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8-12-13 松杨:怎样让心走出它的“感觉”之海?为什么那心一定要走出它那“感觉”之海呢? 来自一念行者的回应:大海并不是可怕的,如果没有你的恐惧,海只是大海。如果大海并不是让你溺水,而是为你带来喜悦或激情,为什么要躲着它或出逃它呢?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潜海、冲浪或漂游的原因。如果你正在甜美的梦中,谁希望自己被人叫醒呢?如果那感觉并不引起你的痛苦,呣,享受那美妙的心灵会餐。“感觉”对心是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8-12-16 欲望的本质是什么? 来自一念行者的回应:欲望并不是什么可恨可怖的东西,欲望的本质是一个念头,是一个你深度需要什么的信念。欲望是“我需要什么”的念头和那心创造的“我为何需要和如何需要那东西”的故事。当你有一个金钱的欲望,那是你的心里面升起了一个你需要金钱的念头和一个你是如何需要金钱的故事;当你有权力的欲望时,那是你里面升起了一个你需要掌控的念头和你为何需要掌控以及如何掌控别人的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8-12-05 修行体悟的空和世界存在不存在的那个空一样吗?来自一念行者的回应:修行体悟的空是自己的空,不是世界空不空的空。体悟的空——当下,没有你所有的念头,你会怎样?空。如果连这个“空”的念头也没有呢?那又是什么?什么都不是。空的另一个名字就叫“什么都不是”。涉谈世界空不空那是头脑在思辨空,不是心在体证空。所能够体验的空,和世界万有空不空的空不是一回事,它们完全没有关系。修行重视你的空不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8-11-21 问:半年前我因其它事千方百计找一位、通过数封邮件、但未曾谋面、只感觉他修行挺高网友,历经周折找到他后,他在千里之外,顺便感应一下我的状况大吃一惊,说我已处于极危险送命边缘,后来证实也却如此,我错炼功法,能量几乎耗尽在悬崖边上,我没想,找他却无意间救了自己一命,不由觉得这缘份太匪夷所思。 我对他的救命之恩十分感激,我一直对他很有好感,他已是有家的人,他带他的夫人一齐见了我,但我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8-11-21 上帝是谁? 如果你看见过上帝,那一定是你自己;如果你也看见过魔鬼,那还是你自己。你的眼里只有你。你从未真正见过任何人,你的心是你惟一的所见。存在是你的不同镜子,从那里,你所见的只是你自己的不同变相。你不是上帝的孩子,当你觉知到上帝,上帝就是你自己。如果你看到过佛陀、达摩、六祖,那么在那个看到的时刻,你就是佛陀、你就是达摩、你就是六祖。你与你万物不曾有过一刻分离,觉见它的时刻,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8-11-21 真正开悟的老师并不把自己当成老师,他了解到,他什么也不比你多,而你什么也不比他少,在你没有找他帮助你之前,他不会帮助你,他不会给你你不想要或没想到的东西。在你没有找到他帮助之前,他不觉得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他的眼里没有不完美存在,在他的认识中,事物样样完满,即使你觉得你自己正在痛苦之中或正感觉到自己欠缺。你有你该走的路,你正在经历的正是你要经历的。世上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都是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8-11-23 欲望,实质是一个念头,是一个深埋在众多念头底层想要什么的念头。它是一个根念头,它会生发出或推动出其它的一系列的念头。事实上,欲望已是一个不被觉察的信念了。 欲望从来不可能是人的罪过或那痛苦之源。人们对那念头的不知或不加怀疑地相信才是问题的根源。欲望并不是某种东西,也不是某种身体能量,而是你对某个你所不知的念头的执着。欲望并没有罪,所以它们不是我们仇恨或对付的对象。要想解除某一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8-11-21 请教师兄,意义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如何来理解支撑存在的“意义”,进而度过此关啊? “意义”只是个故事——你给予它的故事。你根据自己的需要赋予自己故事,它就是你的人生意义。意义是你自由的定义,你享有那赋予万物意义的自由。但给予事物一定的意义,那只不过是你给予自己的心一个故事而已。人生或事物的意义,那正是心的故事。事物不存在什么意义,除了心的故事,一切都不存在。 我们的人生之所以需要
