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寻真吧
关注: 680 贴子: 7,971

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宁独守善,不与愚偕。

  • 目录:
  • 综合体育
  • 1
    预算5000左右,想买台跑步机,推荐哪款?
    oex384 6-11
  • 1
    居家运动器械选TANGO好吗?是不是好的居家运动产品?
  • 7
    说我发短消息骂人。。。 这人。。。疯了。。。
    乱世真人 11-12
  • 0
    聊城永年太极拳社5月份举办全国32式太极长棍公益培训班,诚邀全国太极武术爱好者来江北水城美丽聊城相聚。
  • 10
    杨氏太极内功入门功法:三线放松功 三线放松功 练太极内功首重松、静、 自然,故以三线放松功为入门功法 (1)双手结太极印:双脚并拢,膝盖放松,左手
    iatwa 10-24
  • 2
    本吧名曰太极寻真吧,我以为是探寻太极来源,太极要义之类的交流吧,但我粗览了一下内容并细看了几个吧帖,本吧好像是讲述交流练太极拳之类的体会吧,不知此理解是否正确?
  • 0
    太极自学者吧! 帮忙过下试运行任务! 求关注贴吧及发贴
  • 1
    我平时练悠然太极球的什么要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做错?
  • 1
    练习太极功夫一定要用悠然太极球吗?
  • 1
    圆法圆公司的悠然太极球是什么?
    茹胤坷 7-24
  • 0
    好像是杨氏太极的第六代传人
    猪187 6-18
  • 15
    24式优点是简化,缺点也是简化,上手容易,但真要练好却并不容易。 说简单,一共24个式子,很快就能掌握,很快就能有模有样的打下一个套路了,容易有成就感。但是,也正是这个简单,把变化都隐藏于内了,初学者很难掌握。我当时一看我师父打的24式,马上就心悦诚服,然而学了2年,还是打不出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不能模仿出来的,是底蕴。 不过24式对健身很有效果,一趟下来,全身上下都能得到锻炼。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对桩架高低做适
    dindon 11-8
  • 6
    前几天我在“一点站桩脚型的体会”(http://tieba.baidu.com/p/2061891335)一贴里简单提到一点车上站桩的心得,今天发现@仍然_自由自我 小友在太极拳吧发的帖子,“【建议必进】乘公交车时候练拳推手以及文化,才实践完。”(http://tieba.baidu.com/p/2062061445)。写得很好,很有趣,让我觉着有必要多写一点东西出来。 首先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循序渐进,刚开始一定不能脱离手扶。慢慢的有功夫了,也不要完全脱离手扶。因为碰到急刹车、急转弯的情况,自
  • 8
    闫芳的推手确实存在问题,不是太极正道,但不是弄虚作假,达到这种效果的也绝不是闫芳一人。针对这种现象,太极拳相关组织应该抱以观察、研究的态度,而不是简简单单定性为“妖术”。什么事妖术?这个世界上有妖术吗?显然相关组织的理由过于荒诞好笑。
  • 9
    看过一个陈小旺与一个大力士角力的视频,称陈小旺为当代张三丰。其实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张三丰会太极拳,甚至没有证据证明张三丰有武功,以张三丰比拟陈小旺,个人感觉有点不着边际。 太极拳的源头到底是陈家沟还是武当山,一直是个纠结不清的问题,一直没有定论。我并不是否定太极拳传自张三丰所的这个说法,只是觉得在没有定论的情况下,贸然用“当代张三丰”这个说法,一方面缺乏依据,另一方面也有暗度陈仓之嫌。 不过,也有
  • 6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平时给人感觉总有点二了吧唧。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快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昨天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
  • 5
    孙存周有个早年的徒弟叫萧德昌,人称“怪蟒萧”。身体柔如无骨,周身骨节可以自己脱开。最善与人缠斗,因为别人锁不住他,他一抖便能将对手震吐血。“怪蟒萧”的身体不仅能很柔软,还可以变的很刚硬,一接手,对手就象撞在铜墙铁壁上。所以,人称怪蟒。肖德昌在文革后期才去世,死时仅70多岁。
  • 0
    请教各位大家:有人说拳论分陈氏,杨氏……是这样的吗?
