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
-
1经核实吧主馨雅可玲珑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果荣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11念佛往生 觉悟成佛 读书作圣 经商做贤 务农填肚 当兵卫国 精工勤艺 门门至道至师,亳无分别,别作他想!
-
101之前我发的“一相论之谈”有许多要修改的地方,加上不太贴入主题,故重写一次。 这次我试下用自己的话回答。什么是一相论?执一相论的人会把一切看成“一”如来藏,圆觉性等在他们眼里成了“一”的异名,他们把色和空看成一样,为什么呢,他们认为一切皆是唯心所作,起无差别化思想,这是“心”所显现出来的,那是“心”显现出来的,因此他们把“一”的范围放大,但这样显而易见的看出弊端。 一.如来藏与无明 佛经中说众生因无明妄
-
44
-
7问 无着和尚跟弟子说了一个故事,他曾在五台山拜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问他从那里来,他说从南方来,文殊菩萨又问他南方的佛法如何维护,他说末法时代无人守戒律,文殊菩萨再问他究竟有多少比丘,无着和尚说大约三百人到五百人之间,然后问文殊菩萨这里的情况如何,文殊菩萨回答:「凡夫、圣人都有,龙蛇也混杂在一起。」无着和尚又问:「那有多少人呢?」文殊菩萨回答:「前三三,后三三。」请师父为我们说明这句话。
-
9修行篇 待你长发及腰,随我修行可好 高挽青丝成髻,不教红尘相扰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修得自在 色声香味触法,六境转成至宝 身心世界俱安,火中莲开曼妙 菩提道上春暖,与子同行偕老 禅茶篇 待你长发及腰,随我禅茶可好 有缘做我茶童,此生最大福报 洗盏洗茶洗心,品香品茗品韵 正清和雅妙绝,和敬清寂传神 禅心珍惜当下,一期一会多情 茶烟袅袅氤氲,瞬间即是永恒
-
21寒来暑往秋复冬,观的浮世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田也空,地也空,换却多少主人公。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名也空,利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情也空,爱也空,各奔前程路异同。朝走西,暮走东,人生好比采花蜂。采的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看不破,想不通。恰似山鸡锁樊笼。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转念超出三界外,
-
143
-
11心本无所住, 一切法亦空, 毕竟无所得, 是名真实意。 梦幻泡影, 了不可得, 随遇而安, 当下自在。
-
3雨似尊法连绵不断, 清垢涤污明洗灵台, 听滴答声一门深入, 观万种念若水沸腾, 上下四维平淡无味, 自此方体老猿亦安。
-
15一、因果定律:生命的成熟,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越来越遵循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 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
-
13万法无咎 本自方便 已是无心 何来所执 清净何处
-
4本想到皈依师傅那里去亲近一下师傅,闭几天关,可当我把我是因为又被习气所缚,而跟人起争执之故,才想到师傅这里来请师傅开解,并闭关时,师傅却说,你不用闭关,就跟我出去化几天缘,修行几天吧。能跟师傅修行,我当然很是高兴,满口答应了师傅。我的皈依师傅是一位很低调,但很修行和智慧的一位出家僧人,师傅只有两位皈依的居士弟子,就我跟我儿子,说到我和儿子的皈依,还有一段有趣的经历,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我曾问过师傅
-
5一只铅笔,用来写字,便写出字;用来画画,便画出画。字的意义,画的风景,铅笔并不知道,要怎么写怎么画,也完全随着使用者的意思,这样字也成了,画也成了。 愚痴无智的凡夫,只要不自逞聪明,甘心做弥陀手中的铅笔,便能写出成佛的好文章,画出极乐的好风景。 用铅笔写出好文章,画出好风景,是铅笔的意思与能力吗?完全是使用者的意思与能力。凡夫念佛,不过如铅笔画出墨迹,弥陀便是执笔者,无知无识的凡夫,念佛成佛,完全是