-
1作者:一念行者 2008-10-15 “我是谁?”回应:任何你关于我是谁的回答,都是你在给“我”一个故事。我是谁?你什么都不是。无论你给“我”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都是你在把一个故事加在那个“什么都不是”上。不管你给“我”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都无法破坏那个“我”的空无性。你可以自由地说我是这样、我是那样,那有什么关系?你只是在给自己讲故事而已。 自我喜欢给它自己讲一串串的故事听——那故事越奇特、越丰富、越与众不同它越
-
1作者:一念行者 2008年 问:一念行者,你是何人?你的文章相当地有见地。我对您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您如何会有如此般的见地?你是谁? 答:一念行者,前世美猴王,自称齐天大圣,被五蕴大山压一万八千年,来到东土,历经西游,走八、十、一关,过无奈河,取无字真经,始成自佛作自祖,认识如来。认识如来,知成佛作祖亦在梦里。身有三名,幻有四智;运如六根,日见八识;不二能一,终见零灵。一心具三身,三身应三名。法身之名一念行
-
2作者:一念行者 2008-12-12 你敲了一下钟,然后你听到一个回声,那回声是对那敲的回应,并不是对那敲的回答。回答是头脑的,回应是心的。你问了我一个问题,然后你听到了我的「答案」,但那不是我的回答,而是我的回应。我的心就是一口钟、一架美丽的乐器,如果你的头脑带着它的问题,像你的手拿着那锤一样来叩击我的心,呣,你总能听到我的回应。我喜欢响应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因为所有的回答,都是头脑对头脑的;而回应则是心对头脑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8-12-12 心一生所追求的所需之物仅是「感觉」,并非别的什么东西。你需要有一百万的财富吗?哦,不,你需要的并不是那个数字,你需要的是那个数字给你带来的感觉。你需要有一件漂亮的衬衫吗?你需要那漂亮的衬衫本身?也不吧,你需要的并不是衬衫,你需要的是穿上那衬衫给你带来的感觉。你真的需要一座面积巨大的豪宅吗?也不是,你需要的仍然是那它所给予心的感觉。「感觉」是你一生的追求,是心惟一真正需要的礼物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8-12-12 生命朝向它自身叫生命,朝向外叫人生。从心向内看,生命只是一些时刻变化、没有实性的念头;从心向外看,人生并不是万千事物,而是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没有那些念头就没有生命,没有那些事件就没有人生。因此,于内,请不轻视每一个念头;于外,请不忽略每一件事。生命是一个念头,一个一个,有了你幻觉的生命;人生是一件具体的事,一件一件,它接成了你的人生。外是内的化现,因此内就是外。当你能意识到这
-
0作者:一念行者 2008-12-12 生命并不是一种持续状态,它是一种念头的针点式打印机的活动。就像一台针点式打印机打出了一幅图画一样,看起来那幅图画是一幅五颜六色的整体,而实质它是由一个一个点组成的。生命也是这种情况,看起来它一个过程、一个整体,而实质,它只是由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在觉知之上打出来的画之幻象。生命给人一种整体感是一种错觉,实质它是念头相续不断所制造的幻觉。似乎生命有一定的长度或厚度,它好像有几十年的
-
1作者:一念行者 2008-10-15 世界上有许多演说家或宗教师父,他们之中,如果不是妄想家,就是傻瓜。因为他们老想推销自己的真理。他们把真理当成自己所发现的珍宝,想介绍给别人;事实上,人类以为的金子,只是天地的沙子。我曾经就犯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傻,充当了妄想家,又充当了傻瓜,我热衷于推销自己发现的真理。我发现我在贩卖存在的真理,我是个真理的小偷、贩子,我却很得意。我拿来存在的作品充当自己的,我很傻地向别人显示我的