    七海熊 7-11
  • 6
    1、 什么是“文武合一”? 答、梅花拳的《根源经》上说过:“……度化人(收徒弟)总教他礼义当先,七分文教三分拳脚,世世代代文武齐全。”可见自古以来梅花桩拳法是主张“文武合一”的,而且这个观点贯穿到练拳者的各个方面。实际上所谓“文”也就是精神、思想或道理,“武”也就是指“实践”了。对梅花桩练武者来说,“文”就是拳理或者文理(由拳理而升华成的哲理),那么“武”自然就是梅花桩武功了。练梅花拳的人在练拳的同时
  • 1
    人的行走依靠膝盖的摆动,也就肢节的动,走起路来也是两条线。而猫的膝盖与人不同,天生保持着一定的弧度几乎不会变,却行走自如,奔跑迅捷。 依靠的正是胯脊的拧动带动肢节,走的是一条直线,也就是俗称的“猫步”。而与人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夹肘合肩”上。做到夹肘合肩,行动只能由胯肩带动,形成的是整体力。 —节选自陆功翰《典传手册》二
    知行合... 12-24
  • 2
    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骨壮,骨壮则骨沉。
    知行合... 12-24
  • 1
    只有松透,才能达到绵里裹铁。
  • 1
    朋友对紫元说,真传的东西只有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受益,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也让伪劣的东西失去市场。。。紫元觉得朋友说得对,有道理。 这是我的梦想:先把武术文化真品、精品作为种子抢救、保存下来,把真正的历史写出来、拳谱整理、诠释出来(不久前已与国内一家出版社签完出版合同,将原本五卷,浓缩成上中下三卷,书名为《中国武术史解谜与辨伪》。紫元这方面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等有机会(孩子们可以独立后)再将这些文化
    金刚铁脚 11-30
  • 0
    真是好几年没见了!最近可好?练的怎样?有什么体悟?有空进来聊一聊! @封和尚 @没找到庙的和尚
  • 42
    知道牛胜先是因为那篇“很有名”的文章《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不过在昨天才终于全文看完。大致意思就是一个,普及太极拳不好,全世界的爱好者应该跟着他学才是正宗。搞半天这牛先生是大把年纪了学撒娇,还挺好笑。 牛先生指出的几个当前简化太极拳的几个弊端确实有道理,但试想一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教练、裁判都是外家拳出身,还不是因为练太极拳的人太少,而一些懂太极拳的大师,持抱残守缺的态度,不肯轻易
  • 17
    我觉得这个话题不值得讨论。所谓兵不厌诈,一旦你的行动有章可循,就必然会被对手利用。所以无所谓先发、后发,关键在于谋而后动、相机行事,只要对形式判断准确,先发后发均可。
    厚zb 6-3
  • 7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句半语的法要。一天乃向师父说:“师父!弟子自从跟您出家以来,已经多年了。可是一次也不曾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   道悟禅师听后立刻回答道:“你刚才讲的话,好冤枉师父啊!你想想看,自从你跟随我出家以来,我未尝一日不传授你修道的心要。”   “弟子愚笨,不知您传授给我什么?”崇信讶异的
  • 1
    大家在练习“筋骨”的过程当中,要牢牢抓住“紧中紧崩断弦”的劲意,千万不能讲“松”,松则无法拉起大筋,而无法体会“弹”从何来。同时又要求“肌肉”不能去用力,那是不是矛盾呢? 其实质是通过肢体的“磨”形成阻力,借助阻力使关节缝开,这是一个关键点,是阻力而不是肌肉力,明白这其中的区别,就能够事半功倍。关节缝开,大筋崩弹,能够产生细微的“嘭嘭”声,这时候就要开始寻着声音打,声音怎么大,怎么玩,就等于找到了
    t_c8c 2-11
  • 9
    身体的关节除了”撑拔”,可以使“大筋”崩紧产生弹力以外,也可以通过拧裹关节,同样可以“拔紧大筋”,产生横向的“拧转式”崩弹。 “拧裹”一般是借助身体的“梢节”,如同缟麻花一般,用手臂的拧转,带动身体大关节的拧裹,由梢至根,节节拧紧,使关节大筋“拧裹”式撑拔,而产生劲力。 身体的“裹”跟“撑拔”一样,会使“大筋”积蓄动能,就如同“橡皮筋”,拉紧再加拧裹,可以使“皮筋”具备更大的动能,说到底,就是更深层
