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中说惨吧 关注:11,103贴子:92,797
  • 5回复贴,共1

缠论:是投资利器还是“算命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股票投资领域,缠论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它是高深莫测的技术分析工具,能够精准预测市场走势;也有人认为它不过是“算命术”,脱离交易本质,甚至带有一定的“神棍”色彩。那么,缠论究竟是投资利器,还是虚假的“假大空”?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IP属地:重庆1楼2025-02-04 08:16回复
    缠论的“神话”与“现实”
    缠论的支持者常常将其视为一种“大道至简”的投资理论,认为只要深入研究,就能掌握市场的运行规律。他们擅长用缠论对历史走势图进行详细分析,头头是道地解释每一段行情的涨跌逻辑。然而,这种分析往往局限于“事后诸葛亮”的范畴——当市场走势已经明确后,缠论似乎总能找到合理的解释。但问题是,这种解释能否真正应用于未来的交易决策?
    事实上,许多成功的游资和职业投资者并不依赖缠论。他们的成功更多来自于对市场情绪、资金流向、基本面分析以及严格的交易纪律的把握,而非某种复杂的技术理论。缠论虽然在理论上看似严谨,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应对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更有趣的是,缠论的创始人通过匿名身份在虚拟世界构建了一个横跨金融、哲学、文化的“神格化”人设,吸引了无数追随者。这种“神格化”不仅让缠论显得高深莫测,也让许多信徒陷入自我投射的狂欢与迷失。他们将对市场的理解寄托于缠论的“完美理论”,却忽略了市场的本质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IP属地:重庆2楼2025-02-04 08:17
    回复
      缠论的“算命”属性
      缠论的批评者认为,它更像是一种“算命术”,而非科学的投资工具。它的分析方式常常依赖于对历史走势的过度拟合,试图通过复杂的图形和理论来解释市场行为。然而,市场是动态的、随机的,历史走势并不能完全预测未来。缠论的“精准预测”往往只存在于理论中,而在实际交易中,它的表现并不稳定。
      更重要的是,缠论从未真正触及交易的本质。交易的核心在于风险管理、资金管理和心理控制,而非对市场走势的过度解读。缠论虽然提供了复杂的分析框架,但它并没有解决投资者在实际交易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如何控制风险、如何保持纪律、如何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当信徒用“走势终完美”解释一切涨跌时,与古人用龟甲占卜并无本质区别,只是K线图取代了甲骨裂纹。这种对市场的“玄学化”解读,虽然能够满足部分投资者的心理需求,却无法带来实际的交易优势。


      IP属地:重庆3楼2025-02-04 08:18
      回复
        缠论的“假大空”与“忽悠”属性
        缠论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常常被一些“神棍”式的人物用来忽悠新手投资者。这些人往往自己并没有通过缠论赚到钱,却热衷于向他人推销缠论的“神奇效果”。他们总是强调“你没有赚到钱是因为没有研究透彻”,而不是反思缠论本身的局限性。这种态度不仅误导了投资者,还可能让他们陷入过度自信的陷阱,最终导致更大的亏损。
        此外,缠论的理论体系虽然复杂,但它的实际应用效果却难以验证。许多缠论的支持者喜欢用“得道”这样的玄学术语来包装自己,仿佛掌握了缠论就能超脱红尘、看透市场。然而,真正的投资高手并不会沉迷于某种理论,而是专注于市场的本质和自身的交易系统。
        更值得警惕的是,缠论用数学外衣包装玄学:“分型”“笔”“中枢”等概念看似量化,实则定义模糊(例如“至少5根K线构成一笔”纯属主观设定)。这种通过复杂术语制造的“科学感”,本质上是查尔斯·庞兹式的逻辑闭环,让信徒在自我验证中越陷越深。
        什么是查尔斯·庞兹式的逻辑闭环
        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是20世纪初著名的金融诈骗犯,他的名字后来被用来命名一种典型的金融骗局——“庞氏骗局”(Ponzi Scheme)。庞氏骗局的核心逻辑是通过不断吸引新投资者的资金来支付早期投资者的回报,制造一种虚假的盈利假象,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投资或盈利来源。这种骗局最终会因无法持续吸引新资金而崩溃。
        “查尔斯·庞兹式的逻辑闭环”这一说法,借用了庞氏骗局的核心特征,用来形容一种自我循环、缺乏实质支撑的逻辑体系。具体来说,这种逻辑闭环的特点包括:
        自我验证:体系内的规则和结论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无法被外部事实或逻辑打破。例如,缠论中的“分型”“笔”“中枢”等概念,通过内部定义的规则相互验证,但这些规则本身缺乏外部市场的实际支撑。
        依赖新参与者:就像庞氏骗局需要不断吸引新投资者来维持运作,这种逻辑闭环也依赖于不断有新的追随者加入,通过他们的认同和传播来维持体系的“权威性”。
        拒绝外部质疑:任何对体系的质疑都会被内部规则解释为“不理解”或“未悟透”,从而将质疑者排除在外,维持体系的封闭性。
        虚假的复杂性:通过引入复杂的术语和概念,制造一种“高深莫测”的假象,让参与者误以为体系具有科学性,而实际上这些复杂性只是为了掩盖逻辑的脆弱性。
        在缠论的语境中,“查尔斯·庞兹式的逻辑闭环”指的是缠论通过一系列内部定义的术语和规则(如“分型”“笔”“中枢”等),构建了一个看似自洽但实际上脱离市场现实的逻辑体系。这种体系依赖于信徒的盲目信仰和不断传播,而不是基于可验证的市场规律或客观事实。这种逻辑闭环最终会导致信徒陷入一种自我强化的认知陷阱,难以跳出体系的束缚。


        IP属地:重庆6楼2025-02-04 08:22
        回复
          量化资本的降维打击与随机性的复仇
          在当今市场,量化资本的崛起已经彻底改变了游戏的规则。当量化基金用纳秒级交易捕捉市场无效性时,缠论信徒还在手工画“笔”“线段”,如同冷兵器对阵核弹。这种技术代差让缠论的理论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此外,市场的随机性也在不断“复仇”。以2023年A股为例,超过70%的个股年化波动率超过30%。在这种极端市场中,缠论所谓的“中枢震荡”不过是自我安慰的童话。市场的不可预测性让任何试图通过历史走势预测未来的理论都显得脆弱不堪。


          IP属地:重庆7楼2025-02-04 08:22
          回复
            结语:学点好的,别学“神棍”
            缠论作为一种技术分析工具,或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它绝不是投资的“万能钥匙”。对于投资者来说,与其沉迷于复杂的技术理论,不如专注于交易的本质:风险管理、资金管理和心理控制。市场是残酷的,输掉的是自己的真金白银,而不是理论上的“完美分析”。
            因此,学点好的,别学“神棍”。投资需要的是理性和纪律,而不是迷信和玄学。只有脚踏实地地研究市场、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才能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毕竟,真正的投资高手从不依赖某种“神秘理论”,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制胜之道。


            IP属地:重庆8楼2025-02-04 08: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