-
0感恩遇见
-
1如题,谢谢
-
3好久了,谁知道啥原因。 系统维护中,博文仅作者可见。登陆后可查看本人文章。
-
0一念行者2011 夜晚是闭着眼的生活, 白天是睁着眼的做梦, 不管念头告诉你什么,不管念头让你感觉如何, 反正你不是站着,就是坐着,就是躺着。 你注意到了吗? 即使念头向你说“我有多痛苦”, 可是你正好好地呼吸着, 吃饭、穿衣……依旧该干嘛干嘛。 当我们沉入不好的故事时, 念头是你头脑里飞来飞去的虚幻的苍蝇; 当我们沉入美好的故事时, 念头是你头脑里跑来跑去的虚幻的蝴蝶。 你注意到了吗? 那都是虚妄的! 让自己安静下来,
-
1作者:一念行者 提问:老子的道德经里提到“知足”一词,你能谈谈知足和成道的关系吗? 一念行者的回应: 知“足”,是关于脚的道, 每天你的双脚支撑和支持着你从这儿到那儿, 从那儿到这里, 你认识过你的脚吗? 你注意过你的脚吗? 你了解脚之道吗? “知足”这两个字, 隐藏着一个脚的故事, 隐藏着一个关于脚的道。 脚有什么道呢? 脚有道,脚下也有道。 这需要一颗开放和觉知的心去了解。 我们的脚在人体的最下方, 它每天支撑着
-
0一 任何人一生 都只做了三件实事 站着、坐着或躺着 其余的都是故事 二 它是完整的 它永远都是完整的 无论它是谁 三 如果我是一个痛苦的人 我不可能教导快乐 现在我快乐的生活 我没有可教导的人 四 你从外面向我走来 关于你的念头从里面向我走来 因为与它相遇 我与你相遇了 因为对它友好 我们友好起来 五 世界上不存在痛苦 倘若你发现了痛苦 那一定是你错了 去发现吧 六 让我害怕的 是我还没看清的事 即使我不知道我害怕的是什么 但我已经知道
-
0作者:一念行者2020 我不相信爱情, 因为仔细地考察“爱情”的实质, 它只是一堆念头。 它受限于你, 并且具备“无常”、“苦”、“空”的特性。 从一个佛教徒的眼光看, 人们所说的爱情符合三法印, 爱情也被三法印印。 具体的看法如下: 一、爱情是无常的 因为念头和条件是时时变易的。 当有关爱情的念头存在,爱情存在; 当有关爱情的念头美好,爱情美好。 当你的爱人健康、美丽、有能力时,你爱她(或他), 可当这些条件变易或失去
-
0讨论:一场头脑的游戏 作者:一念行者 人们常常喜欢讨论, 而讨论并非真的有益于我们。 讨论,实质上是一场头脑的游戏。 人们希望透过头脑相互碰撞, 启发自己向思想的某处深去, 并想受益于自己。 这个路子错了, 讨论并不一条好路子, 静下心来, 向自己的心要答案, 往往比透过外在的讨论更有利益。 我是一个不喜欢讨论的人, 如果我要讨论, 我只和一个人讨论, 那就是神——我的心。 透过静默的方式, 我接近心, 神在那里给我它的
-
0作者:一念行者2019 问:生活中面对别人指使我,控制我,要求我,我该怎么做? 从没有人想指使、控制或要求另一个人,他们只是想摆平自己的心。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感到压抑、受限、不舒适,他们想推开它、移除它、改变它或改换它,他们针对的是自己的心理障碍。而正好,你在那里,他们把那心理障碍挂在你身上,你就代表他们的心理障碍。看起来他们是在针对你——要求你、控制你、指使你——而实际,他们只不过是在降伏其心,针对他
-
13锤和钟:问题与回应…… (2017-08-01 21:05:47)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你问我应》 A 问题 1.很多修行方法都是靠观想的,那么观想与道有什么关系? 2.禅宗记录有弟子悟道了,会说:“原来新我是故人”,这个故人是那个观想者吗? 3.证得无我之后,是不是无所谓生死了? B 回应 —— B1 —— 我们的想法,是障道的唯一因缘。想法造成了我们和道之间的隔阂。想法就像我们眼睛里的云翳,它不但障住了眼睛,还障住了眼睛所看见的事物。它不
-
0[cp]觉知和享受你的湛然性 “既然人生来都要死,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当你的头脑生出这个问题,你应该回到问题的源头,而不是去回答这个问题。 就像,当你向一只狗抛出一样东西,不管那东西是什么,狗都会去追那东西,而不去管顾抛东西的人。但当你向一只狮子抛出一样东西,不管那东西是什么,狮子都会扑向你。修行人应当像狮子,而不应像一只小狗一样。 不管你的头脑抛出什么问题,像狮子一样,扑向那个抛出者,而不是那个抛出的