  • 3
    筋骨齐鸣 “筋骨齐鸣”为历代武林高手衡量功夫高低的一个必要因素!出拳出腿,抖身出尖,轰然而出,周身筋骨发出“砰、砰”的声响,仿佛武打片中配音的场景,气场十足,众人视为神奇!实际上,此为筋骨之音,关节缝隙打开的标志。关节位于关节囊内,关节间由白色大筋所链接固定,此物质是具备弹性的,当关节缝开,则大筋拉开,产生弹力,能够起到辅助关节弹射发力的效果,使肢体瞬间如弹弓弹射弹珠般击向对方,速度快,劲力透,且
  • 6
    何为驳骨感 练拳至一定的境界,会出现骨头跟肉分离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驳骨感”。这种状况可能在臂,也可能在背! 我们观察一下猫科动物,全身的毛皮都是非常松的,一抓一大把,跟骨头是完全分离开的,甚至可以一拉很长。这种情况的出现,跟猫的筋骨的特性分不开的。猫在运动时,奔跑或者快速跃进时,前窜的具有突然性,全身筋骨的弹动发劲,使得身体骨架的运动,在大筋的驱使下,远远超过身体皮肤的运动速度,经常的加速度的运动
  • 0
    练习传统太极拳讲究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讲的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讲究的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这内外三合本就不算什么別样文章,对太极拳有点了解的人也都听说过。听过归听过,这书上得来终觉淺, 绝知此事要躬行! 外三合,怎么“合”?要想弄清楚怎么合,就先要弄清楚“合”这个字的意思。这个“合”字的解释我认为应该是对应、呼应不违背,就如同情投意合的“合”字一样!而不是指闭合、一起之意
  • 2
    随着这几年的推广,太极拳已经越来越普及。可以说是遍及华夏,走向世界!因为这几年传播的快速性,教拳者水平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的练拳者形似而神丢问题,可以说是越来越严重。在广场上练了好几年的太极,突然发现自己练的太极拳不是那么回事。辛辛苦苦好几年,到头来发现自己皮毛未得者大有人在!这才不痛下决心,脱离广场的队伍“寻明师、访高友”从头再来! 其实传统的太极拳本就博大精深!想在公园里跟着“大部队”比划着简
  • 5
    太极功夫架 2016-12-17 弘尚太极 太极功夫架,呵呵!谈这个问题比谈太极拳与“太极操”更容易招人骂,没办法硬着头皮去说吧! 也就是这几年太极拳界才风声水起,一个个大师更可以说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当然有货真价实,但也有很多欺世盗名之徒。也就是这近一二十年,原本平淡清静无求的太极界突然冒出了很多新名词。 什么养生架、传统架、功夫架 前几天我还听说又出现了什么专练内功的内功架,专练缠丝劲的缠丝架。还说跟他学一年顶
  • 7
    越练越难,越练越没底。以前嘴上不说,心里还惦记着太极技击。现在,不想了,老老实实地往养生路子靠,更踏实些。
  • 4
    一提到中线的运用,很多人想起的往往是这几年红极一时的叶问——咏春。其实在绝大多数的传统武术中都十分注意中线的运用。只是没有像咏春一样把它抬高到一个基本技击原理的高度而已!当然太极的中线运用与咏春的运用方式还是有着根本的不同的。咏春讲究“防中线,打中线,拳走直线。”而太极拳的要求是“守中用中”。 从“守中”的意义上说,太极拳注重中线防守。所谓的中线防守,太极更讲究在以腰为轴的旋转。旋转是最快的躲避方
  • 2
    太极拳初始就是拙力、当拙力化尽以后、就是先天之力、
  • 26
    各位老师和朋友们好!我是太极老四。 太和园逸趣一书,终于尘埃落定!
  • 0
    并不是太极的一切都在胯上,胯好了也不带表什么都好了!胯很重要,可也有分寸!手眼身法步、形神精气意相辅相成,需知一过即成僵。
  • 10
    练劲要从招式开始,所谓“由招熟而渐悟懂劲”。招式可以是前人总结的套路,也可以是自己在实践中的体验。 懂劲之后,心中无需有招,出手就是招。
  • 0
    练太极拳就是、神与形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一一一气与身合、全身流转、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太极旅人

目录: 综合体育