高,代表就是第3战车师团,这是在抗战中唯一一个投入到大陆的倭奴战车师团。
                光战车就有255辆。
                第三,倭奴在这个战场有空中优势。
                第四,这一战场基本上是平原,极为有利于倭奴机械化战车师团进攻作战,也不利于防御。
                第五、该战区前果脯最肤白,代表就是汤喝汤部。
                第六,因为42年大灾,该地果脯也最不得当地民心。


                23楼2025-01-28 11:51
                收起回复
                  第二阶段,长衡会战
                  兵力对比,果脯40万,倭奴36.2万。
                  果脯倭奴兵力对比上抗战历次战役中最接近的,反而是打的最好,其实表现不比淞沪徐州武汉差。也是最可惜的一战。
                  尤其是第10军,死守衡阳47天,堪称为抗战果脯防御战的天花板了!
                  就是淞沪徐州武汉会战也是找不到类似的战例的。
                  如果衡阳守军能得到强大的援军,一旦解围,就会是比三次长沙会战更大的胜利。
                  但是可惜没有如果。。。。


                  24楼2025-01-28 11:53
                  收起回复
                    第三阶段,桂柳会战
                    倭奴兵力16万,果脯正规军15万,另外还有大量地方民团。
                    这个阶段打的也很差,仅仅比豫中好一些而已。
                    当然和果脯斗志已经崩盘了,摆烂又直接关系。
                    毕竟长衡会战,果脯精锐都打不赢,到了桂柳,当地部队加上长衡会战的残兵败将更没有战心来。
                    最后就是对于豫湘桂的评价,肯定是惨败,但是奇怪的地方在于,豫湘桂崩盘了,交换比却是抗战果脯和倭奴历次大的战役中最好的。


                    25楼2025-01-28 11:56
                    收起回复
                      国军44年全年死伤官兵共计22万人(包括缅甸和敌后),日军自己战报是是“大陆作战“--- 死11732名 伤22764名 病66543名”。伤亡病合计10万多人。
                      美军公布的损失是日军损失14万,国军损失18万。
                      所以说,豫湘桂比起来淞沪徐州武汉会战,表现虽然更糟,但是也绝对没有某些人说的天差地别。史盲们今后记得绕开豫湘桂战役黑果脯
                      特别是第二阶段长衡会战,实际上比淞沪徐州武汉会战表现并不差。


                      26楼2025-01-28 11:58
                      收起回复
                        特别说一下,为何说豫湘桂根源在于实力对比而非别的因素,别的因素都是次要因素?
                        代表就是芷江会战(又称湘西会战、雪峰山会战),豫湘桂倭奴胜利后仅仅4个月发动的战役,最后以果脯胜利,倭奴失败告终。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果脯,相比一年前豫湘桂爆发的时候,和4月前结束的时候,有区别吗?
                        为何芷江会战,果脯和倭奴一胜一败反转过来?
                        根源还是实力对比,
                        说豫湘桂是因为各种原因失败,而不承认战场实力对比是主要原因的人,能否回答芷江会战果脯为何能击败倭奴进攻?
                        难道芷江会战中的果脯相比较豫湘桂的果脯有本质差别吗?
                        饭后再慢慢谈


                        27楼2025-01-28 12:01
                        收起回复
                          再破除一个洗脑包,有些人说豫湘桂倭奴数量虽然多,质量却差。
                          这个也是站不住脚的。
                          例如第三战车师团,抗战前期倭奴有吗?淞沪徐州武汉会战,果脯遇到过吗?
                          这个师团战力会比抗战初期倭奴常备师团差吗?
                          还有那些看起来差的治安师团,实战表现也是令人乍舌的。
                          代表就是冲绳战役,62师团这种治安师团,打的竟然比关东军调来的精锐24师团一点都不差。
                          没有实战谁能相信?
                          所以说,把豫湘桂参战的51万倭奴,说成是弱旅,就是一种想当然!


                          28楼2025-01-28 12:25
                          收起回复
                            最可恨对就是小将们瞪眼说瞎话,
                            豫中果脯30万叫花子兵对倭奴14.8万包括战车师团在内的军队叫实力占优?
                            还是长衡,果脯40万对倭奴36.2万人叫战力优势?
                            那淞沪70万队22万,徐州60万对24万,武汉100万对25万,叫什么?衡阳守军血战47天,叫怠战摆烂?


                            29楼2025-01-28 12:26
                            回复
                              转一则资料,直观感受一下,日军豫湘桂战役投入的成本
                              日本《昭和财政史》卷4《临时军费》里,列出了1944年日本在各战场投入的军费:
                              本土300.28亿日元、朝鲜6.05亿、中国台湾5.5亿、中国东北(满洲)22.9亿、中国关内战场278.28亿、南方(太平洋战场含缅甸印度)121.65亿。
                              按照日本大藏省的资料,
                              37--45年这八年间,日本一共造了21艘航母和“大和”、“武藏”等巨舰在内的600多艘军舰,也不过才花了70亿日元。
                              而1944年,日本仅在中国关内战场就花了278亿日元(见《昭和财政史》卷4)。
                              按这个费用换算,也就是说,1944年一年日本用在中国战场的军费,几乎可以供日本造80艘航母、4艘“大和”、4艘“武藏”在内的2400艘军舰。
                              大藏省财政史室编的《昭和财政史》(东洋经济新报社1955年版)第四卷中显示的军费的变化,很有典型意义。
                              从占全部军费支出的比例来看,
                              1942年中国战场占32%、南方战场占29%,
                              1943年中国战场占44%、南方战场占34%;
                              1944年中国战场占64%、南方战场占28%;
                              1945年(4--10月)中国战场占54%、南方战场占10%”。


                              31楼2025-01-28 1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