-
0对我而言,“亲爱的”三个字是一个表示你自己内在状态的词,是一种表示你与事物关系的词。它表示的并非仅是同类异性个体。 当你面对一样事物,体会一下你是否与它感觉“亲”,你是否感觉你有爱流向它,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你“亲爱的”,也许它是一只猫,一条狗,一块石头或一朵花,那都有可能是你亲爱的。 能这样称呼这类事物的人,他已从人、男人或女人的身份认同中解放出来——他不持有任何身份,但他可以“是”任何身份,“做”
-
0此山彼山像不同, 此体彼体有何异。 体虽不异相有别, 依然摇动有心者。 [/cp]
-
0Q:我觉知的时候用力或放松的去感知“知”后面的“知”,但感来感去还是前面的“知”啊。是否只能被动的保持前面的“知”,等待那“啪”的一下了?第二,有一个想法,在保持觉知的同时另外生起一个去了解、去解构觉知的念头,然后不断的去触碰觉知,然后等待那“啪”的一下,这样行不行呢? 努力的分辨, 小心的求证, 用功了再用功, 只是在意识心里打转。 来, 毋须努力的寻找、思辨, 放松了再放松,自然了再自然, 向五识境界里看
-
0就这么一颗心, 作慈用即是慈心, 作悲用即是悲心, 作喜用即是喜心, 作舍用即是舍心。 重点关注这颗心, 而非它作用的内容。 关注它作用的内容而非这颗心也行, 只是你极可能丧本受轮—— 丧失本性,遭受轮回。 在心的内容里辨析、寻找出路没有尽头, 那就像到大海里寻沙数沙一样徒自疲劳。 保持对心本身的了知, 莫要, 莫要迷进它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作用内容里。 心的作用产生心的内容, 心的内容只是心的作用, 对主体——心,保
-
0Q:几天安静,几小时疯狂,明明知道疯狂的结果是两败俱伤,静下来后,又后悔没能在狂风暴雨中静观其变,又随着暴风雨在大海上癫狂,恨自己,以至于更加的不爱自己这付模样。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讨厌自己,一点都爱不自己,有点作贱自己,我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寻找过背后的信念和念头,但沒有发现。您曾讲先爱自己就会爱众生,我试过了就是爱不起来。另外麻烦您再谈谈别人是自己的镜子话题。 向里看,你会发现生命是一个空屋,一个华
-
1修行归来,做个老实人 (2017-05-16 11:27:14)转载▼ 问:我坚持了十年的空身修行,在修行次第上要达到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我已经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该如何走?我有些茫然。您能否给我一个方向?或者方法,我臆测的是应该禅定、实证空性,然后回到见山还是山的境界中来。 修行就像心出了一趟远门,现在,如果你回来了,那就好好生活。该工作时工作,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该干嘛时干嘛。没那么多多余的事。若能老老实实的生
-
22这美好的世界,我知道它的源头 (2017-05-14 04:24:34)转载▼ 标签: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长歌》 静静地坐在窗前, 等待念头出现, 我像等待一株长春藤慢慢爬上屋檐, 盛开出一朵花, 在藤蔓的顶端。 / 那朵花像一只眼, 优雅从容的看着这个世界, 和着春光一起烂漫。 / 窗外寂静的小区, 像一座美丽的校园, 一棵棵站在草坪里的小树, 像一位位七八岁的孩童, 充满天真可爱和少年童颜。 / 微风轻轻的摇动它们, 那枝叶儿静静的颤, 偶尔穿
-
2自性五台山 (2017-06-17 20:56:43) 转载 ▼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人们说,文殊菩萨住在五台山,我也住在五台山。 我的五台山是,南台是受,西台是想,东台是行,北台是识,中台是色。色、受、想、行、识即是我的五台山,我日日住在里面。不,并非我住在它们的里面,是它们日日住在我的里面。 文殊菩萨是那颗识心,当我们了知,人人里面都有文殊菩萨,人人都住在五台山。外在的五台山只是一个象征,内在的五台山才是实情。佛经里文殊菩