-
4虚空本来广大,周圆无际,日月星辰,微尘毛滴,都在其中。我们没有办法把虚空扩大,同理,我们也不可能扩大心量,甚至想也不必想,因为我们的心,本来就是广大的。 当我们住进一间屋子,并执认这个屋子时,我们就觉得屋子太小了,太逼迫,只能装下几件家俱。所以我们要扩大屋子,但屋子即使扩大到能装一座山,和屋子外面比,仍然是渺小的。 一般人所谓的扩大心量,也就是扩大屋子,那又能大到哪里呢?屋子是私产,你只能认你的,但
-
0佛弟子都很注重惜福,连一滴水、一粒米、一片菜都很爱惜,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不过我们还要知道福中大福,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父母师尊是殊胜福田,如不尊重、不听话、不孝顺,损福太大,不是多少吨水、米、菜等有形财物的福可以补偿的。 我们这一系列净土门经书法宝,不知凝聚弥陀、释迦、历代祖师、善知识、众莲友多少心血,其福如海,如果弃置案头,无心听闻,任其落灰,也没有赠送其他有缘,这是不是也不惜福呢?我看佛
-
7我们可以颁布一部法律让人不要生烦恼吗?不可能! 法律既然制止不了烦恼,当然制止不了犯罪。 法律挡不住人犯罪的步伐,慈爱能唤苦海人回头。 人犯罪不是因为他喜欢罪,而是因为烦恼。信佛念佛能有效抑制烦恼,故能抑制犯罪。 温暖柔软的心不会去犯罪,冰冷坚硬的心造罪勇猛。弥陀的慈爱给人温暖,融化坚冰,令心柔软。慈能拔苦,爱能止罪。 冰在阳光下只会融化,不会更寒凝;人念佛,只会变好,不会变坏。
-
5无念为宗,无作为本; 真空为体,妙有为用。 夫真如无念,非想念而能知; 实相无生,岂色心而能见? 无念,念者即念真如。 无生,生者即生实相。 无住而住,常住涅盘; 无行而行,即超彼岸。 如如不动,动用无穷; 念念无求,求本无念。 菩提无得,净五眼而了三身; 般若无知,运六通而弘四智。 是知即定无定,即慧无慧,即行无行。 性等虚空,体同法界。 六度自兹圆满,道品于是无亏。 是知我法体空,有无双泯。 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
2“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一切万法,体性寂灭,平等平等。佛心体证万法究竟寂灭,故佛心平等。平等故无分别,没有是非、长短、善恶、亲疏的差别观念,只有平等无疆的慈悲大爱,闪烁着究竟清净的智慧光明。 天亲菩萨《往生论》赞叹弥陀心业功德成就,有二句偈: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若用现代标点,即是: (佛心)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白话翻译即是: 佛心是平等的,无分别的,就如同大地、水、阳光、空气、虚
-
71.“君子兰”问:请问开示是什么意思?持戒是什么意思? 答:佛门里经常说“请某某法师开示”,“开示”这个词是佛门里特有的,世间没有这样讲的,世间说领导来作报告,或者是教授来讲课。“开示”这两个字,典故出在《法华经》,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四个层次叫开、示、悟、入。它的义理是很深的,我们这里不谈那么深。开,就是开发、开启,
-
3现代人,尤其是企业无不讲究效率,甚至提出“效率就是生命”,没有效率就会落后,就会失败,失去生存。 对效率的正确理解应该是:随顺因缘,恰到好处,也就是当快即快,当慢即慢,不快不慢;并非一味之快,急于求成。 只要地球围绕太阳速度是一定的,每天自转速度是一定的,人类再怎么想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效率都是白搭。怎么吃进去,还要怎么吐出来;怎么快起来,还要怎么慢下去。譬如一条河流,水量水速一定,在河流当中用瓢、用桶
-
4天台五时八教权实总图,五时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盘时。 [法华涅盘]要同时念,不能念:法华时、涅盘时,因为性质一样,讲受记皆可以成佛。 化仪,其实是四教,但是,他写八教,是因为化仪四教,其实是顿、渐、秘密、不定,后面这个,因为法华是非顿、非渐;是显露,决定不是秘密,决定的,刚好前面的否定。 前面顿,这里讲非顿;前面渐,这里《法华经》是非渐;前面秘密,这里就是显露;前面是不定教,这里叫