-
1清净法眼,你得到和受用了吗? (2017-03-28 20:41:43)转载▼ 标签:一念行者 佛学 杂谈 故事 分类: 《你问我
-
9自性见,世人的根本幻 (2017-08-03 21:14:47)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轮回,是头脑在时间里演绎的一场故事。假如时间是个幻象呢?假如时间也是头脑演绎的故事之一呢? 因果,轮回,假如你不能超越它们,不能看到它们也是头脑的创造,你就不能不受它们的限制、制约和作用。 要超越头脑对因果、轮回的认同、迷惑或影响,不彻底明心,不真正见道,不足以达成这点。 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有没有来生?存在不存在轮
-
11成为行动派,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2017-07-01 21:34:17) 转载 ▼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大凡心理痛苦的人,多不是行动派;行动派,鲜有心理痛苦的。 行动派很少淤积心理能量,他们的心理能量都一路撒在了行动的路上,沿路开花。因为没有积攒能够发蠹的心理能量,又能沿路看到自己开出的花朵,所以行动派一般都是乐天派、快乐派。 非行动派的人,想多做少,想创造过多的心里能量,但因为那些心理能量没有及时随行动丢
-
1修无所求修,行无所求行 (2017-08-05 10:23:34) 转载 ▼ 标签: 一念行者 杂谈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只要你还有路可走, 就永远也到不了家; 脚步停下的时刻, 心灵之家就显现了。 只要你还有所求, 你就有漏; 无求的时候, 你自然就圆满了。 这样的修行,那样的修行, 都比不上无求最为第一。 不求凡心自歇,不求菩提自现, 怎一个“不求”得了。 世上事,无求最难, 求则是易; 你能于此生此世无要无求吗? 若能如此,是到家人,是无事者
-
3求佛知见,度灭于癌 (2017-06-25 11:56:45) 转载 ▼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如果你得了癌症,癌症并不针对你而来。癌症并不是冲着你。它来,只是单纯的来。癌症只是单纯的身体现象、意识现象,它是纯洁的。是人们恐惧的心和想生不想死的信念,创造了它的复杂,创造了它的魔鬼面孔。 如果你没有害怕,如果你没有想执着于活着的想法,癌症有什么问题?癌症并不可恶,可恶的是那些围绕着它的想生不想死的、可怕的、自
-
1回到内观,出离疑网 (2017-08-06 10:53:05) 转载 ▼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 修行是一种内观之道。 行使内观, 即为修行。 内观就是正念, 长期稳定的内观就是正定。 内观产生的见解就是正见, 从内观基础上的思考就是正思维。 依内观而起的语言、行为、目标和努力就是正语、正业、正命和正精进。 如果一个人修行中有很多疑问,不管什么样的疑问, 他定被自己思想糊弄了,他没有开展内观——他没真正
-
3一朵白云 (2017-07-28 21:43:48)转载▼ 标签: 一念行者 诗歌分类: 《修行路上的长歌》 一朵白云, 它很轻, 它把自己交给了风。 / 从不过谋划的生活, 但它呆在每一个片刻中。 没有家,没有办公室, 但是它的家和办公室 就是整个天空。 / 没有未来, 它呆在片刻中; 没有计划, 它跟随不确定。 / 有一种人, 他活的很美, 他活在飘之中。 / 没有恐惧, 也没有担心, 他尽在风中流中。 / 有一种人, 它的灵魂像白云一样美, 像白云一样轻, 像白云一
-
3内在的国:你个人的世界 (2017-02-25 14:17:48)转载▼ 标签: 一念行者 佛学 杂谈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自然的意思是,让事物做它自己。如果它不变,和它在一起,如果它变,跟随那个变。 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自然之上,如果你试图强加上去,注意到自己的强迫,观察自己的强迫。 强迫的意思是,对现状不满意,试图改变那正在是的。强迫的另一个名字是执着。强烈的执着即是强迫,强迫即是强烈的执着。 强迫和执着,此二者,异语而同义