-
51
-
2无所不在观世音 十方国土现金身 慈悲喜舍施无畏 普愿众生登涅盘
-
13
-
3你说不吃会饿,那是假饿.我有廿八天不吃饭的体验,告诉你们经验,饿是饿不死人的,但是要懂得气功,使胃肠内的气充满.胃肠的功用就是不停地动呀动的,把吃进去的东西摩擦消化掉.东西消化完了,胃肠内是空的,它一样要蠕动,如果气不充满,胃摩擦破了就出血. 有位学佛的老居士看我既不吃饭又不睡觉,真好,可以多做好多事,跟着学不吃饭,十四天就进医院了.我去看他,胃已经割掉三分之一,问他为什么会胃出血?他嘻嘻笑,说不好意思,"我学你耶!不吃饭",我
-
8窍诀】这样供灯功德才大!(大家一定要明白呀) 2015-01-14七宝藏 众生不是烦恼就是痛苦,这是因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没有钱,不是因为没有权力,而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话,有再大的权力,有再多的财富,也一样会烦恼,一样会痛苦。有智慧的话,有钱也快乐,没有钱也快乐,有权力也快乐,没有权力也快乐,都是一样的。 灯代表智慧,我们点灯就相当于点智慧,点灯就是点燃每一个众生心中的智慧,本具的觉性。一切众生都具有觉性,只
-
7就现象而言,一地到七地菩萨所看到的世界,与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但从内在境界而言,凡夫众生会认为世界是实有的,而菩萨却知道世界是如幻如梦的。 ——慈诚罗珠堪布 正文: 从观待道理去看,清净和不清净的世界是果,它的因法,是众生的心。《维摩诘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心清净的时候,外在现象自然会清净;反之,如果心不清净,看到的必然是不清净的现象,这就是因和果的观待。 当然,虽说心清净一切清净,心不清净则一
-
21之前看到砖师兄在群里提到我死了之后没遇上佛法怎么办,为轮回而烦恼实在不值,首先要纠正一点的是轮回一词是源自外道的,佛陀为了教化众生把这词引用过来。 释尊时代的印度,对于众生的生命的延续,从前生来今生,从今生来后世。已经是极大多数人的共同信仰。众生的的前后延续,生来死去,总觉得有什么在来来去去,也就叫做“如来”或“如去”。到了宗教学者,要深一层地认识生来死去的“我”,推出多种不同的见解。释尊开示的佛
-
1【准提神咒汉音】 【简便古式读法】:(不标准) 南无(那摩)萨哆喃。三秒三菩陀。俱胝喃。达值托。唵(om)。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 【现代音译
-
5炸狐打蛇自受恶报 刘振玉,男,一九二九年五月出生,辽宁省建平县人。精明能干、能说会道,农村的活计可谓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逢年过节杀猪
-
8、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
-
3
-
6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因能运载无量众生到达菩提涅磐之彼岸,成就佛果,故名。在佛教
-
2小乘佛教(HinayānaBuddhism)原始佛教及公元前3世纪~公元1世纪时形成的约20个佛教部派及其学说的泛称。小乘佛教又称作上座部佛教或南传佛教,
-
0大地山河的森罗万象,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一是有情类;二是无情类。“有情”是指有生命的人、禽兽、动物等;“无情”是指大山河大地和有生机的树木花草
-
3大乘佛教,这个愿是超越生命的,生命甚至受到威胁,会病,会短命。但是衪的愿:我宁愿去做这个事情,我的愿超越这个生命、这个身体。肉体是有生灭的,
-
5
-
10忍,是中国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认为最大的修行。无边的罪过,在于一个嗔字;无量的功德,在于一个忍字。 佛陀说:“不能忍受讥讽毁谤,如饮
-
2佛法讲两种真理,真理就是“谛”。一是从现象上说世俗真理,如因果业报,一是从本质上说胜义真理,如自性空。“胜义”意指超越世俗义理。世俗谛与胜义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