-
4太有帮助了
-
3生命的故事流过你,一场穿堂风 (2017-04-19 20:50:19)转载▼ 标签: 一念行者 杂谈分类: 《修行路上的长歌》 心吹起自己地上的沙,迷乱了它的眼; 心被它自己刮起的风带走, 心令它自己喜悦或令它自己忧伤, 一切都是心自己自愉自乐,自作自伤, 其中无人也无物。 ✦ 若你能偶然进入心那茫荡的世界, 强劲的风在吹,但没人被吹伤, 沙尘在飞扬,但没有任何人的眼睛被迷, 那个看似混乱的世界没人治理, 但千百年来它安然无恙。 ✦ 心的世界里没
-
2什么才是成为真正的自己? (2017-08-08 12:19:08)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人们常说成为真正的自己,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己,那么,他怎么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呢。譬如你要在人群中寻找一个人,若你不认识他,连他的照片也没有,你怎么找到他呢? 成为真正的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的寻思。 佛陀也曾经寻思过这个问题。从身体
-
0觉知和禅定,出世间智慧和解脱 (2017-07-30 14:08:42)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问:觉知有没有目的,如果有,那么觉知的目的是什么? 1 对诸佛、就最真实情况而言,行为是没有目的的。行为就是行为。目的是加在行为上的另外一个故事。 因此,就“觉知”这一行为而言,觉知也是没有目的的。觉知就是觉知。有关觉知的目的,是加在觉知上的另一个故事。 来体会这点,仔细地体会这点。 2 至于练习觉知能引起什么缘起
-
0观呼吸 (2017-07-24 10:23:09)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泛泛地觉知没有力度。觉知须与一个相对固定的目标相联系,尤其在觉知练习的开始。 诸佛常常把他们的第一个觉知目标放在呼吸上,因为呼吸和人的情绪有关。当你愤怒,呼吸会变得短促粗重,当你过度担心,呼吸会变得浅抑不畅,你可能会伴随胸闷、头晕等身体感受。总之,呼吸和身体感受及情绪相关。 情绪能影响到呼吸,呼吸反过来也能影响到情绪。基于这个原
-
0手上的活可以建立佛国,手可以引荐你见佛 (2017-07-21 10:52:28) 转载 ▼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把注意力放在自身以外的任何地方,在意他人的看法,追求他人的认同,你的内心都将不得安宁。你唯有把心收回来,把注意力放在自身或自身正在做的事上,你才能体会到宁静。 人们问我,如何才能在工作或生活中保持宁静?这就是方法和途径。把注意力放在自身或自身正在做的事上,不祈求他人的赞赏或认同,不被他人的看法
-
0造物主和迷失 (2017-07-18 22:05:35)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一个人在那里,它只是清净本然。你说,这是一个男人,于是它变成了男人;你说,这是一个女人,于是它变成了女人;你说,这是我的爱人,于是它变成了你的爱人。 面对着那个男人或女人,你对自己说了一个它是多么美好,多么优秀,多么迷人的故事,于是你爱上了它;然而,这和它有什么关系?你爱上的是你关于它的故事,而它依旧清净本然——它即非男
-
1圣人 (2017-07-17 10:54:55)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请问,圣人表面上会骂人,打人,与人争执吗? 如果一个人骂人、打人或与人争执,是因为他之前内在里相信了”是什么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等念头。他是念头的奴隶,不是圣人。圣人不相信任何念头是真的,不受念头打扰,不受念头影响。 我说,圣人是海洋般的,那取象于他内在的辽阔,内在的壮丽,那比喻他与整个宇宙相连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